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质论评》2002,48(6):611
黄汲清先生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地质学家,是地质界的一代宗师,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为纪念黄汲清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中国地质学会在黄先生捐赠的基础上,设立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终评,决定授予下列十位同志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前辈在贵州普安一晴隆遇难60周年。我们纪念他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地质事业、为地质科学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地质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医学是以地质学的理论、思想、体系、观点和方法,并结合医学,来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和一些地质问题,即是研究地质环境、地质因素、地质过程和地质条件等与人类生命过程、人类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性,以及运用这种关系和规律性来达到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并促进和深化地质科学发展的一门边缘、交叉科学。 地质学和医学是两门古老的科学,我国的中医学和草医学等早就注意到这两门科学的联系,这体现在中  相似文献   

4.
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之间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环境地质学基本任务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质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预测地质环境变化的趋势,以期达到认识,保护、控制、利用和改造地质环境的目的。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地质学科,当前世界上与环境地质有关的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地质论评》2009,55(2)
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需求出发,积极投身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地质经济学是一门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部门经济学,它是以地质规律为依据,研究地质部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与此同时,还要联系到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地质经济学可分为地质经济管理学和地质技术经济学两个重要的分枝。前者主要是研究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地质勘探工作计划组织和经  相似文献   

7.
环境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科,是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两者相互渗透、重新交叉组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人-地质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重点是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协调人-地质环境关系,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孙云铸 《地质论评》1959,19(10):439-447
一、绪论地层学是地质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研究这门科学就可确定各个地区地层系统分布的程序并找出有关矿产的成矿的规律,从而实际运用到国家各种工、农业建设中去。地层学是以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以及关于地壳运动的理论等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地质科学,它和古生物学有密切的联系。从各个时代古生物群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中国地质学会首届会长章鸿钊先生,逝世已经两年多了。他献身祖国地质事业四十余年,始终如一,对祖国、对人民、对科学,贡献很大,因此,全中国地质工作者,直接地或间接地,均受到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成秋明 《地学前缘》2021,28(3):6-25
数学地质或者数学地球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学科定义,导致了学界对该门学科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甚至常常不把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发展.笔者曾任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的执行主席、副主席、主席十余年,见证和领导了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从数学地质向数学地球科学的转变,以及学...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周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周期学是目前国外正在兴起的一门新科学。地质科学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发展运动过程中周期性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这一研究对丰富发展地球科学和指导矿产勘查实践、预防地质灾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寻找地质过程中周期性现象的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对地质过程中的周期性现象进行更为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专门用周期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地质科学的新分支即地质周期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杨波  胡海风 《安徽地质》2010,20(4):315-318
城市地质是一门新兴的,融合了地质学、城市科学、工程建筑科学与环境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对城市地质的信息管理、服务体系结构的构建与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发布方式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2007,53(1):21-21
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需求出发,积极投身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评选产生了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是我国著名的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和《古地理学报》编委韩德馨先生90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66周年的日子。在长期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中,他怀着对祖国和地质事业的无限热爱,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不断创新,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为煤田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质科学是一门很早就发展起来的科学。早期人们仅限于对天体、地球、岩石、矿物、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组成以及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等地质基础科学的研究,很少同生产活动直接联系起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继产生了许多应用科学,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遥感地质学等,使地质科学同生产建设产生了联系密切。尤  相似文献   

16.
段晓微 《地质论评》2010,56(4):604-608
现代地质学科的出现,在欧洲是近200年的事,我国地质学科开端于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政司设置了地质科,后来实业部分为农林、工商两部,地质科隶属工商部.这是我国第一个官方地质机构,由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质学系毕业的章鸿钊负责.虽然现代地质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更是初创,但我们已落后100年,在我国早期的地质科学工作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地质科学研究机构,地质科学调查机构和地质科学教育机构相继建立,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工作的人员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一地质力学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方法“地质力学”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科技战线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李四光同志创立的。它是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成长起来的一门自成系统的介于地质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地质学之间的桥梁。它是根据力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步骤,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李四光同志说:“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这句话通俗形象地说明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它的出现,动摇了地质科学的某些传统观念,促使地质科学向新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苗迪青先生是一位诞生于本世纪初的老一辈地质学家,年轻时期即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他为祖国地质科学的发展,为培养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在高等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个春秋。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教授。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2007,53(1)
关于颁发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需求出发,积极投身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评选产生了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汲清…  相似文献   

20.
地质统计学新进展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地质统计学(空间信息统计学)是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科学。结合地质统计学发展现状,对地质统计学的新进展进行了研究,从地质统计学理论体系、应用及软件开发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统计学的发展前缘。并指出时空多元技术、条件模拟、非参数和非线性将是地质统计学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