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阿光碧 《四川气象》2002,22(1):8-11
本文选取2001年6月28日四川盆地的首次暴雨过程和8月18日四川盆地的区域暴雨过程,比较了成都区域中心η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HLAFS模式对其降水预报,表明数值模式对此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区域η模式,无论在降水强度和落区上都较HLAFS模式预报要好。  相似文献   

2.
疚难∪?001年6月28日四川盆地的首次暴雨过程和8月18日四川盆地的区域暴雨过程,比较了成都区域中心η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HLAFS模式对其降水预报,表明数值模式对此降水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区域η模式,无论在降水强度和落区上都较HLAFS模式预报要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气学原理和η-坐标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分析探讨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西风槽及高原低值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青藏高原东侧陕西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高原东侧暴雨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水汽场及其输送是很重要的因素,截断暴雨区的主要水汽通道,降水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对流场及高层散度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原地形对四川盆地西部突发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η模式对1995年8月24日四川盆地西部一次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减半、无地形数值试验。由对数值模拟与试验的结果分析得出:(1)青藏高原地形有利于高原东麓暴雨区的扩大与强度加大。(2)高原地形对其以北的天气系统南伸和以南的天气系统北扩有阻碍作用。(3)高原地形可影响高原附近以东地区的物理特征场分布,从而影响暴雨区的位置与强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MM5和η坐标等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嫩江、松花江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可以肯定这两个模式对这类暴雨有一定的预报能力,能揭示暴雨过程中的一些中尺度特征,在业务上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数值试验表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形对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暴雨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暴雨落区和范围的影响;切变带上升运动的强迫来自中层偏南气流与偏东干冷气流间强风向切变形成的动力抬升作用;阻塞高压的减弱会导致其底部偏东气流的减弱及后部偏南气流在高层减弱、在低层增强,使高层辐合增强及低层辐散增强,从而使降水减弱,并使系统偏南、偏东。  相似文献   

6.
郁淑华  何光碧 《高原气象》1997,16(3):306-311
使用η模式对1995年8月24日四川盆地西部一次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无高原切变线、无西昌小高压的数值试验。由试验结果分析得出:(1)高原切变线活动可使四川盆地西部暴雨增强,而西昌小高压的存在则便四川盆地西部暴雨减弱;(2)高原切变线活动使暴雨增强的主要机制是暴雨区上空对流层低层流场辐合、上升运动、正涡度、水汽通量辐合和对流层中层流场辐合、水汽通量辐合等的加强;(3)对流层低层的动力、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7.
何光碧 《高原气象》2003,22(10):119-125
采用数值模拟和天气学分析方法,针对2002年10月18~20日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时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η坐标模式降水预报的数值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η模式对此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有利于降水的环流背景条件下,盆地高温和近地层冷空气活动是此次秋末暴雨形成的关键,冷暖空气交汇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降水量的大小。高空急流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加大。  相似文献   

8.
何光碧 《高原气象》2003,22(Z1):119-125
采用数值模拟和天气学分析方法,针对2002年10月18~20日区域性暴雨过程发生时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进行了η坐标模式降水预报的数值试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η模式对此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有利于降水的环流背景条件下,盆地高温和近地层冷空气活动是此次秋末暴雨形成的关键,冷暖空气交汇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降水量的大小.高空急流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加大.  相似文献   

9.
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η坐标模式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一个考虑陡峭地形的16层η坐标模式,对1990年8月14 ̄15日夜间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境内的一次特大暴雨(最大4小时降水量366.8mm)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出了此次降雨过程的局地性及双峰特点。进一步通过地形及边界层两组敏感性试验表明,地形的位置对暴雨的落区,其形状及陡峭程度对暴雨中心的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边界层对暴雨也有重大影响,影响机制之一是通过其温湿能量通量,重建或补充暴雨过程中不断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对邻近地区天气系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卿清涛  钟晓平  王春国 《气象》2000,26(1):19-24
利用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模拟了1998年4月28日和8月9日四川盆地的两次暴雨过程中高原地形高度变化对500hPa和200hPa高度场、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高原地形高度的降低使本地的大尺度系统进一步加强,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进一步加强,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减弱或消失;(2)高夺地形高度降低,本地温度升高,盆地的温度下降,而且春季的影响比夏季大得多;(3)高原地形对流  相似文献   

