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船 《测绘通报》2011,(2):76-80
而对出版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为例,分析当前地图产品的现状,并提出地图产品转型和新兴市场开拓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文化地图系列的编制设计为例,深入探讨了文化地图系列的表达方式,提出了基于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地图语言设计,总结了文化地图系列编制设计的实践经验,为文化地图系列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洪钧 《测绘通报》2016,(5):126-129
通过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编制的6大类226幅地名地图,提出了4条地名地图编制思路:围绕标准地名,利用门牌数据,宣传地名文化、综合运用多种地图表现形式,旨在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中地名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地图上的中国新疆》为例,分析了我国边疆地区历史地图集编制设计的特点和规律,并根据新疆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地图的编制特性,以地图集设计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边疆历史地图的内容体系设计、结构编排设计、符号和色彩等可视化要素设计、装帧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国边疆地区历史地图集的设计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马珊 《测绘通报》2015,(6):119-123
传统地图编制出版因其工艺的特殊性遭遇时效性瓶颈,提高生产的时效性是传统地图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项目实践分析和探讨了在地图编制生产流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制定目标、优化流程、提高执行力、进行质量管控和成本控制几方面对于释放生产资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有着积极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荣 《测绘通报》2012,5(5):80-83
从《广州第十六届亚运会·亚运地图》的设计实践出发,总结体育专题地图的设计理念,分析总结大型体育运动会赛事专题地图设计的特点,即要在内容组织、结构组织、制作工艺、版式安排上,突出反映体育专题地图的设计理念。并对开本、比例尺、图面配置、地理底图及专题设计、符号系统、色彩系统展开讨论,进而探讨广州亚运会地图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麦柏楠 《测绘通报》2003,(10):46-47
以《中国汽车司机地图册》为例,介绍在地图创意设计过程中,如何运用消费心理学有关知识,使图册创意设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尹钧科 《地图》2003,(3):80-80
1979年夏天至1988年间,在业师候仁之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参加了《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研究和编绘工作。为了这项重大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协作单位之一的北京市测绘院向课题组成员每人惠赠一本该院编制的内部用图《北京市地图册》。当我得到这本地地图册时,如获至宝,高兴的心情难以名状。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长风公园导航地图的制作为例,探讨了结合GIS软件与传统绘图软件制作电子地图,提高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地图制作过程中数据转换、地图配准等技术问题的处理措施.结合CorelDraw的绘图功能和SuperMap Deskpro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可使导航电子地图的视觉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公开版地图数据库具有面向市场、专题性强、脱密公开、灵活性强的特点,采取动态更新与定期更新相结合并且分类维护的更新机制,有效的保证了数据库的现势性和针对性。本文以上海市公开版地图数据库建设为例,说明该库在为传统公开版地图的编制提供了基础保障的同时,也为以天地图为代表的公开版电子地图项目和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天地图"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开发的专题地图网站已涉及1 000多个领域,但同一些商业地图网站相比,目前仍存在公众使用率不高等问题,而用户体验是提高这类网站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基于天地图·永定平台开发的永定旅游地图服务网为例,探索了该类型地图网站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将定性与定量分析、共性与个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影像图幅的拼接与裁切是影像地图编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获得一幅完整的表示某一制图范围的基础影像底图。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自动拼接与裁切方法,该方法能方便地处理任意多幅源影像的拼接与裁切问题,有效地提高拼接与裁切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发布地理信息数据主要是以网络地图服务的形式被广泛应用。开源WebGIS软件应用架构包括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应用和发布,对应的应用架构分为数据库技术、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端软件。本文通过建立开放式框架结构,结合客户端浏览器、Ajax技术、PostgreSQL数据库以及PostGIS空间插件,尝试将客户端技术运用到GIS空间数据服务中,实现了基于Ajax技术的地图服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理学与地图学的基础上,从灾害系统的角度,探讨了图层约束(LC)和道格拉斯-普克(DP)相结合的线状地图自动综合问题。以铁路线为例,构建了基于地震长期烈度区划、滑坡危险性、泥石流灾害活动程度、多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水灾频次、沙尘暴年最大日数和湖泊分布等图层信息的约束源数据库,结合铁路密度与综合致灾强度风险矩阵,实现了分区、分段铁路承灾体的自动综合,揭示了多尺度下铁路密度分布的区域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地图代数在用地选址模拟中的应用——以大庆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用地总体规划中,大庆市共开发340.9km2,其中盐碱地达320km2。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t)模块建立选址模型,以地图代数为分析语言,在栅格数据(Grid)的环境下,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对大庆地区的工业用地选址情况进行模拟,当适宜度value≥8.38,我们已获得的土地面积达到362.07km2。结果表明在栅格数据的环境下,以GIS地图代数进行用地选址,科学性强、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多尺度灾害风险地图表达中高风险区承灾体的准确、有效、快速识别,基于灾害风险理论,运用地理学规律,在GIS等技术支持下,结合数据挖掘和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在尺度转换过程中点状承灾体的制图综合问题,并结合承灾体自身及在灾害系统中的属性特征,抽象概括了点状承灾体在灾害地图中的制图综合类型,即重要性综合、特殊性综合、邻近性综合、条件性综合、完整性综合、随机性综合。针对每一种综合类型,给出了可能的灾害情景假设及制图综合方法,并进行了技术实现及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基于上述6种类型的点状承灾体制图综合,不仅有效解决了尺度转换过程中的数据冗余问题,而且还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孕灾环境下高风险区承灾体的空间分布,同时也为灾害风险地图的制图综合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研究为区域灾害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进而为区域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果清 《地图》2009,(1):134-135
1973年6月,法国国家图书馆东方部在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幅带有“甲午仲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山阴王泮识”字样的中国大地图。该图纵横180厘米×190厘米,绢底彩绘,颜色相当鲜艳。现已被列为该图书馆第一号地图收藏品。  相似文献   

20.
政务电子地图作为各政府部门普遍使用的基础底图,是广受认可的一种地理信息数据应用形式。本文对政务版电子地图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以基础测绘数据为基础,以可视化表达为核心的原则,设计了两套坐标系、3种表现形式的地图产品形式;形成了含保密处理、数据加工、专题制图等在内的整体生产工艺;从空间尺度、表现层次、综合取舍等方面,重点开展了地图载负量控制策略研究;并以北京为例编制了政务电子地图,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