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殷小艳 《地质论评》2022,68(6):2218-2218
为完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体系,建立学术和专业认可制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会员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推动地质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在中国地质学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根据《中国地质学会章程》精神,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会士制度。按照《中国地质学会会士工作条例(试行)》和《关于开展中国地质学会会士遴选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国地质学会于2022年4月启动了首批会士遴选工作。经会士遴选委员会遴选和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四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窦立荣等1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士(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2.
董常颖 《地质论评》2023,(5):2015-2016
<正>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工作诚信单位(第二批)正式向社会公布。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工作诚信单位评定工作是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地质勘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和《中国地质学会章程》精神,积极发挥学会优势,服务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的创新举措,旨在推进地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地质工作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3.
冯增 《地质学报》2022,96(1):前插3-前插15
作为中国地质学会最老的会员之一,我历来是把中国地质学会作为后盾和娘家.我是1952年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后,由冯景兰老师介绍,当年加入中国地质学会成为会员的,到现在已经有70年了.我珍惜学会的荣誉,珍爱学会所有最有代表性的纪念品,保存有《地质学报》创刊号和早年的期刊.在中国地质学会与《地质学报》百年华诞之际,特献上我最真...  相似文献   

4.
纪占胜 《地质论评》2021,67(1):67010055-67010055
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于2020年7月1日启动了第十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经过候选人申报、院士或单位推荐、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资格审查等环节,确定有效候选人91名。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理事会决定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对从事地质工作满五十年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予以表彰。表彰他们终生战斗在祖国山山水水,五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我国地质事业,为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他们的贡献。我们继续奋斗在地质战线的全体会员应学习他们热爱地质事业,不畏艰险,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终生。现将40位受表彰的老会员的简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涛 《地质论评》2019,65(1):65010118-65010118
正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九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7.
王旭雁  蒋艳 《地质学刊》2007,31(4):I0001-I0001
江苏省地质学会于2007年10月17日在南京召开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陶培荣、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出席会议并致辞,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省科协、在宁地勘单位、兄弟省市和省内兄弟学会的领导以及学会会员代表百余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主持开幕式。会议通过了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以及修改后的《江苏省地质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省地质学会第九届理事会。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陶培荣当选为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并代表新一届理事会讲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当选为常务副理事长,并作关于第九届理事会任职目标…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2002,48(6):585
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之际,为弘扬献身地质事业精神和爱国情怀,特向白瑾等94位(名单附后)从事地质工作50年以上的老会员颁发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质》2010,(4):72-72
山东省地质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于4月15日在济南召开。会议宣读了山东省地质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了第六届理事会成员,讨论通过了山东省地质学会章程及关于发展“山东省地质学会暨中国地质学会”新会员的通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柏贵生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山东省科协副主席赵宣生,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柏贵生、王玉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伊丕厚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地质学会秘书长王来明主持了会议。来自省内100余名地学专家、会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3,29(4):396-396
会议由副理事长程裕淇主持,王泽九秘书长就会议议题内容作了说明,与会常务理事对如何举行中国地质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第33届理事会,修改学会章程以及征集、审查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现纪要于下:  相似文献   

11.
代国标 《地质论评》2022,68(6):2088-2088
为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表彰一批在我国地质科技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 45 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学会于 2022 年 2 月 22 日启动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申报及推荐工作。“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是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促进我国地质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贡献。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中国地质学会开展了第十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2.
袁鹏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360-680414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学会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和行业特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根据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中国地质学会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3.
谭正敏 《地质论评》2022,68(4):1568-1574
民国初期,伴随着中国地质事业的萌起,地质专业图书的集纳管理工作也逐步开展。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地质专业图书馆,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相关史料为基础,探寻其成立始末,传承地质先驱的科学精神, 激励图书馆人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继续发挥好文献服务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529-68041529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地质科普创作,顺利开展科普奖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奖评选办法 (试行)》,并经过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5.
曹希平 《地质学报》2022,96(5):1503-1509
中国地质学会第一任会长章鸿钊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地质学期间,萌生了创立中国地质事业和地质调查机构的设想,并将世界发达国家地质科研机构的情况介绍到中国。回国后,章鸿钊先生着手中国地质事业起步的规划和地质调查机构的设计,并在规划实施阶段做出卓越的贡献。按照章鸿钊的思路创建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是中国现代科学起步阶段的里程碑。章鸿钊先生自幼国学功底深厚,在身体状况限制了野外地质调查的中年和晚年时期,他专注地质与矿产方面的古籍考证和整理,并将考证结果与地质科学知识相结合,撰写了《石雅》、《古矿录》、《三灵解》等一批论著。章鸿钊先生晚年提出了与燕山运动有别的自中生代晚期至始新世后的震旦运动。  相似文献   

16.
尹硕 《地质论评》2022,68(5):1652-1652
为表彰一批在我国地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女性地质科技工作者,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献礼,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三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的申报推荐工作。近期,学会召开第三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评审会议。会后对评审结果在中国地质学会网站进行了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异议。现将第三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评选结果(获奖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22,68(5):2003-2004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论评》主要登载各种探讨、争鸣、评述类论文和新技术、新方法论文。《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自2001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论评》均改版为大16开(210 mm×297 mm)。《地质论评》和《地质学报(英文版)》为双月刊;2006年起,《地质学报》(中文版)改为月刊。《地质论评》2014年起每期页码增加至236页; 2016年起每期页码为256页。  相似文献   

18.
It has been over a hundred years since the birth of research on Chinese geosciences history,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Chinese geosciences. For hundreds of years, it has grown out of nothing to brilliant performance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geologists committing their hearts and minds with the spirit of exert and strive without stop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 produc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n serving the society. The study of Chinese geosciences history reflects objectively and historically the history of geosciences in China, which has recorded,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dynamic process sitting in the background and clu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eosciences development.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science has roughly experienced two stages in China. The first stage is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researchers. It spanned approximately 70 years from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o the end of the 1970s. The research contents were mainly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geological organization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ividual mineral species, the history of deposit discovery and the research of geological character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are Zhang Hongzhao, Ding Wenjiang, Weng Wenhao and Li Siguang, Ye Liangfu, Huang Jiqing, Yang Zhongjian, Xie Jiarong, Gao Zhenxi, Wang Bingzhang and etc.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is period is the accumulation of a very valuable document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a's geological history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exchange of geological scienc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second stage is organized group study. It took around 60 years from the 1920s to 1980s. It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eology,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organizations,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disciplines,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education,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philosoph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geologic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the history of geologists and etc. The most chief feature of this stage is the birth of 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 History of Geology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22,68(3):68030920-68030920
《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单位地质工作诚信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近日发布,旨在更好地服务地勘行业发展,加强地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会员单位的地质工作诚信评定。据了解,《办法》适用于对中国地质学会会员单位的地质工作诚信评定。诚信评定工作遵循“自愿参加、统一评定、公正公平、动态管理”的原则。经评定,符合《办法》诚信评定相应标准的,授予“地质工作诚信单位”,并向社会公布。评定结果与地质行业及相关部门共享互通,发挥协同效应,推进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认定、专项资金补贴、评优评奖、成果转化等工作中的应用。诚信评定不向申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