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中的紫苏辉石王青石花岗岩套位于桂东南海西-印支褶皱带,富含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矽线石、红柱石、刚玉等。矿物组合复杂,成因多样,可划分为岩浆结晶成因、变质残留成因和反应成因3种类型。根据各类岩石中矿物的特征分析,认为岩套中的花岗岩类岩石部分来源于泳熔花岗岩桨的源岩不熔残余,另一部分来自由岩捕虏体变质后又被熔浆改造的不熔残余。是由区域变质岩经不同温压条件,不同深度深熔作用形成的壳源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
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位于桂东南,北起西江南岸的藤县,南至南海之滨的东兴附近,遍及玉林、钦州地区十余个县,包括了六十余个岩体,出露面积达八千余平方公里(图1)。岩带主要由海西-印支期的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组成,两侧还有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和紫苏辉石自碎花岗斑岩、酸性火山岩。它们具有同源演化特征,构成了由原地、半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广西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岩基划分为4个超单元和22个单元,并根据各单元间接触关系和40个同位素年龄数据,建立了本区花岗岩的地质年代表,即分别形成于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和中三叠世等4个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4.
花岗质岩石中广泛产出的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是复杂的,文章通过对鄂东铁山、江西九岭等地岩体中镁铁质微粒包体显微结构的观察,认为是岩浆结晶的产物,并详细叙述了其宏观特征及其成因解释。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显微结构记录了岩浆结晶的历史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信息,并反映了岩浆的流动特性。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研究,对了解花岗岩成岩环境、岩浆起源及形成演化、岩浆动力学、岩体侵位方式以及成矿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东部一些具“Ⅰ”型特征的燕山期花岗岩体中富含微粒包体,而微粒包体在主岩中含量一般为1~5%,其粒度小、色率高、酸度低,一般长轴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与主岩界线清楚。本文通过对微粒包体的岩石学特征、稀土与稀有元素特征与主岩对比,二者具有较多共同之处,证明它们之间有亲缘演化关系。认为绝大部分微粒包体应来自主岩同源岩浆的先期侵入岩,它们在岩石特征和成因上都与该地区海西—印支期陆壳转生型花岗岩中的包体明显不同,包体成为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产状、岩石结构与岩石化学等特征,确定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为异源岩浆岩成因。在此基础上,选择岩体中心、边缘部位的L节理面,统计了它们的密度与粒度等宏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闪长质包体的产出频率与相对面积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即花岗岩-包体体系属于二元流体之间的非线性混合,从而为里松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新的宏观证据。 相似文献
7.
广西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的分形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产状、岩石结构与岩石化学等特征,确定里松花岗岩中闪长质包体为异源岩浆岩成因。在此基础上,选择岩体中心、边缘部位的L节理面,统计了它们的密度与粒度等宏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闪长质包体的产出频率与相对面积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即花岗岩一包体体系属于二元流体之间的非线性混合,从而为里松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成因提供了新的宏观证据。 相似文献
8.
河西堡花岗岩体为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中产出一些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甚至玄武岩的暗色包体,这些包体的岩相学特征暗示它们是曾经与寄主花岗岩处于同一熔融状态的基性岩浆组分的结晶产物。矿物温压计估算的结果表明,包体与寄主岩的再平衡结晶温压条件十分接近。寄主花岗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及锶同位素组成也表现出基性组分与酸性组分混合的特点。采用C混=KC基+(1—K)C酸混合定量模式估算出基性组分占20%~40%。由此表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同一时期或更早时期的基性、中基性岩浆活动可能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有柱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8,20(4):20
对女山碧玄岩、超镁铁岩包体和高压巨晶中微量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碧玄岩中LREE较之HREE更为富集,其分配型式属LREE富集型;包体中LREE较HREE略显富集之势,分配型式属平坦型,这与地幔具有平缓的REE模式相符,其中略富LREE与碧玄岩对应。碧玄岩、包体和高压巨晶中过渡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分配型式。但是不管在碧玄岩与包体之间,还是在巨晶与碧玄岩之间,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都具有相关关系。可见,碧玄岩与包体具有成因联系,巨晶与碧玄岩也具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
11.
