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开鲁盆地白垩纪三大生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炳伟 《地层学杂志》2007,31(3):280-287
通过对近二十年地层古生物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建立了开鲁盆地白垩纪古生物组合,论述了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明水生物群三大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并与国内外古生物组合对比,确立了本区生物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对该区石油勘探及北方白垩系层序、生物群、时代归属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的对比,探讨了新生代两大盆地环境演变:早中新世到上新世为湖盆发展期→湖盆扩大→萎缩期,气候为旱期的干燥→中新世旱期的温暖温润→中新世中晚期的寒冷阴温→上新世的干燥,而中新世中晚期湖盆的扩大形成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两大盆地在沉积环境的演化上大体一致,但气候和沉积环境的演变和差异决定了两大断陷盆地生物面貌上的差异,从而直接控制了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东南部开鲁盆地龙湾筒龙佛堂组火山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广城  董庆勇 《辽宁地质》1999,16(2):103-104
开鲁盆地为陆相火山岩盆地。勘探结果表明,在陆为山岩盆地中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寻找石油油藏开辟了新途径。龙湾筒凹陷的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三种岩相:溢流相、火山爆发箱和火山沉积相。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安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火山爆发相岩石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火山沉积岩相岩石包括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依据火山岩相划分,结合火山岩测井和地震  相似文献   

4.
道虎沟生物群(前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张俊峰 《地层学杂志》2002,26(3):173-177,215,T003
根据最新发现的动、植物化石 ,确立了“道虎沟生物群”,这一新的生物群属前热河生物群 ,生存时代大体相当于晚侏罗世的牛津期 (Oxfordian)至基末利期 (Kim meridgian)。这一发现大大补充了我国这一地质时期贫乏的化石记录 ,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提供了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5.
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许坤  李瑜 《地层学杂志》1995,19(2):88-95
根据200余口钻井资料,运用了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等方法,建立了开鲁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层序及其与邻区地层的对比关系。早白垩世为盆地断陷期,发育了含热河生物群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中晚白垩世为盆地坳陷期,发育含松花江生物群与明水生物群地层,包括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相似文献   

6.
冰筱沉积是负载沉积物的冰块在春夏之交筱运到海洋或湖泊中,冰块融化沉积物坠落所形成的。它们可见于高海拔具有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的低纬度地区或者是高纬度地区。在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时,首次在泉头组红层中发现冰筱沉积,根据泉头组孢粉组合的研究表明,它们除了具有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孢粉以外,还有少量喜发子混生现象,经研究这些矛盾现象,反映泉头组时期盆地外围地形高差大,形成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现象,这是造成这些矛  相似文献   

7.
江西信江盆地石溪组生物群及其时代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石溪组以不整合覆盖在鹅湖岭组之上,其上为周家店组所覆盖的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上部。近年来,在石溪组中发现大量昆虫化石。对正确划分对比中国南北方陆相中生代地层有重要意义。根据发现的丰富化石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石溪组应属早白垩世早期,但不排除该组下部有部分属晚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缘》2017,(1):18-31
地球历史中生命与环境不断发生更替,先后形成寒武纪生态系统、古生代生态系统和现代生态系统。地域上,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代以来,中国以陆地生态系统为特色。东北地区发育以松辽、嘉荫盆地为主的大型白垩纪沉积盆地,以及冀北、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盛产热河生物群的火山-沉积盆地。白垩纪先后发育有热河生物群、阜新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嘉荫生物群。该地区白垩系是建立中国陆相地层格架的标准,依据不同生物群发育及气候演化阶段,自下而上被划分为下白垩统冀北阶、热河阶和辽西阶,上白垩统农安阶、松花江阶和绥化阶。基于松科1井多重地层学研究,完善了包括磁性地层、天文地层、同位素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定量地层学为主的中国晚白垩世陆相年代地层的标准,还使其达到与国际地层表的对比。通过生物群的宏观演化,探讨了中国东北地区白垩纪环境与气候的演化规律,明确了晚白垩世的2次重大湖泊事件。其中,湖泊咸化问题得到深入研究,从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角度为松辽湖盆的海侵活动提供了可靠证据。化石与地化记录揭示,当时全球高海平面的影响可能波及松辽盆地,海水短暂地侵入湖盆,带入海相生物,引发海水咸化、δ~(13) Corg异常和有机质大量埋藏。这些记录可与全球高海平面地层对比。嫩江组下部海侵印记最为明显,其背景与第3期大洋缺氧事件(OAE 3)极为相近。松辽盆地的环境演化既受制于区域性构造作用,也受控于全球气候的影响,更代表了白垩纪温室时期的东亚陆地表现。  相似文献   

9.
