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分析了现有格网数字水深模型(GRID_DDM)插值数学模型的优劣,针对高精度、高密度多波束测深数据,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进行GRID_DDM构建,定量评估相关插值方法的精度与效率。实验表明,剖分插值和自然邻点插值方法构建的GRID_DDM精度较高,且效率可被接受,是多波束测深数据GRID_DDM构建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波束与单波束测深数据的融合处理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和总结多波束海洋测深主要误差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相邻条带测深数据融合处理进行多波束测深系统偏差补偿方法;并提出以单波束测深数据作为控制,进一步提高多波束测深整体测量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案;详细讨论了数据融合处理中的数值解算可行性和稳定性问题,相应提出了两步平差方法。本文最后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条带测深系统实测数据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抗差估计的多波束测深数据内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多波束测深数据网格化内插方法抗差性不足的问题,该文将抗差估计理论应用于网格化内插方法中。基于不确定度指标建立了距离不确定度联合加权内插模型,在该模型的权函数中引入了等价权,同时给出了等价权设计方案及迭代初值确定原则,以增强模型的抗差性;介绍了一种节点邻域参考点合理选取方法,给出了改进内插法实现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对反距离加权法、联合加权法及改进方法内插水深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内插结果要优于另外两种方法,可应用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网格化处理中。  相似文献   

4.
针对提高节结合不确定度的水深评估算法执行速度的问题,该文在传统的CUBE滤波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核架构的并行滤波算法。把测深数据滤波分解为构造CUBE网格和估算网格节点水深两个环节,然后针对各环节特点设计对应的并行计算方法。通过两种方法提高滤波速度:一是通过合理的并行策略把计算任务分配到多个处理器核上并行执行;二是引入基于堆结构的排序方法提高数据滤波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算法在四核处理器上运行时,能够将滤波速度提高约2.74倍。  相似文献   

5.
多波束测深精度检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多波束测深仪缺乏检定的情况,设计了多波束测深检定系统,并对SeaBat8101型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测深精度的检定实验,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被检定多波束测深精度良好,实验设计可行,可以用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多次重复性检定.  相似文献   

6.
单波束测深技术因其成本低、精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测量,然而在声速设定正确的情况下,测深仪的观测值仍会存在一定数量的粗差。本文针对单波束测深数据中的粗差问题,利用三次曲面函数构造格网模型,采用选权迭代法进行抗差估计,对观测值中的多个粗差迭代降权,以提高水下地形模型精度。本文结合西江某航道码头水下地形测量工程实例,对单波束测深数据进行处理和水下地形建模,验证了该算法在单波束测深数据粗差探测和水下地形建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陈代志 《江西测绘》2015,(2):21-22,27
由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复杂性,其误差来源有多种。通过对各主要误差源及其影响进行分析,获得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评估,有助于提高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的DEM精度评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分析讨论了DEM精度评估的主要研究内容、影响DEM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等高线数据的DEM内插算法以及精度评估的模型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分析的DEM精度评估模型,为DEM精度的科学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性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水库测量的应用特性,分析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水库测量中的主要技术流程和处理方法,提出了不同产品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等高线生成DEM的内插算法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等高线为例,探讨了利用地图等高线矢量化生产DEM内插算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精度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王晞 《江苏测绘》2013,(5):21-23,29
本文分析了DEM数据产品的误差源、内插算法的误差模型,简要介绍了目前DEM数据产品精度评定的指标与方法途径.通过介绍DEM引出了数字高程模型内插方法,比较了各种DEM内插方法,并且分析了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精度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斗系统现在已经进入了全球组网的阶段。本文详细推导了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两种方案,利用Multi-GNSS Experiment(MGEX)网的实测数据,分别从单个测站和亚太及其周边地区的12个测站来全面地进行北斗、GPS单系统,以及北斗+GPS组合单点定位的精度评价与分析;验证了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得出了组合系统单点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单系统的结论,以期为北斗系统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为GPS/BeiDou组合单点定位不同系统观测值定权,获得了合理的权值。分析了开阔环境和遮挡环境两种情况下的动态GPS/BeiDou组合单点定位的精度。结果表明:在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中,组合单点定位与单独G PS单点定位相比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张德庆 《东北测绘》2014,(4):115-117
结合工程实践,对单基站CORS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并用其解决平面控制网中野外作业数据采集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的问题,在项目中使用单基站CORS系统下的数据结果与四等城市坐标系GPS控制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精度统计表明,单基站CORS系统下进行平面点位的测量能够为中小城市测绘工程提供足够精度的实时定位服务,并且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同等精度要求的工程项目中,为今后的工程作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Gass-Seidel(GS)算法的收敛速度,提出了改进的GS算法(MGS),用于解算高精度曲面模型(HASM)(HASM-MGS)。以高斯合成曲面为研究对象,将HASM-MGS与HASM-GS和Matlab提供的函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达到相同的模拟中误差,HASM-MGS计算时间远小于HASM-GS和Matlab提供的函数;HASM-MGS计算时间与模拟区域的网格数呈非常好的线性关系,时间复杂度比传统的方法降低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李滢  陈明剑  左宗  姚翔 《测绘通报》2018,(1):33-37,43
流动站与参考站间双差对流层延迟的精确改正是网络RTK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河南省地基增强系统参考站网7个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试验,选择LIM、LCM、LSM和KRG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模型用于不同高差水平流动站对流层延迟改正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常用内插模型中,LIM和KRG模型对流动站对流层延迟改正的精度较优。流动站与主参考站高差达到400 m时,对于低高度角卫星,模型内插精度降低到分米级,不满足用户流动站高精度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项目,对单基站CORS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分析,将在项目中使用单基站CORS系统采集的数据成果与四等城市坐标系GPS控制点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出单基站CORS系统下进行平面点位的测量能够为中小城市测绘工程提供足够精度的实时定位服务,并且可以推广到其他同等精度要求的工程项目中,为今后的工程作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Accuracy of areal interpolation: A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metho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curacy of spatial data estimated by areal interpolation, a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data from one zonal system to another. A stochastic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represents areal interpolations in diverse geographic situations. The model is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stimation accuracy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stimation error from a theoretical viewpoin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uniformity in error distribution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areal interpolation. Four are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are then assessed through numerical examinations. From this it is found that the accuracy of simple interpolation methods heavily depends o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ir hypothetical distributions, whereas the accuracy of intelligent methods depends on the fitness of the range of supplementary data for that of true distribution. Received: 19 February 1999/Accepted 17 September 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