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徐州市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州市为我国著名的煤炭生产基地,是全国主要矿业城市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矿业的不断发展,该市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煤矿、铁矿地面塌陷破坏的土地21309hm2,开山采石占用与破坏土地1430hm2,造成矿区10万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矿坑排水、洗(选)煤水排放、煤矸石堆放、回填塌陷地及开山采石造成矿区水、土、气环境严重污染;井下采矿大量疏干排水造成水资源枯竭;采煤塌陷地破坏水利工程及道路等地表设施;开山采石影响自然景观及城市景观……。针对上述状况,文章从构建"绿色徐州"及"生态徐州"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建议:①加快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严格矿山环境准入制度;②创建"绿色矿山",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重视采煤地面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④加大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挖掘矿山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内环绕北京的十四个县(市、区)作为最早提出的环首都经济圈,是承接北京产业发展布局调整的重点区域,对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程度对区域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情况却不容乐观,地质灾害频发,对圈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生产矿区地质环境"边开采,边治理",强制推行露天开采环保作业和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治理对策措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以宁波市镇海区废弃矿山治理和矿地利用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镇海区废弃矿山的类型、特征和存在问题。对规划治理的21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矿地综合利用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削坡、固坡、喷播、种植绿化等多种常用矿山治理技术方法,组合应用的生态环境治理方式和土地利用型、生态修复型、景观开发型和资源利用型矿地开发利用思路。通过可行性研究对治理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预测,为宁波地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矿地综合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是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关键工作。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工作经验,对方案编制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地质环境调查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说明。根据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治理防护的内容、方法和具体工程。以房山区大安山煤矿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为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梁 《西北地质》2003,36(C00):253-256
根据国务院“环境监督管理实行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精神,文中提出国土资源部应承担矿山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设立矿山环境处。并赋于五项职能。建立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矿山环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济宁市露天矿山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按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对其进行了现状评估,同时,结合济宁实际情况,针对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提出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淮安地区多个岩盐矿、芒硝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通过评审,为淮安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淮安市多个盐矿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的评估,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提出的评估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难以操作、量化的问题。以陕西省彬县和神木县的两个煤矿为例,从场地建设和采煤引发的地面塌陷两个因子考虑,分别对规范中两个指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量化分级的数值区间。这套评估指标量化体系,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由"试点探索"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企业为主体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定位、理念、方法、内容、举措等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论述了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方法,同时引入了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经济可行、科技创新、数字矿山等新理念。提出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照行业标准找差距,统筹相关规划定好位,为提高绿色矿山建设规划水平,全面推动我国绿色矿山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业经济发展由“资源开发”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转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已成为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合理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以江苏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矿山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了由2个目标层、5个约束层和12个指标层构成的江苏矿山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区划因子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根据叠加的结果并结合矿山开采现状,将关闭矿区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将开采矿区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11.
《山西地质》2012,(1):13-13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安排3亿元,在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和赤峰市等地的13个矿区,进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治理面积共计20平方公里。今年,内蒙古将对重要采矿集中区开展地质环境详查,编制区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建立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实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信息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环保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环境污染是矿山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介绍了矿山固体废弃物的主动与被动环保治理措施,指出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环保治理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波  肖桂珍 《西北地质》2003,36(C00):130-133
本文主要叙述了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任务、评估思路、工作方法以及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等。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工作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也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变为矿山企业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建设“绿色矿山”的自觉行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何昆英 《地质学刊》2005,29(4):249-249
为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整治规划,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日前,江苏省赣榆县全面开展全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5.
陈佩富 《安徽地质》2005,15(4):310-312
国土资源部“十五”计划纲要指出: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期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使矿山环境污染状况基本得到控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加快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使矿区、矿山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本文探讨了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防治。  相似文献   

16.
韩永昌  张瑛 《西北地质》2003,36(C00):74-77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现,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研究与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详细叙述了辽宁省矿山目前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对策,并提出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做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湘潭市矿山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潭市是以矿产选冶加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城市,是全国108个重点污染控制城市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业废气排放占整个区域大气污染负荷比达到19.64%,产生的各种废水占市内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30.7%;冶炼废渣占全市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44%,粉煤灰占15.5%,煤矸石占8.7%,尾矿占2.8%。累计堆存量698万t,占地28.87万m2;矿山开发占用并破坏土地1334.9hm2;每年投入治理与赔偿地面变形、塌陷和矿震损失金额达数百万元。分析认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资金渠道不畅、技术投入不足和矿政管理滞后等是造成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与影响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实用技术,从源头减少矿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相关制度,实施矿业权资产化管理,是有效预防矿山生态环境恶化及进行恢复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是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并对下步工作目标措施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四川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崔文静 《江苏地质》2009,33(4):434-437
随着徐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的实施,徐州市因采煤塌陷及开山采石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景观破坏得到改善,废弃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分析徐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及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为原则,部署废弃露采矿山治理、采煤塌陷地复垦及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工程,从资金筹措、技术支撑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重点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红 《辽宁地质》2011,(8):54-54
近年来,沈阳市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实质性工作,使矿山地质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沈阳市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由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筹资,先后对康平县东关屯、苏家屯区林盛堡、沈北新区前屯等地面塌(沉)陷区的受灾居民进行了搬迁避让;对小康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