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常认为基性岩中辉石巨晶及堆晶是基性岩浆在中高压条件下的结晶产物 ,所以辉石巨晶及堆晶被视为深部地质作用的信息载体。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辉石巨晶、堆晶及地幔捕虏晶的发现与研究仅局限于沿海数省 ,武夷山西部江西未见报道 ;而中生代玄武岩中辉石巨晶、堆晶发现与研究在整个华南仍是一个空白。笔者近年来在江西广丰白垩纪红盆地工作时 ,于中生代玄武岩和新生代基性岩脉中分别发现了单斜辉石巨晶 (堆晶 )。中生代玄武岩以层状夹层产于早白垩世周田组地层中 ,K -Ar年龄为 98.8Ma ,1 0 0Ma和 1 0 4Ma。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低压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及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搜集了中国东部11个省区新生代玄武岩中低压单斜辉石(Cpx)—斑晶、微晶Cpx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96个,通过大量的计算与投影,研究了Cpx的矿物化学特征,包括Cpx的种属划分及其成分特点,不同种属的Cpx成分变化及Cpx中SiO_2与其它氧化物的相关方程;也分析了Cpx矿物化学的岩石学意义,包括玄武岩的碱度顺序及系列划分,斑晶与微晶Cpx的成分差异及演化方向,Cpx结晶的温、压方程及斑晶形成的条件,玄武岩产出的板块构造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几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兼论幔源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中国东部宽甸、汉诺坝和明溪含有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巨)晶为研究对象,采用最新的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对单斜辉石斑(巨)晶-熔体进行了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共生的亚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单斜辉石巨晶的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单斜辉石斑晶。这说明碱性玄武岩的形成深度大于亚碱性玄武岩,单斜辉石巨晶是更高压力下的结晶产物,单斜辉石斑晶在岩浆上升的不同深度均有晶出。回归分析表明,尽管携带幔源包体的玄武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但并不是绝热上升。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条件与同一地点幔源包体平衡温压条件的对比表明,单斜辉石巨晶和碱性玄武岩中的部分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大于幔源包体的平衡温压,表明了包体寄主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包体的深度。因此,幔源包体是寄主岩浆上升途中捕虏的上地幔碎块,而非寄主岩浆形成源区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4.
5.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发育有大量的单斜辉石斑晶,与橄榄石、角闪石等斑晶共存,多数被熔蚀,呈浑圆状,部分发育有很窄的反应边。研究表明单斜辉石具有巨晶的特征,是在高压下在与寄主岩同源的岩浆中形成,没有经历长时间的沉淀生长而直接向上运移被带到地表,因而具有巨晶的主量及微量元素的特征却不具有巨晶的形态。单斜辉石稀土元素含量不高,HREE及LREE亏损,而M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均出现明显的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出现亏损而Hf略富集。Nb、Ta与Zr、Hf分馏明显。Th较为富集,而Pb强烈亏损,U的变化范围较大。研究发现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的来源较为简单,为地幔柱的直接产物,并没有受到洋中脊—地幔柱相互作用的影响,由于岩浆上升速度较快压力迅速下降,橄榄石大量晶出,引起了岩浆成分的变化,致使单斜辉石与寄主岩成分和结构上没有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东部皖北地区分布着新元古代镁铁质岩,岩石类型为辉绿岩、辉绿辉长岩、辉绿玢岩等。其中主要组成矿物为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铁钛氧化物等。利用电子探针对单斜辉石和钛铁矿进行了详细研究。单斜辉石分析表明,其端元分子组成硅灰石分子(Wo)为33.27~43.04,顽火辉石分子(En)为38.79~46.63,斜方铁辉石(Fs)为10.45~24.83,属于普通透辉石。计算结果及化学成分比值说明,单斜辉石应该是在寄主碱性玄武质岩浆晚期低压下结晶的,可能是碱性玄武质岩浆浅位岩浆房晶出的产物。单斜辉石的结晶温度为1109~1206℃,压力最高为0.6GPa,相当于深部19.8km。栏杆地区钛铁矿含MgO和Cr_2O_3较低,具有富FeO,并含少量MnO的特点,属于含镁锰钛铁矿。两类矿物特征均与典型金伯利岩中的指示矿物不同。 相似文献
7.
