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2019年正式运行以来,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CAAFs为震后应急与趋势研判及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梳理总结CAAFs系统持续4.5年产出的数据,从全国和不同地区两个方面评价系统产出的震后余震预测结果,得到以下三点认识:①震级上限预测(发生某震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的正确率大多为90 %及以上,显著优于震级区间预测(存在发生同等大小地震的可能或存在发生某震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各分区预测情况差异不大; ②震级区间预测震级普遍比地震实况偏高,实际7日内发生的最大余震震级与预测震级的差值(震级偏差)落入[-0.5,0.5]区间的地震比例约为44 %,落入[-1,1]区间的地震比例约为69 %,越靠近[-0.5,0.5]区间,地震的比例越高; ③震级区间预测中,各分区有一定差异,西南地区优于西北、华南和华北东北三个地区,总的来看4~5级地震预测情况不如其他震级区间,可能与该震级区间内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级变化范围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未来中强震的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概率统计方法 ,对华东地区 1 999~ 2 0 0 5年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概率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 ,该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时段 ,发生 5级地震的概率不断增加 ,到 2 0 0 0年发生 5级以上地震的平均概率为 0 .5左右 ,但近 1~ 2年内发生 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发震概率仅为0 .1 5。  相似文献   

3.
针对强(大)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作者提出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将汶川地震区前瞻性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包含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与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的Ms 7.0级地震进行比较,认为该地震已被作者所提出的理论方法成功预测.研究表明:芦山"4·20"7.0级地震是汶川"5·12"地震的一次大余震事件,表明该预测理论及方法能可靠地应用于大震及某些大余震事件的预测.此外,本文对汶川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认为地震活动度5、P(b)值、A(b)值、b值、小震调制比Rm、地震时间熵Q^l、算法复杂性AC、地震非均匀度GL、多分维均值Dq、地震集中度C值、地震演化指数YH、地震强度熵Q^E、G-R关系偏离度η、缺震和等效震级M^*等15种地震活动时间扫描分析方法对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4.8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将这些方法在震前所显示的异常同步性引伸为地震时间预测信度同步性,初步确定了各种地震活动参数首次出现异常后4.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不同时段上的信度,证实了震前预测地震时间信度的同步性要远好于异常同步性,进而计算出这15种分析方法的综合预测信度。研究发现,运用综合预测信度可以较为明确地预测出M≥4.8级地震的发生时段,如果在所预测时段内同步发生了地震活动度.S、P(b)、A(b)和b值异常(并非都要全部发生),则有可能做出6个月内发震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福建水口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水口水库于1993年3月下闸蓄水,同年5月23日发生首次诱发地震,迄今已超过1400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996年4月21日ML4.1地震。水口水库能诱发多大震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结合水口库区的具体情况,应用概率预测法、综合影响参数预测法、两级模糊评判法、古登堡—里克特公式外推预测法、发育断裂长度预测震级法、历史地震最高震级预测法等方法,对水口水库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预测研究。综合结果认为:水口水库有可能诱发最大5.0级地震。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整理和分析已有的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预测方法的特点将其归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和基于监测的预测法三大类。详细介绍了震级上限法、经验类比法、高震级b值与低震级b值之比预测法、加卸载响应比法、概率预测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综合影响参数法,并对其优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于目前对水库诱发地震机理认识的不足,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的复杂多样性及震例的有限性,当前的预测方法均未能较好地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应加强从水库诱震机理的角度对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水库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预测方法,并基于水库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我们对2003年9月27日中蒙俄交界处7.9级地震(矩震级为8级)的预测。从Corioli力观点讨论了该震的强余震(矩震级7.3级)。  相似文献   

