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以奉化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奉化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调查,在Arc GIS支持下,对奉化市建成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奉化市建成区绿地现状面积为387.12 hm2,绿化率13.32%,绿化覆盖面积542.43 hm2,绿化覆盖率18.65%;绿地斑块大小组成比较合理,城市边缘地区缺乏大中型和大型绿地斑块;绿地平均形状指数相对较高,绿地景观形状指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各类型绿地景观平均斑块分维数基本都处于1.3~1.6之间,分维数较高,斑块边界较复杂。此外,本研究还对奉化市建成区各街区绿地景观指数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利用景观格局能够进行生态协调性和地表覆盖景观格局分析。在景观格局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是景观格局指数。本文对景观格局指数在黑龙江省地理国情普查的两个实验区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RS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也越发完备,应用该方法来分析城市、森林、农田以及湿地等景观格局已经成为了取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以我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为依托,以辽宁省某农业大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进行重分类来获取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然后计算研究区的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来实现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景观格局在地理国情综合统计中的应用,本文以三江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考虑景观格局指数的生态意义并对区域景观的总体结构、斑块特征、多样性及脆弱性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可以有效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状态及地表覆盖格局特征,为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生态协调性专题定量化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基于江苏省2015年和2018年地表覆盖数据,利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对江淮生态经济区内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构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5年和2018年,研究区内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构特征基本相同.②2015-2018年,研究区内绿色生态用地团聚程度增强,景观格局趋向规则... 相似文献
8.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东莞市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东莞市建成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东莞市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以耕地和构筑物的面积变化最为活跃,研究后期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减缓趋势;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东莞市建成区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09.23、332.39、350.15、357.94。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10.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用于分析区域产业格局的一般技术思想和流程,并利用天津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滨海新区的产业格局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滨海新区的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支柱性产业,这与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研究辽宁省某城市自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开展以来土地利用状况以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为目的。以研究区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及2018年国情监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计算其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相应的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2014年至2018年五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转移状况以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计算得到的矩阵以及相关指数的分析,证明研究区在研究的时间段内居民设施用地以及景观复杂程度均有所提升,虽然速度缓慢,但区域整体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2.
13.
林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4):125-127
以晋江市为例,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技术,通过构建MLP-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晋江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发展趋势,为晋江市的城市发展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0~2010年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运用决策树法得到各期土地利用图,分析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景观变化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显示,30 a来深圳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用地增加了55 077.24 hm2,增加265.19%;耕地面积减少33 949.17 hm2,减少73.93%。30 a间人类活动的干扰变大,使得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无序化,景观类型呈一元化发展趋势,景观格局愈来愈受单一斑块所控制,且土地利用变化受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影响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王海云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7):151-155,159
以地理国情普查分类和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珠海市2004—2015年海岸线及海岸带地表覆盖数据,研究珠海市海岸带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5年研究区海岸线呈增长趋势,且相比自然岸线而言人工岸线占比逐年上升;(2)2007—2011年围填海增长率最快,新增围填海范围内以人工堆掘地为主;(3)海岸带地表覆盖结构变化显著,农用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度下降,房屋建筑区等逐年增长,人工堆掘地转移优势最明显。研究结论认为,珠海市海岸带开发建设正处于活跃期,土地利用动态度较高且活动频繁;人类开发活动是区域海岸带变化的主因,未来在加快对海岸带合理开发建设的同时,仍需注重对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多时相航天遥感影像资料,对昌江县沿海地表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形成自1996年至今近20年昌江县沿海地表覆盖变化监测成果。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地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形成系列数据、图件、报告等成果,为建设管理沿海林地、保护沿海地带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开发海岸线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