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pH海水和不同时间处理紫菜、石莼对呼吸强度和致死酸度试验结果表明,紫菜比石莼耐酸力强,在海水温度为10℃条件下,分别用pH2、pH3、pH4、pH5、pH6、pH7、pH8处理,处理时间20分种,紫菜陈pH2处理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和培养5天后有20%死亡外,pH3、pH4、pH5、pH6、pH7、pH8各组处理对呼吸强度都有促进作用,培养5天后没有死亡现象,而石莼经pH2、pH3处理,对呼吸强度都有抑制作用,培养5天后,pH2处理组全部死亡,pH3处理有50%死亡。pH3和pH4在海水温度为18℃条件下,处理时间为40分钟时,对紫菜呼吸强度有促进作用,培养5天后,pH3处理组仅有20%死亡。而pH3对石莼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培养5天后,全部死亡,在生产上是否可以考虑用pH3的海水处理紫菜网帘以达到消除石莼(杂藻)的目的,将是一项具有生产意义的待试课题。  相似文献   

2.
用温度为20℃、pH值从2—8的自然海水处理藻体20分钟后放入正常的自然海水中,测其光合作用速率。两种藻体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随海水的PH值降低而降低;条斑紫菜可耐受pH值为3的酸度,而孔石莼却受到严重伤害。用pH为3的海水处理藻体,其光合作用速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孔石莼在14℃条件下,30分钟降为负值,在20℃条件下,10分钟降为负值;不同时间和温度处理的条斑紫菜均未出现负值。用pH为3的海水处理过的条斑紫菜和孔石莼,藻体放入pH为8.2的自然海水中培养7天后,条斑紫菜细胞结构正常;而孔石莼的细胞结构受到严重伤害,细胞壁分离解体,色素体破坏。  相似文献   

3.
镉对石莼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 ,用含不同浓度镉 (0、5、10、15、2 0、2 5、30× 10 -6)的海水培养石莼 1~ 8d,石莼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绿素含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5× 10 -6的镉培养 3d,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 ;培养时间越长 ,下降幅度越大。低浓度的镉 (5~ 10× 10 -6)对呼吸有促进作用 ,出现了“伤呼吸”;高浓度的镉 (>10× 10 -6)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 ,培养 5d后石莼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4.
对冷藏的条斑紫菜叶状体在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进行复苏实验。复苏的紫菜经海螺酶解离成为单细胞 ,通过染色检查其细胞活性并且将单细胞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 ,观察其生长和发育状况 ,以了解不同复苏条件对冷藏叶状体细胞生理状态的恢复程度。结果表明 :(1)光照不是复苏的必要条件 ;(2 )温度对复苏很重要 ,2 5℃是条斑紫菜的致死复苏温度 ,10°~ 2 0℃是适宜的复苏温度。 (3)复苏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在 10℃的消毒海水中 ,至少需经历 2 d,才能达到完全复苏 ;15℃需 1.5d;2 0℃需 1d;2 3℃复苏时间可减少到 12 h。复苏主要是细胞吸水膨胀的过程 ,海水中已经存在足够的营养元素 ,紫菜细胞在一定的温度下复苏一段时间后 ,细胞活性恢复 ,酶解后细胞死亡率低 ,酶解后存活的单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 ,几乎可以全部发育成苗。生产上可以选择在较高温度下 ,短时间复苏即可大量出苗 ,实现生产上早出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在海水中施氮、磷肥对条斑紫菜生长、总蛋白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及组成的影响。试验设4项处理培养条斑紫菜:以自然海水作为对照、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及氮肥与磷肥配合。结果显示:单施氮肥能略促进条斑紫菜的生长,并显著促进总氨基酸含量和FAA含量的增加;单施磷肥显著促进条斑紫菜生长,但使总氨基酸含量降低,FAA含量也显著低于单施氮肥组和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组;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条斑紫菜生长的相对生长率最高,条斑紫菜的总氨基酸含量和FAA含量也显著增加,并使呈味氨基酸增加,改善条斑紫菜食用品质。所以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对条斑紫菜生长和品质改善具有互助效应。  相似文献   

