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块构造这一新学说问世以来,特别是从海洋板块构造运用于大陆板块构造以后,更引起人们的注意,将这一理论用于找矿勘探,只能算是一个尝试。通过学习有关板块材料,结合我们所在工作地区的具体情况(所处板块构造位置),对找铬镍矿的意义,作一肤浅的试谈。  相似文献   

2.
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指出与金矿有关的主要板块构造环境是裂谷带,岛弧地带,深大断裂带和碰撞带,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具有专属性,这种专属性随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旋回性发展具有时空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3.
复理石杂砂岩的化学组成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理石杂砂岩中的常量元素组成与物源区和板块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常量元素组成可以推断其形成时的板块构造背景,该项研究已居为再造和恢复造山带古板块构造背景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综述了该项成果的研究史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几个有关矿床板块构造的分类,较详细地叙述Pitcher的花岗岩类型与构造环境的模型,以及Burnham的长英质岩浆作用晚期过程的模型.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目标之一是研究深部成矿作用,深部可看作是成矿作用的一个巨大的大自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沟变论”这一经典的地学原理最近成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思潮,而对立新的诠释为“板块构造是打开过去的钥匙”。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太古富克拉通典型地区有关板块构造的研究进展,板块构造的证据以及有关大古亩地球动力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双变质带是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重要地质图象,高压低温变质带是大陆上开展板块构造研究的重要目标。它是大洋板块在岛弧和大陆边缘之下俯冲形成的。蓝闪石及其共生矿物的存在是鉴别高压变质岩石产出的标志。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以来,区域成因岩石学和板块构造矿物学有很大发展。这个理论引进我国十余年来,高压变质带(即高压低温变质带,下同)作为板块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取得了成果。本文着重论述我国这方面研究情况,并对蓝闪石、冻蓝闪石的有关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板块构造图的制图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延林 《青海地质》2001,10(2):5-17,25
通过编制区域性1:300万“青藏高原板块构造图”和1:50万“柴达木北缘板块构造地质图”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学者对这两份图件的审查意义及建议,重点讨论有关区域性板块构造图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供区域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答读者问     
编辑同志:目前一些有关“板块构造”的文章,大多提到对蛇绿岩的研究是当今研究板块构造的方法之一。我对蛇绿岩的概念不够清楚,请帮助详细解答什么是蛇绿岩?其研究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双变质带是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重要地质图象,高压低温变质带是大陆上开展板块构造研究的重要目标。它是大洋板块在岛弧和大陆边缘之下俯冲形成的。蓝闪石及其共生矿物的存在是鉴别高压变质岩石产出的标志。板块构造理论问世以来,区域成因岩石学和板块构造矿物学有很大发展。这个理论引进我国十余年来,高压变质带(即高压低温变质带,下同)作为板块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取得了成果。本文着重论述我国这方面研究情况,并对蓝闪石、冻蓝闪石的有关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含煤盆地的聚煤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仁农  李桂春 《地质论评》1995,41(6):487-498
含煤盆地是煤系形成的基本地质构造单元,含煤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所处的板块构造位置有关,板块构造在中国含煤盆地的演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影响着含煤盆地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植物的变化,因此板块构造演化控制了含煤盆地的煤系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首先谈几点对板块构造概念的认识.地  相似文献   

12.
刘志强  陈宣华  刘刚  周琦  冯军 《地质学报》2010,84(6):927-938
LITHOPROBE是加拿大的国家级地球科学研究计划。选择10个典型剖面,每个都不同程度地代表了加拿大典型的地质特征或具全球意义的重要构造过程。时间上其地质演化跨越了40多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通过地震深反射技术为先锋的以及多种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如证实3.0Ga前即发生与板块构造有关的作用,对古老岩石圈板块碰撞和新地壳形成过程进行了重大修正,揭示了若干大型矿集区的深部控矿构造的反射影像,使加拿大的地球科学研究走到世界的前列,本文拟通过较系统介绍LITHOPROBE,为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板块构造沉积作用的最大困难,是沉积相仅间接地与作为板块构造理论根据的那种作用有关。板块构造是从海洋岩石圈内部,特别是地震活动的地球物理迹象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地球物理作用与火成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在现代环境如活动的岛弧和古代岛弧中及大陆上均可见到其产物。然而,这些产物在大陆上不是永远可以保存,所以地震活动的直接证据常常缺失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讨论了我国南方江南-雪峰隆起这一独特的大地构造单元在板块构造阶段和大陆构造阶段的发育背景及其构造动力学。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江南-雪峰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破坏的特征和背景(构造动力学框架下),研究试图揭示隆起及其周缘的海相油气聚集和破坏与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因联系。最后讨论了隆起在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不同阶段演化和动力学问题、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观点对隆起及其周缘成藏物质基础制约的不同认识、以及隆起及其周缘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成藏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使人们对若干地质现象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板块运动特征之一的混杂堆积,是大陆地质工作者需要十分重视的一个对象。 1972年9月李春昱在《试谈“板块构造”》一文中,曾提到西秦岭自甘肃临潭、合作向西到青海玛沁、花石峡一带,可能存在石炭、二迭、三迭系混杂堆积。这里通过目前掌握的有限资料,谈谈混杂堆积的概念以及对其地质意义的初步认识,同时介绍一个可能属于混杂堆积  相似文献   

16.
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新需求与板块构造对大陆地质的深化研究,使大陆问题成为21世纪地学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热点和关键。文中在提出“大陆动力学”研究20多年后的今天,进行关于大陆研究的新思考,从讨论厘定大陆研究的有关争议概念、大陆的基本问题、中国大陆构造的典型实例以及与世界同类范例的简要对比出发,综合概括了大陆地质与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思考课题。提出了在大陆研究中,在进一步精确深化板块构造对大陆的研究的同时,应突出加强大陆构造中有无非板块构造动力及其远程效应的大陆内的、在深部动力学与陆块间差异非均衡背景下由陆内陆块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真正陆内构造及其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以便为深化发展板块构造、认知大陆、探索大陆动力学、构建包括板块构造在内新的行星地球构造观作出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据根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笔者对内蒙古板块构造提出了新的认识。对中东部地区板块构造格局进行了修正,对西部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加以补充,从而将全区系统地划分为西伯利亚、华北、塔里木板块及锡林浩特微板块,全面显示出内蒙古全区板块构造轮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西藏高原与消减作用有关的斑岩铜(钼)矿和与蛇绿岩套有关的洛铁矿矿床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极大的关注。现根据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对上述两种矿产资源作一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正> 一、前言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的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的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 1972年尹赞勋综合大量国外资料,在我国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接着李春昱、傅承义等又著文进一步介绍板块构造的基本理论,在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当时还处在十年动乱时期,板块构造这一新兴学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工作未能广泛开展,只有局部地区的探索。李春昱先生不顾古稀之年,带领西北地质研究所少数几人,首先开展了祁连山—秦岭地区的板块构造研究工作,这对我国板块构造研究起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