鹦歌岭白垩纪红盆中的韧性剪切带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发育线理、面理和褶皱构造,具有拆离活动的运动学特征。变形差应力变化在27.2~66.2 MPa之间,变形温度高于500℃.近垂直的挤压和近水平的伸展显示剪切带的形成与深部岩浆上侵作用有关,对进一步认识海南岛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岩浆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热河生物群是分布于亚洲东部早白垩世的著名古生物化石群, 地质时代距今120~131 Ma. 早期研究认为, 热河生物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冀北、辽西等地区. 直到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地区开展专题区域地质研究, 才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区域和重要的化石产地.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东、西部白垩纪热河生物群分布特征及地层对比研究, 明确了内蒙古热河生物群分布区域、产出层位、组合差异及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规律, 进一步理清了内蒙古地区白垩纪沉积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与热河生物群辐射演化的制约和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冀北承德与辽西建昌-义县一带是热河生物群化石的命名地,产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化石,以及早期被子植物化石,是探讨鸟类,哺乳类和被子植物起源的重要地区,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的高度关注和各国媒体的广泛报道.冀北承德地区陆相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层位要低于辽西地区的义县组,时代也更老.该区所产珍稀无脊椎动物与珍稀脊椎动物化石的时代除义县期外要老于辽西义县组,这对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演化,特别是软骨硬鳞鱼和真骨鱼类的演化,两栖类的系统分类,鸟类的起源,原始哺乳类的进化,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套盆地第三系及其生物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套盆地第三系及其生物群傅智雁,袁效奇,耿国仓(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庆阳,745101)河套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黄河河套地区,第三系发育较全。在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勘探期间,随钻分析抱粉、介形类和轮藻岩样共计1300余块,获得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纪伟 《铀矿地质》2010,26(4):193-200,207
钱家店铀矿床赋存于开鲁盆地上白垩统姚家组辫状河流相沉积体系中,经过对矿床铀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机理的研究,认为其成矿类型归属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该矿床铀源丰富,有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平缓西倾的单斜地层和贯通的深大断裂,以及发育良好的辫状河流相砂体,这些都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姚家组地层中还原组分含量相对较高,局部形成了有利于铀富集的地球化学障。泥-砂-泥岩石组合及油气提供的还原环境,对铀矿床的形成及保矿起到一定作用。近期,在钱家店凹陷北段和中部地区又有新的铀矿化发现,极大提升了该区的勘探潜力,已成为矿床今后勘探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14.
