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培权 《广东地质》1995,10(1):42-48
广东二叠纪沉积是在石炭纪海盆的基础上发展的,海侵期形成碳酸盐岩或硅质岩序列,海退期形成含煤碎屑岩或红色碎屑岩,连阳小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含煤碎屑岩,韶关和兴海小区为碳酸盐岩、硅质页岩,含煤碎屑岩(局部夹灰岩)和灰岩(或含铁锰质硅质岩)的地层序列广花-阳春小区,除底部分为碳酸盐岩外,往上以红色碎屑岩为主,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全省二叠系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和格顶组等13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2.
广西合山煤田含煤地层为晚二迭世合山组,地层以灰色、黑灰色燧石灰岩为主,夹炭质页岩、灰色泥岩和煤层。含煤5~7层,煤层薄、结构复杂,灰分、硫分均高。除二、五煤底板为铝土岩、硅铝岩外,其余顶底板均为燧石灰岩或燧石层。   相似文献   

3.
符力奋 《广东地质》1995,10(1):35-41
广东石炭纪地层发育不全,上统以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下统在粤西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粤东以滨岸碎屑岩为主(仅局部夹碳酸盐岩);粤中为过渡地带,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含煤碎屑岩并重,根据岩性、岩相及生物群的差异,划分为连县组长组和大湖组等12个岩石地层单位,不少岩石地层体具穿时性,总的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或由西向东底界的始初沉积时间逐渐变晚。  相似文献   

4.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广西合山煤田晚二叠世合山组是在浅水碳酸盐台地背景下形成的典型的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 ,其沉积环境有滨外陆棚、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沼泽等。在包括合山组和大隆组在内的整个晚二叠世地层中 ,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 ,并可根据这些层序界面将区内上二叠统划分为 4个层序。层序 从合山组底面到合山组下段顶部的四 下 煤层底板硅质岩层之底面 ;层序 包括从四 下 煤底板到四 上 煤底板的一套地层 ;层序 为从四 上 煤层底板到二煤层之下铝土质泥岩底板的序列 ;层序 包括从合山组二煤层之下铝土质泥岩底板到大隆组之顶。其中层序 、层序 和层序 厚度在合山煤田范围内变化较大 ,说明受盆地基底沉降作用控制强烈 ,层序 则表现为多次的煤层-石灰岩旋回性 ,并且在合山煤田甚至桂中地区稳定分布 ,说明可能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与滨海平原靠陆一侧的冲积体系的陆源碎屑岩含煤岩系不同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煤系三级层序中的最大海泛带底部以该层序中向上变薄至最薄的一层煤的底面为代表 ,如研究区三 中 煤层底面即为层序 中的最大海泛带底部 ,其下为三级层序中的海侵体系域 ,其上为高位体系域。三级层序中有包含四 上 、三 下 、三 中 、三 上 等煤层为界的 4个四级层序 ,每个四级层序中发育  相似文献   

5.
广西上二叠统包括合山组和长兴组,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夹有少量泥岩、硅质岩,含海相化石,极少见高等植物化石,煤层的顶底板和夹矸多是石灰岩或硅质岩。煤层结构复杂,厚度变化大。煤质呈现高灰份、高硫份的特征。因此对这种海相煤系和煤层的生成条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早在六十年代刘焕杰等就提出过滨海红树成煤的看法[1],近年来,由于碳酸盐理论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现代沉积的考察,对它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黄酒和等(2) 深入地进行了合山剖面的岩石学研究,详细描述岩石类型,系统分析了该区碳酸盐的浅水成因标志。李有亮等(3) 进而提出潮坪沼泽成煤的论点。卓越提出与海南岛红树林和红树泥炭类比,认为它们是合山组煤层形成条件的自然模拟(4. 5) .作者最近大量观察合山组岩石薄片,发现煤层顶板和底板的裸松t:极勺发一育从而提出藻坪沼于子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层发育,从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按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可划分为3个自然断代:前寒武系至早古生界以类复理石碎屑岩为主夹有火山岩,碳酸盐岩及笔石页岩;泥盆系至中三叠统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呈不等厚互层组成,夹有硅质岩和煤层,上三叠统至第四系以碎屑岩为主,下部含煤,中及上部夹火山岩。广东属于华南地层区,包括桂湘赣、云开东江、武夷、沿海和雷琼等6个地区分区和14个地层小区。广东地层研究自1869年起  相似文献   

