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层形态的概念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形态是作者在开发“大陆伸展盆地构造沉积模拟系统”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层形态是指能够反映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大陆伸展盆地的构造沉积学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伸展速率下形成的盆地具有不同的层形态,瞬时伸展盆地的层形态为板状,快速持续伸展盆地表现为尖楔形层形态,在这两种端元情况下存在着一系列过渡类型,通过在地震剖面和地质剖面上分析盆地的层形态和其随时间的变化,有助于对盆地构造沉积  相似文献   

2.
层形态是作者在开发“大陆伸展盆地构造沉积模拟系统(TSMS)”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层形态是指能够反映盆地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的沉积地层的几何形态,大陆伸展盆地的构造沉积学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伸展速率下形成的盆地具有不同的层形态、瞬时伸展盆地的层形态为板状,快速持续伸展盆地表现为尖楔形层形态,在这两种端元情形下存在着一系列过渡类型,通过在地震剖面和地质剖面上分析盆地的层形态和其随时间的变化,有助于对盆地构造沉积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作者考察了逆冲断层下盘精细的几何形态与逆冲岩席的流变学之间的相互关系.逆冲断层面偏离理想面将导致局部的不均匀变形.变形的结果取决于逆冲岩席的位移速率、引起不均匀流动的几何形态、变形条件和被卷入岩石的岩性.有两类构造在引起逆冲岩席不均匀变形中特别重要.第一类构造是岩层面有小的突起,它们可以是固有的沉积构造,或是在顺层压缩时产生的;第二类构造是逆冲岩席借以向上攀爬的断坡.运动期间,在这些构造面上的位移引起断层上盘重复和周期性的应变.论文对突起上的变形和不同形态断坡上的变形有关的应变速率以及不同的位移速率作了估计,并用以讨论下盘几何形态对逆冲岩席构造演化的影响.在复杂几何形态的断层下盘上,运动后所保存的断层岩的范围和变形显微构造给予特别注意.设想突起在断坡定位上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4.
浊流是远距离沉积物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底浊流广泛存在于海底峡谷或海沟。马尼拉海沟位于南海东北部,是一条正在活动的板块汇聚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亚热带—热带)和气候条件(台风频发),使得马尼拉海沟浊流频发,然而,现今对马尼拉海沟的浊流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马尼拉海沟北部水深3747 m处重力柱岩心(GEO6)进行高精度的粒度及沉积学特征分析,探讨马尼拉海沟浊流沉积规律。GEO6岩心底部细颗粒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14C的AMS年龄为1405 a B.P.。高精度的粒度分析(0.25 cm)和沉积学特征显示: GEO6岩心记录有至少11次浊流沉积(T1-T11),且这些浊流都有明显的底部粒度最粗(砂质粉砂或砂)、向上粒度逐渐变细的正粒序特征,只有T8沉积体为反粒序特征,可能为异重流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研究认为1.4 ka B.P.以来,研究区频繁的台风带来了大量陆源松散沉积物堆积在马尼拉海沟上游(高屏峡谷),不稳定的构造环境及地震频发导致这些松散沉积物垮塌并向下游马尼拉海沟输送,在海沟内形成频繁发育的浊流沉积体。  相似文献   

5.
浊流是远距离沉积物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底浊流广泛存在于海底峡谷或海沟。马尼拉海沟位于南海东北部,是一条正在活动的板块汇聚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亚热带—热带)和气候条件(台风频发),使得马尼拉海沟浊流频发,然而,现今对马尼拉海沟的浊流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马尼拉海沟北部水深3747 m处重力柱岩心(GEO6)进行高精度的粒度及沉积学特征分析,探讨马尼拉海沟浊流沉积规律。GEO6岩心底部细颗粒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14C的AMS年龄为1405 a B.P.。高精度的粒度分析(0.25 cm)和沉积学特征显示: GEO6岩心记录有至少11次浊流沉积(T1-T11),且这些浊流都有明显的底部粒度最粗(砂质粉砂或砂)、向上粒度逐渐变细的正粒序特征,只有T8沉积体为反粒序特征,可能为异重流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研究认为1.4 ka B.P.以来,研究区频繁的台风带来了大量陆源松散沉积物堆积在马尼拉海沟上游(高屏峡谷),不稳定的构造环境及地震频发导致这些松散沉积物垮塌并向下游马尼拉海沟输送,在海沟内形成频繁发育的浊流沉积体。  相似文献   

