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百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 《黑龙江气象》2000,(2):44-44,46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人类迈进新世纪,气候变化已成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气候是谈地多年(一般取30年)的大气平均状态(从学术上讲,气候是大气与海详、冰雪图、陆地表面和生物图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地的气候是千差万别的,且不断变化.正常年份,各地的气候(如温度、降水量)都是多年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若出现偏高平均值很大的情况,则发生洪涝或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给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阮均石 《贵州气象》1995,19(4):20-21,34
“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993年12月6~17日在汉城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工协区和V协区国家教育指导研讨会上(WMORopnalTrainingseminarNAtionalinsluelorsofRAIomdRAV)有较新资料的介绍,现将有关内容简介如下:目前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监测和分析全球温室气体的变化,已建立了遍布全球的观测站网和资料中心,即WMo*DCGG(LW0ddDal。Canl。rf。rg——nh。u。【eg一),对来自33个站点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观测资料分析发现,目前全球大气中的CO。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确实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引起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两层大气和二十层大洋环流模式耦合的海气模式进行了控制试验和瞬变响应试验两个长期积分,并用它们的差异来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加倍所引起的东亚区域的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加倍以后,东亚年平均温度升高,降水增加,土壤湿度也是增加的,但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差异。因此,又把东亚分成8个区,来详细探讨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区域气候变化。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气候量:温度、降水和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加倍以后,温度的增加和土壤湿度的增加主要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降水增加的最大值也出现在冬半年的高纬度。另外,还初步分析了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所引起的温度和降水年际变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模拟温室效应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宗慈 《气象》1989,15(3):10-14
利用5个全球大气海洋海冰模式,模拟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我国冬季与夏季地面气温、降水率及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温室效应,我国冬、夏季气温增暖,降水率与土壤湿度也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利用基于 RegCM2的区域气候模式并单向嵌套澳大利亚 CSIRO R21L9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进行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区域模式由于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因而对中国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全球模式有了较大提高;模式对 2×CO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了在 CO2浓度倍增情况下,由于温室效应,中国区域的地面气温将有明显升高,降水也将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环流耦合模式(IAP/LASG GOALS),对中国西部地区由于CO2含量增加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预测CO2含量每年以1%速度递增,对此进行了控制试验和扰动试验两个长期积分,并用它们的差值来表示中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CO2增加以后,在初始阶段平均温度、降水和湿度变化不大,随着CO2含量的增加,中国西部地区温度、降水及湿度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且比全球增加大得多.到2050年全球温度相对于现在增加1.5℃,而中国西部地区温度升高在1.2~2.2℃,其中最大增温区出现在青藏高原附近;西南地区降水将增加200mm以上,比湿增加最大,达0.8 g kg-1以上,新疆西部和西北部地区降水减少50 mm左右,平均降水增加15%,整个西部地区气候变暖变湿.  相似文献   

11.
12.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if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 != ""}}{{@ article.graphicalAbstractinfoCn}}{{/if}}  相似文献   

13.
肖祥 《湖北气象》2000,(1):43-43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交替出现了若干冷暖时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前期(4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气候偏冷,后期(8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再度偏暖.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世纪10个最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其中有7年在90年代,1998年成为20世纪最暖的年份.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达3℃以上.这一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据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5年的科学评估报告,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其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且以中纬度地区变暖较为显著,一年之中以冬季变暖较为显著,一天当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升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温室效应引起的江淮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英国Hadley中心的RCM-PRECIS模式进行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在验证了PRECIS在江淮流域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未来CO2增加后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响应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B2情景下,整个江淮流域都将继续增暖,到本世纪末(2071-2100年)区域年平均温度将增加2.9℃,夏季将可能出现更多的高温事件,而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强降水(尤其是120 mm以上的降水)日数也将增多。  相似文献   

15.
选用英国Hadley中心的RCM-PRECIS模式进行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在验证了PRECIS在江淮流域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未来CO2增加后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响应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B2情景下,整个江淮流域都将继续增暖,到本世纪末(2071-2100年)区域年平均温度将增加2.9℃,夏季将可能出现更多的高温事件,而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强降水(尤其是120 mm以上的降水)日数也将增多。  相似文献   

16.
温室,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熟悉。冬季,温室和塑料大棚里春意盎然,瓜果蔬菜碧绿鲜嫩、花繁叶茂。为什么户外冰天雪地,而温室内却温暖如春呢?原来温室顶棚和四周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够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室内地面反射的长波却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这样热量就保留在室内,因此温室里的温度比室外要高许多。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森林等绿色植被遭到破坏,致使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上升,CO2覆盖在地球表面就像温室的玻璃一样,并不影响太阳的辐射通过大气层,但却能吸收地…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   总被引:19,自引:28,他引:19  
利用广东省86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温、光、水资料,对广东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广东省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如年代增温尤为明显。降水量也有有所增加,降水强度加大。日照时效呈下降趋势。广东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与当地二氧化碳的剧增、下垫面的改变、空气污染、水汽的反馈等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因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市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分析了1954~1997年44年阿克苏市平均、最高、最低气温3个温度序列,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呈变暖趋势,以冬季变暖最明显,最低变暖速度远比最主气温快,日较差在缩小。夏半年与冬半年气候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冬半变年变暖所致。  相似文献   

19.
ENSO及其对亚洲季风和我国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倪允琪  邹力 《气象科学》1995,15(4):30-45
ENSO及其对亚洲季风和我国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是当今气候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方法研究》项目中有关专题“大洋,尤其ENSO和西太平洋暖池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影响”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三方面:1,ENSO是多时空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ENSO形成机理的研究;2.MENSO对我国东亚季风和我国气候影响,3,ENSO及其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可预报性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20.
拉萨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晓清 《气象》2000,26(3):47-50
运用 1 96 0年以来拉萨 1月、6月和年的平均最高、平均最低以及平均气温资料 ,研究其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 ,结果表明 :拉萨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冬季增温主要在夜间 ,夏季增温主要在白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