7.
上二叠统合山组是桂中地区主要含煤地层,它在马滩一带沿红水河出露特别完整。合山组是较为少见的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研究它的物质成分、沉积结构和构造、生物化石、沉积相类型、垂向层序及沉积模式等,为探索含煤建造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供了必要资料。这一研究课题,无论在沉积学理论上或成煤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先后于62年、78-81年多次到野外进行观察,82年又补充了一定的野外工作。其中78-81年广西150煤炭勘探队参加了野外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 桂西南(南宁盆地及其以西)郁江组至榴江组,广泛发育一套典型的盆地边缘相灰黑、黑色硅质岩、石英硅质岩。其下部往往夹红褐色的凝灰岩及白云岩,上部有一套含竹节石黑色薄层泥岩(上覆地层为榴江组硅质岩)。南宁五象岭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上下界线清楚。前人往往以南丹罗富剖面的塘丁组、纳标组、罗富组等组名进行划分,也有称为东岗岭组。很明显,这套硅质岩为主的地层与南丹罗富的黑色泥岩和桂中象州型的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9.
广西合山马滩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晚二叠世分合山和大隆两个组。文章从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群组和遗迹化石方面论述了其沉积环境特征。合山组在桂中地区为含煤岩系,煤层顶底板是灰岩和硅质岩。古生物化石较单一,以裸松藻科为主,有少量有孔虫、(竹蜓)、介形虫和腕足类海百合的碎屑。遗迹化石以居住潜穴Skolithos为主。研究证明,合山组属低能潮坪环境。大隆组在该区出露不足10m,以凝灰岩、硅质岩和硅质泥岩为主。浊流沉积特征明显以鲍马层序中A.C.E段最为发育。并在硅质泥岩中,发现半深水遗迹化石Chondrites,Planolites和Rind Burrow等,说明大隆组属深水或半深水沉积环境。合山与大隆两组的接触界线不清,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角坝位于龙门山褶皱带中段东南侧或华夏龙门山隆起东南边缘。古生代地层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中生代以碎屑岩为主。陈家崖在马角坝西北侧,主要出露中泥盆统观雾山组和上泥盆统沙窝子组,岩性以白云岩和含白云质灰岩为主。1982年7月笔者首次在陈家崖上发现生物礁及生物层。接着以我院79131班学生为  相似文献   

11.
南天山造山带中段古生界构造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南天山古生代地层的三度空间位置因造山作用改造而发生结构性重组。以测制综合地质构造剖面为纽带,将变形构造解析、沉积序列分析和微体古生物研究有机结合研究阿拉塔格组、查汗沙拉含矿岩系的地层序列与时代归属,取得两个主要进展。①阿拉塔格组为一套连续沉积的单向型旋回,下部以火山岩为主,向上碳酸盐岩-硅质岩比例逐渐增大,碎屑岩颗粒向上逐渐变粗,它的地质时代至少可从早泥盆世延续至晚泥盆世;②查汗沙拉地区出露异地志留纪生物碎屑灰岩和原地志留纪-石炭纪地层,赋矿地层位于浊积岩系上部,时代为中、晚泥盆世。以此研究为基础,探讨、提出了重建造山带地层序列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东北北部早二叠世(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建修 《地质论评》1981,27(6):539-542
本文所指东北北部系西起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东至吉林延边地区,南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北及东北部达大兴安岭、那丹哈达岭的广大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一兴安地槽内的东端。该区早二叠世地层分布广泛,岩性以碎屑岩火山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生物群受岩性控制,碎屑岩以含腕足类、头足类为主,碳酸盐岩则以含(竹蜓)类、珊瑚为主区内含(竹蜓)地层岩性主要是灰岩及少量钙质粉砂  相似文献   

