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藏西部聂尔错古湖37/ZK7的钻孔剖面深10m,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等微体水生生物化石。介形类数量多,但分异度低。频繁出现、含量较多的是LeucocytheremirabilisKaufmann和LimnocytheredubiosaDaday,其他是为数不多的Limnocytherellina,Eucypris和Candona。轮藻类产出层位多,但其藏卵器保存不好,多系营养体碎片及卵膜。据介形类生态环境分析,结合剖面铀系测年和沉积物特征及相关地化背景值等,聂尔错古湖在近20000-2000年间的古环境变化大致情况如下:①距今20000年前后,湖水较深,水温较低,水质微咸,气候较凉湿转暖湿。②约18700-18100aBP,湖水蒸发量较大,湖泊收缩,湖水逐渐变浅,含盐度增加,气候偏暖干。③约18100-11800aBP,气候冷湿、湖水较深,水温偏低,水质较淡,但是其间有多次气候波动,随着气候的波动,湖泊水体深度和水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显示湖区气候较冷湿与凉偏湿频繁交替,晚期凉偏干。④约11800-10000aBP,气候偏暖湿(11800-11000aBP)转冷干(11000-10000aBP),湖泊生态环境恶化,介形类数量急剧减少,应是对全球仙女木事件的响应。⑤10000aBP进入全新世后,气候偏暖湿(10000-8700aBP,7000-4800aBP)间偏冷湿(8700-7000aBP);4800-3000aBP转为偏暖干(4800-4600aBP,4400-4300aBP,3800-3000aBP)与偏冷湿(4600-4400aBP,4300-3800aBP)交替;3000-2100aBP以冷干气候为主,湖泊趋于干涸。Micropaleontology,environmentalandclimaticchangesoftheNyêrCopaleolakeinwesternTibetbetween20000-2000aBP  相似文献   

2.
西藏仲巴旧儿古湖阶地剖面厚43m,于25.4m以上产介形类化石,计6属12种。依据各属种的生态特征、化石组合变化及沉积特征,对古湖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约40000~36300aBP前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不适宜介形类等生物生存或不利于介形类壳体的保存。36900~34470aBP属湖泊边缘相沉积,湖面较宽,湖水较深,有一定的咸度,介形类丰度高,属种类型多,气候暖湿。34470aBP之后末次冰期来临,气候逐渐干冷,湖泊萎缩,介形类属种与数量明显减少,尤其在30000aBP前后至18000aBP气候趋干冷,湖内生境更差;18000~10460aBP湖泊已近干涸,仅剩下耐于生存的个别分子,说明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有较明显的响应。而自10460aBP之后,湖内生物重又开始复苏,介形类数量和属种类型又明显增加,说明气候开始转暖,气温回升,进入全新世的暖期。  相似文献   

3.
西藏定结盆地叶如藏布东岸剖面为一套灰—灰白色粘土质砂、粉砂、细砂与粗砂层所组成的湖相沉积地层,厚约41.3m,该套地层中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含10属26种,ESR测年数据显示地层沉积时间介于543.8~184.0 kaBP的中更新世时期。本文首次报道了该盆地中更新世时期(543.8~184.0 kaBP)的介形类,据介形类属种类型与丰度值变化,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化石组合;结合ESR测年结果,讨论了定结古湖近360 ka的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543.8~437.9 kaBP,湖区气候偏凉湿,降水较多,湖面较宽,水体较深,但水温不高,水质为微咸水;437.9~347.7 kaBP,湖区气候较上一时期变得寒冷,水体变小,湖水向咸化发展;347.7~264.2 kaBP,气候较上一时期变得更冷,湖泊水体扩大,湖水含盐度减少,向淡化方向发展;264.2~254.9 kaBP,湖区气候更加寒冷,水体温度变得更冷,湖泊水体先缩小后逐渐增大;254.9~239.0 kaBP,湖泊水体减少,湖区气候较前一阶段变暖;239.0~184.0 kaBP,湖水较上一时期有所扩大,淡化明显,湖泊周边环境依然比较寒冷。  相似文献   