8.
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PI算法改进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丽娜  齐玉妍  温超  张合 《地震》2012,32(4):44-52
图像信息学PI(Pattern Informatics)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新方法, 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 本文探索把此方法与地震活动性网格点密集值方法相结合, 并尝试用于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 在预测中, 使用1970—2011年ML≥3.0区域地震目录, 针对MS≥5.0预测“目标震级”, 采用15年尺度的地震目录滑动时间窗, 均为3年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 结合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因素, 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 对该方法的预测效果使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 此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PI算法, 且在地震趋势分析和中长期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采用了齐次及非齐次马尔科夫方法对郯庐带未来地震活动情况进行预测;讨论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异同,认为非齐次马尔科夫模型较齐次马尔科夫模型更加接近实际。通过对郯庐带的分析,我们有如下两点认识:1.就郯庐带而言,发生一个6.5级以上地震之后的大约40年中再次发生同样震级地震的可能性极小;对6.0级地震而言,这一“安全”时段约为35年左右。2.对7.0级地震,大震之后约80年左右时,再次发生同样震级地震的可能性约为80%;对6.5、6.0级地震而言,这一时段约为70年及65年左右。对近期来说,我们认为郯庐带在2010年以前发生6.0级以上地震及在2015年以前发生6.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福建尤溪街面水库已于2007年2月下闸蓄水,蓄水后是否会诱发地震?如果会诱发地震,它能诱发多大震级的地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库区主要断裂活动、地质构造背景和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结合尤溪街面水库库区的具体情况,应用概率预测法,综合影响参数预测法,两级模糊评判法,发育断裂长度预测震级法和历史地震最高震级预测法等方法,对街面水库诱震危险性和可能诱发的最大震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会产生衰减和频散现象,因此其更接近于黏弹性介质,在地震处理中补偿这些黏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中进行吸收衰减补偿更准确,也更有物理意义,直接求解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RTM)能够成像大倾角复杂构造,具有诸多优势。然而当考虑吸收衰减补偿时通常会产生不稳定现象,大部分研究都是在逆时偏移的波场延拓中进行波数域的低通滤波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广义标准线性固体的黏声波动方程进行吸收衰减补偿的Q--RTM方法,通过添加正则化项的方式来稳定延拓过程。添加正则化项本质上是低通滤波,滤波窗口是指数形式,在时空域有明确的形式,可以阻止发生高频不稳定。与直接滤波相比,正则化参数可以是空变的,因此比较适合剧烈变化的区域,我们还发现震源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更适合Q--RTM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金学申  戴英华 《中国地震》1995,11(3):248-256
本文依据信息量的定量判定方法,从分析地震地质和前兆因子与强震发生的关系出发,对各种因子所能提供的长期或10年尺度强震危险的信息量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4.
The volume of groundwater stored in the subsurf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ecreased by almost 1000 km3 during 1900–2008. The aquifer systems with the three largest volumes of storage depletion include the High Plains aquifer, the Mississippi Embayment section of the Gulf Coastal Plain aquifer system, and the Central Valley of California. Depletion rates accelerated during 1945–1960, averaging 13.6 km3/year during the last half of the century, and after 2000 increased again to about 24 km3/year. Depletion intensity is a new parameter, introduced here, to provide a more consistent basis for comparing storage depletion problems among various aquifers by factoring in time and areal extent of the aquifer. During 2001–2008, the Central Valley of California had the largest depletion intensity. Groundwater deple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explain 1.4% of observed sea‐level rise during the 108‐year study period and 2.1% during 2001–2008. Groundwater depletion must be confronted on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to help reduce demand (primarily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and/or increase supply.  相似文献   

15.
地震中长期预测是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设防的依据,并用于指导地震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工作,所以地震中长期预测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工作。但是,目前在地震烈度区划研究中有“跟着地震跑”的问题,即已发生过强震的区域,特别是有记载以来或刚发生过大震的区域,震级越高,基本烈度越高。而实际上强震,特别是大震多发生在历史上没有大震记录、  相似文献   

16.
Identification of the pumping influences at monitoring wells caused by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variable water supply pumping can be a challenging, yet an important hydrogeological task. The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obtained can be critical for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indications of the zone of influence of the individual pumping wells. However, the pumping influences are often intermittent and small in magnitude with variable production rates from multiple pumping wells. While these difficulties may support an inclination to abandon the existing dataset and conduct a dedicated cross‐hole pumping test, that option can be challenging and expensive to coordinate and execut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hat utilizes a simple analytical modeling approach for analysis of a long‐term water level record utilizing an inverse modeling approach. The methodology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pumping wells influencing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Thus, the analysis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designed and coordinated cross‐hole pumping tests. We apply this method on a dataset from the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site. Our analysis also provides (1) an eval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transient water level data; (2) indications of potential structures of the aquifer heterogeneity inhibiting or promoting pressure propagation; and (3)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complicated models requiring detailed specification of the aquifer heterogeneity.  相似文献   

17.
川西地区的区域形变与中长期地震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川西地区近期形变测量结果,分析了该区区域构造运动和地震的释放与孕育方式。由此,探讨了该区的中长期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发生后,至2006年连续5年,地震界对中国大陆地震形势判定与地震活动实况相差甚大,这是为什么?本文揭示了我国中期地震预报的真实水平和其本质原因,系统地阐述了我国中期地震预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中期地震预报水平的主要出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查阅了约100个5级以上地震前青海省各台站各类仪器记录的资料,经排除"疑似前驱波"对确认真实的地震前驱波分析其短临前兆特征,进而探讨了利用前驱波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