13.
四川木里一带的石炭纪地层,是一套区域浅变质碳酸盐岩、泥质岩、硅质岩及少量碎屑岩组合体,含牙形石、菊石、珊瑚类等化石,前人未建立岩石地层单位。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发现,该套地层顶底完整,层序、接触关系清楚,含有一定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以木里邛依剖面为正层型剖面,将该套地层建立岩石地层单位-邛依组。本文对邛依组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四川木里一带的石炭纪地层,是一套区域浅变质碳酸盐岩、泥质岩、硅质岩及少量碎屑岩组合体,含牙形石、菊石、、珊瑚类等化石,前人未建立岩石地层单位。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发现,该套地层顶底完整,层序、接触关系清楚,含有一定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以木里邛依剖面为正层型剖面,将该套地层建立岩石地层单位──邛依组。本文对邛依组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应用露头层序研究合山煤田合山组煤层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山煤田煤层的成因问题一直存有争议。通过露头层序地层分析将该区煤层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产在台地低水位楔状体内,另一种产在海进体系域中。前者厚度大,结构较简单,煤质较好,为近海湖泊淤浅成煤;后者厚度小,结构复杂,煤质差,为滨海潮上带成煤。其独特的碳酸盐岩型含煤是由于缺乏陆源碎屑供应等所致。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北部地区奥陶纪地层重新厘定后,共划分为9个组。早—中奥陶世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三山子组、贾汪组、马家沟组,均以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主,岩性及岩相稳定,生物化石较少。中—晚奥陶世时期沉积岩相十分复杂,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别。东部区分为桃曲坡组、赵老峪组,以斜坡相泥质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厚度在100~400m之间;西部区分为平凉组、背锅山组、段家峡组、唐陵组,以斜坡—盆地相及深海浊积扇为主,由碎屑岩、泥质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相变化较大,厚度可达3000m,且以晚奥陶世沉积发育为特色  相似文献   

17.
河东煤田上石盒子组上段海绵硅质岩是“海泛作用”的产物。该层位可与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七煤段中的海绵硅质岩对比,为等时地层标志。本文以太原组5 ̄7层生物碎屑灰岩、紫斑泥岩、海绵硅质岩等3个等时地层为标志,建立华北西部晚古生代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论述华北西部晚古生长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聚煤规律,并以聚煤过程分析为原则,提出“聚煤事件”的理论,认为“煤基本上是淡水成因”,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  相似文献   

18.
藻类在碳酸盐沉积物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藻类的组合特征、生态特征及磨蚀程度是较为灵敏的环境标志。桂中合山地区马滩、鹅滩一带晚二叠世合山组是一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其中碳酸盐岩约占90%以上,含煤5~7层,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的化石及化石碎片,尤其是藻类。笔者对其中的藻类作了一些研究,本文就这些菜类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河北蔚县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正> 河北省蔚县地区侏罗纪地层十分发育,自下而上分为郑家窑组、乔儿涧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其中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是火山岩系或红层,时代属中侏罗世;郑家窑组和乔儿涧组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河北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1957年河北省地质局综合普查二队在本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申庆荣将侏罗纪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20.
陕西富平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了一套与深水碳酸盐岩伴生的硅质岩沉积,其地化特征对揭示硅质来源及构造背景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地层野外剖面实测、硅质岩岩石地化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该区硅质岩硅质来源及构造环境.赵老峪组岩性以深灰色薄板状灰岩为主,夹层状放射虫硅质岩、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含斑块灰岩和火山凝灰岩,其中硅质岩呈隐晶质-微晶质,含放射虫化石.样品Al/(Al+Fe+Mn)均值0.68,MnO/TiO2均值0.18,ΣREE均值46.41,δCe均值0.95,δEu均值1.13,LaN/YbN均值1.15,LaN/CeN均值1.08,显示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来源.结果表明赵老峪组硅质岩发育于奥陶纪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于华北地块南缘与北秦岭之间的二郎坪弧后前陆盆地北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