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鲕状黄铁矿是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中的特殊硫化物矿物之一。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其矿物微形貌结构特征,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认识该类矿物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依据。扫描电镜观测显示,该矿床中黄铁矿鲕粒主要由黄铁矿微晶组成,在鲕粒纹层孔隙中发现了丝状体、杆状体、球状体等微生物成因显微组构。这些微生物化石与热液喷流沉积成因硫化物矿床、热泉、海底热液喷口中的微生物化石具有诸多相似特征,表明该矿床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微生物在黄铁矿鲕粒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转换硫源、吸附金属元素、粘结黄铁矿微晶等作用。电子探针观测显示,黄铁矿鲕粒中的Zn含量较高,暗示鲕状黄铁矿可能作为后期成矿作用Fe、Zn、S等成矿元素的物源之一。从鲕粒边部到中心Zn含量逐渐递减的趋势,并由交代作用在鲕粒边部形成富Zn边。  相似文献   

2.
云南马关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都龙矿区绿泥石分布广泛,与成矿关系密切。本文对矿区铜街—曼家寨矿段中部F1断层不同深度的绿泥石进行了电子探针主量元素以及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矿石类型、矿物组合不同,矿区绿泥石可分为3类。第1类绿泥石(Chl-Ⅰ)产于矽卡岩型矿石中,常与黑云母、闪锌矿和石英共生;第2类绿泥石(Chl-Ⅱ)产于石英萤石脉内,常与锡石密切共生;第3类绿泥石(Chl-Ⅲ)产于碳酸盐型矿石,常与方解石和闪锌矿密切共生。垂向上至下而上具有从Chl-Ⅰ→Chl-Ⅱ→Chl-Ⅲ分带的特点,这3类绿泥石均为三八面体结构富铁-镁种属绿泥石,暗示其形成于较还原的环境。Mg2+与Fe2+替代以及Tschermark替代是矿区绿泥石中主量元素替代方式。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计算结果为203~289℃,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低温环境,3类绿泥石温度从Chl-Ⅰ至Chl-Ⅲ温度逐渐降低。结合其产出特征,推测这3类绿泥石可能是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3类绿泥石中,随着与隐伏岩体的距离增加...  相似文献   

3.
张春红  贾福聚 《云南地质》2011,30(4):431-434,448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区金石坡矿段的找矿方向应从三方面突破:寻找金石坡矿段继续多层产出的含矿矽卡岩;寻找铜街—曼家寨矿段和曼家寨西矿段控制的在西部边缘尚未封口多个锌锡铜矿体;寻找含矿层∈2 t2、∈2 t3中已延伸至金石坡矿段深部形成的一系列层间剥离空间。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马关县都龙超大型锡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锡锌资源基地之一,夕卡岩化是矿床中最主要近矿围岩蚀变,近年的地质勘探与找矿过程中,发现了前人所忽视的符山石,该类夕卡岩矿物主要分布于无水夕卡岩与含水夕卡岩过渡部位,属于含水夕卡岩阶段的产物,并与Zn-Cu矿化关系密切,可以作为相关矿化找矿标志。本文通过LA-ICP-MS对该类矿物进行了原位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符山石中富集Zn、Sn、W和Bi等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了符山石的晶格中的Mg2+和Fe2+,暗示在湿夕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中已经大量富集了这类成矿元素,有利于后期相关矿化的形成。此外,该类矿物稀土配分模式为中等向右倾斜曲线,Y/Ho比值在22.3~34.4之间,与矿区深部燕山期隐伏花岗岩较为相似,表明其形成与该岩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都龙锡锌超大型矿床是中国第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矿区内铜矿化除主要的夕卡岩型、石英-萤石脉型外,近期的勘查工作还在曼东矿段南部揭露了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内的铜矿化,不少达到了工业要求,是该矿区内新发现的一种铜矿化类型。该类矿化以铜为主,共-伴生锡、锌等,矿体受花岗斑岩脉规模以及贯通岩脉与围岩的构造裂隙控制,具收缩膨胀、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现象。成矿元素分布特征指示铜、锡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晚期第三期岩浆活动。含矿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成岩-成矿年龄为88 M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矿化具有比较典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特征。与夕卡岩型、石英-萤石脉型相比,该类型铜矿化具有成因明确、找矿标志明显、空间分布范围确定的优点。曼东矿段及其周边,具有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较高、结晶程度稍差、蚀变及破碎程度较强等特点的燕山晚期花岗斑岩是有利的找矿对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都龙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的鲕状黄铁矿进行的SEM(二次电子成像)研究,揭示其主要由亚微米到微米级FeS2胶质单体和黄铁矿微晶组成.FeS2胶质单体主要呈亚微米到微米级的球状、杆状和针状,并形成串珠状-蠕虫状、草莓状-葡萄串状-柱状等形态的聚集体,与现代热水"烟囱"和古代热水沉积物中发现的厌氧嗜硫细菌和古生菌等微生物具有类似的形貌特征,表明微生物可能参与了热水成矿作用.鲕状黄铁矿可能作为重要的硫源,促使后期富含锌、锡、铜等金属的成矿流体发生矿质的卸载、沉淀.  相似文献   