4.
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碳化植物和50-70 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等提供的环境气候变化指标,指示该区距今41.4~4.5 ka BP间气候变化为:在41.4~26.2 ka BP气候较湿润;26.2~25.5 ka BP偏暖稍干;25.5~22.5 ka BP气候暖湿;22.5~21.0 ka BP气候偏冷湿;20.5~17.5 ka BP气候骤冷、偏湿,反映本区处于末次冰期盛冰期;17.5~16.0 ka BP偏冷偏干;16.0~11.8 ka BP气候偏暖湿,为全球间歇性暖事件的响应;11.8~10.4 ka BP气候较冷干,大致相当于新仙女木期,10.4 ka BP气温开始回升;10.4~9.4 ka BP气候偏暖湿;9.4~8.5 ka BP气候呈现短暂暖湿颤动;8.5~7.9 ka BP气候偏干冷,为冰后期强烈降温偏干事件;7.8~6.3 ka BP气候偏暖湿;6.3~4.5 ka BP气候趋向冷干,4.5 ka BP记录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的干燥期。  相似文献   

5.
西藏西部台错湖T1阶地的两个剖面沉积中,除下部10余厘米含炭化植物和50~70 cm处为暗色碳酸盐粘土及粘土外,中、上部全系粘土碳酸盐层,含丰富的介形类和轮藻类.据碳酸盐、介形类、轮藻类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与微体古生物群落生态特征等提供的环境气候变化指标,指示该区距今41.4~4.5 ka BP间气候变化为:在41.4~26.2 ka BP气候较湿润;26.2~25.5 ka BP偏暖稍干;25.5~22.5 ka BP气候暖湿;22.5~21.0 ka BP气候偏冷湿;20.5~17.5 ka BP气候骤冷、偏湿,反映本区处于末次冰期盛冰期;17.5~16.0 kaBP偏冷偏干;16.0~11.8 ka BP气候偏暖湿,为全球间歇性暖事件的响应;11.8~10.4 ka BP气候较冷干,大致相当于新仙女木期,10.4 ka BP气温开始回升;10.4~9.4 ka BP气候偏暖湿;9.4~8.5 ka BP气候呈现短暂暖湿颤动;8.5~7.9 ka BP气候偏干冷,为冰后期强烈降温偏干事件;7.8~6.3 ka BP气候偏暖湿;6.3~4.5 ka BP气候趋向冷干,4.5 ka BP记录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的干燥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磁化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因子分析法和比值法分析提取出尉迟寺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本区505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期为暖湿的气候环境;大汶口文化阶段气候总体偏干冷,存在数次波动;从大汶口至龙山文化期间,本区气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干冷转向温湿,这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龙山文化的繁荣。在5050aBP之前及4620aBP、4700aBP前后可能都发生过冷干事件。  相似文献   

