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学天文时纬仪器具有长期稳定性好,可监测地方铅垂线变化与测定的绝对性等优点。作者认为:这种仪器的原有使命(测定地球自转)虽会被现代新技术(甚长基线干涉、月球激光测距、卫星激光测距等)所取代,但它们可在地学研究中继续发挥作用,或独当一面,承担特有的测定任务,或作为其它手段的重要补充。本文试图通过总结与介绍一些具体研究成果来证明这种可能性,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优势与前景也做了初步估计——可以在动态测地和监测地震活动性方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新的超近距离(小于1m)靶距测量技术。该技术已于1999年5月和1999年7月成功地用于武汉固定卫星激光测距站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流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校准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内各种光路、电路的延时。经这两个系统长期观测,证明此技术运行可靠,效果很好,校准精度优于1cm。  相似文献   

3.
激光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学的进展为研制高精度、远测程和自动化的测距仪创造了条件。近十年来,自动测相和数字显示已成为光电测距仪的发展趋向。激光测距仪的出现,使大地测量和地震水平形变测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目前激光测距网已基本上取代了三角测量网,同时使测距精度相应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精度的提高 ,需要激光测距理论模型适应目前和未来可预见的精度要求 .本文基于激光测距的基本原理 ,给出了太阳系质心参考系 (BRS)和地球质心参考系 (GRS)中的相对论激光测距的理论模型 ,对两种激光测距模型中有关引力时延的量级进行了估计 ,并给出了完整而自洽的时间尺度和时空坐标变换的理论公式 .根据最新的BRS和GRS系之间的时空坐标变换关系 ,在皮秒 (10 - 1 2 s)的精度下 ,推导出了在GRS中适合于所有激光测距问题的相对论模型 ,同时扩展了IERS推荐的激光测距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精度的提高,需要激光测距理论模型适应目前和未来可预见的精度要求.本文基于激光测距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太阳系质心参考系(BRS)和地球质心参考系(GRS)中的相对论激光测距的理论模型,对两种激光测距模型中有关引力时延的量级进行了估计,并给出了完整而自洽的时间尺度和时空坐标变换的理论公式.根据最新的BRS和GRS系之间的时空坐标变换关系,在皮秒(10^-12s)的精度下,推导出了在GRS中适合于所有激光测距问题的相对论模型,同时扩展了IERS推荐的激光测距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论述了甸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分别从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以及地震紧急救援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重点介绍了地震及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震及前兆台网的规模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井间地震技术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来。在我目的一些油田已先后与国外从事井间地震的公司合作开展了井间地震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简要回顾了井间地震的现状与发展,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对比了Tomoseis和OYO Geospace两家公司的井间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性能及优缺点。概述了井间地震的资料处理,同时也指出了目前井间地震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点与对策,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测新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为了寻求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各种现有主要地震前兆。虽然它们在地震预报工作中曾经起过,并且今后还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现有的各种前兆与地震的发生都不存在唯一性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出这些地震前兆和地震孕育过程之间真正内在的本质联系。 本文从岩石的固有特征及稳定性问题的本质出发,借鉴经典力学中的量纲分析与现代信息论的概念,提出了一个表征地壳力学稳定性的新的无量纲参数F_yF_y=1-M_p/M_o,其中M_p,为地壳材料加载时的广义切线模量,而M_o是其弹性模量。所以F_y表征着地壳材料在同一载荷增量条件下,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力学响应的比值。这一参数正好反映了稳定问题的本质。 最后讨论了参数F_y的测量。地壳介质的加载与卸载可以通过固体潮来实现。由此引起的力学响应(广义位移)可以借助于多种现代技术进行测量,例如地面激光测距,SLR,VLBI和GPS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广东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为广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施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提供技术支撑的系统,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地震应急指挥通信、震灾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地震灾情速报。提出系统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时的混乱和人员伤亡,提供了高效的指挥技术平台。并对广东省地震应急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震勘探仪器的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本文对当前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地震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介绍了408UL、IMAGE、ARIES、BOX、IT等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大型有线或无线地震仪器;介绍了目前地震仪器采用的∑-△型的ADC技术、网络遥测技术、多进制数字调制技术、蜂窝技术以及GPS时钟同步技术等多种新技术.从目前地震勘探所面临的环境及保护、勘探成本、勘探效益、勘探精度等问题出发,阐述了仪器所面,临的道数和传感器等问题,认为地震仪器应该向传感、定位、采集、传输一体化的高度智能自由组合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的水平形变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新处理了1976—1980年用激光测距对北京地区的一等三角网进行复测所得到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北京地区水平形变场的特征,结合地震地质资料讨论了它在构造上的含义。文章主要用伸展构造的观点解释了北京地区几个压应变带形成的原因和可能的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震预警技术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发展起来的,到2022年底将在全国重点地区实现秒级地震预警。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MS6.8地震为例,介绍了地震预警技术的原理和有效性,浅析了地震预警的局限性:盲区、大震震级偏低、准确度与速度矛盾,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未来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灾害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部门的现场工作要求,设计了区域现场地震工作系统。提供可靠的地震现场调查和通讯手段,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信息,有效地进行应急指挥与调度。本文详细介绍了区域现场地震工作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流程、设备功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无线移动定位技术,TOA、TDOA定位技术原理与数学模型,分析了手机定位服务在地震灾情速报和搜救被困人员的应用价值,提出了手机定位服务于灾情速报和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搜救技术系统架构,为地震灾区的快速圈定提供重要支持,使得对大面积的地震灾区埋压被困人员准确、快速搜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海域地震区划关键技术研究》已实施3年,进入项目结题阶段,已形成海域地震区划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即将开展的中国海域地震区划图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组分析和探讨了海域地震区划研究基础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关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介绍和分析了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包括海域断裂活动性探测和地震构造...  相似文献   

16.
地震前兆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地震前兆数据的传输、报文处理到进入数据库角度出发,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Visual Basic、Foxpro数据库语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多途径传输;完成报文分检与检错;报文的电报码转换为真实值及追加中等功能。并对建立的“地震前兆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的系统技术思路、功能和特色做了一定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中国在地形变与地震研究中采用GPS技术应注意的问题。为从事GPS研究和管理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决策信息,以促进GPS技术研究和管理,在地形变与地震研究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 ,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主管土耳其地震工作的公共工程和住宅建设部技术研究和应用局副局长金克和该部所属地震研究所所长厄尔古纳的访华概况及其访华观感和对土中地震工作合作的看法;文章还扼要介绍了土耳其地震研究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20.
叠后地震反演技术自提出以来,在储层预测和评价、油藏特征描述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叠后地震反演可以相对快速地将地震波形信息转换为具有地质意义的波阻抗等信息,指导储层的识别与刻画.因此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就叠后地震反演技术的起源、分类做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影响反演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出叠后地震反演结果主要受地震频带宽度、子波、地质层位和井信息这4种因素的影响,并系统梳理总结了每种影响因素在叠后地震反演中发挥的作用和目前在优化反演结果中所用的方法和技术;接着分析了反演过程中构建的低频和高频分量是造成叠后地震反演多解性的主要原因,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最后点明了现阶段叠后地震反演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