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9,(7):8-8
·人类聪明的大脑和患癌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这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的教授约翰·麦克唐纳正在研究的课题。麦克唐纳发现,与人类相比,黑猩猩罹患癌症的几率较低。于是,他的研究团队对比了人类和黑猩猩的5个组织(大脑、睾丸、肝、肾、心脏)的基因表达方式,发现了二者在细胞的程序化死亡(或称细胞凋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主编手记     
《海洋世界》2011,(4):5-5
人类在海洋上争夺权益古已有之,从领地到物资,海洋承载着战舰炮艇,承载着征服的欲望,承载着扩张的野心,最终书写了一部历史。这些海上的争斗,虽不能算作人类的光彩,但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却也折射出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而海洋在这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货物转运的重要途径之外,也是文明传播的主要通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限于陆地的资源与环境困境,海洋逐渐成为了人们寄托希望的最后领地。  相似文献   

3.
凡住在海边的人,都可看到海水的涨涨落落。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问断。海水退下时,大片的泥滩,沙洲会露出水面:而海水上涨时,又会淹没本属于它的领地。海水的这种涨落运动,就是众所周知的潮汐现象。很久以来,劳动人民通过无数次实践,发现海水的涨落变化很有规律。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6):8-8
自古以来,飞蝗灾害就被看做是一个奇特的自然现象。100亿只飞蝗忽然振翅;中向天空,或是俯冲覆盖大地;经济被摧毁,饥馑大爆发,人类的灾难开始。飞蝗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对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同类相食”。同类相食在飞蝗中相当普遍:在食物供应不足以支持整个种群时,幼年飞蝗为了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盐),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7,(10):5-5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并不是大气中唯一使海水酸性增加、危及珊瑚礁及海洋浮游生物的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空气中的氮和硫也会使某些海域的pH值下降,并且比人们预想的还要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8,(9):5-5
海洋“死亡地带”主要是由缺氧引起的,现在,它已经像传染病一样开始向全球海洋扩散。弗吉尼亚海洋科学院的研究员罗伯特·戴兹说:“必须认识到海洋缺氧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全球问题,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它已经开始威胁人类的海洋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澳洲皇家阿德雷德医院的外科医生们要处理一个棘手的病人:鲨鱼撕裂了伤者的左肺、左锁骨和横膈膜;巨颚咬断了肋骨;凿开皮肤、肌肉;腑脏外露,惨不忍睹。缝合的450针--是鲨鱼留给他的“纹身”,万幸的是,鲨鱼把命也留给了他--23岁的雷尼福斯。这位潜水及叉鱼比赛冠军伤愈后最初的挑战是:必须拼命克服“惧鲨症”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他几乎视鲨为敌!鲨鱼一定是人类的仇敌--雷尼坚信不移。然而,本能却驱使雷尼一次次思考:究竟是什么引来大白鲨攻击人类?是猎物的气味?是人类侵犯了它的领地?是鲨鱼在自卫?还是人类挑衅?他…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上总共350多种鲨鱼中,对人类构成威胁的不到10%。其余的都不会攻击人类,有许多是以浮游生物为食。人类对鲨鱼的恐惧更多地是源于对它们的无知。这种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它们的生存历史比人类长100倍。虽然我们不能称它们为“人类的朋友”,但约有一半种类的鲨鱼可以用来制作鱼粉或供人食用。鲨鱼是“海中强盗”,它们能够出色地维护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当它们偶尔攻击人类的时候,它们并不是为了捕食,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地盘,就像狗会冲着走近自己家门的陌生人吠叫一样。与人们认为的相反,鲨鱼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研究表明,鲨鱼的大脑比大部分鱼类,许多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还大。这些海洋中快速而灵巧的捕食者,大脑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是鱼类中最高的。对人类最危险的三种鲨鱼是大白鲨、虎鲨和牛鲨。这三种鲨鱼会主动攻击人类。其中大白鲨可以长得比一辆公共汽车还长,体重超过三辆小汽车在捕食时,大白鲨通常用它锯齿般的牙齿将猎物一下撕成两半。世界上鲨鱼袭击人类事件发生最多的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海岸其他比较频繁的地区是加勒比美国、南非和地中海海岸。这种动物在海洋中用鳍游泳用鳃裂呼吸,但和其他由硬骨组成骨架的鱼类不同,鲨鱼是软骨鱼类...  相似文献   

9.
吴溪 《海洋世界》2009,(3):49-51
2007年11月,大批海鸟的尸体出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湾的岸边。是什么杀死了它们?石油,还是杀虫剂?不。专家说,“凶手”是本身并无毒性的泡沫。而这些泡沫,来自于赤潮。  相似文献   

