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制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世界上利用的能源90%以上都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随着人类不断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它将会逐渐枯竭, 且其燃烧形成的产物(如CO2和SO2等)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如温室效应和酸雨), 也有害于人类健康。因此, 人类正面临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为满足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必须寻找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氢能将有可能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氢能具有许多优点:①氢能燃烧时只生成水, 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甚至连CO2也不会产生, 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和“零排放”;②氢能的能量密度高, 放热高达122 kJ/g, 是焦炭放热的4.5倍, 汽油的2.68倍;③氢能可经济有效的输送和储存, 可以利用已有的天然气管道输送, 输送成本低, 甚至优于输电, 因为输送氢能不会产生如电能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损耗;氢能的存储也比较简便, 其中储氢合金材料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储氢方法, 该方法储氢能力强、运输方便、操作容易, 且安全可靠。在利用储氢合金进行储氢时, 还可用以进行制冷或采暖(Kulkova et al., 2006), 因为储氢材料在吸氢时放热, 在放氢时吸热。正因为氢能具有如此多的优点, 许多大的跨国公司开始对制氢技术高度关注, 如主要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对开发以氢能作为燃料的汽车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宝马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以氢能为能源的汽车, 宝马公司现在已拥有了时速达240km的氢能汽车(Munro,2003)。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们对氢能的制备方法、制氢机制以及提高产氢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海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且可再生的能源,逐渐成为目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载体,其开发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由于海洋氢能起步晚,目前存在技术成熟度不高、政策支撑较少、法律配套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同时存在海域管辖权竞合、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破坏以及国际合作开发难等问题。关于海洋氢能开发法律规制问题,在国际法层面,以《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基本法构建海洋氢能国际合作开发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以《生物多样性公约》和《BBNJ协定》为基础进一步对海洋环境污染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出法律规范;在国内法层面,通过现有能源领域法律法规可知,《可再生能源法》填补海洋氢能开发法律空白;在海洋环境领域,我国法律法规对海洋氢能开发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以保障海洋生态环境不受侵害。综上所述,海洋氢能开发利用应当完善国内相关立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海洋氢能领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促成国际开发与合作。这些完善建议旨在为海洋氢能开发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导,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同时保护海洋环境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上海目前消耗的能源全部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上海。由于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带来两大问题:化石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有害有毒物质,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地球上这些资源的储存量是有限的,专家们指出,如继续大量使用石油,按现有储量,则五六十年后石油资源将枯竭,已探明可开采的天然气约可维持六七十年,储量丰富的煤,预计也只有三百年左右的开采寿命。1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挑战,研究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已在世界发达国家兴起。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对能源的占有和利用。当今世界能源的80%来自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大。按照传统的化石燃料理论和勘探结果 ,人类行将面临不可再生化石燃料资源的短缺问题。因此 ,寻找新型替代 (或称后续 )资源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维持经济持续发展 ,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天然气水合物自上个世纪在海底沉积物中广泛被发现以来 ,因其分布广、资源量大、能量高而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并被认为可望成为“21世纪行将枯竭的常规油气能源的后续能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海洋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超  牛荣丽 《海洋科学》2012,36(1):108-116
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清洁环保,易生物降解,燃烧后排放的氮氧化物和CO2少,且可直接用于现有的柴油发动机,因此成为了一种良好的化石燃料替代物[1]。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体系造成环境污染、燃料储量逐渐减少等后果以及人类希望改变以掠夺地球的方式获得能源等因素,新能源项目(主要包括自然界中的太阳能、风能、海浪能等)以其绿色无污染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各地纷纷兴起,但自然能源虽总量大但具体到单位面积能量微小、收集困难、设备昂贵且较不稳定。海洋能是其中能量较集中、分布较广且较稳定的能源,但目前尚未找到好的大规模利用的方式,将多种自然能源同时集中联合利用应是未来发展方向。海岸是海浪能、风能、太阳能集中的地点之一,气筒风光式海浪电站以海浪能为基础,将上述3种自然能源汇聚于一点加以联合利用,希望能为新能源的利用做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正逐渐取代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海洋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在广泛整理、分析世界不同种类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实际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议:明确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状况,科学制定开发利用规划;考虑潜在环境问题,慎重推进海洋能发电站的巨型化;加强技术研发,促进海洋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展国际合作,加速我国海洋能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早已不言而喻,如何有效控制气候变化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目前,多数专家认可的有效途径莫过于从“末端”增加碳吸收以及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两种。减少碳排放,主要从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方面入手。至于增加碳吸收,则更多要借助自然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质译丛》2010,(4):116-116
近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规划将提出“十大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将重点围绕十大工程展开。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生物能源”一书于1982年由英国萨福克布吉克莱有限公司出版,作者是马尔科姆斯莱塞(Malcolm Slesser)“生物能源”介绍了太阳能的性质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规律性。讨论了将这些能转换成可利用能的各种技术。对于直接燃烧获取热量,化学处理产生固、液和气态燃料,微生物处理产生酒精和甲烷等不同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还就生物能源  相似文献   

11.
国外海洋能的利用及我国的海洋能开发阎季惠(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天津300111)1引言在陆地矿物燃料日趋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人类所需的能源得到稳定而持久的供应,世界各国均在努...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能源领域共吸引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吸引投资140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6%,而传统化石燃料领域的投资为1100亿美元,仅占44%。这是历史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首次超过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利用对于解决海岛发展中的能源供给、传统能源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我国海岛可再生能源的分布以及现有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对海岛可再生能源利用对海岛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及目前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海岛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推动海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几点思考,为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前进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黑碳在渤海泥质区的百年沉积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210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0.49mg/g[平均为(0.32±0.07)mg/g]和0.026~0.053mg/(cm2·a)[平均为(0.040±0.008)mg/(cm2·a)],黑碳含量与我国东海内陆架等海区相当,但远低于美国港湾和瑞典大陆架等污染较严重地区;(2)黑碳通量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90年代末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生物质燃烧量和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急剧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较低的黑碳通量以及21世纪初黑碳通量下降的趋势则分别与黄河改道事件、我国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及污染控制减排措施逐步实施等有关;(3)通过比较本文结果以及国内外其它海域和湖泊的研究资料,证明黑碳沉积记录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历史。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7,(3):27-29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风能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使用风能发电,可以“变相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经过计算,平均每装一台单机容量为1兆瓦的风能发电机,每年可以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2.6平方千米的树木)、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地质译丛》2011,(3):77-77
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加速发展期。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风电将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新生力量继续获得大力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500万千瓦,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3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加快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分析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提出了近期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全国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及第五届海洋能源利用研讨会在南澳召开“全国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及第五届海洋能源利用研讨会”于1994年5月7~8日在广东省南澳县召开。会上交流论文19篇,内容涉及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和盐度差能是我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储量有限,导致能源危机逐渐映现,因此,开发可再生的洁净新能源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H2由于其能量密度高,燃烧后只生成水,不造成任何污染,成为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各种制氢方法中,绿藻制氢以太阳能为能源,以水为原料,通过光解水制取H2,是目前生物制氢技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每年燃烧化石燃料50亿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停留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大气增温,从而导致极区冰融化,使海面水位升高。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今后50年内将上升1.5—4.5℃,海平面上升少则25厘米,多则1.2米,这样沿海低海拔的大片土地和许多沿海域市将被海水淹没,这对人类来说将是一场灾难。科学家们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