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叙述研究了太阳光谱线形成深度的意义和基本原理,并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提出计算谱线形成深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太阳光谱线呈现出复杂的快速变化,这是各种动力学过程的反映.近年来随着光谱观测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化,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此作综合的论述.第一节叙述太阳大气动力学过程的光谱特征及其诊断原理。第二节介绍近30年来观测工作的概况。第三节讲述理论研究的原理和一些主要结果。第四节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概括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太阳速度场的三维图像,除由观测直接取得二维的速度场图外,还须测定视向速度的深度梯度。长期以来不少天文工作者钻研这一课题,建立了一些用谱线轮廓推求速度梯度的方法。本文先阐述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前提,然后依次就日面上的吸收谱线和日珥、边缘耀斑等的发射谱线,论述利用谱线的不对称性等特征,推求速度场梯度的各种方法。最后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概括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谱线形态深度理论在推导太阳矢量磁场空间结构上的应用,列举了有典型意义的工作,指出了用响应函数比有贡献函数导出的结果更好的原因以有产的局限性,作为对比,也举例了说明了不依赖于这种理论来推导矢量磁场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系列文章中给出了谱线形成深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其最新进展,分别叙述了与此理论相联系的贡献函数和响应函数的演化过程,讨论了此理论的应用特别是用于太阳矢量磁场空间三维结构的推导。在这第一篇文章中,叙述了与贡献函数相关的理论,指出了应用此理论的局限性,并讨论了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回顾了光斑分光研究(1970—1987)的进展:一、连续反衬度;二、光斑的线光谱;三、光斑的精细结构。最后对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太阳耀斑近红外光谱的观测和研究,指出太阳近红外光谱的确能对耀斑的运动、电子密度和加热机制等提供诊断信息,有些方面比Hα还灵敏。最后还对23 周峰年观测选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云台太阳光谱望远镜光栅鬼线强度测量方法。给出了2级光谱罗兰鬼线强度的初步测量结果,为母线强度的0.049%,结果表明光栅的质量优良,鬼线对光谱测量的影响非常小,一般情况下在光谱资料处理中可以不必考虑鬼线强度的改正。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云南天文台太阳不谱望远镜散射光的测定,用零级光谱测定仪器轮廓的方法得到白光散射光最大为8%,平均为5%,估计光路系统改进后仪器散射光将减少。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太阳塔CCD成像光谱观测系统和初步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佑然  方成 《天文学报》1994,35(2):176-184,T001
本文介绍南京大学太阳塔的CCD成像光谱观测系统的结构,工作方式,给出了该系统的一些性能测试结果,作为应用该系统的实例,文中给出了根据该系统观测的二维光谱资料,经处理得到的一个Ha耀斑在线心和不同偏带处单色像的变化过程,该耀斑的亮度场轮廓图和速度场轮廓图。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云台太阳光谱望远镜光栅鬼线强度测量方法。给出了2 级光谱罗兰鬼线强度的初步测量结果, 为母线强度的0 .049 % 。结果表明光栅的质量优良, 鬼线对光谱测量的影响非常小, 一般情况下在光谱资料处理中可以不必考虑鬼线强度的改正  相似文献   

12.
氢是太阳大气中最主要的元素。氢原子的赖曼(Lyman)谱线,尤其是赖曼阿尔法(Ly-α)谱线的辐射,是太阳色球和低过渡区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在太阳的赖曼α像中,网络组织的辐射比较强,而辐射最强的地方是活动区。由于存在辐射转移效应,在宁静区,低阶赖曼谱线的谱形中央一般会形成一个凹陷,而在中央两侧则形成两个峰,两峰往往呈现出一定的不对称性。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表明,赖曼谱线双峰的不对称性与高层大气中各种系统性流动有关。在太阳活动区,赖曼谱形在谱斑区与在宁静区类似;而在黑子区,赖曼谱形几乎没有中央凹陷。赖曼谱形也可用于诊断日珥、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结构和现象的等离子体特性。该文回顾了赖曼谱线的观测历史,阐明了观测与模拟结果所揭示的物理过程,并结合笔者的认识进行了相应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国内近十年来的光谱分析方法;给出了太阳边缘上双层辐射结构的谱线轮廓公式;提出了具有三层辐射结构的日面及边缘上活动体光谱分析的观点和简略的分析方法,并与本文所述的方法作了比较。作为实例,用三层模型分析了1989年8月17日的Hα环状耀斑谱线。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光谱望远镜的建议,这种望远镜能够同时记录太阳日面观测区域的两维空间的色散(三维光谱),即一系列同步狭窄带通的光谱图像。借助该望远镜我们可以得到高时间分辨率的光谱图(10ms),进而能够做细致的光谱分析。该望远镜由一组子望远镜组成,每个子镜负责记录观测区域的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透过带,所有透过带覆盖了所研究谱线的整个光谱波段,可以用来诊断不透明的低层大气物质流的三维速度场、重构太阳活动区(即太阳耀斑区)的三维结构。此外,若每个子镜都加栽上偏振仪时,则能够得到精确的矢量磁场,这种矢量磁场能够作为第二代视频磁场测量仪。此望远镜由一组紧密排列的子镜组成,文章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排列子镜的方式。描述了用来观测的每个子镜的透过带的样品光学表,并且提出了不同探测器的同时成像技术。最后,我们把该望远镜和ATST(Advanced Technology Solar Telescope)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暗条、耀斑等日面活动体的光谱时,观测谱线上都叠加上一定强度的背景光影响。如何消去这种影响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经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减法消去法,这种方法广泛为国内学者采用;第二类方法是除法消去法,即国外学者提出的(微)方模型方法。本文通过误差传递方法,比较了上述二大类方法,结果发现,所有方法的误差传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微)方模型的背景光误差可能要小些,至少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得合理些,因此(微)方模型要优越些。