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丽雄 《地理教学》2019,(2):65-66,65
花海鸳鸯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东段,为冰川侵蚀的高原湖泊,海拔约3200m。花海鸳鸯,又称乱海子、眼睛湖,距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核心景区十多公里,北倚群峰耸立的冷龙岭,南临巍峨起伏的达坂山,湖区是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面由八瓣莲花似的山包簇拥,与祁连山东段最高峰——岗什卡雪峰相映成趣,犹如镶嵌在雪地高原中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科学监测祁连山积雪面积及变化特征对该区域气候研究、雪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灾害预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7年MOD10A2积雪产品和气象数据,分析祁连山积雪面积动态变化特征及与气温降水关系。结果显示:(1) 2001—2017年祁连山积雪面积年际波动趋势较大,呈减小趋势,多年平均积雪面积约为5×104km2,占祁连山总面积的25. 9%;年内变化成"M"型,即在一个积雪年中有两个波峰和波谷,波峰出现在11月和1月,波谷出现在7月;季节变化波动趋势较大,夏冬季积雪面积减小趋势大于春季,秋季呈现略微增加趋势。(2)祁连山区积雪面积主要分布在3 000~4 000 m及4 000~5 000 m,积雪覆盖率随着海拔上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祁连山区不同坡向积雪覆盖面积差异较大,积雪覆盖率差异较小;积雪频率高值区呈典型的条带状分布,与祁连山地形相一致,呈西北—东南分布,且分布西部大于东部。(3)初步分析认为祁连山积雪面积变化对气温要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陈曰国 《中国沙漠》1986,6(2):42-46
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南依祁连山与青海省相邻,北有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与内蒙古毗连。按地形地貌主要分为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北山山地。南部为祁连山地、高山终年积雪,有冰川、有水源涵养林,也有草原牧区。北部山地属低山丘陵,为荒漠天然牧场。中部是走廊平原区,为主要灌溉农业区。  相似文献   

4.
<正>祁连山位于中国西部青海省和甘肃省之间,属青藏高原北缘,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3 000~5 000 m。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在海拔4 200 m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因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雪线以下森林成条块状镶嵌分布于广袤草原荒漠之中,被干旱荒漠、半荒漠、草地、沙漠和盐碱荒地所包围。祁连山中森林和草原相互交错,大部分地方阴坡是森林,阳坡是草原,但森林覆盖率总体较低。从生态  相似文献   

5.
王仲骅 《地理教学》2019,(6):I0001-I0002,65
①南山牧场是乌鲁木齐南郊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其中的西白杨沟地处天山分支喀拉乌成山北麓中山与低山的过渡地带,海拔约2200米,在绿野和云杉的映衬下,毡房点点,小楼座座,风光如画。②慕士塔格峰是一座浑圆的断块山,海拔7509米,终年以固体降水为主,因此非常有利于冰川的发育,素有“冰川之父”之美誉。围绕峰顶呈放射状分布着128条现代冰川,从峰顶一直覆盖到海拔约5100米的高度,成为少见的峡谷式溢出山谷冰川。  相似文献   

6.
中国典型山地温冰川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与近期冰川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我国玉龙雪玉典型温水王白水1号冰川不同区段表面融水,新近积雪和冰川初给河水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雪线以下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的离子含量比雪线以下为高,低海拔河水比高海拨融水的氧同浓度为低,可能在来源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分布特征说明本温冰川区局部大气环流情况高度而不同,有可能存在季气候区所特有的“降水量效应”或“季节性效应”。冰川不同水体内离子浓度变化说明,冰川融水与地壳表面接触时间越久,其中的可融性离了  相似文献   