6.
用GC/MS法分析比较了紫菜粉、小球藻、酵母、Banta液(牛粪1.5g+干稻草2g+沃土20g+水1000cm3)4种食物条件下蚤状潘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食物培养下,蚤状潘的总脂含量依次为39.80、60.10、44.60、52.30mg/g.一共检测出脂肪酸14种,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紫菜粉培养组与小球藻组PUFA含量显著高于酵母组和Banta液组(P〈0.05),占总脂肪酸的1/3以上,酵母组MUFA质量分数最高(P〈0.05),达55.73%,Banta液组以SFA质量分数最高(P〈0.05),为52.45%.其中紫菜粉组的PUFA中缺乏C18:3,但C20:5(EPA)和C20:4(AA)质量分数高达22.67%和9.02%是小球藻组的1.6倍和4.5倍(P〈0.05),而且EPA和AA的实际含量也显著高于小球藻组(P〈0.05),达到9.02mg/g和3.59mg/g;比较得出,紫菜粉培养组的20碳以上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明显高于其他3组.本实验证实蚤状潘的脂肪酸组成与食物脂肪酸成正相关.分析认为,用紫菜粉培养枝角类用于海水育苗会取得更佳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7.
1、使用氯化锰5、10、20、50、100、200ppm浓度处理海带苗,以低浓度5、10、20、50ppm浓度处理对海带的生长有阴显的促进作用,最适浓度为20ppm,高浓度100、200ppm对海带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碳含量、氮含量和磷含量也是以20ppm处理效果最明显。 2、使用20ppm锰处时,以30分钟效果较好,超过60分钟和低于30分钟对海带生长效果不如30分钟明显。 3、使用20ppm锰,以不同次数处理的结果是 2—6次效果明显,增重都可达到10%以上。 4、EDTA~(-4)M与20ppm锰混合浸泡处理,对海带生长的促进作用稍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叶状体体细胞对氨苄青霉素有很强的耐受性,但氨苄青霉素对体细胞分裂、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更多的体细胞分化形成细胞团,并能抑制叶状体假根的形成.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对氯霉素敏感,100μg/cm3和800μg/cm3组的体细胞分别于培养的12、10d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氯霉素可作为坛紫菜基因工程的有效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9.
对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 sis)离体细胞在含Fe2+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在消毒海水培养基中添 加不同浓度的Fe2+,培养经酶解分离而获得的条斑紫菜单细胞。结果表明,低浓度的 Fe2+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而高浓度的Fe2+可以导致苗大量畸变,细胞变小,苗 反复崩解成单孢子。当Fe2+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细胞完全致死。  相似文献   

10.
条斑紫菜外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藻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紫菜健康养殖的关系,从江苏南通(养殖)、山东青岛(野生)、浙江温州(养殖)三地的条斑紫菜叶状体和江苏东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及其周围的海水样品中分离了条斑紫菜外生细菌。根据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将获得的63株细菌分为21种表型。16SrDNA-V3片段DGGE分析结合序列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假交替单孢菌(Pseudoalteromonas)、嗜冷单胞菌(Psychrobacter)和芽孢杆菌(Bacillus)等10属相应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对条斑紫菜外生细菌区系多样性分析得出:条斑紫菜藻体外生细菌组成与生活环境相关,但不同于周围海水细菌群落;不同来源(地点)、不同生理状况(健康与病烂)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状体和丝状体)的条斑紫菜外生菌种群组成差异较大。许多外生细菌对常见测试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和人致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特点与紫菜生理性状相关。从健康条斑紫菜样品分离的外生菌中假交替单孢菌占优势,病烂紫菜未分离到假交替单孢菌,提示假交替单孢菌可能与紫菜健康生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使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上附着的硅藻脱落,从超声波的生物学效应出发提出了新的思路。选择生长状态较好的附着硅藻的紫菜分别在不同的输出功率和时间下用超声波处理。结果表明,当超声波的输出功率为300 W、处理时间25 s时,可以成功地去除附着的硅藻及黏质柄,而对条斑紫菜未产生不良影响。该研究结果在条斑紫菜的加工生产上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纫芷  丛仁义  孟昭才 《海洋与湖沼》1980,11(4):358-369361
条斑紫菜已成为我国北方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但在氮素含量比较低的海区,其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1976年,我们分析比较了青岛市三个养殖海区的海水含氮量与紫菜总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岛近岸养殖区海水的NO_3-N含量均较低,一般不超过20微克/升。而NH_4-N含量在不同海区间相差较大,瘦区一般在30—50微克/升,肥区有时可高达236微克/升。海水含氮量高的海区,紫菜的总氮含量也高;反之,紫菜的总氮  相似文献   

13.
用强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G)处理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的幼嫩叶状体,进行色素突变体诱导。结果表明:(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两种紫菜的对照材料都未发现突变现象,而各诱变组都容易观察到突变的细胞或细胞块,表明在实验中发生的突变是诱变的结果。(2)突变率随诱变剂量和诱变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诱变强度的增加,条斑紫菜的突变率从最低的11.2%上升到28.7%。坛紫菜从10.1%上升到20.2%。(3)在同等面积的叶片上,诱变产生的突变型细胞数量,并不随诱变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使用定量视野检试,两种紫菜在各诱变组中出现的突变细胞数量基本相似,略高的突变值都发生在诱变实验的最低剂量组中。突变率表示突变细胞在存活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而单位面积中的突变细胞数量,反映了诱变的效果。根据这一分析,可以认为NG浓度25μg/mL、诱变时间为30min是合适的诱变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逆境胁迫对条斑紫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紫菜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是研究植物抗逆性机理的良好材料。本文研究了盐胁迫、Cu^2 离子胁迫对条斑紫菜的生理生化效应。实验结果袁明,在两种胁迫条件下,条斑紫菜中甘露醇的含量增加.其中在45盐度海水中,甘露醇含量增幅最大.达200%;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初期迅速增加,且含量随胁迫程度增大而增多,增幅最高这300%,2小时后开始下降。在盐度、Cu^2 -离子胁迫下.甘露醇主要作为渗透调节剂参与抗逆反应,同时MDA含量的变化袁明自由基清除系统可能在抗逆反应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条斑紫菜对无机碳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8年3月在青岛太平角采集条斑紫菜,在室内光照强度为120μE/(m~2·s)的培养架上培养,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引起密闭海水体系pH值及无机碳浓度的变化,借助于各种无机碳利用的抑制剂(Az、Van、DIDS、SITS)对其无机碳利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条斑紫菜可间接吸收HCO~(-)_(3)。胞外碳酸醉酶(CA)催化HCO~(-)_(3)水解成CO_2扩散进入胞内是条斑紫菜无机碳利用的主要形式,占全部无机碳利用的73%以上。Az是胞外CA的抑制剂,可直接检测胞外CA的存在,它不能透过细胞膜。(2)条斑紫菜可依赖于细胞膜上ATP酶对HCO~(-)_(3)直接转运。但未发现带Ⅲ蛋白(band 3 Protein)及 Na~+/HCO_(3)~(-)协同转运系统的参与。(3)条斑紫菜pH值补偿点为9.83,CO_2补偿点为0.04μmol/L。  相似文献   