然而,从根本上讲,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太阳圆面背景光处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We study in some detail one-dimensional NLTE effects in solar Fei lines. The lines selected are frequently used in solar polarimetry, and also in studies of line asymmetries and for abundance determinations. Our model atom for Fei–Feii–Feiii is realistic: it takes account of multiplet structure and it includes over 200 bound–bound and bound–free transitions in detail. We use very efficient iterative methods for the self-consistent solution of the kinetic and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s (Auer, Fabiani Bendicho, and Trujillo Bueno, 1994). We have applied these fast methods of solution because they are suitab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2D and 3D NLTE transfer effects with multilevel atoms, which constitutes the next step of our ongoing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iron line formation problem.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太阳射电宽带动态频谱仪(solar Broadband Radio Spectrometer)在太阳物理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扩大该设备观测数据的国际交流和共享、挖掘数据的深层信息、加快科学产出,有必要开发一套与SSW(Solar Soft Ware)兼容的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按SSW规范设计编写,既可以在SSW环境下运行也可以独立安装使用;(2)新界面设计更易于用户上手,也可以进行复杂深层的数值分析;(3)规范明晰的功能模块和流程设计减少了漏洞和排错时间,定标和特征信息提取等多种亟需功能的完善为科学研究开拓了空间,节省了时间;(4)利用MySQL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一个安全稳定、易于升级管理的数据库,便于浏览搜索和批量下载.此外,该数据分析系统的开发将为正在研制的中国太阳射电频谱日像仪积累经验和储备技术,并为国内其它台站提供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云南天文台太阳光谱仪, 建立了光谱仪分光流量的计算机模型, 通过观测实验检验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此模型我们还计算了该仪器的分光流量, 并在此基础上, 对探测器的选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色球压缩区是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产生色球谱线红不对称性的基础。本文基于压缩区从大气高层向低层传播的理论公式,在二种不同情况下,计算得到了压缩区内物质运动速度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色球蒸发区压力增量Δp为常数时压缩区之寿命比压缩区波阵面后的压力p2为常数时要长得多,这就大大缓解了以往谱线不对称性的延续时间的理论值比观测值小的矛盾。形成高度不同的谱线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对称性这一观测现象也同色球压缩区的传播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The impulsive phase of the 23 July 2002 2B/X4.8 proton flare with a classical two-ribbon structure was observed with the Irkutsk Large Solar Vacuum Telescope (LSVT) in spectropolarimetric mode, with high spatial, spectral, and time resolution. On the basis of 49 spectrograms and 1200 spectral cuts across the flare ribbons, evidence for Hα line impact polarization has been obtained. A systematic change of the Stokes Q and U parameters has been detected across the ribbons for different flare regions measured with a scanning step of 0.85″. I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ribbons,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is 4 – 8%; its plane is oriented toward the solar disk center (radial direction). In the western side, the polarization degree runs up to 25%, and its plan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sk center direction (tangential direction). A comparison of these results with hard X-ray data (RHESSI) allows us to conclude that high-energy electron beams reached the chromosphere during this flare. The observed changes of the direction of polarization and the vanishing polarization within the ribbons mean that, at the chromospheric level, the energy of electrons remaining in the beam is about 200 eV. A shift of the peak position of polarization relative to the intensity maximum in the ribbons may result from the inclination of the electron beam axis with respect to the solar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