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新工科”时代的到来,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已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地球空间信息人才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促进“新工科”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测绘地理信息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出了“学赛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开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构建了现代空间信息新技术与传统优势相结合的测绘地理信息“新工科”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学赛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过程全贯穿,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开拓了“学赛研”三位一体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利  李建成 《测绘通报》2020,(12):148-154
测绘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是我国测绘高等教育支撑测绘科技强国、地理信息产业强国建设的创新改革。本文分析了我国测绘类专业演变历程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智能化测绘的“新工科”建设思路,并提出了“新工科”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以及STEM理念下的“新工科”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3.
以"地球科学概论"课程角色及测绘类专业特征为基础,分析并给出了测绘类专业发展能够拓展"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的3个实例,进而对测绘类专业"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能够为相关专业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测绘相关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素材挖掘能力不足和思政育人资源匮乏的问题,经广泛调研、研讨、素材收集和系统开发,建立了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库。案例库依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矩阵图、思政案例-课程知识模块树状结构图,整合优化课程知识模块,按照测绘类、地理类、遥感类和计算机类4个课程类别分别建立了多模态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B/S结构,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案例输入、案例审核、案例查询、用户反馈和系统维护5个功能模块。应用于相关课程中,为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拥有良好职业核心素养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探索和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切实满足行业高素质人才需求、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兰州交通大学测绘学科为例,对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1)系统剖析兰州交通大学测绘类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置、跨度6年的应届毕业生生源及就业流向趋势,总结了现有条件下人才培养的不足与局限;2)针对上述问题,尝试构建5个"3"模式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示范中心建设、多层次学科技能竞赛体系与专业认证、国际视野引导四个专业建设的发展模式,力求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通识能力、就业渠道及行业方面扩展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3)立足扎根西部和面向铁路交通行业特色办学背景,力图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期为"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遥感数据处理软件作为遥感数据与行业应用的桥梁,在我国遥感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从源头上减轻对国外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的依赖,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家经济和安全需要,有必要开展国产遥感软件在测绘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促进国产遥感软件在高校测绘类专业的使用和发展。本文从测绘类本科专业遥感实践课程的教学需要出发,分析了像素专家(PIE)系列国产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充分利用体验式教学理念和翻转课堂,设计了相关教学案例并在本科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为PIE在测绘类专业体验式实践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时,对推动国产遥感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要求培养兼备专业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人才,而双语教学则是一条有效途径。以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课程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教学的特点,从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4个方面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秋生  马俊海  冯守良 《测绘工程》2009,18(6):71-73,78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本科学生的首要之选。在分析测绘专业本科学生就业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测绘工程专业教育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对构建测绘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对测绘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于解决高职测绘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和评价机制不科学等现实问题,以无人机测绘专业为例,进行OBE理念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逆向设计课后才能体系,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路径,为测绘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日益平民化、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如何解决通识人才与专业应用人才培养的矛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地理、测绘、师范和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状况的调研,结合本校发展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培养思路,特别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使农林院校地理信息类的毕业生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提出了以缩短与应用生产单位的差距为目标,以培养服务于三农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并在非课程教学环节中,以“阶梯层次式”竞赛模式对重点学生进行专项竞赛培养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倡议对我国工科类高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践基地建设与实习实践教学能够切实培养工科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紧扣新工科背景并结合笔者学校矿业特色,首先深入分析了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然后通过持续深化校企、校校合作,多措并举,建立了校企、校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模式和实践基地合作平台;最后分析了笔者学校测绘工程实践基地共建措施与运行成效,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汪志明 《测绘工程》2010,19(5):78-80
教材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介绍学院在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过程中,针对教材的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和做法,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测绘教育的历史状况,探寻在张之洞推行"湖北新政"的过程中,湖北测绘队伍发展的历史背景,回顾邹氏舆地世家对湖北测绘的影响,充分认识了湖北测绘教育在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优秀人才的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曹俊茹  宋振柏 《测绘科学》2007,32(6):196-198
本文介绍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测绘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特色、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专业面广、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确定了本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框架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因素。在交通行业背景下,文中针对华东交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特点,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深入研究该专业实践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构建集实践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实践验证该体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测量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针对社会发展对测绘高级人才的要求及工程测量与大地测量学科特点,探讨了将工程测量与大地测量本科专业合并为测量工程专业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测绘高级人才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同了测量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业务要求,编制了课程设置方案,指出为实现此项改革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测绘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对测绘管理和保障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测绘操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前的高新技术,走信息化测绘发展的道路,建立测绘信息化体系,从而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是今后测绘行业努力进取的方向。测绘内业生产信息化的建设,对于推动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防安全、基础测绘、应急保障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大量的毕业生作为新的血液为测绘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何做好新职工入职培训,是搭建人才培养梯队,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是快速成才的关键。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新职工入职培训现状,提出了面向用人单位-培训人员-新职工的三层入职培训模型,以健康成长、快速成才为目的,构建了多层次入职培训模型,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应对地理信息应用对人才需求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