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岩浆岩成岩时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区内主要分布有次英安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钼多金属矿床受NW、E-W、NE等方向断裂组成的构造格架控制,矿体分布与岩浆岩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丘坝次英安斑岩和船肚花岗闪长(斑)岩单颗锆石LA-ICP-MS测试,得出丘坝次英安斑岩单颗锆石U-Pb法206Pb/238U表面年龄(419~496 Ma)、花岗闪长(斑)岩单颗锆石U-Pb法206Pb/238U表面年龄(410~489 Ma),反映二者形成时代一致,可能为同一来源岩浆的产物;大宝山强蚀变次英安斑岩锆石SHRIMP U-Pb法206Pb/238U表面年龄有两组,一组为145~168 Ma,另一组为412~420 Ma;认为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大面积分布的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加里东末期形成的岩浆岩,而紧贴钼多金属矿体分布的岩浆岩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产物。  相似文献   

2.
多宝山铜矿硫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宝山铜矿是一大型斑岩铜矿床.矿床位于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辽沉降带的接舍部位.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砂岩;侵入岩主要是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闪长岩;围绕花岗闪长斑岩体具有蚀变分带现象,由内向外分为钾化带-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矿体多产于绢云母化带内;研究表明,多宝山铜矿形成于中低温条件下,矿体内金属硫化物具有分带性,由矿体中心向边缘依次是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文章对多宝山铜矿硫同位素空问分布特征以及与矿体富集部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湖南宝山是一个 Cu-Mo-Pb-Zn-Ag 多金属矿床,成因上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床以宝岭倒转背斜(宝山中区)为中心,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蚀变与矿化分带,其中心部位(宝山中区)的矿体产在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成矿元素组合以 Cu-Mo 为主,而宝山东区、宝山西区及北部的财神庙矿区则主要为产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的铅锌艰矿化。通过对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 SHRIMP U-Pb 同位素测年,获得了高精度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58±2Ma (MSWD=0.26,Probability=0.61,n=12),与前人(伍光英等,2005)的 SHRIMP 数据合并计算则可得到一个161±1Ma(MswD=0.66,Probability=0.42,n=23)的高精度 U-Pb 和谐年龄。该年龄可以代表宝山矿区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岩年龄。通过对含矿矽卡岩中辉钼矿 Re-Os 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成矿年龄为160±2Ma。因此,本文认为宝山矿床成岩与成矿具有同时性,花岗闪长斑岩与宝山矿床的形成有成因联系。通过对区域上已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表明湘南乃至整个南岭中段地区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第一高峰期为155~165Ma,宝山多金属矿床正是华南这一高峰期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气液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宝山矿床受北西向压扭性帚状构造带控制,矿化富集地段是几组构造裂隙交汇部位.矿带与矿体主要赋存于片理化和压碎蚀变的花岗闪长岩内,小部分产于蚀变安山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根据矿物组合特点,矿区蚀变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可分为四个蚀变带,即硅化-钾钠硅化核-石英核、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硅是蚀变带中活动强烈的元素,但只在伴有含钾矿物时才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文章对矿区主要成矿岩体及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对成矿岩体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4.8±4.7) Ma,矿体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8.1±4.1) Ma,以及矿体外围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83.9±4.5) Ma;矿体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75.1±5.1) Ma。测年结果显示,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结合含矿地层、矿区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前人研究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多宝山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说明在区域上寻找类似多宝山的斑岩铜矿应沿早奥陶世多宝山-伊尔斯岩浆岛弧带开展。  相似文献   

6.
钦-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新近识别出的一条重要的中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宝山矿床处于铜山岭-宝山-水口山矿区的中部,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而大坊金矿床与宝山Cu-Mo-Pb-Zn矿相邻,在空间上亦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矿区内岩浆活动复杂,矿化类型齐全,成矿元素多样。我们对宝山成矿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和大坊成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宝山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和大坊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56. 3±0. 9Ma、157. 1±1. 8Ma和154. 5±1. 0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均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宝山和大坊矿床的成矿岩体均主要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有幔源组分的加入;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三类岩石的锆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它们可能是同一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宝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Ce~(4+)/Ce~(3+)比值平均为355,与全球典型的含铜斑岩的Ce~(4+)/Ce~(3+)比值( 300)相似。而大坊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δEu平均为0. 48,与宝山岩体δEu平均值(0. 42)相近,指示二者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均为与铜金多金属矿化有关的斑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大坊金矿和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均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时空及成因联系,共同构成钦杭成矿带中段一套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Cu(Mo)-Pb-Zn-Au-Ag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
近期钻孔资料揭示,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区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钾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构成的复式斑岩体,白容铜矿区的容矿岩石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以及正长斑岩、安山玢岩脉;铜(钼)矿化呈面型分布,含矿斑岩体几乎全岩矿化,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矿化强度增强;矿化垂向厚度达数百米,强弱不均,自上而下可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广泛而强烈.  相似文献   

8.
北岔沟门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成矿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方法 (TIMS)阐明河北省北部北岔沟门地区极具特色的中生代浅成侵入岩组合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 ,北岔沟门一带发育了包括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角闪黑云二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等在内的具浅成岩浆侵入作用特征的侵入岩共生组合 ,其中石英二长斑岩、角闪黑云二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的TIMS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14 7.6± 1.6Ma、14 6 .2± 1.4Ma和 14 6 .2± 3.9Ma,代表了浅成侵入岩的侵位成岩时代 ,该侵入岩石组合与北岔沟门含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 ,构成了华北陆块北缘地区中生代典型的浅成岩浆侵入作用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9.
对粤北大宝山钼钨多金属矿区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显微结构观察和LA-ICP-MS锆石微区U-Pb定年.在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 两个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的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 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 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具岩浆环带锆石区域12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5.8±1.5 Ma(MSWD=0.037), 船肚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具岩浆环带锆石区域16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5.0±1.7 Ma(MSWD=0.41).它们的形成时代约175 Ma, 为燕山早期第Ⅰ阶段(180~170 Ma)产物.本次对大宝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的准确厘定, 为大宝山和船肚花岗闪长斑岩原本连为一体被后期构造错断的认识提供了新证据, 岩体错断部位是矿区Mo-W矿进一步勘探的重要方向.结合相关研究表明, 其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与邻区岩体相似, 为南岭地区同一期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的产物.同时启示我们, 在南岭地区还存在燕山早期第一阶段(180~170 Ma)利于形成Mo-W矿的花岗岩类小岩体未被揭露.   相似文献   

10.
大宝山是一个大型多金属矿区,位于粤北山字型前弧东翼内侧,北江新华夏断裂带的东侧,大东-贵东-九连山东西构造带与北江新华夏系构造带复合处.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纪及石炭纪的一套滨海—浅海相砂页岩-碳酸盐建造,次为寒武纪浅变质砂板岩建造.局部尚有早侏罗世陆盆成煤建造.区内断裂发育.火成活动主要有燕山Ⅳ期次英安斑岩和Ⅴ期花岗闪长(斑)岩.船肚-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体,受东西构造控制,东西长3200米,南北宽300~600米,最宽处达800米,呈岩株状产出.岩体受几组断裂破坏错移600米,成为船肚岩体与大宝山岩体的分界线.船肚岩体被剥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