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山草原旅游风景区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山地是一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之区域,但也是生态环境较脆弱之地带,必然带来生态环境危机。如何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使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而持续发展是首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关山草原风景区的开发规划研究、提出关山旅游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见与方法,以促使山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赖柑地  张应武 《热带地理》2020,40(6):1117-1126
利用2010年海南的政策实践作为自然实验,基于1996—2017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测度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实施前海南省的经济增长路径,通过对比国际旅游岛建设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差,证实国际旅游岛建设能够有效推动海南地区经济增长;2)国际旅游岛建设确实通过需求侧的消费和投资路径以及供给侧的第三产业发展路径对海南的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果提出完善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服务于中国海岛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实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滇池流域湖滨生态带建设的资料收集及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探索出滇池湖滨生态带建设管理的3种模式: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以及政府-企业共同管理,并比较了3种模式的优劣势。建议根据不同类型生态带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对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及各类型区生态补偿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适合滇池湿地生态补偿的机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北京山地系统的三大景观生态区域的现状和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北京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分区原则 ,那立北京市的三个一级规划分区和 8个类型区 ,指出各区的土地利用调整和类型区的景观生态环境建设方向。本文建立土地利用控制分区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规划模式 ,体现两个《规划》的基本要求 ,从而将人类经济活动、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 ,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一保吃饭 ,二保建设 ,三保生态环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地表漏水、旱涝等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现代以来水土流失日益加剧,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日趋蔓延.通过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认为围绕现阶段生态环境退化加速、土地生产力低、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各个地区的生态经济状况,结合不同模式实施所采取主要技术路线的差异,把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特色生态经济建设实践总结为10种主要模式.并选取广西都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调整损害与保护生态环境主体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激励机制。基于对生态补偿等资源环境领域公共品和外部性的传统认识,相比国外,国内目前相关实践和研究尚处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性转移支付阶段。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生态消费理念的兴起和社会支付意愿的增强,生态旅游等市场化消费方式日趋增多,生态产权交易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生态服务市场价值实现的交易成本也逐渐降低。因此,生态补偿应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类型属性,以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为依据,逐步推进市场化制度体系建设。对案例的搜集分析、土地管理等相关制度的深入及社区参与的跟踪,有助于该领域机制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屏障概念内涵与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生态屏障”概念源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学术界对此概念的科学内涵和价值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目前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态屏障概念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生态屏障概念的新的认识和理解,认为生态屏障就是指“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与功能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屏障的社会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生态屏障概念提出的科学价值在于它丰富和拓展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内容,促进了恢复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同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社会实践意义表现在生态屏障概念的提出强调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强调了区域性和时序性原则,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决策指南,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实施系统工程和长远布局提出了更高的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建立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层次模型,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综合发展目标,揭示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及其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方案选优方法,以及区域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一川 《自然资源》1995,(2):52-55,67
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结合安宁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现状提出了流域内林业发展方向即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并阐述了必要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只有打破旧的林业模式,发展多效用林业;重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从而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为全流域的经济综合开发提供巨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和物质财富。在对林业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原则、战略重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区域管治研究的国际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区域发展的集团化、社会发展的民主化使得一个公平、公开又具世界 竞争力的区域管治和协调系统越来越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国内外区域管治的相关 研究成果的回顾、归纳与总结, 有助于增进对区域管治的概念、理论、实践和研究方法的认识。本 文在总结区域管治研究历史和辨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分别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区域管治的研 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 对国内区域管治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指出了我国区域管 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区域管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区域发展的集团化、社会发展的民主化使得一个公平、公开又具世界 竞争力的区域管治和协调系统越来越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国内外区域管治的相关 研究成果的回顾、归纳与总结, 有助于增进对区域管治的概念、理论、实践和研究方法的认识。本 文在总结区域管治研究历史和辨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分别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区域管治的研 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 对国内区域管治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指出了我国区域管 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区域管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绿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危机和能源危机背景下,世界各国为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历史危机应对经验的一种对全球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尝试,硅谷作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以其极强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持续主导全球经济发展方向。近10年来,硅谷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重点正向以绿色科技和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绿政之路布局,被美国各级政府2008年后针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复苏刺激政策推波助澜,成为推动硅谷地区各企业、政府和学术界不断互动与创新的主导趋势,不断刷新硅谷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引领着全球创新的未来。本文详细分析硅谷该轮绿政探索的思考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靳美娟  张志斌 《热带地理》2006,26(2):134-138,172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主要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国外研究经历的形态研究、功能研究、人文关怀到空间机制的研究,反映出国外空间结构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相比之下,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才不断增多,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但在学科建设、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国内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人文地理学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60多年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秉持“教学科研并重,理论服务实践”的宗旨,从以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纵深拓展,形成了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思维和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创建了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开拓创新,对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产业区位与区域产业演化、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住房与房地产经济、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村镇发展规划、城市社会地理、时间地理与行为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研究与规划、计量地理、交通地理和交通规划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继续包容发展,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服务能力和人文地理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马小明  吕萍 《中国沙漠》2016,36(2):302-306
风沙流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风沙流通量廓线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3种典型地表(流沙地表、草方格地表、戈壁地表)风沙流通量廓线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区域及集沙效率的不同,风沙流通量廓线函数有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多种,同一问题不同函数模拟结果差异可达到3倍,难以应用于实际。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风沙流通量廓线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典型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韩良  宋涛  佟连军 《地理科学》2006,26(2):237-243
生态产业园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也开始着手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其作为实现产业生态化与区域产业绿色化的重要手段。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是对生态产业园区的一种综合与概括,集中体现了个体特色与整体差异。对国内外现有的生态产业园区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典型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指出不同模式的优长与局限,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生态产业园区的整体差异化发展以及不同地区选择适宜的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于森林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概括介绍了芬兰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系统分析了芬兰这样一个以森林起家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以伊春为例提出了森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可资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小玲  夏斌  聂云峰 《热带地理》2006,26(1):40-44,50
论述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讨论了广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性,并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科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教育投资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广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定西地区生态脆弱与贫困的双重矛盾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表明定西地区“脆弱-贫困”恶性循环是自然与人文要素长期作用的结果,近几十年又以人为因素的作用为主。在总结定西地区解放以来一手抓生态环境建设,一手抓扶贫攻坚,整体解决温饱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践证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打破“脆弱-贫困”恶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