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加隆洼金矿是近年来在甘孜-理塘断裂带发现的一个中型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区内围岩蚀变发育广泛,具多期次,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绿泥石化等.文章在介绍阿加隆洼金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对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论述,并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化蚀变岩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碳酸岩化、黄铁矿化最为密切,并且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的流体 - 岩石反应,造成金的沉淀、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蚀变岩型金矿床蚀变现象观察与分析,从金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入手,探讨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的内在联系。硅化及黄铁矿化蚀变越强金矿化一般越好,但有硅化与黄铁矿化蚀变不成矿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在成矿有利的地球化学省内,可以把硅化与黄铁矿化蚀变作为寻找金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Au-Hg-As-Tl矿田的东段,是该区发现较晚,品位较高(6~18g/t)的大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全都位于距地表200 m以下,呈似层状、层状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所夹的生物碎屑灰岩之中.原生矿石具有去碳酸盐岩化(Decar-bonation)、硅化、硫化物化(Sulfidation)等典型卡林型金矿的热液蚀变特征.  相似文献   

4.
罗刚  杨小峰 《地质通报》2010,29(9):1362-1370
老寨湾金矿区位于滇黔桂"西南金三角",是云南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低品位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床产于加里东古隆起不整合面之上泥盆系下统蚀变细粒石英砂岩中,金矿是由沉积形成的含矿层经后期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淋滤作用等使含矿层中的Au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而成的,构造、层位等控矿明显。蚀变是区内的找矿标志之一,金矿的形成与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有关。金矿床的成矿与区域大地构造发展、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成矿热液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个Ⅰ类型卡林型金矿床——水银洞金矿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银洞金矿床是中国近年来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第一个Ⅰ勘探类型卡林型金矿床,具品位高、厚度小、多层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的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条件、构造、岩石组合特征、热液蚀变类型以及金矿富集规律等,并提出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天 《地质与勘探》2018,54(2):243-251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床位于兴蒙-天山造山带东缘吉黑褶皱系佳木斯隆起北端的太平沟隆起与嘉荫凹陷东侧乌拉嘎断裂的结合处。该金矿是在乌拉嘎深断裂控制作用下产生的大型原生岩金矿床,其矿床成因认识逐渐清晰;从次火山热液型、斑岩型金矿床、热泉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到现在认为的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乌拉嘎金矿床主矿体就位于斜长花岗斑岩与黑龙江岩群片岩的接触部位靠近斑岩一侧。金矿的成矿年龄为晚燕山期;矿区西部构造破碎岩带发育,为矿床的就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岩浆期后热液和大气降水共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矿石结构以细粒状、碎裂、胶状为主,矿石构造以脉状、角砾状为主;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矿体为中心,从矿床外围向矿床内部依次发育有碳酸盐化-泥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硅化,矿体就位的围岩蚀变以及围岩蚀变的含矿性都揭示硅化蚀变作用是乌拉嘎金矿成矿的关键因素。目前尾采阶段的零星矿体主要就位于花岗斑岩的构造裂隙带附近,黄铁矿化不明显。因此要揭示这类具斑岩成矿特征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因还需要更直接的佐证,或许花岗斑岩斜长石铝含量与斑岩型铜矿的关系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疆萨热阔布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萨热阔布金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泥盆系康布铁堡组火山碎屑岩中 ,受断裂控制 ,成矿热液蚀变以硅化、似夕卡岩化、绿泥石化为主 ,硅化蚀变矿石富Fe2 O3+FeO、SiO2 ,而似夕卡岩蚀变矿石富CaO和Al2 O3,各种矿石富集Au、Ag、Cu、Pb、Zn、Bi、Mo、W等多种元素。成矿温度为中温 (2 40℃~310℃ ) ,流体成份以Cl-/SO4 2 -高为特征 ,矿石矿物中石英Ar-Ar年龄 (32 0Ma± 6Ma)反映最终成矿构造热液叠加年龄 ,矿床属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老营坪岩金矿床位于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内,赋矿地层为泥盆系危关群中部岩组;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分为氧化和原生矿石;围岩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等。成矿热液类型为地下热卤水型;老营坪断层次级层间破碎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床系浅成低温热液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地表水、地下水受热源影响形成热液循环,运移过程中萃取矿质形成成矿热液,在有利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9.