云南香格里拉洛吉乡基性-超基性岩中单斜辉石矿物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香格里拉洛吉乡出露一套基性-超基性岩块,前人对其属性的认识有分歧.岩相学研究发现该岩块具有正堆积结晶和补堆积结晶的特点,岩石化学特征具有贫碱、高钙和低氧逸度的特征,其母岩浆为亚碱性系列,并且显示出堆晶层状岩系演化特征.对其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辉石种属为透辉石,晶体中类质同像替代现象普遍,阳离子取代特征显示出形成于高温低压的条件.温压计算结果表明透辉石形成平均温度为1 084℃,平均压力为0.15 GPa,结合岩石的成分和演化特征,认为该岩石形成于洋中脊,属洋壳组成的基性-超基性堆晶岩系,为甘孜-理塘延伸带的残余产物. 相似文献
8.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化学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海南大陆坡底至北大陆坡底采集的玄武岩样品,基本可以代表南海新生代岩浆活动的代表性样品.本文中对这些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单斜辉石以顽透辉石为主(占3/4),还有少量普通辉石及次透辉石等,也出现少量较为罕见的富钙辉石,位于深绿辉石区域内.基质微晶辉石比辉石斑晶更富钙、钛、铁,可能反映了岩浆演化向着富钙、钛、铁方向发展,且碱度逐渐降低.与碱性系列的演化趋势基本一致.由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的岩浆房深度分别为碱玄岩岩浆房约49km左右,粗面玄武岩岩浆房约25km;玄武岩岩浆房约15km.由碱玄岩→粗面玄武岩→玄武岩,平衡温度(K)依次降低从1535~1498→1429→1369.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为板内碱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系列可能是地幔柱在上升过程中在不同深度处发生部分熔融并伴随有分离结晶作用等物理化学过程的连续演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山东昌乐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郯庐断裂带中段,广泛出露挟裹幔源捕虏体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为深入了解华北克拉通演化,依据岩相学特征、矿物化学成分特征,把昌乐碱性玄武岩中单斜辉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第1类为幔源捕虏体中原生单斜辉石,其主、微量元素含量呈现趋势不一致的解耦现象,且LREE、HREE各异特征表明其经历了多期、不同程度的地幔富集交代和部分熔融作用(低于10%的尖晶石相部分熔融),交代熔体包括地幔富碱(K)富Al硅酸盐熔/流体,可能有碳酸盐熔体的贡献;第2类为幔源捕虏体中筛状单斜辉石,是部分熔融和熔体交代作用的共同产物,从无筛孔部位到筛孔周围远离筛孔部位和紧挨着筛孔部位,呈现出受熔体作用逐渐加强趋势,离筛孔较远部位记录了玄武质熔浆作用之前的一次富碱(K)富Al熔体交代的特征,而紧挨着筛孔的部位受晚期玄武质熔浆作用的影响最强;第3类为幔源捕虏体中反应边单斜辉石及玄武岩中斑晶单斜辉石,两者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条件相似,显示HFSE正异常,LILE负异常,受OIB特征寄主玄武岩浆强烈的影响.昌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地幔捕虏体中单斜辉石显示经历多期"熔体作用"和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特征,是研究区岩石圈地幔不均一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巨晶的主要特征及成因信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通过对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巨晶Cpx的109个样品的化学成分的统计、计算及投影,研究了Cpx巨晶的产状、物性及矿物化学的主要特征,并对其成因信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Cpx巨晶的成分以A1_2O_3、A1~(v1)较高而Ti、Mg'中等为特征。但在“反应边”中,A1_2O_3、Na_2O、A1、A1~(v1)则明显降低。我国巨晶以普通辉石为主,而透辉石、次透辉石及顽透辉石少见。国内不同地区的Cpx巨晶成分也略有不同:华南区巨晶的Wo较高而A1_2O_3较低;华北区Fs、A1_2O_3较高;而东北区En较高而A1_2O_3中等。有关Cpx巨晶的成因信息,作者的观点是:(1)巨晶Cpx是寄主玄武岩浆在上地幔中结晶的产物,而不是地幔解体的捕虏晶。(2)我国巨晶Cpx的结晶温度是1021—1209℃,压力为1.4—3.2GPa,所以,Cpx巨晶的结晶深度为48—104Km。(3)我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均产于大陆板块内部,以碱性玄武岩成分为主,而拉斑玄武岩较少。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钻井地质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内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地震部而资料进行统层对比与深度校正,获得了渤海湾盆地新生界各主要组段地层残蹦厚度分布图,从整体上反映了全盆地新生界沉积格局与残留地层分布特征通过深入揭示残留地层所蕴涵的构造信息,为正确认识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形成演化机制提了新的依据.对不同时期残留地层分布面积、沉积中心、沉积长轴的综合分析和对比表明,渤海湾盆地自孔店期至东营期总体上是受两太半洋板块俯冲作用所产生的弧后拉张应力控制,且在其形成演化的整个过程中还持续叠加有右旋剪切应力的影响和作用,并认为这种右旋剪切应力场可能是由郯庐断裂右旋走滑活动和印藏碰撞远距离效应所共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礼县新生代火山喷发碳酸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甘肃礼县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中有大量火山喷发碳酸岩出露,本文对该区各种碳酸岩的地质产状,岩石特征,全岩化学及稀土,微量和C、O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碳酸岩属于一种高CaO低碱(Na2O K2O)的火成碳酸岩,其化学成分与东非裂谷乌干达FortPortal地区的碳酸岩相似,其中碳酸岩的火山砾岩和凝灰岩具有高的SiO2和Mg/Ca比值,化学成分显示了硅酸盐和碳酸盐混合的特征,可能代表直接由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原生碳酸盐岩浆。其它类型碳酸岩的成因与原生碳酸盐岩浆或原生钾霞橄黄长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和/或结晶分异作用有关。碳酸岩及共生的高钾火山岩不是典型的大陆裂谷岩浆作用的产物,其起源和成因与软流圈的上涌有关。碳酸岩的发现为查明本区地幔的组成和性质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14.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大量的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压汞实验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孔隙结构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两大类,原生孔隙主要包括气孔与残余气孔、火山角砾间孔和原生缝隙,次生孔隙主要包括溶蚀孔(洞、缝)、构造裂缝和风化裂缝。储层孔隙结构分为5种类型:Ⅰ型、Ⅱ型为较好储层,岩性主要为辉绿岩,其次为凝灰岩;Ⅲ型为中等储层,岩性主要为辉绿岩,其次为玄武岩;Ⅳ型为较差储层,岩性主要为玄武岩;Ⅴ型为非储层,岩性主要为凝灰岩。Ⅲ型所占比例最高,达52%,其次是Ⅱ型,Ⅰ型、Ⅳ型、Ⅴ型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5.