7.
刘俊英  王海雷  袁鹤然 《地质学报》2010,84(11):1668-1679
研究了西藏色卡执盐湖一个670cm厚的钻孔SZK剖面中微体古生物包含的古环境信息,探讨湖区近22ka以来环境气候的演变。SZK孔剖面含有丰富的介形类,但分异度较低,计有4属8种。据其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8个组合。根据这些组合及生态特征,结合U系和14C测年,发现色卡执湖区在近22ka以来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气候和环境变动:①22060~15070aB.P.,湖水浅、水温低、气候较冷湿;②15070~12425aB.P.,湖面扩大抬升,水温回升,气候转暖湿;③12425~10010aB.P.,湖面下降,水温低,气候寒冷,其中10600~10010aB.P.期间,气候突然变冷,为全球新仙女木寒冷事件在本区的反应;④10010~7550aB.P.,湖盆水量增加,气候冷湿;⑤7550~6730aB.P.,湖水温度继续回升,气候转暖湿;⑥6730~5760aB.P.,湖面下降,气候趋于干冷;⑦5760~4750aB.P.,湖盆发育晚期、气候干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博斯腾湖采集的一根953cm的岩心进行了早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重建。对BSTC2000岩心进行了碳酸盐矿物组成、Ca/1000Sr,有机质TOC,C/N和C/S分析,并结合BSTC2000岩心附近的一个沉积物剖面的孢粉资料,利用多指标重建了8500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在2个平行岩心中对保存的植物叶片、草籽,以及全有机质进行了9个AMS14C年代测定。8500~8100aBP气候冷湿,钻孔位置为河流-滨湖相环境,沉积物中有3层泥炭层。从8100~6400aBP,气温升高,湖泊扩张,气候暖湿,湖泊可能为最高湖面时期。而从6400~5100aBP湖泊稍微下降,气候变冷。在中全新世晚期从5100~3100aBP气候变得高温干旱,但其间的4400~3800aBP有短暂的气候变冷,早期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博斯腾湖,使得湖泊水位上升。湖泊的第二个高湖面期是5200~3800aBP。在3100~2200aBP气候冷湿,由于蒸发减弱而湖泊有所扩张,湖泊在3100至2800aBP期间是最后一次短暂的高湖面期。这次短期高湖面后,湖泊由于较长时期的低温而引起的供水减少,湖泊收缩。从2200~1200aBP,气候变得干热,湖泊收缩。尽管从1200aBP以来,温度有所下降,气候变得暖干,湖泊又开始有所上升,但是没有达到博斯腾湖出水口孔雀河的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9.
吴健  沈吉 《沉积学报》2010,28(2):365-372
兴凯湖是东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俄界湖。我们是国内首次对兴凯湖一根长269 cm的沉积岩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δ13Corg和TOC之间显示较好的负相关性,说明δ13Corg低值时期,气候温暖或湿润,δ13Corg值处于高值时期,气候冷干;C/N比值和TOC之间显示较好的正相关性,C/N比值平均值为11.4,显示兴凯湖沉积物有机质以内源浮游植物生产为主;δ15Norg高值对应于气候冷干期,此时沉积物有机质更多的来源于浮游植物,δ15Norg低值对应于暖湿期,但营养盐输入的减少也会造成δ15Norg值降低。兴凯湖沉积物有机碳和氮及其稳定同位素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8 480~26 160 cal.aBP,湖区气候冷干;26 160~22 880 cal.aBP,湖区气候温暖湿润;22 880~18 180 cal.aBP,流域处于末次盛冰期多年冻土环境;18 185~12 650 cal.aBP,对应于Blling/Older Dryas/Allerd气候波动暖期;90~78 cm段,对应于Younger Dryas事件;11 500~4 570 cal.aBP,进入全新世暖湿期,早期气候温干,晚期气候温湿;4 570~1 470 cal.aBP,气候冷干;1470 cal.aBP以来,又转为暖湿气候。  相似文献   

