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3年9月14—16日,应山东阳谷景阳岗酒厂要求,泰安市气象局气球服务公司为其用热气球撒放了一万条广告汗衫、手绢及传单等宣传品。这是我省气象系统第一只热气球的首次飞行。 此次服务共飞行三次,每次都引起了万人瞩目的轰动效应,厂家表示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2.
根据阳江探空站高空气象探测用750g气象气球施放的实际高度的现状,结合中国大探中心组织国产GPS探空仪在阳江用国产2000g气象气球比对试验时施放的高度以及广东阳江第8届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期间施放的实际高度,探讨雨天和高空相对湿度较大的气象条件下对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雨天或高空相对湿度较大时,对国产现有的气象气球施放的高度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的球皮防雨、防潮问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不稳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气象气球     
杨维林 《气象》1977,3(3):31-31
高空探测气象台站总是每天准时地施放一个白色或其它颜色的气球,用这个气球携带气象仪器来收集高空气象资料。这样的气球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怎样才能保证它的质量呢?现在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气象气球的生产 在我国南方某城市附近,一座有着天文馆式房屋的工厂,很引人注目,它就是我国生产天然乳胶气球的工厂之一。走进工厂,堆得高高的大铁桶首先映入眼内,它象大汽油桶,但装的却不是汽油,而是  相似文献   

4.
周学文 《气象》1982,8(4):34-34
目前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气球携带仪器升空观测。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由人在施放场地施放气球。我们经多次试验,制造了一种遥控放球器,从兰州观测站和甘南州局探空组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该放球器设备简单,制做方便,适用于一般陆地探空站。  相似文献   

5.
自使用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后(以下简称L波段系统),日常的各项高空气象探测工作中,气球升起的工作仍保持人工操作,特别是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气球升起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通过日常的工作经验积累,介绍一种快速升起探空气球的方法,使此项工作变得轻松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7,(1):33-33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都不断给气象服务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高大建筑、环境保护、水电建设、人工降雨、消雹、中小尺度天气分析等科研工作都急需低空的气象资料。目前低空资料的来源主要是常规的气球探空,由于受到探测范围、仪器以及布点的局限,代表性和准确性都不能满足需要。为了一些科研项目的需要,曾开展了一些系留气球和铁塔等观测工作,但这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用无线电遥控航模作低空探测的运载工具来探测低空气象资料,有造价低、操作简便和机动性大等优点。为了多快好省地解决低空资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平移气球(或称等高气球或等压面气球)观测大气运动轨迹以及沿轨迹气象要素的分布,具有独特优点,因此在气象工作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目前所用的平移气球大致有两种。一种较大,一般用于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主要探测大尺度气流特征;另一种较小,用于对流层中、低层。1956年我们进行了平移气球观测试验。本文将介绍我们所用气球的性能,并根据1957年和1958年观测资料对北京及附近地区对流层中下层晴天扰动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控制探空气球升速是提高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关键。分析多种天气形势和天气现象对气球升速的影响,总结不同气象条件下调整气球充气量的依据,为提高高空气象探测业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6,12(10):580-584
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气球创造新纪录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份国内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数月来施放探空大气球,迭著成绩,详情已载本志本卷四期八期。本月十六日下午该所又曾施放探空气球一次,降落于靖江县七区东兴镇,当经派员提回,测算得该球升空高度达22,718公尺,  相似文献   

10.
测风气球净举力的计算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国梁 《气象学报》1988,46(1):120-126
目前在气象和环保部门测量高空风向风速,常采用光学经纬仪跟踪气球的方法。单经纬仪测风或双经纬仪测风同时测垂直气流,以及气球进云后定低空探空仪的高度,均应采用升速已知的气球。气球上升速度W(m/min)取决于气球净举力大小,可由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11.
陕气发 [2 0 0 1 ]1 8号  2 0 0 1年 7月 1 3日  第一条 为加强升空气球充灌、悬挂、施放的技术管理 ,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依据《陕西省气象条例》和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升空气球充灌、悬挂、施放及其相关活动 ,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陕西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升空气球的技术管理工作。各市 (地区 )、县 (市、区 )气象主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升空气球的有关技术管理工作。第四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升空气球充灌、悬挂、施放的组织应当持有省、市 (地区…  相似文献   