7.
托木尔峰海拔7435.3米,是天山最高峰。4000米以上的地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是一派玉龙飞起、周天寒彻的冰雪世界。托峰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之一,共有冰川829条,其中发育在我国境内的有509条;冰川总面积达2746平方公里,比两个祁连山冰川面积还大1.3倍,冰雪储量3500亿立方米,是中国冰川之最,比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储量的总和还大得多。托峰地区的冰川为亚大陆性冰川,这里长在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20余条。最长的冰川是托木尔峰北部的汗腾格里冰川,它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冰川,长60.8公里,横跨中、吉两国;另…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山山区的积雪、雪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山系是横亘亚洲中部的伟大山系。在中国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东西长1700多公里,南北宽100——400公里,主要山脉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峰托木尔蜂7,443.8米。但两侧山麓平原海拔不足千米,所以天山显得巍峨高峻。天山腹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山区冰雪水利资源,根据最新统计:天山现代冰川有6896条,冰川面积9548.45平方公里,冰川总储水量约3600亿公方。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着天山南北的片片绿洲,合理利用高山冰雪资源,是夺取农牧业增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天山是我国西北高寒地区多雪山系之一。广泛分布于天山山区的积雪,尤其是冬季季节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2012 年夏季野外考察、微粒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SEM-EDX) 微观形貌观测研究, 对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西段典型极大陆型冰川区老虎沟12 号冰川、野牛沟十一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进行了分析研究。两冰川区积雪中微粒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3461 μg/kg、2876 μg/kg, 年均沉积通量分别是207.6 μg/cm2、143.8 μg/cm2。将本研究区与其他区域冰川积雪中粉尘浓度对比研究表明, 冰川受周边粉尘源区影响较大。雪坑微粒浓度剖面和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 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污化层富含亚洲粉尘的富Ca2+、Na+矿物;微粒体积-粒径分布众数介于3~22 μm, 两冰川区的粒径众数分别为12.6 μm和12 μm, 粒径分布均显示了单结构模式, 同时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区与毗邻的天山地区雪冰中粉尘粒径分布模式的相似性和粒径众数的差异性。通过SEM-EDX对粉尘颗粒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 颗粒绝大多数为形貌不规则的矿物粉尘颗粒, 和很少数量的飞灰颗粒等。同时, 对粉尘来源结合Sr-Nd同位素测定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进行验证, 认为位于研究区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是祁连山12号冰川区粉尘最可能的源区。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林区人口增长和不合理的放牧,导致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为了恢复与保护退化生态系统,居住在祁连山核心区的居民必须以生态移民的方式外迁,必须对他们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一定的补偿。通过对祁连山移民区水源涵养林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的计算,估算出祁连山移民区水源涵养林的生态价值大约为15432.5万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修订后的祁连山区第一次冰川编目(1956-1983年)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2005-2010年),对祁连山区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祁连山区现有冰川2684条,面积1597.81±70.30 km2,冰储量约84.48 km3。其中,甘肃省和青海省各有冰川1492条和1192条,面积分别为760.96 km2和836.85 km2。2祁连山区冰川数量和面积分别以面积1.0 km2的冰川和面积介于1~5 km2的冰川为主;冰川平均中值面积海拔为4972.7 m,并自东向西由4483.8 m逐渐上升为5234.1 m。3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和冰储量最大,占祁连山冰川总量的31.91%和35.11%;其次是哈尔腾河流域,巴音郭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最小,为2.20 km2;黑河流域是祁连山区冰川平均面积最小的四级流域,冰川平均面积仅0.21 km2。4近50年间祁连山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420.81 km2(-20.88%)和21.63 km3(-20.26%)。面积1.0 km2的冰川急剧萎缩是该区冰川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海拔4000 m以下山区冰川已完全消失,海拔4350~5100 m区间冰川面积减少量占冰川面积总损失的84.24%。冰川数量和面积在各个朝向均呈减少态势,其中朝北冰川面积减少最多,朝东冰川面积减少最快,而西北朝向冰川变化最为缓慢。5祁连山冰川变化呈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异,东段冰川退缩较快,中西段冰川面积减少较慢。  相似文献   

12.
内流河大多发源于内陆盆地边缘的高山地区,水源主要依靠融化的冰川、积雪进行补充。在源地一带,河流的水量较大。出山后,一路上不断渗漏、蒸发,加上引水灌溉消耗,水量急剧减少。最后,它们或者在沙漠中自然消失,成了断头河;或者流入内陆湖泊(包括水库),找到归宿地。  相似文献   

