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0月下旬在云南大理市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地震学会新一届(即第七届)理事会及其领导机构,经上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民政部批准,新一届领导机构于2006年12月正式起动工作。为了组织好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工作,学会办公室在总结本学会历届工作的基础上,又调研了部分兄弟学会的工作,并于2006年12月29日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讨论了新一届学会工作的主要目标。其中在学会学术活动方面,其要点为:1.大力加强学会的学术活动,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渠道的学术交流。在学术活动中认真贯彻百…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RTL值时间曲线和区域VRTL值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平山MS4.3地震前震中西部和西南方向地震活动存在平静异常,同时发现2020年2月23日河北平山ML3.5地震前震中南部存在地震平静异常;特征距离和震级下限对VRTL值扫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地震活动复杂地区,特征距离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更大。该RTL算法可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变化情况,为弱震区震情跟踪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震宏观异常是指地震前后人的感觉能直接察觉到的自然界异常现象,本研究在芦山地震后,针对公众通过微博发布的异常信息进行搜集,提出从真实性、完整性、信誉度和关联度四方面对公众提供的微博宏观异常信息进行筛选的方法,并根据筛选后的信息从时间角度、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芦山地震前后宏观异常信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后是有宏观异常出现的,公众关注的异常种类主要为动物异常与天气异常;震前发生宏观异常占宏观异常总数的67%,但仅有30%被发布;微博发布的宏观异常信息中,大多位于距离震中较远的成都市,而非震中地区.微博信息可以作为宏观异常信息的一个主要的及时信息来源,有助于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12月 2 5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境内发生 5 .7级地震。经新疆地震台网测定 ,此次地震的发震时间 :2 0 0 2年 12月 2 5日 2 0点 5 7分 (北京时间 ) ;震中位置 :北纬 75°0 8′,东经 39°38′;震级 :MS5 .7;震源深度 :2 0 km。地震发生后 ,新疆地震局立即组织了由副局长宋和平为队长的地震现场工作队 ,并于次日赶赴震区架设了临时地震台 ,并迅速开展现场震情监测、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和科学考察等工作。这次地震发生地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天山与昆仑山的接合部位 ,有感范围东到阿图什市 ,喀什市 ,西到…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华北地区1484年以来M≥5级地震平静现象:(1)华北地区1484-1730年及1815年以来2个地震活动期所有M≥5级地震平均平静时间为17.8个月,1731-1814年地震平静期的所有5级地震的平均平静时间约90.1个月,二者有明显差异;(2)华北地区2个地震活动期中相邻活动幕的幕间M≥5地震平均平静时间约86.4个月,与地震平静期大体一致,这样,90个月可以为华北地区M≥5级地震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3)当前华北地区M≥5级地震平静时间达77个月,已接近长期平静的标志性时间,发生5级地震以上地震的可能已经很大;(4)上述工作成文后发生了2013年1月23日辽宁省辽阳市与沈阳市交界处5.1级地震,应注意华北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  相似文献   