丹霞盆地地质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霞盆地为白垩纪内陆山间红色盆地,在岩石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丹霞盆地的沉积相、沉积体、沉积体系和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划分,讨论了丹霞盆地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岛地区白垩系鹿母湾组和报万组碎屑岩219个独立定向岩芯样品(29个采点)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白垩纪的碎屑岩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逐步热退磁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综合前人的结果,获早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5°,I=42.7°,κ=73.4,α95=8.2°;晚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7°,I=44.7°,κ=125.5,α95=5.4°。其早白垩世古纬度24.8°(+6.2°/-5.8°),晚白垩世古纬度26.3°(+4.6°/-4.0°);均位于现在地理位置以北约5°~6°。与华南板块东南缘白垩纪的古地磁数据对比表明,晚白垩世海南地块仍是华南板块的一部分。海南岛白沙断裂东西两侧早白垩世古地磁数据的差异,表明存在一个北东向的构造走滑带,白沙断裂可能是华南沿海北东向构造带的南延部分。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也表明,相对印支地块,海南岛在早白垩世时发生了25°左右局部顺时针旋转。推测此局部旋转很可能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印度洋开始第一次海底扩张,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地层包括曼岗组(K_1m)、扒沙河组(K_1p)、勐野井组(K_2me)、等黑组(E_1d),主要由砂岩及砂泥岩组成。对盆地江城二官寨—和平寨—扒沙河道班剖面19件碎屑岩样品及江城勐野井矿区SHK4孔17件细碎屑岩样品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碎屑岩样品中δCe和δEu、δCe与∑REE、化学蚀变指数(CIA)与Th/U、CIA与Th/Sc不具有相关性,说明研究区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碎屑成分主要受控于源岩特征,不受化学风化作用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相同,LREE/HREE值较高且负Eu异常明显,表明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岩石以亲花岗岩、长英质岩为主。Hf-La/Th、La/Sc-Co/Th、REE-La/Yb、Hf-Co-Th判别图解也反映了相似的物源特征。勐野井组至等黑组地层沉积期间,CaO含量、Gd含量、ICV值和(Gd/Yb)N值突然增加,表明源区自晚白垩世勐野井组沉积开始,构造活动性突然加强,整体上处于快速隆升、剥蚀阶段。研究为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物源属性的判别提供了一定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纪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工作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由侏罗纪NE-SW向的伸展构造体制转换为白垩纪NEE-SWW向的挤压构造体制,形成呈NNW向展布的断层相关褶皱和反转构造,具有挤压坳陷型盆地的性质.柴达木盆地北缘白垩系的沉积韵律、岩性和厚度在空间上的差异及其与下伏、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在空间上出现整合-平行不整合-整合的变化,主要受同构造期断层相关褶皱、反转构造的活动强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异的影响.在白垩纪,柴达木盆地北缘与中国东部盆地的变形特征存在很大差异,说明中国西部与东部的构造演化在当时受不同构造体制控制;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白垩纪的NEE-SWW向挤压作用可能与特提斯构造域的冈底斯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立军 《世界地质》2013,32(3):447-462
本文结合近年来辽宁省化石资源调查成果,对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以辽西各主要盆地化石群为代表的相对连续的化石群序列; 运用宏观进化理论和地理隔离等观点分析了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并对其主要地质背景进行了总结。对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的演化,可识别出辐射、趋同和复式进化等类型; 在义县组阶段存在着由于地理隔离而发生的成种事件,九佛堂组阶段翼龙和鸟类的辐射可能与由于食性分化而导致的生态隔离有关; 热河生物群的演替很可能是打破地理隔离后部分物种的绝灭、一些本地起源物种的向外迁移和外来物种的侵入、部分类群的辐射和复式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其所处的主要地质背景在时空上协同一致。综合分析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已经“穿时”,在其晚期火山活动初始,已进入九佛堂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白垩纪冰筏沉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筏沉积是负载沉积物的冰块在春夏之交筏运到海洋或湖泊中,冰块融化沉积物坠落所形成的。它们可见于高海拔具有明显气候垂直分带的低纬度地区或者是高纬度地区。在研究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时,首次在泉头组红层中发现冰筏沉积。根据泉头组孢粉组合的研究表明,它们除了具有热带—亚热带植物的孢粉以外,还有少量喜冷分子混生现象。经研究这些矛盾现象,反映泉头组时期盆地外围地形高差大,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现象,这是造成这些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冰筏沉积的发现对松辽盆地古气候古地理的恢复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平生物群下部凝灰岩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叠纪大灭绝之后到生物复苏经历了漫长的6Ma,大灭绝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和之后环境动荡是使复苏时间推迟的根本原因。在罗平生物群(安尼期)下部发现的火山活动证据——凝灰岩(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46.6±1.4Ma,新的年龄数据对罗平生物群年龄下限提供了约束,为生物复苏与辐射提供了精确时间点,且为区域地层对比和划分提供了时间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