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成高铁清江河特大桥桥梁桩为钻孔灌注桩,穿越卵漂石地层,成孔难度大,钻进困难,严重制约工期。针对该地层,采用全套管跟管钻进工法,搓管机配套旋挖钻机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卵漂石地层成桩问题。  相似文献   

2.
陆自雄 《探矿工程》1995,(6):11-11,16
通用挖桩模具的设计及卵砾石层人工挖桩施工工艺湖南省地矿厅402队陆自雄长沙市气象科技大楼桩基工程,共计147根桩,桩长为17~22m,桩径分别为1.2、1.4、1.8、2.0、2.2和2.4m六种。施工地层从上至下为杂填层(厚2~4m)、亚粘土及亚砂...  相似文献   

3.
周鑫元  李世京 《探矿工程》2001,(4):13-15,17
介绍了湖口大桥漂石层、胶结砂姜石层及灰岩岩溶地层条件下,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和深水区嵌岩桩的施工经验。在上述地层分别采用了冲击钻井、气举反循环滚刀钻进及冻结法成孔施工。重点介绍了施工难点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构造岩片填图法在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中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作者通过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实践,初步提出了构造岩片填图法:首先测制构造-地层综合剖面填制带状构造-岩性图,实步判断分区主断面,划分构造岩片,建立各岩片的岩石地层柱或构造地层柱,确定正式和非正式的填图单位;第二是联带成面;第三是全面综合研究,典型解剖,完美测区构造岩片及其岩石地层和构造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最后是完成组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政和石屯附近变质岩构造序次转化及与地层关系问题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地层法引入区域填图工作中的变质岩地层调查,正为人们普遍关注。笔者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了政和县石屯附近变质岩构造序次转化过程,并试图恢复区域相应阶段构造型式,推断其力学成因机制。讨论推知:政和石屯附近所见的震旦-寒武纪变质岩地层不是“巨厚的单斜层”,而是单层厚度十分有限的变杂褶皱地层。总体地层层序西老东新,而非“东老西新”。  相似文献   

6.
通过沿海地区复杂地层中抗拔桩试桩实例,介绍了抗拔试验桩试验参数与方法以及深基坑中的抗拔桩施工技术:填石夹填土层成孔技术、桩端岩心取样技术与桩基清孔技术。试验表明,抗拔试验参数较为可靠且能满足结构设计的抗拔要求,为抗拔桩在深基坑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五台群地层呈东西向分布在恒山东段中部,其北为高角闪岩相的恒山片麻杂岩,两者岩性呈渐变过渡关系,由此萌发出片麻杂岩是五台群地层部分熔融而来的思路。经过填图实践,总结出地层与片麻岩体之间存在着仍属地层范围的片麻岩层这一无序岩石地层单位,,并建立起它的填图标志。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含有大径卵石块的地层、纯砂层,以磨擦桩为主的地层中进行大孔径回转反循环桩施工,提出了三种特殊施工工艺筐捞法,小径漏石法,二次成孔法.筐捞法是在卵石直径小于孔半径10cm的地层中,利用焊有筐状盛器的钻头,通过钻具的旋转将卵石装入筐内,清除孔外;小径漏石法则是先钻一小孔径钻孔至漏石合适的深度,该深度要保证在大径钻头成孔时,石块或卵石能够落入漏石孔底,使之不影响钻进的连续性;二次成孔法是针对胶结性差、渗透性好的地层的一种施工工艺,其原理是利用密度约为1.15g/cm3冲洗液,在第一次钻孔后的犬牙交错的孔壁上,形成一定厚度的泥浆浸入带,保护二次成孔时孔壁不再产生损伤.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黄金口背斜三叠系深部杂卤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东北早中三叠纪具备成盐成钾条件,黄金口背斜地区发现深部富钾卤水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但是尚无对深层杂卤石的系统研究。近年,四川省启动了新一轮的找钾工作,并在黄金口背斜地区施工了钾盐探井,文章依托钻孔编录及测井资料,对该孔含盐系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系统采集了3500 m以深的杂卤石、石盐、硬石膏等蒸发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该孔杂卤石主要赋存于嘉陵江组五段二亚段与雷口坡组一段一亚段含盐地层中,可细分为4个成盐旋回,共发现杂卤石矿层8层,累计厚度33.5 m。该孔杂卤石主要呈薄层状产于硬石膏中,部分呈斑点状、团块状、薄层状产于石盐中,镜下呈半自形-他形粒状、板状、柱状结构,结合粉晶X衍射及扫描电镜观察,初步认为该孔杂卤石为原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0.
四川区调队在近年的区调中,应用基本层序,层序地层、海底浊积扇等理论和方法,对川西松潘-甘孜造山带复理石区的填图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地层划分回顾 湖南的奥陶-志留纪地层划分,随沉积相区的不同,岩石地层的划分标志不同。总体上,湘中-湘西地区晚奥陶-志留纪地层为稳定型沉积,晚奥陶世为黑色笔石页岩相,志留纪为细碎屑岩相。而湘东南区,则完全是一套类复理石建造,为泥质砂质粉砂岩、石英杂砂岩夹黑色板岩组合,在1:20万区调过程中,基本上未获得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笔石和其它化石。  相似文献   