6.
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健  侯建民 《中国地震》2015,31(2):456-460
微博已成为当今数据发布和传播的最佳自媒体平台,将地震速报信息及时发布到微博上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使民众及时获取地震消息,提高地震系统的社会服务能力。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能实时读取EQIM地震台网速报信息并将共享服务系统中的地震数据发送到指定微博账号,同时发布具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LOGO标识的震中位置图;在读取EQIM和发送微博时充分考虑到震级、台网代码、震中中文地名等多种过滤条件。该系统已运行近3年时间,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朝鲜核爆、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地震事件中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地震速报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地震政务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先从地震部门微博、微信的开通现状谈起,将粉丝数排名前十的地震微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微博信息发布的种类及特点。同时运用WCI指数对地震微信公众号进行综合排序,分析研究前十位在文章数、阅读量以及功能和栏目设置方面的情况,将微博与微信在地震政务服务方面的优缺点做比较,为地震系统进一步优化运用新媒体推动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七·五”期间地震系统重点科研项目——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广泛吸收国外地震区划编图工作的最新成果,国家地震局于1987年12月6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了国际地震区划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5日23点43分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发生了Ms5.1地震.据黑龙江省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为北纬46°56'、东经124`54'.根据大庆地震台网记录结果,至2005年12月30日24时止,大庆林甸5.1级地震序列共发生余震88次,最大余震为7月25日23时57分ML4.0地震.其中不可定位地震56次,ML0.1-0.9地震1次,ML1.0-1.9地震18次,ML2.0-2.9地震7次,ML3.0-3.9地震4次,ML4.0-4.9地震1次.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地震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会暨学术年会于1984年4月11日至16日在太原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计70余人。 首届理事会理事长王汉甫同志致开幕词。 首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齐书勤同志代表首届理事会对山西省地震学会从78年5月23日创建以来六年的历史做了回顾,向大会报告了几年来学会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了搞学会工作的体会。 大会于4月13日选举出山西省地震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新理事会成员共27名。理事会下设学术工作、编辑工作、烈度鉴定,普及教育工作等四个委员会。 大会通过了《山西省地震学会章程》,新章程分总则、会员、组织机构、经费、附则等五章。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此次地震前青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021年10月下旬青海地区出现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10月27日异常台站最多,并在门源-祁连至兴海地区形成一个面积约为6.6×104km2的高值异常区;此外,2021年7—11月青海地区8项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出现准同步异常变化。结合青海及周边地区历史震例的分析结果,认为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23日,青海西北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区内可能发生5.6~6.4级地震。门源6.9级地震发生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异常出现后的73天,震中位于预测区的边缘,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与预测意见一致,但震级超出预测意见上限值0.5级。此次地震前基于地球物理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开展的短临异常跟踪分析过程,对中国大陆西部地震预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2月,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L≥2.0地震16次,其中最为显著的是12月23日发生在河北沙城ML4.3地震(见下表)。该地震打破了首都图西部地区5-10月地震活动的低水平状态。该区本月地震活动频度低于上月,但能量释放水平是本年度最高的月份。1995年1月,该范围内共发生ML>20地震18次,无3级地震发生,最大事件为1月31日北京马道呢ML2.8地震(见下表)。本月地震活动频度维持中等水平,能量释放自上月沙城4.3级地震后有显著下降,唐山小震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增强。1994年12月、1995年1…  相似文献   

13.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对于相关部门开展震灾应急救援、掌握救灾动态、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6.1级地震震后24小时及震后一周的相关微博及评论;利用Python中文分词组件“jieba”和ROST CM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去重、分词等处理,得到结构化的分级、分类数据,并制成震后微博时间序列图、地理分布图、舆情热词词频表、情绪极性统计图等,实现微博舆情数据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事件的微博舆情整体呈现积极情绪,微博活跃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本次地震舆情传播中,政府部门的舆情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舆情传播中的防灾视频传播具有明确的正向引导作用。本研究对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地震舆情分析及引导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国家地震局的邀请,以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地质和地球物理局副局长丹汉姆教授为团长的澳大利亚地震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0年4月23日至5月1日来华访问。代表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震局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地震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于5月26日晚在北京举行。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周锐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局副局长、代表团团长丹汉姆分别代表各自机构在备忘录上签字。根据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国将互相交换地震资料,包括地震波形资料;在板内地震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该地震的参数如下: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震时间:北京时间2011年1月19日04时23分;震中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于2005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部分委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吴忠良研究员、副主任张永仙研究员、刘新美研究员以及部分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同志也应邀参加了会议。此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国际交流委员会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1月份,华北(33.0°-42.0°N,111.0°-125.0°E)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8次(见下表),其中最为显著的是11月8日发生在黄海的ML4.6地震。辽东半岛及黄海海域北部仍是3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地区,山西带在平静了二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3.8级地震,平原带也有二次3级地震活动,本月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属中等活动水平。12月份,该范围内共发生ML≥3.0地震11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2月23日沙城ML4.3地震(见下表)。本月华北地区能量释放最高的地区为燕山带中段,但该带在4级地震发生的背景上无一次3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0月20日印度北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发震时间:1991年10月20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53分(GMT,10月19日21时23分)。震级:印度地震部门测定为里氏6.1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7.1级。震中:位于北方邦西部的阿尔莫拉山区。震灾最严重的地区是乌塔尔卡希——与中国西藏自治区相接的印度边界地区。这是该地区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地震持续了55秒,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印度勒克瑙10月26日报道,该震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丘  相似文献   

19.
1988年8月20日在印度-尼泊尔边界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这是喜马拉雅山脉地区5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给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现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概况汇编如下:1.震源参数(1)发震时间 1988年8月20日 GMT时间23时09分,当地时间21日4时39分,北京夏令时8时08分。(2)震中位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26.775N、86.609E;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在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地区,26.4N、86.5E;印度地震部门测定在加德满都东南170公里处的乌代普尔。(3)震级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介绍了以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为团长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八人于1984年8月23日至9月8日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情况。根据代表团的参观考察,较详细地介绍了朝鲜的地震研究工作和研究机构情况,以及朝鲜的地震历史情况。代表团还与朝方代表就中朝两国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和1985—1986年度执行计划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