赣南燕山早期岩浆作用强烈,岩石成因以I型花岗岩为主,见少量 S型花岗岩及 A 型花岗岩.在赣南兴国地区新识别了晚侏罗世永丰和隆市 A 型花岗岩,其 LAGICPGMS锆石 UG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5 Ma和157~154 Ma,具有铝质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70.22%~77.08%)、高(Zr+Nb+Ce+Y)(189×10-6 ~348×10-6)、高 FeOT/MgO 值(3.39~11.57);具相对较高 Ga/Al值(2.4×10-4~2.9×10-4);富集 Th、U、Hf等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 Ba、Sr、P、Ti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 Nb和 Ta元素.在赣南厘定出了一条北东向晚侏罗世铝质 A 型花岗岩带(162~152 Ma),它们具有相似的 Hf同位素组成,TDM2大部分集中在2.0~1.8Ga之间,平均为1.9Ga,暗示它们可能形成于相似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邻近的赣南全南地区存在同时代的“裂谷型”黄埠正长岩,认为赣南晚侏罗世铝质 A 型花岗岩带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退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1)
花岗岩的壳幔混合物源成因及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因信息是地质学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但至今还没有适用于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这种基性矿物组合的压力计。依据Patino Douce模拟壳幔岩浆混合过程的试验岩石学研究资料,发现具有基性矿物组合的暗色微粒包体中单斜辉石的Na、Al含量与压力密切相关,得出了压力与单斜辉石中的Na2O含量、Al2O3含量、硬玉分子摩尔分数、契尔马克辉石分子摩尔分数、硬玉分子与契尔马克辉石分子摩尔分数之和的线性关系,以及压力与斜方辉石中Al2O3含量的线性关系,进而得出适用于壳幔混合物源成因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有效地质压力计。这一压力计为了解壳幔混合物源成因花岗岩浆形成的深度提供了研究手段。将地质压力计应用于西秦岭天水地区车河花岗岩体及其中的暗色微粒包体研究,对了解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等深部地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东碰撞带是秦岭一大别碰撞带的东延部分,它由元古字变质地层混杂堆积体、花岗质片麻岩、榴辉岩、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麻粒岩及韧性剪切带组成。碰担带内存在一对平行展布的高压变质带-内部为榴辉岩带,边部为麻粒岩带。碰撞带形成于8.5亿年左右,3.2-3.5Ma和2.05-2.13Ma分别发生强烈活动,形成大规模推覆构造和走滑性韧性剪切构造。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横切太后庙断层的三条剖面的研究,发现断层构造岩存在着明显的水平分带。在研究了太后庙断层下盘各构造岩带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变形和重结晶特征及岩组图后,认为目前出露在断层下盘的各构造岩带是在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不同的应力条件下形成的,这是由于断层多次活动,断层下盘不断抬升的结果。基于断层构造岩是断层活动历史的记录者这一指导思想,可知太后庙断层经历了应力积累—早期活动—相对平静—晚期活动—休眠五个阶段。结合本区地质发展史,认为两次活动阶段分别为燕山运动晚期和喜山运动早期。两次活动使嵩山地块抬升达6000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胶东西部岩矿石物性参数的分析,结合已知矿床地质特征,首先建立了金矿体及不同围岩的单一物性模型。在对已知金矿实测的物理场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按不同的赋矿围岩,建立了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该模型具有类比性和外推性,对在胶东西部应用物探方法间接寻找破碎带蚀变型金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潼关地区混合岩可划分为四大类及若干亚类,混合岩化的程度与南北向构造挤压力的强弱相关,且随着分布在不同的构造部位而具分带性,混合岩化在宏观上、微观上都表现了多期性;曾称的“花岗伟晶岩”系混合岩作用的产物,应称混合花岗岩。 相似文献
19.
连云山杂岩是经区域高绿片岩相一角闪岩相变质、混合岩化及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系,其变质矿物组合为St-Sill+Cr+Hb+Ab+Bi+Ms+Pl+Qz.其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960±5Ma,1905±25Ma,其原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构造盆地为活动大陆连缘-岛弧环境,代表了扬子陆块东南缘古元古代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新城金矿—145米中段金的选矿工艺矿物学特征。通过大量统计工作,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物的成色、粒度、形态及嵌连关系等。采用物相分析了解金的解离情况,最后对影响金回收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该区金矿物粒度细小,嵌连关系复杂,需提高磨矿细度才能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