11.
混合集合预报法在华南暴雨短期预报中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WRF多模式集合3组试验,对比分析混合集合预报法与传统方法的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ARPS模式集合改善了广东省南部局地强降水预报,该方法在中雨、大雨、暴雨量级改进效果显著。WRF模式集合对广东省北部强降水预报优于ARPS模式集合,但空报、漏报率较大,该方法有一定局限性。ARPS-WRF多模式集合在降水落区和量级预报上均优于传统方法。混合集合预报法利用低分辨率 (36 km) 集合预报和高分辨率 (12 km) 控制预报实现了高分辨率 (12 km) 集合预报,改善了降水预报效果,该方法可为业务高分辨率集合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概率分析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区域性暴雨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建立了基于距离函数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对每个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化和正态性检验,并利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确立了各指标数年一遇的等级标准。采用定义域平移的办法,对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另外,应用此模型对2005年汛期3次区域性暴雨灾害进行了评估应用,结果表明,决策服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了赤峰市地区发生在2009年7月23日午后暴雨天气过程(简称"7·23"暴雨天气)的卫星云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和自动雨量站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引发"·23"暴雨天气不仅与东北冷涡环流、暴雨落区附近低层暖湿切变风场有关,而且在卫星云图显示的对流云体上有相应云系特征。暴雨发生即与当时大的环流云场相关联,也与降水强度、落区的云场中的一些特殊云形云系存在一定内在关系。分析研究这些天气条件和云图特征信息对做好大暴雨预报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辽宁暴雨事件影响的预评估和灾后速评估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不同于通常的暴雨灾害事后灾情评估,而是单纯采用气象资料来实现暴雨事件的灾前预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为此,通过对辽宁省区域性暴雨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平均降水量、降水强度和覆盖范围3个指标,建立了基于距离函数的暴雨事件快速评估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对每个指标进行了正态化转化和正态性检验,并利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确立了各指标数年一遇的等级标准。采用定义域平移的办法,对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另外,应用此模型对2005年汛期三次区域性暴雨事件进行了评估应用,结果表明,决策服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孙力  董伟  药明  朱丹  李倩 《气象学报》2015,73(1):36-49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对2012年第15号台风“布拉万”在中国东北地区造成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布拉万”台风造成的强降水及其非对称性分布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很好地再现了台风登陆过程中的路径、强度变化和降水分布,受中纬度西风槽带来的干冷空气影响,“布拉万”台风登陆后的降水和环流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降水主要集中在台风中心西北侧的能量锋区附近。水汽散度通量和水汽螺旋度能够较好地描述强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及其非对称性分布的时空特征,在强降水区,水汽散度通量表现为正值强信号,而水汽螺旋度表现为负值强信号,在非降水区和弱降水区,两者均表现为弱信号。等熵位涡分析显示,对流不稳定只是此次台风暴雨前期和初始阶段的不稳定条件,而湿位涡(MPV)的湿斜压项(MPV2)则是暴雨增强和出现非对称性分布的主要机制。在暴雨形成过程中,由于冷空气侵入造成了在台风环流西北侧湿等熵面的陡立倾斜和水平风垂直切变的增强,导致了气旋性涡度的显著增强,气旋性涡度增强造成的强烈上升运动将降水区东南侧输送过来的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从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这其中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是降水得以加强的一种重要不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黄安宁  张耀存  朱坚 《大气科学》2009,33(6):1212-1224
利用PσRCM9区域气候模式, 分析了中国夏季不同强度降水模拟对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采用四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模式能够模拟出小雨、 大雨和暴雨的雨量百分比和雨日百分比空间分布的一致性特征, 但不能模拟出中雨雨量百分比和雨日百分比空间分布的相似性, 这是由于模式不能模拟中雨雨量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形式所致。还发现模拟的我国夏季降水以小雨和中雨为主, 四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均低估了中国夏季大雨和暴雨对总降水的贡献, 尤其是在我国西部、 东北和华北地区更明显。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下模拟的极端强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形式基本与观测一致, 但强度与观测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较而言, Grell方案较Kuo、 Anthes-Kuo和Betts-Mille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更适合中国东南部地区夏季极端强降水的模拟。  相似文献   

17.
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京近百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与汛期旱涝的关系。指出:汛期暴雨多少和强度对汛期降水丰歉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给出的3种暴雨指数中,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的相关性最好。文中还讨论了旱涝短期气候预测与暴雨过程的短期气候预测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雷达雨量计联合估算降水在城市内涝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城市暴雨内涝模型对面雨量精细化的需求,在天津城市暴雨内涝模型的基础上,将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应用到模型面雨量计算中,针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的大暴雨过程,考察4种雷达估算降水产品和两种插值方法计算的内涝模型面雨量。经过对比发现,利用变分方法计算的雷达估算降水产品VAR用曲面插值方法计算内涝模型的面雨量整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暴雨、大暴雨等自然因素和防洪、除涝工程等社会因数是影响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4-2019年遵义市1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遵义市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暴雨洪涝灾害数据,采用常规统计、突变检验、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得出遵义市暴雨、大暴雨以及受灾面积的年际、年代际以及长期变化变化特征,同时揭示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36年遵义市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波动式微弱增加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暴雨、大暴雨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变化特征。1984-199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2000-201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大暴雨日数及其累计降水量与受灾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既受暴雨、大暴雨等气象自然因子影响,也受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水平等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气中对称不稳定机制的动力学分析及暴雨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丽  陆汉城 《气象》2002,28(6):23-27
用气块法从力学角度对对称不稳定机制及在对称不稳定条件下产生的环流进行分析,更全面地定义了对称不稳定及它的产生机制和中尺度环流形成的过程。对暴雨个例诊断分析表明,有些强降水区在降水前和降水过程中存在着不对称不稳定,说明对称不稳定条件下形成的环流对暴雨有引发和加强作用。在以往研究原基础上,总结出了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对称不是否存在,及其能量大小的方法,用它来预报是否降水及降水的强度,从而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