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燕 《物探与化探》2015,(3):537-544
针对盐下构造,建立合适的速度模型分析流程是实现逆时偏移高精度成像的前提,选择合理的逆时偏移参数是改善成像效果的关键问题。笔者将单一沿层速度建模方法作了相应改进和调整,采用三步法进行速度建模,提高了盐丘内的速度分析精度,盐丘翼部形态得到了较好的表达。利用三步法的建模结果作 RTM 偏移成像试验,消除了盐下出现的假构造,使盐下小幅度构造背斜细节得到准确成像,实现了对盐丘边界及盐丘侧翼的准确归位。模型试验证明,三步法建模方法适用于复杂盐丘构造的速度建模。同时,在建模精度提高的基础上,针对逆时偏移流程中的子波主频、偏移孔径以及偏移网格关键参数作了分析研究,通过西非地区的实际资料试验,对比成像结果的质量,优化参数,消除了由于参数选取不合理而造成的陡倾角成像不准、信噪比降低、数值频散、浪费计算资源等问题的影响,实现了复杂盐丘构造的高精度成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求取速度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三维层状介质模型下,通过对钻孔深度和孔旁地震反射波时间的关系而研制出和。因此它更适合于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空间归位,保证了所求速度用于三维空间归位时深转换时的深度误差和平面误差都最小。  相似文献   

3.
4.
共聚焦点道集偏移速度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偏移速度建模可在多种道集实现.基于等时原理和差异时移分析,提出了共聚焦点道集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偏移速度的更新是利用约束参数迭代反演实现,模型的参数化主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为适应横向变速,选用了垂直速度梯度参数.模型试算表明:偏移速度相对误差在0.25%范围内,反射层深度误差小于10m.  相似文献   

5.
地震数值计算表明:地震速度模型出现误差,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有不同的影响,且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往往大于时间偏移的误差,影响了深度偏移方法的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时间偏移使用的是均方根速度,而深度偏移使用的是层速度,因此在速度模型相同的情况下,层速度的变化远大于均方根速度的变化。地震数值模拟分析同时说明,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还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岩性。当界面二边速度差异比较大时,速度摄动值δ引起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远大于界面二边速度平缓变化的情况。深度成像的误差等于速度摄动值δ和界面二边速度对比度vi+1/vi的乘积。  相似文献   

6.
这里借助简单地质模型数值模拟的地震记录,采用分步傅立叶方法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给出了几种误差速度模型给偏移成像带来的影响。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目前是解决地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速度模型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成像结果的可信度。局部速度误差影响成像质量,而区域速度误差不仅影响成像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成像的构造形态。所以在应用偏移成果时,一定要根据速度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谨慎解释。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数据体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任意物性反射层均可作为钻孔地层划分的依据。物性反射层等深线数据文件与GMS中钻孔数据文件通过点的空间坐标相互关联,可高效地构建GMS中地层实体建模所需的虚拟钻孔。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地层建模精度,能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中其它物性特征的获取利用提供了一个可借鉴方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家深部探测项目地震数据采集及表层速度结构模型建立的需求,在辽西葫芦岛东部二维地震勘探工区开展了表层结构调查工作。该地区地表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低、降速层厚度和速度多变,静校正问题突出,做好表层结构速度建模工作成为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之一。由该工区实验点多种表层调查方法对比实验结果,确定了该工区表层调查工作方式:以井中微测井方法为主,在满足小折射地表条件的区段辅以成本较低的小折射方法作为补充;同时对留作微测井的生产井进行岩性录井。基于以上方法,分析了表层调查野外施工的难点和对策,确定了微测井采集参数。本次表层调查工作测线长度16.9 km,设计了8口微测井,根据微测井解释成果得到如下结果:该测线表层分2~3层;低速层厚度为1.68~4.33 m,速度为350~1 000 m/s;降速层厚度为5.00~12.00 m,速度为1 000~2 800 m/s;高速层主要为岩性致密的花岗岩,速度为2 800~4 900 m/s。根据井中微测井结果及层间相似系数,建立了该测线的表层模型,设计激发井深13.00~15.00 m,并获得静校正量数据。  相似文献   

