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GIS地理特征分形分析入手,利用量规维数的求解来加归区域曲线的无标度区和分维值,并把这一分维值与GIS中典型的分形特征相联系,探讨了分维值的含义及其作用,以获得GIS下地图应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分形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基于GIS平台流域地貌特征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模型;探讨了地貌分形信息维数的计算方法,并采用Avenue语言开发了基于Arcview环境下流域地貌特征分形信息维数计算软件,并对长江流域弹子溪小流域地貌分形信息维数和数据无标度区进行了计算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少有学者测度规划道路系统分析出的空间形态与规划师空间形态规划意图的一致性。为更好地落实规划师的空间形态规划意图,以安厚镇为例,提出"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空间形态一致性测度"方法。主要思路为:首先,基于规划的城镇道路系统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及集成度、智能度等句法变量分析新一轮城镇空间形态,然后,测度分析出空间形态与空间形态规划意图的一致性。测度结果表明经分析出的城镇空间形态与规划师本意的一致性有待改善,主要表现为城镇发展轴整体智能度较低、可理解性不高,城镇空间拓展主轴较大程度偏离原规划拓展方向,城镇发展次轴对空间结构的引导效用高于主轴。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武汉多时相航摄影像数据,借助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以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和强度指数、分形维数、紧凑度为城市形态指标,实证分析1986~2008年间武汉城市建成区外部形状的变化过程,期望为武汉规划决策的制定以及相关调控措施的研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MapInfo与ArcView GIS 软件在线体分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海岸线、断层系等线体的分形研究来说 ,网格法较为常用 ,但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精度不高。结合该领域国际分形研究进展 ,系统介绍了 Map Info与 Arc View GIS软件在线体网格分形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分析比较指出该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 ,而且其计算结果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分形理论在交通网络分布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的表达空间网络分布特征的几种分维数,重点描述了相似分维数的定义及其地理意义,以实例说明了相似分维数在交通网络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分形的下庄矿田线性构造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和RS技术,对遥感影像上所提取出来的线性构造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空间展布特征与铀矿富集关系的研究,并且简要阐述线性构造遥感影像机理和断裂构造信息的解译与提取。通过研究表明,下庄矿田断裂构造在0.3125—5km尺度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相关系数均超过0.98,并且在该尺度范围内断裂构造空间展布出现两个分形关系,在0.3125—1km尺度范围内分数维D1=1.0693,在1.25—4km尺度范围内D2=1.7469。这进一步表明该区断裂构造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其断裂构造展布在0.3125—1km小尺度范围内较小的分维值D1表明该区还有进一步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清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对清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空间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选择ArcView3.3作为软件平台,探讨了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水文模拟分析以及地貌形态分析,提取了流域的河网,进行了流域剖面图、坡度、坡向和粗糙度图的绘制,揭示了流域内资源环境的隐含信息。总结分析结果,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GIS技术为海域海岛地名标准化管理、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管理都带来了新的变化。结合SuperMapGIS,本文研究了海域海岛GIS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系统实现等,建立了基于GIS的海域海岛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海域海岛野外数据及图件资料的集成、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互查、统计分析、采集图片视频的传输展示、数据编辑入库等功能,具有数据表达直观多样、富客户端用户体验良好、可扩展性强等特点。系统为推进海域海岛名称标准化处理,依法实施海洋执法监察、组织编制海域海岛使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以城镇扩展为核心内容的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基于某地2002年至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城镇用地信息,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模型,分析了区域城镇扩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了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ArcGIS数字化了云南省富宁县扫描地图,获得了该县各等级公路的矢量数据;以县城为中心,计算出该县公路网的长度-半径分数维为1.409 9,结果显示该县公路网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从县城向周围衰减;将公路矢量数据栅格化,计算出该县的路网分形维数为1.050 5,低于路网规划的1.585;山地地形是该县路网覆盖度较低的主要成因,基于SRTM DEM数据,得出该县坡度≤6°的土地仅占6.435%,地形崎岖导致公路建设的难度与成本增加;最后应用条带剖面法(swath profile),分析了该县广昆高速公路沿线的地形特征,总体地形自云南高原向广西丘陵降低,起伏大,沿线地貌可划分为西部小起伏中山、中部小起伏低山和东部小起伏低山丘陵三段。 相似文献
14.
运用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1987~2007年20 a间吉林省50个市县区的水稻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就水稻产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水稻高产量区主要集中于东北部的德惠、九台、舒兰一带,并逐渐向北偏移;而低产区有逐渐向南迁移的趋势。本研究为吉林省发掘水稻生产潜力、提高水稻产量及合理利用耕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基尼系数的青海省公路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空间信息》2016,(2)
公路网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经济、人类生活布局不一致,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公路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对公路网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尤为必要。参考经济贫富差距的测定方法,构建表征公路里程相对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各产业产值及经济总产值分布格局的洛仑兹曲线,定量计算衡量青海省国、省道布局与以上诸要素协调程度的基尼系数,反映国、省道建设的公平性与合理性,为未来公路网规划建设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基础信息。综合计算结果表明,青海省国、省道里程相对地域面积的分布较为均衡合理,但与人口数量、经济产值的相对布局严重失衡,建议合理规划公路网建设,有效调整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6.
基于NPP-VIIRS夜光数据,以灯光总量、平均灯光指数和灯光增长率为统计指标,采用标准差椭圆、城市位序—规模法、Getis-Ord Gi*分析以及空间引力模型等方法计算分析了2012-2019年云南省城市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 表明:①2012-2019年云南省夜光数据总量逐年增长,昆明市增量最多,平均灯光指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黑龙江省积雪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遥感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对FY-3 A和FY-3 B的VIRR波段特性的深入分析,对2013~2015年多期FY-3A和FY-3B的VIRR遥感影像提取出黑龙江省多期积雪数据,进行黑龙江省积雪时空变化监测研究,结合RS和GIS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了解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对于促进该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的北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判别城市扩展规律、剖析演化过程,对于预测城市未来演化趋势、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90年、2000年、2008年和2012年4个具有代表性年份的卫星影像为依据,应用RS和GIS手段提取了北海市城市实体边界,分析了该市扩展空间特征、面积、方向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22年间北海市城市实体加速扩展,但其建成率基本不变,这种变化反映了城市规划、宏观调控、海岸带利用政策以及交通对城市扩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清代兰州城为研究对象,分乾隆和光绪两个时期,通过对历史文献、古地图以及现代文献等资料进行分析,运用GIS技术,基本复原了古城兰州的城市格局,绘制了清代两个时期兰州的城市格局复原图,分析和总结了乾隆和光绪两个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格局特征和发展特征。结果表明:清代两个时期的兰州城总体格局一致,城池"内小外大,内方外凸",内城街道呈丁字形,郭城街道呈十字形,外出道路在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条;经济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盛,使光绪时期的兰州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内城客商会馆林立,郭城的城西北角和东关一带工厂聚集,此外,教育也由县文庙、府文庙等的官学为主转变为中学堂、小学堂、师范学堂、军事学堂、实业学堂等多种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与SDM技术的可视化空间数据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将GIS与可视化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之集成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VisualC++6.0和Ma-pObject2.0组件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可视化交互空间数据挖掘分类系统,系统采用决策树方法和贝叶斯网络作为数据挖掘方法的基本算法,采用训练与学习相结合实现空间数据的分类。文中用实例数据对系统性能、算法和规则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一个适用的、可扩展的可视化交互空间数据挖掘工具,系统能够实现数据挖掘实时动态的交互控制,实现了数据挖掘过程的可视化、挖掘模型的可视化和结果的可视化显示、可视化思考、可视化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