卓潘杂岩体是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兰坪盆地西部。岩体主要由辉长岩、辉石岩及正长岩组成,各岩石的K2O含量为096%~736%,Na2O含量为052%~662%,Na2O+K2O含量为198%~897%,K2O/Na2O比值介于035~1115之间,属于高钾、富碱的钾玄岩系列。岩石中的辉石为透辉石,长石主要为钠长石(An<5)和正长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计算获得辉石的结晶温度范围介于1 070~1 490 ℃之间。各矿物成分特征表明卓潘杂岩体属于富铁、高氧逸度的岩浆体系,形成于后碰撞的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换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我国第二大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查明其岩浆来源、结晶温压条件等, 通过薄片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红旗岭成矿岩体辉石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旗岭单斜辉石全部为普通辉石, 斜方辉石均为古铜辉石;辉石成分变化较大, 普遍富镁贫铁, 总体上表现出低w(TiO2)、w(Al2O3)和w(Na2O)的特征;单斜辉石Di端元比例变化较大, 具有由富镁向富钙方向演化的趋势, 与世界上一些典型镁铁超镁铁岩体单斜辉石的演化趋势明显不同。红旗岭主要成矿岩体母岩浆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 为幔源岩浆, 分异程度较高。辉石温压计算结果表明, 红旗岭主要成矿岩体辉石结晶温度为1 100~1 250℃, 岩体形成深度为12.3~20.7 km。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基底火山岩中的辉石及其对盆地基底性质的示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钻井和航磁资料,准噶尔盆地基底可划分为西、北、南三区。3个地区火山岩中辉石的化学成分、种属名称各不相同。辉石化学成分反映出来的寄主岩的碱度、碱度演化趋势以及寄主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构造环境演化史均各有差异,佐证了准噶尔盆地基底是由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缘、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和塔里木板块北缘增生大陆拼合而成。其中西、北两区拼合较早,早石炭世末的早海西运动时抬升成陆;南区成陆较晚,晚古炭世末的晚海西运动使南区与西、北两区联合大陆对接,形成完整的准噶尔盆地海西褶皱基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挽近期活动断裂带的地下水“微动态”、地下水富水性以及地热地质条件的研究,总结了地下水微动态的基本特征,指出挽近期活动断裂带上地下水位“微动态”与地下水和地热流体富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出了“微动态”可能成为沿该类断裂带寻找地下水源地和地热流体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的坳陷、沉积作用和周缘山体隆升存在着很好的耦合关系,沉积中心位置、沉积范围大小及沉积中心的平面形态有规律的变化,反映出新生代柴达木盆地承受过来自北缘祁连山方向、西北缘阿尔金山方向以及南缘昆仑山方向三组挤压应力的作用,其中来自阿尔金山方向的应力一直在持续发挥作用;来自盆地南北缘的应力也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经历了一个由北东向(古近纪早—中期)→北北东向(古近纪末期—中新世早期)→近南北向(中新世中期—上新世中期)→北东向(上新世晚期)的转向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发展演化模式,提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经历了由北向南挤压—旋转、由南西向北东挤压—旋转以及由向北挤压—旋转的动力学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部贡觉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K-Ar稀释法年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新生代高钾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来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特征,首次报道了藏东贡觉盆地新生代7个火山岩样品的K-Ar定年结果.全岩和黑云母的表面年龄均在40.8~46.2Ma间(平均值为44.2Ma).样品中放射成因Ar与K构成了一条相关性良好的、几乎通过原点的线性等时线,表明它们有相同的成因和相近的形成时代。而且样品中可能既无过剩Ar,也无放射成因Ar的丢失,代表着真实的成岩年龄(始新世中期).火山活动发生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50 Ma左右)后形成的构造环境中。受陆内水平剪切—走滑断裂带控制.结合前人对藏东地区岩浆活动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岩浆活动具多期性.这种多期性可能反映着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