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如何区分气象因子和土壤物理特性对地温的影响感到因难。本文通过实例证明,至少在英国,后者的影响和前者相比是次要的;其次的难题是所能得到的多数土壤温度资料是09时(世界时)的定时记录。本文指出,仔细考虑所能得到的有限的连续观测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难题。最后文章指出,在夏天,土壤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大辐度的下降(比气温降得快),在冬天,地温随海拔的升高降温减慢,有时甚至增温,多数情况下,比气温降温小,这些重要的现象,认为可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近年来,天气预报准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2-5天的预报尤为突出.如今三天的预报可与五年前两天的预报相妣美(Flood,1985).然而,更短时间的预报却改进甚微.目前,英国气象局提供的24小时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85%(Flood,1987).初看起来,这样的预报水平似乎很不错,实际上远非如此.正如Flood所说,许多用户对天气预报的准确  相似文献   

3.
1、冷害发生地带:(略)2、冷害的类型和减产因素(1)冷害的定义作物有各自的生育适温,当作物生育期温度低于适温时,就会发生生育受抑制或生理障碍,其影响如何因生育期和冷温强度而异。在生理学上由冷温引起的生理障碍都是冷害,但在农业上当它成为抑制作物生育或生理障碍的原因,作为最终目  相似文献   

4.
【校译者的话】联合国台风委员会气象专家一行二人,于今年10月份在两安期间与省气象局、省气象台、省气科所、省气象学校等单位的部分科技工作者举行了座谈。这篇文章就是台湾同胞唐建新在座谈会上介绍的主要内容。介绍时,间或放映幻灯及连续拍摄的卫星云图电影。看后,使人对台风的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日本东南部沿海1977年8月24—26日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三天总雨量的最大值达942毫米,一小时最大雨量为65毫米。如此大强度的暴雨却发生在500mb 为偏西气流的大尺度下沉运动之中,对流层中层空气干燥,对流云层很浅薄,云高仅3—4公里。这一特殊暴雨个例的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暴雨发生规律,开阔思路是很有裨益的。此外,文章分析了对流层低层850mb 位于低压前部,潮湿的偏东海洋气流输送大量水汽,由于山脉的抬升作用和大气的潜在不稳定而产生很大的凝结和很高的降水率,正如我们已经对暴雨的形成所认识的那样,对流层低层很强的凝结过程的确是产生暴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2、天气形势a、天气和云的分布文章中扰动例子是发生在1966年7月5日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东南方。它开始增强向西北方向移到加勒比海,在那里五天内完全消失。选择7月6日和7日来研究,因为在这个时期里,扰动曾达到它最大强度,  相似文献   

7.
6~9月的印度季风雨和圣地亚哥站减去达尔文站的气压差、塔希蒂站减去达尔文站的气压差以及赖特的南方涛动指数之间存在着相关,并显示出除了圣地亚哥的单站气压,其它各站的单站气压偏差、南方涛动指数,都可由季风雨得到预兆。季风雨和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之间存在着1~2个的滞后负相关关系。一个多雨的季风和2-3个月后的南半球负距平温度相联结。此外,北半球的暖冬,特别是大陆的暖温,又预兆着一个多雨的季风。这种半球温度和季风雨的关系,在1947年之后是显著的。再则在季风出现前的12~2月、3~5月的达尔文站的气压变化和季风雨之间有强相关(-0.64),但这种强相关只表现在1947~1984年期间,而1947年前,这种相关又表现得很弱。  相似文献   

8.
陆川县地处桂东南,光温水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以种植双季稻为主。但历年来早稻产量很不稳定,一增一减波动性较大。通过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我们发现“龙舟水”与早稻产量的丰欠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其危害机制和指标及一般变化规律,以便趋利避害,夺取稳产、高产。 一、“龙舟水” 的危害 机制和指标 “龙舟水”是指每年早稻生长季节中期出现的阴雨天气,而不是一、二次大雨或暴  相似文献   

9.
指出热带臭氧含量变化时间序列谐波分析的结果;臭氧含量年际差的时间变率与赤道地区平流层中的准两年周期环流的对比表明:当赤道风带出现明显的两年周期性风向改变时,臭氧的时间变化也有两年周期。赤道风带两年周期破坏时,臭氧含量年际差的变化也随之混乱。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于2003-2004年在新疆北疆雨水较少地区开展不同水氮条件对棉花产量效应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产量的作用最大,氮肥次之;水氮耦合的产量效应表现为适宜土壤水分中施肥量效果最高,高土壤水分中施肥量次之,低土壤水分低施氮量最低;水氮交互大小的顺序是水氮耦合>土壤水分>施氮量;获得最高籽棉产量5253kg/hm2的灌水量为4190m3/hm2,施氮量为276kg/hm2。  相似文献   