10.
选择位于西风区的乌伦古湖为研究对象,利用AMS 14 C测年手段,建立了乌伦古湖沉积岩芯全新世以来的时间序列.对湖泊沉积物中的介形类组合特征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的综合分析表明,全新世以来乌伦古湖地区气候环境演变经历了3个阶段:9985~5250cal.aB.P.为剖面最湿润阶段,气候经历了温干-冷湿-暖湿的转变,湖水水位和湖面相应地经历了由浅变深、由小变大的变化,出现了高湖面特征;5250~1255cal.aB.P.为剖面最干燥阶段,气候由早期暖干向中后期暖湿转变,湖泊水位先下降后回升;1255cal.aB.P.以来先低温后升温,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湖水位降低.乌伦古湖介形虫记录的气候环境演化不但与孢粉资料记录相吻合,而且与周边区域环境变化记录一致,很好地响应了区域环境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在百年尺度上主要遵循西风带模式,表现为冷湿暖干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上白垩统地层中发育一套含膏盐层细碎屑岩组合,属典型的气候事件沉积层,其岩性组合特殊,明显区别于周田组内其余部分岩性,而且分布广,具一定规律性,故将其单独划出,新建会昌膏盐段.文中阐述了建段的理由,介绍了名称来源、层型剖面、地层的延伸与对比,讨论了地质时代.这对提高陆相红盆研究程度和指导填图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中、晚二叠世生物群更替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学鲁  高金汉 《地质学报》2005,79(2):145-149
西秦岭地区中、晚二叠世的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动物群的更替事件,表现为中二叠世茅口晚期迭山组底部开始的竺蜓类化石的突然锐减或消失及腕足动物的大量繁盛。茅口中期的热让沟组上部,有Afghanella及丰富的Parafusulina,Chusenella等竺蜓类化石。但上覆的迭山组底部开始,仅有少量Parafusulina,Chusenella及Schwagerina等断续出现。而同时交替出现了以Urushtenia,N eoplicatifera为代表的小型腕足动物群及小型单体四射珊瑚。这一动物群的更替事件受到当时沉积环境变迁和区域构造活动的制约。迭山组底部的沉积环境由开阔台地的浅水环境转入半局限台地较深水滞流环境,导致了竺蜓类的消失和小型腕足动物的兴起。这种沉积相的变化与动物群的更替在层位上是完全吻合的。研究区处于西秦岭晚海西裂陷带两侧的碳酸盐台地或台地边缘,其生物群的更替和沉积相的变化必然受到区域上裂陷活动的影响。根据本区生物地层的研究,可以更为确切地认为,本区二叠纪裂陷活动的时间始于中二叠世茅口期Afghanella schencki时的后期(或N eoschwagerina时的后期) ;约终于晚二叠世长兴期Palaeofusulina时之前。  相似文献   

13.
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智荣  沈军  黄静宜  陈耀飞 《地质学报》2016,90(5):997-1005
本文通过详细测量河北三河齐心庄一带第四纪剖面、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和粒度样品,分析该区地层形成年龄、沉积速率、各粒度样品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进而推断其沉积环境。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分为20层,沉积物以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第2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2.23±1.32ka,第19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9.35±2.10ka,故实测剖面为晚更新世末期堆积,根据地层厚度及年龄测定结果测算出该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71cm/a。12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滚动组分较少,总体为能量相对不高的沉积环境。地层自下而上呈现明显的旋回性沉积特征,存在两种韵律沉积模式:"中砂-细砂-粉砂"和"粉砂-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形成于相对稳定的低水能条件下的河流环境,进一步可细分为河流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探讨华北北部平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潮白河下游的变迁历史、晚更新世末期的沉积速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实测剖面位于新夏垫断裂的下盘,本文测试结果对于研究新夏垫活断裂两盘的差异性活动和断裂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赣中地区开展的1:5万区调工作中,于南华纪早世古家组之上新发现一套变沉凝灰岩、变余砂岩、千枚岩夹灰岩组合,其层位与南华纪晚世下坊组相当,但岩性组合差异很大,两者属同时异相的沉积产物。早期工作中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将这套岩性组合及其下伏古家组合砾岩石组合统称源里组。新厘定的源里组是将原定义的源里组下部含砾的岩石组合划归古家组,其上部不含砾的这套岩石组合才归属于重新厘定的源里组。鉴于新厘定的源里组分布于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带的南缘,代表古家组冰碛岩之上沉积的一套斜坡相浊积岩,与下坊组盆地相复理石建造明显不同,其空间展布及其边界对确定两大板块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故本文作者将该套岩性组合重新厘定为源里组,时代归属于南华纪晚世.  相似文献   