7.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缘之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锡锌铟多金属资源产地,构造控矿特征明显。对铜街、曼家寨两个典型矿段及外围构造变形分析及控矿构造解析表明:区内各地质体之间均为构造接触,构造变形主要存在伸展滑脱及左行走滑等构造样式;F0、F1、F2三条南北向断裂组成的早白垩世伸展滑脱构造控制了矿区的矿化蚀变及矿体空间产出形态,是矿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成矿后北西向马关—都龙左行走滑断裂为破矿构造,但其正断的性质使矿区受剥蚀程度相对较低,对矿床保存有利。根据控矿构造组合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建立了构造控矿模式,认为矿区南部深部、西部寒武系地层与新寨岩组深部为进一步寻找锡锌铟矿的有利区域,矿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夏学惠  李钟模 《沉积学报》1999,17(12):712-717
鲕状黄铁矿产出在燕山元古代裂陷槽兴隆一宽城次级断陷盆地内的高板河SEDEX块状太硫化物矿床中。黄铁矿鲕粒有机质含量1.43%~2.59%,生物标志物,规则类异戊二稀烷烃含量丰富,植烷(Ph)、姥鲛烷(Pr)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鲕状黄铁矿原生菌藻类沉积结构,在还环境中,海底热水喷口附近嗜热菌藻类大量繁殖。热水的脉动作用,为黄铁矿鲕粒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热水的脉动作用下,嗜热微生物围绕黄铁矿内碎屑  相似文献   

9.
变异函数是地质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工具,它既能描述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性变化,又能描述其随机性变化.本文在阐述了变异函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都龙锡锌矿体的地质特征,运用变异函数,对该矿床Sn、Zn品位进行了变异函数的模拟和结构分析,为该矿床的储量计算和生产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图象扫描分析,发现鲕状黄铁矿和胶状结构黄铁矿中存在锡石包体,大小2~5μm。对无锡石包体的区域进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测出鲕状黄铁矿中w(Sn)最高可达0.23%,胶状磁黄铁矿中最高可达0.06%。结合ICP-MS等离子质谱分析结果,认为鲕状黄铁矿和胶状结构黄铁矿中Sn的分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锡石(SnO2)包体形式存在;另一种是分散在黄铁矿中的Sn,可能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锡石包体的存在暗示着海底喷流时可形成锡的独立矿物,鲕状黄铁矿和胶状结构黄铁矿中含锡,表明海底喷流形成硫化物矿物的同时携带了Sn,在后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过程中可起到Sn的矿源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西银山矿床是一个与火山—次火山有关的多金属热液矿床。通过对其黄铁矿的化学成分特征表现出西山-九区具有富集Cu、Au(Ag)、Bi、Se的特点,向南北两侧黄铁矿中Pb、Zn、Ag、Te、Sb等元素增加,具有亏(损)硫现象;黄铜矿的化学成分特征表现出九区含As、Co比较高,贫Zn,银山区黄铜矿富Ag、Zn、Bi、Te、Ni。  相似文献   

12.
都龙锡锌铟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滇东南钨锡多金属成矿区之老君山矿集区,成矿与白垩纪大规模花岗岩活动关系密切,沿隐伏花岗岩接触带周边发育石榴子石、透辉-透闪石等矽卡岩蚀变和条带状(似层状)、脉状(囊状)的锡石、闪锌矿及磁铁矿、辉钼矿、黄铁黄铜矿等矿化,形成超大规模的岩浆热液-矽卡岩成矿系统。野外观测及研究发现,早期(矽卡岩期)高温阶段形成的磁铁矿可分为I阶段交代型磁铁矿(I-Mag)和II阶段充填型磁铁矿(II-Mag)两类:前者多呈囊状、条带状,与矽卡岩矿物共生;后者为脉状,与金属硫化矿物共生。利用ICP-AES、ICP-MS对两类磁铁矿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从I-Mag到II-Mag,Si、Ca、Mn及ΣREE、Pb、Zn、Ti含量增加,Mg及Sn、W、In、V、Cr、Ga含量减少,REE配分型式也由平缓向右倾的逐渐变化。TiO 2-Al 2 O 3-(MgO+MnO)、(Ti+V)-(Ca+Al+Mn)、Ni/Cr-Ti、(Ti+V)-Ni/(Cr+Mn)成因判别图解表明,磁铁矿属岩浆热液-矽卡岩成因类型;Ti、V与Zr、Hf、Nb、Ta,以及Y/Ho(24~3414)、Ni/Co(<2→>2)、Ti/V(<25→>25)、Hf/Zr(003~006→004~005)存在着线性关系和规律变化特征,指示两类型磁铁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为同一成矿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而代表成矿流体REE组成的II-Mag的REE组成继承了老君山花岗岩REE配分趋势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磁铁矿与白垩纪老君山花岗岩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Cr-V、(Ti+V)-(Al+Mn)、Ga-Mg及Ga-Sn图解显示相同的成因类型和一致的线性关系,指示磁铁矿主体形成于较高氧逸度和温度(约300℃)的成矿环境下,并且从I-Mag到II-Mag,存在着氧逸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刘仕玉  刘玉平  叶霖  王大鹏 《岩石学报》2021,37(4):1196-1212