10.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1):23-24
世界各大洋中,水深2000米到6000米的。地方,是人类难以到达的“黑暗的深渊”大洋底。这里没有一丝光线,海水几乎不流动,如果不是偶尔出现一两条长棺怪异的深海鱼类,谁都不敢相信在这里也会有一番奇异的光景。那么,除了那些怪模怪样的生物以外,这里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呢?  相似文献   

11.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1,(1):8-11
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充电是如何慢慢"杀死"了电池充电是如何慢慢"杀死"了电池?每当拿到崭新的电子产品时,我们都会被告知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其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了解电池的充电原则。大多数时候,说明书会告诉我们,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者一定要注意  相似文献   

12.
构筑新世纪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经济是关于海洋资源的经济问题,即为了满足人们对海洋资源产品的需要,如何协调开发与管理、利用与保护、改造与培育的经济问题。海洋经济所有的活动与海洋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由海洋产业组成的,而海洋产业是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海岸带资源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是涉海性的人类经济活动。同时海洋经济不是单一的部门经济或行业经济,是人类所有涉海经济活动的总和。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  相似文献   

13.
图片报道     
《海洋世界》2006,(9):F0002-F0002,1
两头鲸在两条船中间相伴游过,或许是发现了人类驾驭的庞然大物而感受到威胁,它们不约而同地向海水深处潜去。这种场面本来就难得一见,将来会不会越来越罕见了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石是由海洋微生物群(细菌和藻青菌)组成的,一般在水下不足25米处繁殖增生。在某些海域,微生物石能以惊人的速度铺满海底,使珊瑚接触不到生命源——光线,从而将其杀死。人们原以为微生物石在6500万年以前就已经绝迹了,但它们却在新千年伊始又“卷土重来”。微生物石重现海洋,威胁着珊瑚礁,并进而威胁着动物群落和人类。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8,(12):7-7
动物王国的同性恋现象不是什么稀奇事,人类已发现的有同性性行为的动物包括昆虫、企鹅和灵长类。从进化的角度看,同性恋的存在并无意义—雄性应该专注于与雌性的交配上,而不应在其他方面浪费精力。但是,最近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粉甲虫同性性行为的优势。科学家发现,雄性粉甲虫将精液滴在另一只雄性粉甲虫的身上;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地球上还有另一类神秘的智慧动物——海底人,许多人会认为纯属无稽之谈,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海底也许真的有“人类”存在。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使用水下摄相机,在大西洋4000多米深的海底,拍摄到了一些类似人类的足迹。1963年,美国潜艇在波多黎各东海演习时发现了一个“怪物”:它既不是鱼,也不是兽,而是一条带螺旋桨的“水底船”,时速可达280千米,是人类现代科技所望尘莫及的。当时美国海军分头派出了驱逐舰和潜艇追踪了4个小时,最终“怪物”消失得  相似文献   

17.
主编手记     
有时候我们会好奇,动物们都是以何种状态在海洋里生活呢?它们每时每刻都是怎样在广阔的大洋中穿梭,又是怎样跨越大洋找到自己的伴侣?它们是独自出击还是结伴而行?其实,这些海洋动物的生活基本可以拿来与人类相比照。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8,(3):9-9
类人猿有想象力吗?它们是怎样看懂图片的?瑞典隆德大学的认知学科学家托马斯·帕森经过数年对大猩猩的研究得出结论:理解图片的意思并非人脑的专利。当我们人类看到一张图片时,通常会根据现实情况向图片中添加一些它原本所缺失的信息——比如,看到图片后,我们会知道是一个人正在跑步,而事实上图片中只是显示了跑步时一个“冻结”的动作。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8,(7):9-9
对于一个工作繁忙、缺少睡眠的人来说.一杯热咖啡通常会起到提神醒脑、恢复活力的作用。然而,一个科学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仅仅是咖啡那浓郁、温暖的香气便可引起大脑的反应!该小组在大鼠身上进行实验,他们发现咖啡香气可诱使许多基因表达。有助干减轻缺少睡眠而带来的压力。负责该研究的科学家表示,从前的研究集中于咖啡组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此项研究是首次阐述咖啡香气的效用的。缺少睡眠所导致的压力会损伤大脑神经细胞,而咖啡香气恰恰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近亲婚配容易产生不良后果,而动物也不例外。无论狮虎豹豺还是鲸鲨鱼豚,近亲繁殖所生的后代往往不是体弱多病,就是存活率很低。究其原因,关键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