15.
伊春市青岭经营所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以轻稀土元素富集且缓向右倾斜、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铕略亏损-弱正异常型式,微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显示为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Zr为正异常,P、Ti、Nb为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显示S型花岗岩特点。R1-R2图解中样品落入造山晚期,具后碰撞花岗岩特征。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8±3 Ma,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两个样品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1±1 Ma、267.3±1.4 Ma,三个样品测年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晚二叠世。该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的确定和成因的探讨对于深入研究伊春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涡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剪切带通常都是简单剪切和纯剪切叠加的一般剪切的产物。通过测量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剪切带变形过程中究竟是简单剪切占优势还是纯剪切占优势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利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的方法以及石英C轴组构与斜列颗粒形态的方法,测量了郯庐断裂带南段晚期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获得的运动学涡度主要介于0.80~0.95之间,明显大于0.75且小于1,指示郯庐晚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变形以简单剪切为主的同时,还存在一个纯剪切分量。根据本次研究获得的涡度值、断层产状以及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综合分析,可以认为郯庐晚期韧性剪切带是一个具有压扭性质的走滑构造。并且,本次工作中获得的运动学涡度支持伊佐奈崎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边界为典型的汇聚型板块边界的现有成果。  相似文献   

17.
The ages of diabase outcropping on the southern Alxa Block and in related tectonic setting are not well constrained, but are important for explor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Alxa Block. The ages of the zircons from the diabase intruding the Middle–Late Cambrian Xiangshan Group were measured using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II (SHRIMPII) and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and the weighted mean ages of 276.8 ± 7.9 Ma and 276.2 ± 9.7 Ma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The major elements in the diabase indicate that it may belong to the tholeiitic series. With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and trace elements, potentially affected by the continental crust based on the observed strong positive Pb anomaly, the diabase was produced in an intra-plate extension environment. Similar diabase/basalts were also found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Alxa Block. Combined with sedimentary, palaeo-current, mafic, and felsic rocks in the southern Alxa Block, a back-arc extension environment potentially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Alxa Block during the Early–Middle Permian that resulted from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and the Yangtze Block.  相似文献   

18.
宁夏南部晚更新世沉积物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涛  杨家喜  刘源  施炜  魏巍 《地学前缘》2013,20(4):36-45
通过研究宁夏南部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沉积作用,结合沉积物年代学分析,初步确定宁夏南部晚更新世发育众多沉积盆地。其沉积学特征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沉积盆地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物、湖相泥质粉砂质沉积物、盆地边缘斜坡岩相组合、现代河流一级阶地沉积物以及黄土等几种沉积物。沉积作用特点显示,晚更新世沉积盆地的大范围出现主要受构造伸展作用控制,表明青藏高原北东扩展过程中,宁夏南部地区于晚更新世期间还存在较明显的构造伸展活动,从而证实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北东向扩展具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9.
晚期重轰击(一般又称为月球灾难,简称LHB)指的是距今约3.8~4.1 Ga时段月球受到大量陨石的轰击,于月面上形成的大量撞击坑,并推论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也经历了这样一次重轰击。Nice模式是关于太阳系动力学演化的一种设想:在初始原行星气体星盘消散之后很久,大行星从最初紧凑的组构迁移到目前的位置。这个行星迁移理论用来解释包括内太阳系的晚期重轰击,以及Oort云、Kuiper带、海王星和木星Trojans行星等形成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泰山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从早泥盆世到早二叠世均有发育。其中中泥盆世北塔山组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并且底部含有厚度超过100m的苦橄岩;中泥盆世蕴都喀拉组为一套浅海相细碎屑沉积岩夹中性、中基性火山岩;晚泥盆世江孜尔库都克组为火山碎屑岩夹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而晚石炭世巴塔玛依内山组以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为主,夹凝灰岩、粉砂岩和炭质页岩。对这4个组火山岩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北塔山组和蕴都喀拉组为拉斑和钙碱性系列,并且均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而高场强元素与MORB相当,说明其为岛弧环境。江孜尔库都克组火山岩为钾玄岩系列,并且具有较高的LILE富集,表明其形成于岛弧演化的晚期阶段;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为碱性系列,并且具有强烈富集LILE的特征,指示了其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因此,从火山岩的时间和空间演化来看,本区晚古生代火山岩与准噶尔洋板块向北的俯冲有关,西伯利亚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发生在早石炭-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