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介绍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坡度分析的一般方法,分析了坡度分级图中出现的“马赛克现象”的原因,本文尝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内插的思路制作坡度分级图,较好的消除了“马赛克现象”;同时提出了一种坡度分级数据边界线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方勇 《解放军测绘研究所学报》2001,21(3):12-16
本文首先讨论了雷达坡度测量(Radarclinometry)的发展现状与基本原理,然后从SAR几何成像简化模型出发,推导了近似条件下图像灰度与地表坡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采用实际资料进行了验证。最后详细分析了该项技术的要点,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建强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7):64-66
数字高程模型派生因子很多,在地形分析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其派生因子产生的数据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不同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派生因子里面选取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据与趋势图表,研究发现随着分辨率的降低,对地形的描述粗糙增大,概括程度也变高,使得坡度梯度降低;坡向研究方面在平坦地区随分辨率粗略化,面积比例逐步减小,从整体来看,随分辨率的粗略化,除平坦地区外,各类坡向面积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地表粗糙度的最大值随着分辨率的下降而逐步降低,并且在极大值之间的变化频率较小,粗糙度的均值随分辨率的降低而减小,但均值间的变化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DEM地形信息提取对比研究——以坡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DEM数据本身多尺度因素,加之地形、地貌特征具有宏观性与区域分异性的特点,直接的信息提取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利用DEM制作坡度图高效、省力,但其精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DEM制作过程中的误差传播、转移对坡度信息的影响缺少系统的判断依据。选取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两个不同地区作为实验样区,在不同DEM生产的基础上,以高精度的1∶10 000DEM为准值,通过对1∶5万和1∶1万DEM提取定量地形要素的叠合、比较与统计分析,探讨具有不同地貌类型的区域1∶5万DEM提取地形信息的精度及其统计意义上的数量百分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坡度信息是土地资源的重要属性,可为耕地质量评价、面积统计及生态修复治理等提供重要支持.本文在利用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坡度信息的技术流程基础上,对其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探讨,以便为优化技术流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楠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38(5):594-598
分析了坡度提取算法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提出了对误差进行敏感性程度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根据DEM分辨率或平均坡度计算坡度误差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9.
简要介绍了在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坡度图制作的技术路线、作业流程、质量的控制方法、产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坡度是描述地表形态的基本指标。利用ArcGIS软件对已有的1∶10 000 DEM数据进行坡度分析,能够正确高效地识别地形特征,确定对应图幅所属的地形类别。研究成果已正式应用于河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其他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形结构线是更好地表示、反映和利用地形的基础。本文先介绍了构建三角网生成地形结构线的基本思路,然后对构建三角网过程中建立等高线树、地形结构线生成、鞍部山脊线自动生成和连接地形结构线并建立结构线树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3.
在图斑净面积计算规则下,对地类图斑和线状地物两个图层的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展开研究,提出Arc-Map空间分析计算图斑净面积方法.采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Arc-Map空间分析法具有良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相邻地形单元正法向量的夹角作为判断准则,提出了地形复杂因子的概念,用来量化描述DEM地形复杂度,并推导出栅格DEM和不规则三角网DEM地形复杂因子的计算公式。利用高斯合成曲面模拟不同的栅格DEM地形,研究地形复杂因子ECF与平均高程-h对DEM地形描述精度RMSEEt的影响。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栅格DEM地形描述精度RMSEEt与地形复杂因子ECF和平均高程h-之间的线性关系。该结果可以根据地形复杂程度推算DEM地形描述精度,而且可为DEM生产和误差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图纸上的区域面积进行计算,尤其是曲边不规则区域的面积计算,是一项基础工作。本文在详细分析了现有区域面积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图纸上不规则区域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本文提出的不规则区域面积的矩形四等分割计算法逐次将目标区域所在的矩形四等分割,直到满足精度阀值要求为止,将区域内所有有效值相加,得出区域总面积。... 相似文献
16.
坡度是最基本的地形因子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DEM的坡度计算方法,对坡度分级统计中的误差来源分类进行分析,并实验分析其DEM精度,以及各误差因素对坡度统计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启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
地形与地貌是数字地形分析中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数字高程模型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形地貌信息,从中提取地形特征线信息是当前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很多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地形特征线的提取,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并分析了优点和不足,最后对特征线提取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双线性内插规则格网DEM地形误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线性DEM表面模型的精度包括:使用双线性建模方法从格网量测数据传递过来的误差和地形表面的线性表达导致的精度损失。从理论上推导并证明了地形线性表达的误差极值是格网分辨率与地形坡度乘积的常数倍。并根据地形说明了,在不同地形时常数c的不同取值。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在坡度陡、高差大的复杂地形地区高精度DEM制图的需要,在传统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外部DEM,建立外部DEM模拟相位和干涉解缠相位的对应关系,构建多维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去除误差相位趋势;同时根据引入的外部DEM估计高程的误差范围,进行高程点的滤波,达到精化DEM的目的,形成最终的DEM产品。该方法已经应用于高分辨雷达影像(COSMO数据)在云南德钦地区DEM地形图的制作,通过GPS数据的验证,其精度达到了国家1∶50 000 DEM制图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