12.
高空探测是指利用遥测和遥感手段进行从地面到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大气层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向风速的探测,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常规高空探测方法是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探测,为了获取更多的高空气象资料,就要求尽量提高探测过程的气球施放高度。影响气球施放高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当时的天气状况、雷达运行的可靠性、探空仪(含回答器、回答器电池)质量、探空气球的质量和充灌过程的操作方法等等。在雷达、探空仪和气球质量均相对有保证的情况下,探空业务人员在气球充灌过程的操作方法就成了影响气球施放高度的主要因素。笔者在从事高空探测…  相似文献   

13.
我站自1973年10月安装使用我区自行设计的气象专用电解水制氢设备以来,该套设备满足了我站每天两次探空气球一次测风气球所须氢气的供应,同时也经受住了连续一年半每天三次探空气球及两个多月每天四次试验气球所须氢气的考验。几年来,该套设备运转基本正常,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以它优良的性能,优越的工作条件而深受高空观测人员欢迎。我们的体会是:一、工作安全可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4.
昌都气象站探空气球施放高度创新记录西藏自治区昌都气象站探空组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坚决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战略方针,认真落实“两个服务”,努力为革命提高探空气球施放高度。于1974年中探空月平均施放高度曾达到31,198米,创造了建站以来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5.
探空气球的充灌和施放是高空气象观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空观测中雷达跟踪探空仪、探空信号接收和数据处理都已经实现自动化,只有探空气球的充灌和施放是人工操作,气球充灌氢气有一定危险性,且至少需要一个观测员来完成施放气球工作.该文在分析探空气球充灌和施放各环节工作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探空气球施放筒的设计方案,以及在业务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为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全程自动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主编语     
<正>一位东方学者曾经说:"思想的形成,始于对不明确的主题做各种不同的表述。"如果说现代气象科学理念的形成始于20世纪初挪威学派将预报问题看做是物理初值问题的话,那么,在气象科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所在的气象服务领域,如同学科本身那样的统一认识和价值观,似乎还远未实现。特别是,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抬高了人们对气  相似文献   

17.
李峰  蔡庆国 《气象》1988,14(11):54-54
目前我国探空台站所使用的探空气球主要有两种型号:一种是120号天然乳胶气球;另一种是750g天然乳胶气球。本文介绍这两种气球的基本性能、特点和提高施放高度的方法。 一、探空气球的基本特性 台站现在使用的120号或750g探空气球都是采用国产天然乳胶为原料,运用浸渍法生产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是:球模浸胶→脱模、洗球→充气定型→硫化处理→气球成品。胶乳的配方及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操作较为复杂,因此最终产品存在一定的离散度,但不允许超过规定的公差范围。 我国现行气球规格标号亦有两种系列;120号是苏制标号,即气球充装气体,在球皮未伸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大气中各高度上气压、温度、湿度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资料,对于研究大气中的各种物理过程,以及天气分析和预报等气象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高空探测主要采用由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升空进行压、温、湿的测量。在探空观测中,气球飞升的高度越高,越能取得更大高度范围内的探空资料。所以,如何提高气球的上升高度,获得更完整的气象资料,进一步提高我省的探空业务质量,是每个探空业务人员必须面对和致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影响气球上升高度因素的分析以及实际工作经验的阐述,供广大探空业务人员参考借鉴,希望能够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以来,山西省气象局认真贯彻《山西省气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范省城经营性升空气球服务市场,先后制定了《山西省从事经营性充灌施放升空气球技术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和《省城气象部门从事经营性升空气球服务实施细则》两个规范性文件,并根据文件的要求对...  相似文献   

20.
王海文  康天翼  张菊生 《气象》1978,4(11):24-27
美国将在今年内用第三代气象业务卫星太罗斯-N(TIROS-N)系列,取代从1970年起使用至今的第二代气象业务卫星艾托斯系列。卫星系列中的各颗业务卫星仍将以美国海洋大气局的英文缩写NOAA(诺阿)命名,并在第二代气象业务卫星的累计编号数字基础上顺序编号,即称为NOAA-6,7,8,……。 美国第三代气象业务卫星将采取较艾托斯系列(1450公里)为低的轨道(830±90公里),运行周期为101.58分,轨道倾角为98.7°,每24小时绕地球的轨道数为14.25条。气象观测由一组(两颗)卫星同时进行,一颗约在7时30分(地方太阳时,下同)向南飞过赤道,另一颗约在15时30分向北飞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