12.
五台群地层呈东西向分布在恒山东段中部,其北为高角闪岩相的恒山片麻杂岩,两者岩性呈渐变过渡关系,由此萌发出片麻杂岩是五台群地层部分熔融而来的思路。经过填图实践,总结出地层与片麻岩体之间存在着仍属地层范畴的片麻岩层这一无序岩石地层单位,并建立起它的填图标志。与地层呈渐变关系的片麻岩体外貌复杂、边界不清,不同于具有一定侵入关系、边界明显、成分均一的片麻岩体,据此划分了原地片麻岩体与异地片麻岩体两个系列。  相似文献   

13.
板块聚敛、洋盆封闭,洋壳残片(蛇绿岩)构造侵位到陆壳(陆源碎屑岩)之上形成了构造--蛇绿混杂岩。它由以脆性剪切破裂为主的刚性构造包体和以韧-脆性剪切变形为主的剪切基质两部分组成。由构造--蛇绿混杂岩研究应采用大比例尺精细露头填图,详测剖综合研究方法。同时对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填图单位划分方案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对构造--蛇绿混杂岩带建立杂岩。对蛇绿岩刚性构造块体建立杂岩组合、杂岩体等级体制划分方案;对其它刚性构造块体建立岩片、岩块级非正式地层单位,对剪切基质建立相当与岩组,岩段级非正式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述断裂杂岩特征的同时,还认为具有区域规模的断裂杂岩应作为一个构造地层单位在填图中整体填出,并对其中较大的构造岩块进行研究,以期对断裂作用的物质表现做出客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作为钾肥的主要来源之一,杂卤石矿藏具有旺盛的需求。我国川东北地区三叠系海相地层中,杂卤石矿藏发育。但该地区杂卤石矿体埋藏较深、分布散乱,勘探难度极大。为降低开发成本,需要充分借助地震资料的优势,为钾盐储层的描述提供钻前支持。针对该地区杂卤石层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直接预测的问题,本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本方法首先通过模糊粗糙集属性约简,提取适合富钾地层表征的敏感地震属性;然后以极限学习机为数据挖掘工具,自主学习敏感地震属性和井中实测钾含量曲线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形成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杂卤石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证明:利用极限学习机人工智能方法成功地对川东北地区的杂卤石进行了预测,取得了预期的地质效果,为该地区利用地震数据探寻杂卤石提供了一条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孵漂石地层大口径钻头与钻进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工程实例,通过钻头和钻进工艺的对比试验,得出了利用大直径滚刀钻头,在致密卵漂石地层施工中大口径桩孔,能大幅度提高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砂土地层中不同成桩工艺管桩基础的竖向承载性能,对比分析随钻跟管桩与传统锤击法管桩、中掘法管桩在受力行为与荷载传递机理上的差异,并探讨管桩填芯对随钻跟管桩承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土地层中,随钻跟管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较中掘法管桩提高19%以上,由于文中模型试验锤击法管桩的挤土效应较小,故其承载力最低;桩侧注浆提高侧摩阻力的效果要好于挤土效应,中掘法管桩存在的桩端水泥土扩大头对侧摩阻力的发挥有增强作用;相同桩侧注浆条件下桩芯填芯有助于提高随钻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和侧摩阻力;3种管桩桩型均为端承摩擦桩,极限状态下中掘法管桩和随钻跟管桩的端阻力比约为29%,随钻跟管桩的端阻力比与现场足尺桩(桩径为1 m,桩长15 m)的高应变动力测试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实践,初步提出了构造岩片填图法:首先测制构造-地层综合剖面,填制带状构造-岩性图(走廊地质图),初步判断分区主断面,划分构造岩片,建立各岩片的岩石地层拄或构造地层柱,确定正式和非正式的填图单位;第二是联带成面;第三是全面综合研究,典型解剖,完善测区构造宕片及其岩石地层和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最后是完成组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19.
锚拉式桩板墙是一种可以代替高填方方路堤、多线 新型高路肩支撑结构。它同墙面桩、挡土板、锚定桩(锚索孔)及钢绞一探索组成。我侧墙面桩和亿人锚定桩通过拉索及锚具与之连接,并施加预应力,墙面桩间安装挡土板及 墙内填石,将整个桩板墙结构筑为一整体超静定结构,这是南昆铁路建筑施工中三大技术攻关项目之一,是中重点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20.
福州市地铁一号线需穿越江心小岛,并在岛上设置盾构换刀区,换刀区域开挖面需稳定性加固。开挖面上部为中细砂层,透水性强,稳定性差。设计采用MJS工法,加固兼止水,成桩直径≥2200 mm,搭接700 mm。岛上5.6 m以浅为杂填土层,向下依次为淤泥、中砂、细砂层, MJS钻杆成孔难度大,抱钻杆及埋钻杆的风险极大。大功率顶驱钻机采用双管钻进轻松穿过回填层和砂层,在砂层中留置一定深度的外套管兼作护套管,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塌孔功能,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层用MJS工法施工的引孔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