6.
广西沉积矿床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郜兆典  张妮 《广西地质》1998,11(4):15-23
文章探讨了广西沉积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划分了沉积矿床成矿系列;建立了海相沉积矿床和陆相沉积矿床两种成矿模式;新提出台沟相沉积和海沟相沉积矿床;呼吁重视对台沟相和海沟相沉积床的研究和找矿。  相似文献   

7.
南海东北部海域水深、沉积厚度大、沉积速率高和有机质含量丰富,为马尼拉增生楔中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提供了必要的气源,且相应适宜的温压条件以及构造背景也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赋存,其中马尼拉俯冲带俯冲前缘以及增生楔中的断裂系统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非常重要的运移通道。通过对地震剖面中断裂系统和三维地貌图的精细解释,分析了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存在的海沟前缘正断层、海沟轴部的盲断层以及增生楔中的盲冲断层或逆冲断层,直到最后发育成隔断叠瓦状岩片的逆冲断层组,这些断裂系统反映出增生楔上天然气水合物的含气流体的形成、运移及聚集过程,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以生物礁滩和鲕粒滩沉积为特征:台地边缘最初在吴家坪晚期出现,在经历了长兴期台地边缘礁滩的形成和消亡、印度早期台地边缘鲕粒滩形成和消亡两个阶段的演化后,最终在印度晚期被填平补齐。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演化受到包括地形的几何形态、水动力条件、沉积速率及空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诸如Nias和Simeulue之类的前弧岛提供了唯一的研究前弧外部沉积物活化增生的机会。这些岛屿沿巽他前弧盆地的活化边缘分布,并把这一前弧盆地同海沟斜坡分开。近年来的野外工作表明,苏门答腊北部前弧岛的沉积地质和构造地质演化可能与板块会聚速率、海平面的变化和苏门答腊之上岩浆弧的抬升有关。本文提出一个该前弧外弧部分的修正地层表,并描述了第三纪的演化。在渐新世和始新世期间,俯冲速率的增加导致盆地的转化和外弧脊的抬升。包括混杂堆积在内的沉积(始新世一渐新世?)和上第三纪沉积地层(中新世早期)开始沉积在较深的水中,在中新世中期,会聚速率一直比较稳定,沉积以浅水碎屑和碳酸盐沉积为主,并发生在发育较好的大陆架和大陆架坡折上。在中新世晚期,大陆架外部石灰岩与较低的海平面相关。上新世-更新世沉积物由碎屑沉积组成,其中含有因苏门答腊的火山弧迅速剥蚀而成的细粒火山碎屑。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早期成岩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首次报道对北黄海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早期成岩作用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 ,北黄海沉积物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细粒度组分 ,其结构和性质直接影响着沉积物中化学元素的形态、含量与分布 ,使自然粒度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垂向分布与细粒度组分中各形态氮的分布非常相近。在氮的早期成岩过程中 ,粒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沉积物的粒度越细 ,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分解速率越小 ,即细粒度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分解矿化速率最小 ,易于富集有机氮。对于不同站位的沉积物来说 ,因其沉积速率的差异 ,致使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有很大差异 ,沉积速率越大 ,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越大 ,在沉积速率最大的 C4站位 ,各形态氮的埋藏通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盆地的地层格架(stratigraphic framework)是盆地分析最基本、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李思田等,1983),它是指沉积盆地的外部和内部几何形态以及组成盆地的层的堆积性质。概括地说,地层格架不仅指盆地的固体几何形态和盆地所包含的地层单元或单元序列的固体几何形态,而且涉及到单个地层单元的性质,最终体现了沉积环境(Conybeare,1979)。衡量地层格架这一参数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盆地的外部几何形态盆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应该为其真实的固体空间形态所反映,应该包括盆地的平面几何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中砂岩块体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东安 《岩石学报》1995,11(1):93-100
西昆仑赛力亚克混杂堆积由形态、颜色和大小各异的沉积岩块体以及黑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紫绿色钙质页岩、泥灰岩和层凝灰岩的基质组成。露头上块体和基质界线一般清楚,岩块主要是岩屑石英砂岩、凝灰质杂砂岩、长石质杂砂岩、石英质杂砂岩和碳酸盐岩类等。它们分布受麻礼-康西瓦-木孜塔格构造带的控制,是在残留海沟带,通过碎屑流、重力流的作用形成一套特殊的沉积混杂体。  相似文献   

