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托ARC/INFO平台,把湖北省近四十年所发生的地震的震中、震级及发震时间从文字记录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并具有大地坐标的空间点位信息;利用平台功能强大的编辑模块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ARCVIEW的桌面制图优点绘制基本图件完成输出与查询。该过程是湖北省区域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数据准备,同时也为湖北省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一个重要的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智能化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指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应向小区划和四维发展,为工程建设服务。最终编写、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1:400万),形成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国家平台,作为国土规划和工程安全建设的法制性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壳稳定性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壳厚度、地壳沉降、地热分布、地震活动等资料,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认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和次稳定区,区域地壳稳定性活动程度中等,次稳定区主体在地质构造区划上属于珠江三角洲断陷区及三角洲沿海区域,次稳定区范围之外的相对隆起地带为稳定区。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本文综合概括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的3种代表性理论,即"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结合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未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际化趋势、理论和技术多样化趋势、城市三维稳定性评价与小区划趋势、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系统趋势及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程服务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模糊聚类分析在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和研究所取得的地质、物探、测量、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成果资料的分析,综合考虑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介质条件等因素,选择了6种影响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该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将西安市地壳稳定性划分为次较不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三级共10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闽南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全 《福建地质》1995,14(2):139-143
通过一系列区域地壳稳定性背景资料的分析,以地壳结构、深断裂、活动断裂、第四纪升降速率、大地热流值、布格异常梯度、地壳应变能量、地震最大震级、基本烈度等综合指标,将闽南区域的地壳稳定性,自西而东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和次稳定区。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空间分布关系的研究,对研究区地壳稳定性进行分析,选出相对稳定的"安全岛"地区,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近12年吉尔吉斯天然地震测站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天然地震波的转换数据统计分析,已经注意到波的脉动特性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地壳中转换波是可排列的地区,其局部值根据形如Lissagou的形状在空间运移。可以看出在那些与深度和横向对应着的纬线和子午线各向异性的区域,地壳中规则特性的应力结构随时间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南海重力异常特征及其显著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海地区地震测深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利用重力异常可以研究南海大范围的深部地壳结构及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基于空间重力异常,结合最新的地形、沉积物厚度及地震测深等数据,分别从地震约束的莫霍面反演和无约束的三维相关成像两个视角研究南海的地壳结构,利用壳幔界面起伏、地壳厚度及三维等效密度分布来探讨地壳结构的纵横向变化。同时,联合采用延拓、水平梯度及线性构造增强滤波方法聚焦重力异常中的区域线性特征,突出显示了反映地壳横向变化的深断裂、洋陆转换边界、海盆扩张轴等线性构造的展布。重力解释与贯穿南海南北的广州-巴拉望地学断面对比表明,重力异常反演及异常的区域线性特征,较好地揭示了南海海域大范围的地壳结构与区域构造展布。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90年代杜东菊等人编制的“中国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图”的基础上,开发了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数据库,数据库存入了历史地震、活动断裂、地壳形变、活火山等大量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信息。介绍了该数据库开发的方法,提出了加权信息量法评价模型,在GIS数据库平台上实现了用该模型对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稳定、基本稳定、次不稳定、不稳定4个级别对中国陆域范围进行了地壳稳定性分区,作出了分区图,分区结果与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潍坊滨海区1/5万高精度重力数据的处理,提取出研究区地质构造的重力异常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宏观形态为"两高两低",划分出断裂构造9条;通过重力数据三维反演,对研究区内两个Ⅳ级构造单元边界和五个Ⅴ级构造单元进行了精细厘定,为研究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深部物质的均衡状态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了分类赋值。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基于GIS平台对京张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4个等级。依据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京张高速铁路、云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相关建议,为京张地区国土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壳稳定性是一项重要的建设环境因素,它涉及到建筑物安全。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地震烈度、活动断层、岩土抗震性能等。在本文中,讨论城市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原则和稳定性分级。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及其邻区地壳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稳定性评价是高放核废物处置库选址的前期研究课题。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建立地壳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式 ;然后按地壳结构、地震、活动断裂和现代构造应力场等 4个方面的特征把研究区划分为 8个不同稳定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工程地质学中与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关系密切的一个分支学科。近10年来,随着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理论——区域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学。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介绍这门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1)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重点论述地壳稳定性分析。主要地质灾害风险估算和地壳稳定性评价3个层次的基础理论。
(2)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断更新。主要论述系统的、多层次的研究思路;动态的、发展演化的研究思路和多种方法相互补充验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铁硅 《城市地质》1998,10(2):12-15
本文在以往定性研究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AHP多层分析方法,系统的探讨了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流域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定量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金沙江中、下游横穿横断山南北构造带, 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震活动频繁, 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 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为服务于金沙江水电工程规划建设和减灾防灾的需要, 本文对金沙江流域沿江地区进行了地壳稳定性的评价与分区。文中依据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地质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地震以及地球物理等指标, 并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稳定、基本稳定、次稳定和不稳定。然后按照上述系统进行地壳稳定性分区。最后, 综合各项研究资料来确定各区的定量评价指标, 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区地壳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现今地壳形变、地震等要素分析,建立了安徽省构造稳定性和地表稳定性评价的划分原则。据此划分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其中稳定区占评价区面积的10.41%、次稳定区占89.09%、次不稳定区占0.50%。地壳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地壳稳定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鄂西清江流域及其邻区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壳稳定性评价是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所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清江流域区域构造格架、深部构造、活动断层、地震活动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和信息量计算两种模型评价清江流域区域地壳稳定性。根据地壳稳定性4级划分标准,将该区划分为10个稳定区,7个较稳定区,4个较不稳定区。清江干流的3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均位于稳定区,其库区以稳定区为主,局部跨越较稳定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构造带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性较为强烈,各种内动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总体看来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差。为了使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获得定量化认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减灾防灾,本文在分析中国现今活动的主要构造体系与内动力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待评区的划分;其次进行定量化评价指标的选定、取值、权重分配及评价标准的确定;最后运用模糊数学进行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