11.
王馥棠 《气象》1986,12(10):39-43
一、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及其意义 农作物和牲畜家禽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们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都离不开各种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条件,对作物、禽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很大。进入20世纪以来,虽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措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大部分农业生产仍然是在露天条件下进行的,人类控制和改变异常不利气象条件的能力仍然是很有限的。当然,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很多,机制也很复杂,远非气象一个因素。但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观测与探索,逐步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下,在经常影响产量逐年波动的各种因素中,气象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这并不否认在个别地区和个别年份,其它非气象因素(包括病虫害等)也会引起产量的大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巩义市1968~2000年7月~10月上旬的降水资料和近35年的小麦产量资料,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得出底墒水对小麦产量作用显著的结论,并提出充分利用底墒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产量与底墒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巩义市1968-2000年7月-10月上旬的降水资料和近35年的小麦产量资料,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得出墒水对小麦产量作用显著的结论,并提出充分利用底墒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黔江地区气象局于1993年初步建立油菜气象产量预报模式。本文将1974~1994年20年油菜平均单产资料采用绝对值距离系数对全区5站进行聚类分区,由此建立三角区距离表格,再由聚类法将全区分为两个油作区,即北部油作区(Ⅰ:石柱),南部油作区(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  相似文献   

15.
王馥棠 《气象》1986,12(11):37-41
3.气象产量 众所周知,在影响作物产量的各种外界因素中,气象因素不仅是经常起作用的,而且是变化比较明显的一个自然因素;它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是一颇不稳定的随机过程,往往能使相邻两年间的产量发生较大幅度的增减。因此,在具体模拟时,通常把经过趋势处理后的产量序列剩余项,作为受气象因素影响的产量分量,统称为产量的气象分量或气象的产量贡献,简称气象产量。实际上,在天气-产量模拟中,气象产量还包括那些偶然起作用的,以及时间演变不很稳定、且变幅较大的其它自然与非自然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就是说,它是产量曲线中的短周期波动部分的总称。 大量研究表明,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间,作物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密切关系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它不仅随作物的生育过程而变,也因地区和作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地选取关键气象因子,是  相似文献   

16.
以谷子品种大金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遮雨棚控水的大田试验方法,比较孕穗开花期和灌浆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分析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阐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导致谷子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幅度增大;水分胁迫后复水后,光合性能有所恢复,光合作用可产生补偿效应,水分胁迫越强和持续时间越长,补偿效应越低;轻度和持续时间短的水分胁迫,光合速率降低主要由气孔因素决定,随胁迫增强和持续时间延长,非气孔限制逐渐成为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孕穗开花期相比较,灌浆期水分胁迫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大且复水后光合性能恢复能力更低,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协同关系更明显,产量对灌浆期水分胁迫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的建模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广西甘蔗产量年景的超长期预测模型,预报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汪铎  张镡 《大气科学》1988,12(2):208-215
本文以作物年景的天气类型为线索,运用近百年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和近30年500百帕高空环流资料,分析了华北小麦、长江下游早稻和晚稻、华南水稻的年景-环流模式。指出不同产粮区和不同季节作物,应考虑不同的年景-环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太湖平原(浙江省北部)粮食作物产量波动的长期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汪铎 《气象学报》1981,39(3):349-360
本文根据1960—1979年粮食作物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太湖平原(浙江省北部)粮食生产丰欠的气候背景,提出了高产-少水(丰年)和低产-多水(欠年)两种关系型。对比分析了丰欠年两种类型的500毫巴环流形势,着重揭示了前半年极涡和副高的演变过程以及两者相互配置在丰年与欠年的显著差异;提出北美-格陵兰中高纬是环流演变的关键区。用该区的局部西风指数,可以表征丰大年环流特征的差异性。另外,还讨论了东亚季风活动期的早晚和季风盛衰支配丰大年的可能模式,以及海温异常与丰欠年的可能联系。指出,应进一步研究季风气候区影响粮食作物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NOAA卫星绿度数字图像资料,选用G1和G3模式,根据大春生长期间的绿度值变化情况,进行大春作物长势监测,并以大春作物关键生育阶段(5月中旬~7月下旬)的累积绿度值为预报因子,建立重庆市大春及中稻总产模式.该模式经1995年试报应用及历史代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