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杨言辰  王文学 《世界地质》1995,14(4):50-52,104
黄金矿山的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计算储量、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矿山企业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工业指标综合反映国家当前在黄金矿山资源开发方面的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及采矿、选矿、冶炼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和矿山不同生产时期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统一。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黄金矿山企业针对自身优势,合理确定和动态使用工业指标,对充分利用资源、促进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内蒙古小红山钒钛磁铁矿工业指标优化为例,阐述小红山矿床工业指标优化的论证过程,对同类型矿山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谷先 《湖南地质》1990,9(2):74-76
工业指标是矿床勘探、开发的依据,是矿床经济评价、矿山生产调节和取得最好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因此,在地质勘探、矿山开发的各个阶段,最需选择最佳工业指标,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笔者通过湘西某矿山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实施情况,按收支平衡法计算了金、锑、钨的最低工业品位,不但扩大了矿山保有储量,而且找出了生产管理上的弊病,从而保证了矿山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对鄂东南大型矿业基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效益、矿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鄂东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以系统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5.
云南元江金矿矿床模型及矿产经济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着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过去圈定氧化矿的工业指标在当前技术经济 条件下过高,已将大量矿石划为废石,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通过建立矿床模型,优化工业指标,重新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增加金储量10t,为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矿石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计算储量的依据,矿床工业评价的标准,也是矿山生产中确定可采范围和指导开采工作的依据.无疑,如果指标不合理,势必影响矿床工业评价、矿山建设和生产;纵然合理,倘若应用不当,矿体圈定不合理,也同样影响矿床工业评价、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合理确定和正确应用工业指标,是正确评价矿床工业价值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7.
模糊评判在露天转地下矿山的矿房结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评判法能较好地解决方案选择的问题。本文针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矿山过渡期开采期间,矿山地下开采带来的露天边坡、地下采场稳定性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地下第一中段开采时地下采场和边坡的应力、应变数值,并结合矿块的采切比、矿块回采率经济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考虑经济效益的稳定性模糊评判模型。通过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和利用二元排序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9种方案进行了综合评判,确定了最优方案,选出了合理的矿房结构参数,既可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又可保证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矿山生产函数模型,采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建立了评价矿山企业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为测度矿山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及制订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一种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材荒料开采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材荒料开采初析石材矿山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最低开采率,即在地质、开采条件具备的前题下,确定采石无亏损,达到石材荒料的最高产出利用率。因此,它与一般利用工业指标去评价矿床、计算矿山的服务年限是有些不同的,这方面当然计算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客观权值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针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权值的确定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文中给出了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数据值客观确定评价指标权值的方法,对比介绍了专家问卷调查确定评价指标权值的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实例阐述了利用客观加权分值综合评价法评价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适用性和可信性,试图为开展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及图件的编制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胡楚南 《湖南地质》1999,18(1):66-69
针对当前有些矿山企业在经济不景气,导致采富弃贫,采易避难等不良现象,本文提出加强对采矿方法,选冶工艺流程,以及尾矿利用的综合分析研究,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来提高其经济效益,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之际,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行业的龙头力量,应该吸取经验和教训,在发展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积极进行战略调整,通过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等多种方式实施企业的发展转型,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生存能力,使企业能够抵御各种经济风险,实现基业长青、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对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优化和改进至关重要。文章以贵州兴义市南盘江镇田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热带果树+覆盖作物措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效益。通过调查兴义市南盘江镇田房村治理前(2014年)和治理后(2017年和2020年)的农业产业结构、产业资源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利用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建模(SEM)评价了田房村石漠化治理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通过将耕地转变为园地(芒果和澳洲坚果间作牧草或绿肥),综合治理6年后,该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产业资源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呈现向好趋势;除了农/林草面积比和农产品商品产值两个观测变量,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资源发展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观测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果园用地比重、务工劳动力比重、务工贡献率、农产商品化产值、农/林草面积比5个变量是引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石漠化治理能耦合生态环境与产业资源的协调发展,同时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增收。热带果树+覆盖作物相结合综合治理石漠化是该村生态恢复和经济增收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兆德 《地质与资源》2015,24(3):264-270
近年来,因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不清而盲目开采,导致淹井矿难、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万硐山矿段也不例外.通过资料收集、水工环测绘、工程编录、动态观测、样品测试等手段,查明了万硐山矿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建议所有矿山企业充分认识到加强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勘查评价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用交流电阻率法探测煤矿导(含)水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矿井下地球物理场的特殊性,指出电阻率法的频率域测量方法具有压制工业干扰能力强、克服电极接地条件差的优点,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需求。煤矿井下实际探测结果说明,交流电阻率法在三维空间内异常定位准确,适用于煤层是否存有导(含)水构造的采前探测。  相似文献   

16.
东乡铜矿采用边际效益原理、级差矿利法和计算机手段,根据铜资源的供求状况、产品价格、工程进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等的变化,动态地评价每个矿块的经济可采性,从而达到合理开采矿块,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以适应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拥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建国后随着东川矿务局成立,拉开了东川铜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东川的现代矿业在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威胁矿区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采冶严重影响矿区周边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通过系统分析东川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阐明了东川矿山环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东川的矿山和铜矿长期开采历史,问题根源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矿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思路和措施,东川需要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一系列措施,使区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得到加强,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8.
规范开采应贯穿于地质勘探、矿山开采乃至矿区关闭整个过程,使矿山的人、财、物得到最优配置,并可充分体现矿山效益与安全的协和关系。通过对某石灰岩矿规范开采与矿山生产过程中安全、经济合理性的简要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规范开采是保障矿山效益与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开发项目可能遭受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威胁,项目不同开发部署方案产生不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进而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在地面塌陷区部署开发井的3种方案,对各方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了评估和综合分区,计算了各方案、各分区的管输量、现金流量和利润,其中危险性大区和中等区的结果不同,方案1抽采的煤层气多,开发设施受损也多,经济效益不好;方案2开发设施损失少,抽采的煤层气也少,经济效益较好;方案3开发设施受损数量减少,能抽采较多煤层气,经济效益好。采用投资回收期进行危险性分区的方案3优点多,已被开发单位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