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新中国地质科学5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9日至1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地质学界程裕淇、涂光炽、王鸿祯、杨遵仪、董申保等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160多位专家、教授和190多名研究生在京聚会.9日上午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大学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院士致词.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长、原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朱训教授、武警黄金部队总工程师蒋志教授等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王鸿祯…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3.
10月 1 6日 ,中国地质学会 80周年面向 2 1世纪地质科学讨论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地质学会的代表及来自海内外的地质学家 5 0 0余人 ,共同回顾中国地质学会 80年光辉历程 ,探讨新世纪地质科学的发展前景。会议宣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邹家华、宋健、朱光亚对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80周年的题词。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田凤山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阐述了地质学会在新世纪的新使命。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主持。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院士作《中国地质科学的过…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5周年。程裕淇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代宗师,而且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的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的是程裕淇先生是本会1978年成立之初的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为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重大贡献,本刊特约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侯德封院土(1900~1980)是新中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是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倡导者和支持者。在他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时,成立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在50年代初他就提出化学地理这一概念,为后来第四纪地球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是一位兼蓄并容的地质学家,对地质学各分支学科都予关注和支持。侯德封先生一生培育了许多地质学科的新方向,和新机构,他培育了几代中国地质和地球化学家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协会发起,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0日~22日在香港大学顺利召开。其中,会议交流2天,野外考察1天。来自海内外的291名地质学家与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 12月20日上午9时,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陈龙生博士宣布开幕。大会名誉主席孙枢院士回顾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香港大学副校长、地球科学系主任麦培斯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陈正宏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詹红彬博士分别致词,表达了对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家举行地质科学研讨会的祝贺,交流了各地区地质科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8位地质学家分别作了特邀主题报告:“中国矿产资源潜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李廷栋院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王思敬院士)、“城市及地质灾害”(陈颙院士)、“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卢耀如院士)、“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战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李四光教授(1889~1971)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执教,1920年至1928年任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系主任,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北京大学也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地质论评》编委会换届,我受邀担任新一届编委。近年底的一天下午在北京参加《地质论评》编委会的换届会议,杨文采院士任《地质论评》第39届编委会主编,常务副主编依然是章雨旭研究员。编委共由63名教授、研究员组成,其中10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3位外籍教授(图1)。《地质论评》创刊于1936年,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质学中文期刊,亦是中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日至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研讨,推动我国沉积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地质矿产部、冶金部、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化学工业部、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正>1.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松年先生与辽宁省地质勘在院专家李显东、董万德、王海鹏探讨"辽宁省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果。2.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先生与辽宁省地质勘查院专家陈树良教授  相似文献   

12.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1995,10(3):213-214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孙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100083)1994年12月7~9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研讨会,到会的有有关领导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各方面专家等约50...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连俊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载暨八十华诞,在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下,于1993年4月22~24日在京举行了庆祝会和“沉积地质学新进展”学术讨论会。旨在表彰叶连俊教授几十年来在沉积地质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沉积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1,(4):F0002-F0002
刘嘉鹿院士 男,1941年5月生于辽宁省北镇市,满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1967年于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68年被分配到辽宁省地质局营口地质大队任技术员,1973年调吉林冶金地质勘探研究所任室主任;1978年考取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先后师从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德封、刘东生主修地质年代学和火山地质学,以优异成绩先后于1981、1985年分别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相似文献   

15.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获得者 :叶连俊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 起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彭熹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 :潘元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蒋炳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星公司西北石油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潘龙驹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地质勘查中心地质资料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启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吴奇之 中国石油天…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23—24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西山组织召开了“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研究高级研讨会,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专家代表44人参加了会议。包括谢学锦、孙枢、肖序常、李廷栋、王思敬、陈毓川、任纪舜等7位院士和在学科研究中卓有建树的部分中青年专家,部分专业委员会、研究分会的主任及秘书长。会议受到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田凤山的重视。会议首先由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12年规划…  相似文献   

17.
学院概况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始建于1952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院士)、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和张寿常教授、探矿工程学家胡伟同教授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1997年原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原地质系与能源系合并更名为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合校更名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学院由地质学系、资源工程系、能源科学系、国土资源系和实验中心组成。现有本科、硕士、博士生共计1110人。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教授44人(博士生导师24人),副教授42人,博士后工作人员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5人。外籍兼职教授12人,校际兼职教授30人。学科专业地球科学学院目前有六个本科专业,十个硕士点学科和七个博士点学科以及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变质动力学开放部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王思敬教授在祝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鸿允教授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五十年纪念会上敬献的贺诗。他高度概括和赞颂了刘鸿允先生在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中,对地质所的发展和对我国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塞武纪地质学(尤其在震旦纪)研究领域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沈其韩  王泽九 《地质通报》2007,26(9):1059-1062
程裕淇院士是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国际知名学者。他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又是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开拓者、早期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20.
杨光荣 《地质论评》2012,58(3):577-580
王鸿祯(1916~2010),山东苍山人.地质古生物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教授、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副院长,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地质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科联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