13.
岷山岩溶区的灰华沉积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朱学稳  周绪伦 《中国岩溶》1990,9(3):250-264
本文讨论了四川西部岷山山脉地区灰华的泉水成因、成分与结构、沉积形态类型、沉积模式、沉积年代与沉积速率以及沉积机制等问题。它是“川西岷山岩溶的基本特征”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伊犁盆地南缘洪海沟地区主力含铀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的沉积特征,为该区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沉积结构、岩性组合、沉积韵律、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西山窑组上段在洪海沟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根据连井剖面特征,以及砂体厚度、砂地比等沉积特征在平面上的变化,洪海沟地区西山窑组上段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明显,中间为沿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曲流河道,河道南部为河漫沼泽,北部为河漫滩。综合研究区岩性、构造、铀源等成矿条件,西山窑组上段赋存的铀矿体主要受河道砂体展布方向、河道砂体厚度、砂体粒度、砂体中的泥岩夹层、地层产状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5.
陈戈  斯春松  张惠良 《江苏地质》2013,37(2):178-182
扇三角洲是陆相碎屑岩重要的沉积类型之一.利用砂体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扇三角洲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利用泥沙冲淤动力学模式建立扇三角洲沉积过程的数学方程后,根据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设计了其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100 km、宽50 km,流量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模拟过程到2 000年时,扇三角洲沉积过程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前缘复合砂体最大厚度约39 m.通过对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几何形态的模拟研究,总结出扇三角洲沉积体储层建筑结构的模拟与预测方法.计算过程中可识别出4种沉积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平均长宽比为2.68,平均宽厚比为79.8)、河口砂坝(平均长宽比为2.02,平均宽厚比为68.2)、远砂坝(平均长宽比为1.65,平均宽厚比为58.3)、水下溢岸沉积.主要沉积单元砂体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泥沙冲淤动力模式可以较好地揭示扇三角洲发育过程,进而可以预测扇三角洲砂体的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万安盆地构造沉降与沉积速率及其油气资源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安盆地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是较为典型的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根据对横穿盆地的地震反射剖面的平衡剖面模拟和构造沉降速率、沉积速率的计算,认为万安盆地曾经历了3次快速的构造沉降。2.6Ma以来,沉积速率最大。万安盆地的沉降与沉积速率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各构造演化阶段分别控制了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聚和保存等成藏条件与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林  王根宝 《沉积学报》1999,17(4):596-600
原岩恢复、沉积建造及变形变质综合研究表明,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属活动陆缘性质沉积建造,形成于二郎坪弧后盆地消减俯冲带的海沟盆地-海沟斜坡环境,是古俯冲带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变形序列反映了弧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并与构造混杂岩、俯冲型花岗岩及高压变质带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古俯冲带标志,为探讨秦岭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昆明盆地两孔岩芯的沉积特征及环境磁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比较密的采样和磁化率测量,结合沉积特征、生物化石和沉积速率,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磁化率数值及沉积相变所表现出的磁化率曲线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形要素及其储层地质模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兴河  王德发 《地质论评》1997,43(3):225-231
通过对我国东部断陷盆地现代和古代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三角洲的岩相及砂体的几何形态与成因,进而提出了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构形要素。由于构形要素分析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关键内容,因此,笔者在所建立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分析了其结构类型特点及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内少见的发育在主动大陆边缘的特殊盆地类型海沟-斜坡盆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井震结合的不同沉积体系的地质-地球物理识别模板,用二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体系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窄的滨浅海、小规模的三角洲、浊积扇、下切谷、半深海陆坡和半深海平原等沉积体系。滨浅海、三角洲和浊积扇沉积体系发育的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海沟.斜坡盆地的规模较小,以生气为主,可能形成中小型断块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