16.
条斑紫菜单细胞固体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条斑紫菜叶状体酶解后获得单细胞,分别培养于添加了不同浓度N,P营养盐的0.5%和10%的琼胶培养基上,观察细胞的分化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营养细胞大部分先发育为细胞团,细胞团放散孢子,再由孢子萌发形成小苗。其余营养细胞极性分裂形成正常细胞苗或带假根的形状不规则的片状体。孢子茁和营养细胞直接形成的幼苗生长到一定大小均可放散单孢子,单孢予能够正常萌发形成单孢子苗。(2)在0.5%的琼胶培养基上或较高浓度的营养盐中,细胞发育快。添加5mg/L NO3-N和0.5mg/L H2PO4—P营养盐不能满足细胞生长发育的需要,培育20d绝大部分仍为单细胞,不能形成正常幼苗。  相似文献   

17.
采用藻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 CCM)关键酶胞外碳酸酐酶(periplasmic Carbonic Anhydrase, pCA)的抑制剂AZ (acetazolamide)、DIDS (4’4’-diisothiocyanatosilbene-2, 2-disulfonic acid)和SITS (4-acetamido-4’-isothiocyano-2, 2’-stibene-disulfonate)等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叶状体进行处理, 利用pH-drift技术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坛紫菜利用无机碳的特点。结果表明: (1) 坛紫菜主要依赖pCA利用HCO3?, 且能力较强; (2) 高温抑制坛紫菜吸收利用无机碳, 温度越高影响越严重; (3) 坛紫菜未性成熟组叶片对无机碳的利用能力远大于成熟组, 但对高温胁迫的抗性低于成熟组。高温造成藻体细胞膜系统损伤和脂肪酸成分变化或许是高温抑制藻类CCM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用GC/MS法分析比较了紫菜粉、小球藻、酵母、Banta液(牛粪1.5g+干稻草2g+沃土20g+水1 000 cm3)4种食物条件下蚤状溞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食物培养下,蚤状溞的总脂含量依次为39.80、60.10、44.60、52.30mg/g.一共检测出脂肪酸14种,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紫菜粉培养组与小球藻组PUFA含量显著高于酵母组和Banta液组(p0.05),占总脂肪酸的1/3以上,酵母组MUFA质量分数最高(p0.05),达55.73%,Banta液组以SFA质量分数最高(p0.05),为52.45%.其中紫菜粉组的PUFA中缺乏C18:3,但C20:5(EPA)和C20:4(AA)质量分数高达22.67%和9.02%是小球藻组的1.6倍和4.5倍(p0.05),而且EPA和AA的实际含量也显著高于小球藻组(p0.05),达到9.02 mg/g和3.59mg/g;比较得出,紫菜粉培养组的20碳以上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明显高于其他3组.本实验证实蚤状溞的脂肪酸组成与食物脂肪酸成正相关.分析认为,用紫菜粉培养枝角类用于海水育苗会取得更佳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世英  许璞  王敏 《海洋科学》1988,12(4):58-61
本文报道了光照时间对条斑紫菜叶状体生长和单孢子的形成、放散和附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叶状体生长速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快,光照12h的快于6h和9h的;在光照6h和9h的条件下,单孢子的形成、放散和附着量较多。(2)缩光培养方面,在光照9h培养4天后移至12h光照条件时,单孢子形成、放散量为最多;延长缩光天数,单孢子量不再增多;减小缩光天数时,单孢子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研究此重对条斑紫菜练状体放散壳孢子和壳孢子附着的影响在生产上有现实意义。我们于1976—1977连续两年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 一、海水比重对条斑紫菜丝状体放散壳孢子的影响 不同比重的海水是以当地采苗用海水(比重为1.018)为基础,用加食盐或加淡水配制高于或低于该比重的海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