13.
中亚天山山区冰雪变化及其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邓海军  陈亚宁 《地理学报》2018,73(7):1309-1323
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体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中亚天山为研究区域,基于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分别从冰川、积雪、水储量、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选取阿克苏河、开都河及乌鲁木齐河3个典型流域,研究天山山区冰雪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冰川退缩速率与面积的函数关系为fx) = -0.53×x-0.15R2 = 0.42,RMSE = 0.086),说明小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时,中低海拔区域的冰川退缩速率大于高海拔区域;② 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的递减速率为-0.7±1.53 cm/a,天山中部区域的递减速率最大,这一结果与该区域冰川急剧退缩相吻合;③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冰雪融水径流增加是这3个典型流域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阿克苏河增幅最大(达0.4×108 m3/a)。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3个流域的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与流域内冰川面积减少、厚度变薄及平衡线海拔升高的关系密切。研究结果揭示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山区固态水体储量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冰川与冻土     
冰川P343.62006043174度日模型在冰川与积雪研究中的应用进展=Progressoftheapplicationofdegree-daymodeltostudyglaciersandsnowcov-er/张勇,刘时银∥冰川冻土.—2006,28(1).—101~107度日模型是基于冰川与积雪消融和气温,尤其是冰雪表面的正积温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的.度日模  相似文献   

15.
<正>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山地水源涵养林研究。研究院在祁连山高中低海拔、山区、浅山区及绿洲荒漠区建立了合理布局的科研试验基地,已建成以森林、湿地、荒漠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体系和以良种繁育、造林技术、园林规划等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6.
1985年10月11日至16日,在我国西陲边城伊宁市召开了全国应用雪冰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首次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召开的我国积雪和水面冰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90多人,收到论文摘要76篇,论文全文40余篇。代表们热烈讨论了近十几年来,我国积雪和水面冰(即河、湖、海冰和水库冰)研究为四化建设服务方面的新成就,标志着我国雪冰研究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里程。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山东中低山丘陵“古冰川遗迹”时有报道,使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再起纷争。为作澄清,通过实地考察对业已报道的“古冰川遗迹”进行质疑,指出其列举的“冰碛垄”“古冰斗”“擦痕”“颤痕”等不符合冰川地貌证据的专有属性和判别标准,冰期划分和雪线重建不符合科学发现与科学事实确证所需的充分条件,即不满足“将古论今”、地貌组合三要素系统配套、成因-环境一致性的判别原则和方法。因此认为,山东中低山丘陵不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部分学者提出“低海拔型古冰川”的论断,是基于例外主义的泛冰川论,必然会引致“雪球地球”事件进而颠覆第四纪为灵生纪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积雪融水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依据近50年来博斯腾湖流域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径流数据和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积雪融水资料,并借助相邻流域天山1号冰川物质平衡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和积雪融水对开都河径流量及博湖水位的贡献率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多元线性拟合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研究表明,1号冰川物质平衡与大山口水文站年径流量具有显著反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8,但开都河年径流量变化并不能完全由冰川融水解释,降水和积雪融水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它们与大山口年径流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0,超过99.9%和99%置信度水平。气温、降水、积雪融水拟合年径流与观测年径流的相关系数达0.63,超过99.9%置信度水平。各季节分析表明,春、秋季的降水和气温对径流具有显著影响,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37;夏季主要是冰川和积雪融水对径流的影响,其中积雪融水与径流的偏相关系数达0.51。夏季是一年中径流最大的季节,其变化主导着年径流量的变化,因此冰雪融水作为博斯腾湖的入湖水源,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评价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等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生态成效及其原因。结果显示,工程实施后,各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转类指数明显增加,生态系统宏观状况好转;保护区内草地生产力皆呈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增加,食物供给能力提高,栖息地生境好转。森林类保护区的森林面积减少趋势得到遏制;湿地类保护区的湿地面积多呈增加趋势;草地类保护区的草地减少趋势缓解,荒漠化明显遏制,草地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冰川类保护区多条冰川出现明显退缩导致冰川融水增多,有利于雪线以下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天山穿行     
天山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三大山脉之一,是南疆与北疆的重要分界线。山脉东高西低,海拔一般在3000米至5000米之间,3300米以上的高峰终年积雪,3000米以下的山脉,森林错落、绿草茵茵。“不到新疆,不知中国有多大!”我们沿天山穿行了三日,还未行程一半,今天我们从那拉提草原乘车去库车,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