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杭州市余杭区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以保护农田,引领振兴为目标,提升农田质量,开展土地整治,深化耕地保护,较好地实现在有限地域空间下粮食生产的连年稳中有增。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杭州市余杭区荣获浙江省第三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市、区)金奖。一是巩固提升田地质量。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  相似文献   

2.
正有"桂北粮仓"之称的广西全州县,是全国100个粮食生产基地县和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之一。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历来是该县重中之重的工作。然而,全州县目前可供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所剩无几,如何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为土地整治项目增效,让老百姓满意呢?全州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蒋炜的回答是:"为民务实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老百姓是使用田地的人,他们需要整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高原秋日,我们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台子乡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大片的田地平整如镜,平直、互相沟通的水渠中清水淙淙,田间道路四通八达,防护林枝叶茂盛,田地里庄稼一片金黄,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在这最美的季节,高原大地色彩斑斓,犹如彩绸,犹如锦绣,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正在为打造高原最美农田助力。在田野里忙碌的农民们高兴地说,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实施以来,大大改善了农村的耕种条件,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原来的"三跑田"变成了现在的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初探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到现在全面推进土地整治,从单纯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农用地整治,发展到废弃村庄和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综合整治,土地整治工作内涵已更加丰富,目标更加多元化,土地整治承载了更多、更高的社会功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  相似文献   

5.
<正>北方的九月,已是瓜果飘香,丰收在即的时节。在鞍山市台安县新开河镇王庄村整治过的稻田里,记者见到村民宋琪正拎着水桶在田地里忙活着。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一块块整治好的土地跃入眼帘。稻穗金黄,沉甸甸,一阵微风过去,麦浪一波波,美得让人心醉。"原来这些地没人愿意种,整治完了,现在特别方便,机能耕、水能浇,产粮越来越多,所以我就承包了  相似文献   

6.
2013年青海省发布了《青海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阐明了规划期内青海省土地整治战略,明确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及任务,划定了土地整治重点区域,指出规划期内安排5个土地开发整治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这意味着省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修复,构建以"山为骨、水为脉、林为表、田为魂、湖为心"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未来5年国家土地整治战略部署,确定了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这一土地整治的行动指南,构筑土地整治的美好愿景,需要从多方面多层面开展相关研究和推进工作。提升整治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土地整治管理,有效增强土地整治制度、措施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湖北省人民政府近日颁布《湖北省土地整治管理办法》,明确了土地整治法律责任。《办法》强调了各级政府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编制、立项、资金聚合、土地权属调整等方面的责任;提出建立规划编制协调机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资金整合机制和后期管护机制:规定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编制、项目施工等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为规范对土地整治相关从业单位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制定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制度;明确了土地整治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技术工程,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近年来,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治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技术规则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做好土地整治的制度设计,推动土地整治步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土地整治开展了10年,各种制度出了不少,有好的做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亦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函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为加快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发挥土地综合整治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耕地、提高土地资源对科学发展持续保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省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定了《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参考执行。  相似文献   

11.
绥化市地处我省松嫩平原东部,辖域面积大、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地整治的各项基础条件十分便利。多年来通过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在土地整治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土地环境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土地整治的开展,本文拟研究绥化市土地整治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外土地整治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参阅法,分析了开展土地整治较早的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家土地整治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经验,并由此得出对我国土地整治的启示: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保障措施、拓宽土地整治资金渠道、规范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强化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注重提升乡村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3.
生态化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的作用机制是生态化土地整治理论的有益探索。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工程土地自然要素/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景观要素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逻辑框架,解析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制。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土地整治区及其相关区域的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自然要素产生影响,引起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布局发生变化,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格局,从而影响土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整治事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发展到"十二五"时期已进入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全新阶段。土地整治的重点由传统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转变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内容,土地复垦、土地开发为补充的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治的目标由单纯的以增加耕地为主,逐渐发展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目标并重;土地整治的责任主体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升为各级人民政府,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  相似文献   

15.
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契机。这需要土地整治在理念更新、工程实施、监管模式、业务拓展等各领域实现全方位提档升级。2013年以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坚持以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指导,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积极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建设,全力助推耕地保护建设和质量提升行动,保护好良田沃土和绿色家园,有效提升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人口非农化比例不断提升,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而农村土地流转反过来可以带动土地权属调整,使土地资源向农村种植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集中,吸引整合优质资源,促进耕地面积有效增加、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这些恰恰与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相得益彰。如果土地整治后仍维持以农户承包地为主的耕作方式,难以借流转之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那么,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将极其有限。因此,土地整治应通过产权调整与土地流转有效对接,这在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2016,(4):16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的头号工程。国家战略层面再次强调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为深入推进这两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期邀请有关专家围绕加快土地整治转型升级、构建生态土地整治模式、土地整治惠民利民等内容进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禹州市建立土地复垦整治奖励补助机制,极大地调动起各乡(镇、街道)参与土地复垦整治的积极性,小吕、火龙、文殊等乡镇迅速行动,结合当地实际相继组织开展了"空心村"、工矿废弃地复垦整治项目,预计新增耕地500余亩。为切实做好全市的土地复垦整治工作,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禹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土地复垦整治工作的通知》,就实施土地复垦整治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土地整理规划与景观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综合整治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在对土地整理与土地综合整治及其规划异同进行分析梳的理基础上,就传统型土地整理规划与景观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进行理念、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相对于传统规划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奇台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整治潜力、生态环境等信息的基础上,构建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以GIS平台划定土地整治分区,揭示了该县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提出该县域各区土地整治的方向和重点任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类似于奇台这样典型干旱区县域土地整治分区的因子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灌溉保证度、农用地质量;日照、水土匹配系数;非农人口比重、人均居民点面积;林地覆盖率等方面。然而,由于干旱区县域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实施土地整治过程中,只能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实现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