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碾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就是精准获取碾压机械运行中的连续空间位置信息。测量机器人可直接获取目标三维坐标,具有实时、连续跟踪、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使用环境灵活、远程可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碾压施工监控中,能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过程监控。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施工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论述了软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软件具有自动化、全程实时监控、质量信息可视化等特点,为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填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需要,利用测量机器人自动照准并进行跟踪测量获取目标三维坐标的特点,研发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填筑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特点,论述了在江坪河水电站填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表明,该系统工程实用性强,对于保证填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大型深水沉井施工技术难度大、要求高,需实时掌握沉井三维姿态为施工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而传统测量手段测量沉井实时三维姿态时存在较大困难。本文结合某特大桥超大型沉井三维姿态自动监控的实例,阐述建立沉井三维姿态自动监控系统的方法,采用GNSS测量技术,通过采集、通信、数据处理三系统的结合,实现掌握沉井实时姿态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技术检核验证,结果证明自动化监测系统测量精度满足沉井施工要求,可在大型沉井施工或类似工程中推广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GPS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在堆石坝施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需要,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结合碾压机械进行集成,研制了一套GPS实时监控系统,可用于填筑工程碾压施工质量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5.
基于基坑变形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目的,拟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C#语言,使用GeoCOM接口技术通过串口操控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同时计算机实时荻取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及输出,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张延同  王洪强 《测绘通报》2012,(Z1):44-45,48
结合GNSS测高原理,探讨海面实时高程的测量方法即GNSS验潮,为石油物探施工中使用GNSS验潮数据替代现有的潮汐表数据实现石油物探物理点高程的测量,并从测量精度与实际应用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给出GNSS验潮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与步骤,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GeoCom接口通信协议,将PC与测量机器人通过串口数据线建立连接,并在VS2010平台下调用GeoCom动态链接库,开发一套PC版测量控制系统。基于Socket网络通信原理,实现对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并建立友好的远程客户端功能界面、设计了快捷键控制仪器转动和模拟显示实时测量状态的功能;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了本系统的开发,并在最后做了测试,结果显示本系统测量数据可靠,可用于实际测量工作中,实现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土方填筑过程中压实度的监控需求,综合高精度GNSS卫星定位技术和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研发了能够实现全过程监控的压实管理系统,介绍了整个压实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然后从所有子系统协同工作的作业流程上展现了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在碾压这一核心子系统中,通过压实工艺指标监控和压实质量指标监控,能够有效地控制压实作业的施工质量。连续压实管理系统能够对土方工程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和管理,是BIM系统在土方压实工程中的重大尝试,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GPS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在碾压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声享  曾怀恩 《测绘工程》2006,15(3):23-25,32
大型工程填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极为重要。介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并结合碾压机械进行集成而研发的一种GPS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论述了系统研发的目的、系统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系统应用精度。实践表明,该系统工程适用性强,适用于填筑工程碾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建设工程进行过程中施工现场地形复杂且呈现动态变化,施工过程中工程实体形度和施工操作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都需要进行监控测量,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是复杂地形测量的代表。本文讨论复杂地形监控测量过程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的快速获取数据,获取到的据利用专业的处理软件处理后获得监控测量物体的立体成像结果,再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GNSS-RTK)辅助测量监控点的空间坐标变化以及高程差。两者协同应用可以既快速又准确的进行复杂地形的监控测量。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At present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fill-ing construction of the face rockfill dam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dual controls”is mainly a-dopted,of which one is manually controling theparameters of roller compaction including thick-ness and roughness of filling layer and rolledti mes and rolled speed of compaction machines ,the other is inspecting the test hole samplingmanuallyinthe area .The method play a positiverole in promoting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faced ro…  相似文献   

12.
任何平滑拟合方法对实际资料处理时均会产生端部效应,即处理结果在资料(弧)段的两端精度较差,端部效应问题,已成为区域GPS气象网准实时PWV(可降水量)解算的重要问题之一。Bernese数据处理软件在解算对流层天顶延迟方面独树一帜,以中国境内和其周边共5个IGS站2012年某天的数据为解算实例,在简要介绍Bernese解算对流层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变量的原则,研究分析不同截止高度角和时间分辨率对数据处理结果的端部效应影响和误差量级,并给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超高层建筑塔体进行周日摆动监测,为施工投点纠偏和选择合适投点时机提供科学依据,是施工控制网竖向传递的核心问题。文中针对现有方法在自动化采集及实时表达方面的不足,基于自适应阈值激光光斑中心定位方法,自主研发基于CCD的塔体摆动监测系统,并采用倾斜仪方法与之做同步比较研究。两种方法在广州市东塔施工第三方监测中互为检核验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CPⅢ控制网是直接控制无碴轨道施工的最后一级平面、高程控制网,已经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大量采用,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文中结合重庆市某桥墩变形监测项目,介绍将CPⅢ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工程的操作流程。监测结果表明,CPⅢ后方交会测量精度达毫米级,能够满足大部分变形监测工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无线扩频技术的原理及主要特点,组建了碾压GPS实时监控系统的无线局域网,实现了总控中心和各移动远端的双向无线数据传输及局域网内各节点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轨道控制网(CPIII)是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铺设以及运营维护阶段的控制基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关于CPIII平面网复测的精度指标是根据武广线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给出的,没有经过严密的理论推导。鉴于以上不足,对CPIII平面网复测精度指标进行了理论推导与研究,得出高铁规范中CPIII平面点复测与原测坐标较差,CPIII平面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较差两项指标的限差,这对评定CPIII控制点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后续的施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裴旭  施昆 《测绘工程》2015,(2):60-64
为满足机场地下管线的科学化管理,开发三维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实现管线三维量测、定位、分析等功能。系统开发采用Skyline三维软件、PostgreSQL数据库和Visual Studio 2010等开发工具和CreatCylinder、CreateModel等接口,设计地下管线GIS系统的技术框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功能使用方便,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对相关GIS系统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绍堂  王果  潘洁晨 《测绘工程》2016,25(10):42-48
在介绍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量机器人隧道自动监测系统在隧道结构自动化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实时、动态、全天候智能远程遥测的优点,在地铁和隧道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局限性是只能逐个单点定期监测,增加工程监测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开发多点监测功能并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