9.
齐鹏 《物探与化探》2022,46(4):982-987
在山前带和超深层等复杂探区,深部通常会发育低速的膏盐岩体,给速度建模带来很大困难,影响最终成像的质量和可靠性。常规网格层析方法很难适应由这种特殊地质体造成的剧烈的横向速度变化,为此引入针对深层膏盐体的局部层析速度建模方法,通过构造新的速度异常体层析目标函数,将岩下局部剩余残差通过层析转化为特殊岩性体速度更新量,进一步提升特殊岩性体速度模型精度,有效提高岩下成像质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局部层析方法的有效性,为复杂探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横向速度分布不均匀,且与断层、碳酸岩盐、渗流和盐底辟等构造有密切关系,由时间偏移得到的地质成像不准确,因此必须通过深度偏移得到深度域的地质成像.利用层析成像手段优化深度域的速度模型,因其精度高和可靠性大,目前被广泛应用.文中应用高精度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来优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阐述了剩余曲率分析(RCA)原理,详细介绍了利用高精度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来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步骤和方法.对实际采集的准三维西沙水合物地震资料速度模型建立的应用效果表明,此种方法不仅运算效率高,而且从偏移剖面上可以看出:断层带内的成像精度明显提高,断裂结构更加清楚,波组特征明显变好,还能为研究断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以及为后续优选有利钻探目标、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由于地震偏移速度的不确定性,偏移成像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长期以来,人们对速度误差的分析大多是定性的,而且针对的是较简单的地质构造模型。为了揭示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影响特征,提高偏移成像的精度,对一些复杂地质模型进行了波动方程正演和偏移,并从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中,推导出了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一些影响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一些有益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被广泛运用于转换波地震成像领域,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速度模型易于获取的优点。但是,纵横波速度差使纵波和转换波的成像在时间域不匹配,且克希霍夫偏移也无法较好地处理多次到达和保幅等问题。这里提出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以改善克希霍夫时间偏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实现复杂波场高精度、高效率的成像处理是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受到实际波场速度因素的影响,许多波场成像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采用基于初始速度模型的相移插值偏移方法,经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可提高高陡构造复杂波场的成像精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对地质异常体进行速度层析成像正、反演研究,计算结果可以确定出地质模型中速度异常体的大小、位置和慢度值等物性参数。首先通过建立正演模型,将含有异常体的模型区域剖分成规则的矩形网格,在区域两边的钻孔中分别安置发射和接受装置,采用多点发射、多点接收的方法获得已知地质条件下的每条速度射线的走时值,而后根据线性回归的原则对所得的时间数据加入20%的噪声,采用医学中成熟的ART算法进行模型的反演计算,计算表明反演结果与正演模型十分地逼近,计算精度和速度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中对国内外各种深度域偏移成像方法和特点的调研成果.对各类深度域成像的算法和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不同深度域成像算法选取原则主要依据构造复杂程度和横向速度变化情况。结合克希霍夫叠前三维深度域偏移模块说明深度域偏移原理和工作流程,并以实例说明叠前深度域成像能够解决因第四系地层厚度剧烈变化造成的下覆煤层赋存形态被扭曲、深度误差大、断层平面位置不准确等问题。该实例中,叠前深度域成像划分的煤层深度比时间域偏移剖面解释结果向下移动40多m,钻探结果证实其解释的煤层深度和断层位置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6.
复杂地形条件下地震速度提取方法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典型地形起伏的6个水平均匀层状介质理论地质模型的速度谱计算和分析,阐明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用常规水平基准面方法提取叠加速度,不仅达不到地震勘探对速度精度的要求,而且产生假的纵、横向变速规律.证明了采用滑动基准面[1]方法提取叠加速度,既可消除地形起伏的影响,又可满足地震勘探对速度精度的要求和如实反映地层速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将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滤波方法相结合,通过有效地选取已知子波模型,结合地质背景,在测区进行滑动关联滤波分析,达到较好地识别油气晕的目的。并附有C程序,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油气化探的数据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低信噪比、复杂地质条件下,影响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因素包括:能量均衡、资料的信噪比、面元覆盖次数、速度模型。本文对各要素分析后并阐述了处理中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方法的适用条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今后应重点关注及开展研究的几个问题.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首先要提高地震勘探反射波的频率,其次可考虑激发和利用低速波.采用小网格采集技术有利于小构造识别,使用该技术要考虑:一是目标地质体的大小尺度,二是针对倾斜层的最高无混叠频率,三是横向分辨率.利用多次覆盖技术提高地震波信噪比,针对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地区,应使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为提高矿藏及其构造的精细刻画与描述,改善成像质量,应加强开展单点地震勘探高密度采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