滇东南马关都龙是一个以锡锌为主,共-伴生铟、铜、铅、钨、铁、银等多种元素的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虽然前人从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等不同角度开展了较多的研究,该矿床锡锌多金属矿化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关于该矿床是否存在热水沉积作用及其与锡锌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都龙矿区广泛存在的黄铁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矿相学基础上利用LA-ICPMS对不同阶段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野外及显微鉴定结果表明,矿区存在四种类型(期次)的黄铁矿,即:鲕状黄铁矿Py1;穿切或交代Py1的细脉状黄铁矿Py2;与闪锌矿等硫化物共生的自形黄铁矿Py3;包裹早期黄铁矿或闪锌矿等硫化物的他形黄铁矿Py4。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中富集多种微量元素,其中Co、Ni、As、Ge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黄铁矿晶格中,而其余元素多以显微矿物包体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上述四期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别,Py1相对富集Zn和As,而其余微量元素含量较低,Co与Ni含量较低,Co/Ni比值远低于1.00,其微量元素组成与典型沉积作用形成黄铁矿基本一致;Py2与Py1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其Co/Ni比值接近Py1变化范围;Py3和Py4除富集Zn、As外,Mn、Co、Ni、Cu、Sb、Pb、Bi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其Co/Ni比值相对较高,多大于1,与典型岩浆热液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相似,而与沉积型黄铁矿差异明显。结合各阶段黄铁矿产出地质特征,对比不同类型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本研究认为:Py1鲕状黄铁矿为热水沉积作用形成;Py2为Py1变质改造形成的细脉状黄铁矿,其微量元素继承了Py1;Py3为岩浆热液活动形成的自形黄铁矿;Py4为岩浆热液活动晚期形成的他形黄铁矿,Ag和Bi组成作为区分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的化学指标的潜力。矿区早期沉积作用形成鲕状黄铁矿过程可能为后期成矿作用提供了部分硫源及少量Zn等成矿物质,海西-印支期区域变质改造作用对矿区成矿作用影响不大,而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才是矿区锡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微量元素标型和热电性标型的研究得出该矿床属热液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微量元素标型和热电性标型的研究得出该矿床属热液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大平掌矿床位于澜沧江火山岩带的中南段,左侧是澜沧江和酒房深大断裂。矿区内发育一套形成于岛弧环境的上石炭统细碧-石英角斑岩系,矿体产于流纹质火山岩中,产状与火山岩一致。矿体分2类,上部为块状矿体,下部为细脉-浸染状矿体。矿床内热液蚀变发育,特别是浸染状矿体中更强,并从矿体中心向外侧形成分带。具工业意义的Cu、Pb、Zn等元素以硫化物形式产出。S、Pb、Sr、Nd等同位素成分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下地壳。尽管矿体受后期构造破坏强烈,但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仍具有世界上绝大多数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共同性。它与区内类似矿床的差异性,为在该区寻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的研究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是热水沉积—叠生成因矿床,早期呈现寒武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云南澜沧老厂银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著名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矿床中黄铁矿(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老厂矿床黄铁矿(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黄铁矿石EREE平均为5.54×10^6,其单矿物EREE平均仅为0.25×10^6;各类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石、矿物δEu正异常、δCe负异常和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与现代海底热液稀土的十分相似,是成矿流体海底喷流沉积的体现,此外黄铁矿石、矿物还发育弱的δEu负异常,可能是后期岩浆成矿热液叠加改造的结果。矿床黄铁矿单矿物除相对富集少量高场强元素外,其它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Hf/Sm、Th/La、Nb/La值普遍〈1,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是以富cl的成矿热液为主;黄铁矿co、Ni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大,Co/Ni比值显示矿床经历了不同的成矿阶段,利用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黄铁矿Y/Ho比值与海水及海底热液基本一致,为矿床经历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豫西卢氏八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南缘中生代斑岩成矿体系中以铁矿化为主的矿床,其中南矿带和西矿带广泛发育黄铁矿。电子探针成分显示,黄铁矿的主要元素S和Fe的总和超过90%,但同一种黄铁矿表面不同位置微量元素Cu和As的含量存在突变。这种突变说明,来源于同一岩浆热液系统的富液相流体与上升的富气相流体的混合作用是引起黄铁矿沉淀的主要机制。黄铁矿中的As有两种赋存价态As3+和As1–,代表了八宝山斑岩矿床中形成黄铁矿的岩浆流体可能经历了先氧化后还原的环境(As3+指示氧化环境,As1–指示还原环境),说明八宝山矿区具有斑岩铜矿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