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研究为目标,根据输电杆塔的实际数据和图片资料,研究了基于Google SketchUp软件平台进行输电杆塔、绝缘子及金具三维建模的具体实现过程,分析了SketchUp用于输电杆塔等设施三维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立足大范围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现场管控需求,从安全管控、进度管控、施工质量管控、综合管理4个角度,利用物联网、无人机、智能分析、激光点云、地理空间信息等技术多维度开展智慧工地专题研究。基于获取的机载LiDAR点云,利用改进的体素化方法,通过配准后多期点云Bounding Box中的体素索引对多期LiDAR点云进行变化检测,动态智能管控电力工地的施工进度与安全,并对各技术模块进行集成。基于LiDAR点云搭建电力工地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服务平台,可实现智能化、互联网化管理,实现输电线路建设领域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电网建设,将电网基建建设推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彭劲松  许俊  李娟 《测绘通报》2018,(4):152-154
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现在可用于电力巡查。传统的巡查方式空间定位精度不高,难以精确判断线路走廊地物到线路距离,无法快速分类整理;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激光测量提供了方便、高效的载体平台,而无人机载激光测量系统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获取输电线路本体、走廊、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信息,建立具有对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展示等功能的管理系统,实现对输电线路进行实时、全面、高效的三维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输电工程建设初期对线路周边环境敏感性调查的需求,本文结合环境敏感性评价理论研究,以GIS手段为技术基础,设计、实现输电工程环境敏感性评价的三维可视化系统。系统以二三维一体化方式进行敏感性评价指标数据提取、管理,结合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模型,利用高分辨率的地形、影像和铁塔模型数据构建虚拟三维环境,达到辅助输电工程进行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目的。结合西南某地区输电工程开展应用研究,系统有效缩减了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数据处理的流程,提高了数据处理工作效率,为进行输电工程环境敏感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Google Earth在电力线路勘测及输电线路基建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构建三维输电线路GIS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可视化矿山和矿区的构建技术包括建立高精度、动态更新的三维地测模型、设备模型,以及井上下一体的虚拟化环境体系,并基于高精度模型实现各类矿井信息集成应用的系列化技术.通过虚拟可视化技术展现可视化的矿山,并实现多部门、多专业、多层面的空间业务数据集成与应用,为矿山安全生产监测、危险源预警等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天津市电力公司的500kV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空间三维数据,进行三维数字电网建模研究,构建三维仿真模型,并开发三维数字电网平台。该平台具有真实场景再现、万向漫游、设备交互操作和信息查询等功能,能生动地再现变电站内部设备的布置情况、输电线路走向、铁塔结构、地形地势起伏的真实场景,形象直观,身临其境。通过三维场景漫游和交互式仿真操作,足不出户便知悉电网设备的台帐信息、分布和连接状况,利于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电力设备管理、设备巡视、生产培训、安全教学等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电力工业输电线路状态监测工作中对GIS的需求,结合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SOA架构的二三维一体化输电线路状态监测GIS平台建设思路,开发了原型系统,实现了输电线路及其状态在三维环境下的展示、分析、模拟和实时信息查询,对实现输电线路状态空间监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量三维GIS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在OpenGL,OSG图形APIs和各种开源图片支持库之上,基于DEM、影像和常用的GIS地图数据文件,提出一套基于数据网格化管理、动态调度、LOD地形动态简化为主要思想的解决方案,成功构建了海量三维GIS数据可视化系统。系统基于102 G原始数据实现了流畅显示,并基于DEM数据与影像数据的合成实现了红绿立体显示效果,同时基于不同基础数据实现了各种数据的操作、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三维GIS技术建立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将高速公路地理信息和其路产设施信息相结合,以三维可视化场景实现高速公路景观及信息的浏览查询、三维可视化漫游、检索和动态交互管理.基于三维GIS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实现路网管理、交通监控、养护、路政等计算机辅助决策,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为最终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的全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