毕力赫金矿床产在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成矿带之白乃庙构造岩浆活化带内,是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金矿化发生在火山杂岩侵入体与围岩接触的破碎蚀变带中,与硅化、钾长石化围岩蚀变作用密切相关.矿体严格受蚀变带控制,呈透镜状、囊状、板状等,向南东方向侧伏.成矿流体为低盐度流体,成矿温度属于中低温.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阳山金矿带安坝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志超  李楠  戢兴忠  韩忠  郭耀宇  李在春 《岩石学报》2015,31(11):3405-3419
安坝金矿床是阳山金矿带内已探明金资源储量最大的金矿床,矿体受NEE向的区域性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裂隙系统控制,主要赋存于紧邻断裂带的千枚岩和斜长花岗斑岩中。围绕断裂-裂隙系统的赋矿围岩硫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粘土化蚀变发育,其中前三种蚀变与金成矿作用关系最为密切。论文在厘定安坝金矿床热液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特征、以及断裂变形与蚀变空间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蚀变岩及其原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硅化蚀变贯穿发育于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绢云母化蚀变为成矿前和成矿期的产物,碳酸盐化蚀变主要发育于成矿晚阶段和成矿后,而粘土化蚀变为成矿后的产物。在长石蚀变为绢云母的过程中,有少量Al2O3带出,而TiO 2在蚀变过程中相对稳定,为此选取TiO 2作为不活动组分,开展质量平衡计算得出:在硅化过程中,明显带入的组分有SiO 2、Fe2O3、FeO、MgO、CaO、C、S、Au、As、Hg、Pb和Zn,而被带出的元素为Rb和Ba;在绢云母化过程中,明显带入的组分为SiO 2、Fe2O3、CaO、C、S、Au、As、Hg、Pb、Zn、Rb和Ba,带出组分为Na2O。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千枚岩原岩稀土元素含量比硅化和绢云母化千枚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高,表明在蚀变过程中有稀土元素的流失。此外,千枚岩原岩的δEu=0.70,δCe=0.95;硅化千枚岩的δEu=0.72,δCe=1.00;绢云母化千枚岩的δEu=0.76,δCe=0.95。硅化、绢云母化千枚岩与千枚岩原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明显的Eu负异常、无Ce异常的富轻稀土的右倾型曲线。含矿流体沿断裂带运移并与围岩反应,形成了石英和绢云母等蚀变矿物。硅化过程中,含矿流体中还原硫活度降低导致金沉淀;而绢云母化过程中,含矿流体的pH增大及K+和H+含量的减少和CO2含量的增加,致使载金黄铁矿、毒砂和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11.
安西县寒山剪切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吉 《甘肃地质》1999,8(1):42-48
寒山金矿床是甘肃地勘局酒泉地质矿产调查队于1995年检查1∶20万重砂异常时发现的,是北祁连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韧脆性剪切带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主岩为奥陶系安山质、英安质岩石。矿化蚀变以强硅化、绢云母化为特征。成矿作用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包括绢云母—石英阶段、黄铁矿—金矿化阶段、石英—多金属金矿化阶段、石英—碳酸盐化(方解石)4个成矿阶段,表生期是由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和氧化物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2.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床是在秦岭造山带中发现的又一大型金矿床。该矿处于扬子板块与摩天岭地体,阳平关与青川区域边界断裂之间,赋存于茂县群黄坪组浅变质,强变形陆源细碎屑岩中,所圈定的矿(化)体均由叠加于黄坪组有利容矿岩段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与金有关的矿化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铁白云石化,成矿可分5个阶段,以早-中期细粒浸染状黄铁矿化,中-晚期条痕,断续细脉状黄铁矿化和晚期含多种硫化物-石英矿化为主成矿阶段,初步研究表明,属于沉积-浅变质叠加韧-脆性剪切与热液改造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豫西某角砾岩型金矿床,金矿化富集带、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角砾岩体内的上中部。金矿化与热液蚀变有紧密时空关系。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石英化、正长石化、黑云母化以及绿帘石、绿泥石化和方解石化,并有强烈发育的钠长石化和绿钙(钠)闪石化。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可明确划分为先锋蚀变成矿期、主体蚀变成矿期和晚期蚀变成矿期,构成了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那郎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富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郎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接触部位,靠右江褶皱带一侧,属卡林型金矿床,以氧化矿为主。其容矿岩石主要为砂质粘土岩、泥灰岩等不纯碳酸盐岩,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等与金关系最为密切;矿体受地层、构造及蚀变三重控制。成矿期后容矿原岩经氧化,致使赋存在载金矿物中的包裹金游离出来,成为氧化矿中的游离金。  相似文献   

15.
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江 《地质与勘探》2001,37(2):17-22
紫金山铜金矿床具有“上金下铜”的垂直分带特征,近矿围岩存在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金矿与强硅化关系密切,铜矿与硅化一明矾石化关系密切,下部伴生金的铜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高硫热液型矿床,上部金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低温-低温高硫热液-氧化次生富集叠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热液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  张德会  和成忠 《物探与化探》2014,(2):278-283,288
热液金矿床总是伴随着围岩蚀变,研究围岩蚀变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发现,与热液金矿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英岩化等;重点分析讨论了硅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金矿化之间密切关联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对热液金矿蚀变的分带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内金矿床均赋存于沿NE-NNE向断裂带展布的大规模红化蚀变带中;然而对红化蚀变是钾长石化还是赤铁矿-金红石化,及其对金成矿的贡献尚存争议。寺庄超大型金矿床的红化蚀变沿NE-NNE向焦家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裂隙系统发育,占已探明资源储量70%的Ⅲ号矿体群即赋存于红化蚀变带内,是研究红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的理想对象。本文以该金矿床红化蚀变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新鲜花岗岩与强、弱红化蚀变岩内矿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组成,探讨红化蚀变对于金成矿的贡献。矿物学研究表明,弱红化蚀变岩内的蚀变发生在斜长石核部,以钠长石化为主,同时形成绢云母和少量热液钾长石,且赤铁矿在此阶段沉淀;而弱红化蚀变岩进一步水岩反应成为强红化蚀变岩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热液钾长石。质量平衡计算表明,红化蚀变过程中SiO_2、K_2O迁入,而Na_2O、CaO、Al_2O_3、FeO~T、MgO迁出;红化流体由早期富Na向后期富K转变。岩石地球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红化流体为高温、高氧逸度、富K的玲珑岩浆期后热液,与胶东金矿床中-低温、还原性、富CO_2成矿流体性质相反,表明红化流体未直接参与成矿过程。综合研究揭示,流体交代斜长石后形成贯通性孔隙提高红化蚀变岩的渗透性;热液钾长石交代斜长石导致岩石体积膨胀而破裂,降低岩石抗压强度;这些为成矿期断裂活动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和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围岩条件,可能是巨量金聚集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夏勇  张瑜  苏文超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 《地质学报》2009,83(10):1473-1482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去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 Au-As-Hg-Tl 元素组合。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和较高压力和富挥发份的特点,均一温度在 220 ℃±,盐度在6±Wt% NaCl,压力为1.6±0.4Kbars。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高压和富挥发份促使成矿流体从深部迁移至控矿背斜核部,并由于构造作用挥发份的快速逃逸,压力骤降,促使流体快速卸载,金快速沉淀,形成水银洞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根据找矿标志及成矿和找矿模型,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使水银洞金矿新增储量数十吨,并且预示该类型金矿找矿远景巨大,已经成为黔西南第一个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热液蚀变及蚀变矿物学研究,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首次将西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确定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的主要识别标志为:发育以多孔状石英为特征的硅化蚀变带和高级泥化蚀变带;成矿流体性质为低盐度[W(NaCl)为0.3-4.2%]、低pH值(3-4)和高氧化态;氧同位素δ(^18O)为1.7 ‰-4.3‰,δ(D)为-60‰--80‰。金主要富集在高级泥化带和中心硅化蚀变带内。系统研究和总结了成矿地质-地球化学制约因素以及区域、靶区和勘探区尺度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焦家式"金矿床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占胶东已探明金矿资源量的90%以上。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胶西北招平断裂带中段,是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区内发育有大规模的绢英岩化蚀变带(宽20~200m)和钾化/红化蚀变带(宽50~300m),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发育在招-平断裂带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基础上,查清了大尹格庄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针对大尹格庄金矿床Ⅱ号矿体系统采集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初步探讨了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和金沉淀机制。通过本研究得出:大尹格庄金矿床内主要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要矿化形式。大尹格庄金矿床热液蚀变期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钾化/红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钾化/红化蚀变为成矿前蚀变,在此过程中有少量热液钾长石的形成。在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Fe、Cu、Pb和Rb元素带入,Si、Al、Na、Ca、Ba、Sr、Cr等元素带出。同时流体-围岩通过交代反应使金从围岩中释放出来成为高价态离子活化进入成矿流体。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为成矿期蚀变,蚀变过程中与矿化有关的Fe、Cu、Pb元素表现为迁入状态,流体运移过程中,热液中的HS~-等组分损失,导致Au(HS)~(2-)络合物失稳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同时金大量聚集沉淀,此时完成了金由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