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伴生金占金保有储量的43.39%.加强伴生金的找矿研究和开发利用不仅能迅速增长金的储量和产量,而且也是提高矿产品经济价值和矿山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伴生金矿金矿类型主要有:岩浆型硫化物铜镍矿床、斑岩铜铜矿床、夕卡岩型矿床、火山岩型矿床和热液型矿床.伴生金矿床资源潜力巨大.因此对伴生金矿床特征的研究及找寻是迫在眉睫的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尹格庄和夏甸两个超大型金矿床的精金矿与尾矿砂中关键元素含量的分析,发现相对于华北克拉通地壳元素丰度,本次分析的稀贵元素Co、Rh、Ir和Ru,稀散元素Cd、Te和Se,稀有元素W和In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特别是Te、Co和Cd超常富集达到伴生组分综合评价品位。根据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规范和金矿选矿报告相关参数,分别估算了金矿石和精金矿中可利用的关键金属矿产储量,其中夏甸金矿床内Te储量为69吨(精金矿中52吨)、Co储量为604吨(精金矿中413吨),大尹格庄金矿床内Cd储量为224吨(精金矿中206吨),这些均可直接回收利用。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综合研究表明:Te主体以碲金矿、碲银矿、碲铋矿、碲铅矿和陈国达矿等独立矿物存在,与可见金密切共生;Co常以微量元素形式分布在金成矿早阶段的粗粒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Cd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金成矿晚阶段的闪锌矿、黄铁矿和黄铜矿中。进一步通过对典型金矿床中黄铁矿原位和/或单矿物的Te与Co含量对比、并结合矿石中Co与Cd元素组成及其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综合约束了其超常富集特征与资源潜力,揭示新城、玲珑和寺庄金矿床及栖霞异常区分别有约2329吨、1035吨、1553吨和22790吨Co资源量,乳山、新城和焦家金矿床有约1529吨、126吨、216吨Te资源量,仓上、新立、三山岛、寺庄和新城金矿床、以及栖霞和招平北段异常区分别有约47.6吨、78吨、63.7吨、69吨、3564吨、7120吨和696吨Cd资源量;即胶东金矿集区具备近期被综合利用或作为未来潜在接替资源的Co、Te和Cd资源条件,且其展布区域广泛、资源潜力巨大。初步研究已显示胶东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Cd、Te和Co矿床的资源条件,但关键金属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一、其超常富集机理与规律尚不清楚,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据国土资源网消息:经过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大队数年的地质勘查,青海省泽库县瓦勒根金矿岩金找矿普查获得重大突破,至2008年底获概算金资源量达24吨。瓦勒根金矿是在西秦岭地区青海境内首次发现的岩金矿床,矿区范围大,找矿前景好。通过对该矿区成矿规律的研究,对今后在青海黄南地区及全省岩金找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青海省瓦勒根金矿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岩金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是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的主体。区内已发现旁开门、二十四号桥、宽河、泥鳅河等金矿床,多宝山、小多宝山、三矿沟等伴生金矿床(其中多宝山铜矿体的伴生金储量超过70×103kg)及四道沟东山、北西里、八里岗金矿点等共一百多处金矿床(点)。其中构造蚀变岩型和火山热液型金矿是区内主要成矿类型。研究区地壳构造运动强烈,既有古老基底构造的继承性,又受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成矿作用的叠加,为多期复合成矿的有利地段(多宝山铜 金矿田),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岩金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5.
赤峰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地区的金矿床依据金矿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和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岩浆热液金矿床、火山热液金矿床和伴生金矿床四个类型。叙述了每一类型金矿床矿体地质、矿石矿物、矿床同位素等特征。并指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是赤峰地区找金矿的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二道沟金矿区火山—侵入杂岩、构造、矿床的研究,认为成矿与早白垩世斑状花岗间长岩同源;矿脉与岩脉、爆破岩伴生,时空关系密切;结合矿石、矿物、测温资料,确认二道沟金矿为岩浆中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正>西藏自治区银主要以共、伴生银矿产出,与铅锌、铜金矿共伴生,铅锌矿床中的银具有较大的综合利用价值。笔者主要就西藏地区铅锌矿中银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西藏地区铅锌银矿的综合找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1铅锌银矿成矿地质特征西藏自治区的铅锌银矿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和燕山期,品位较高,控制的资源量最大,另有  相似文献   

8.
招掖金矿带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招远县—掖县一带,呈东西向展布,西起三山岛,东到玲珑、九曲。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带内现已发现、探明的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八个,中型金矿床二十个,小型矿床,民采点近百处,共探明黄金储量达×××吨,年产量占我国黄金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我国主要的黄金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9.
卡林金矿位于美国内华达州中北部欧雷克县以北,是一个大型金矿床.1965年矿石量约1100万吨,平均含金9.9克/吨,现矿石量已扩大至2000~3000万吨.该金矿床有三个显著的地质特征:(1)不是脉金,也不是伴生金,而是一个大型的浸染型金矿床;(2)金颗粒特别细,大部分呈胶粒大小(<0.2μ),而且黄铁矿等硫化物较少,矿石不易辨认;(3)金矿体并不产于硅化带,而是在其旁侧的泥化碳酸盐岩石中,胶粒金的富集与胶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地学前缘》2017,(6):119-132
在系统分析研究中国1 572座小型及以上规模金矿床资料的基础上,以找矿预测为目的,根据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划分了沉积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和剪切带型金矿4种类型。提出了中国金矿床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和成矿时代爆发性特点:陆块区分布的金矿床占全国总金矿数的60%,中生代金矿占全国总金矿数的71.5%。研究发现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是金矿床最主要的成矿地质体,并总结了识别隐伏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通过对450座代表性金矿床地质事实的统计研究,提出中国金矿主要为两类:一类金矿床Au和Ag共伴生,成矿温度约250℃,Au的成色一般低于900,As和Sb含量极低,成矿早阶段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另一类金矿床Au和As、Sb共伴生,成矿温度低于250℃,Au的成色一般高于900,Ag含量低,成矿早阶段蚀变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以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作为切入点,探讨了金从流体组分转变为成矿结构面中的固体矿物组分这一短暂过程的迁移沉淀机制,为金矿的找矿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其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该类型金矿床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区的90%以上,其巨量金的来源是引人瞩目的关键科学问题。招平断裂带是胶东金矿集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成矿带,其内已探明金资源量1500余吨,大尹格庄金矿床位于招平金矿带中段,是该金矿带最具代表性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之一,目前勘探深度近-800m,已探明金金属量约125t。NNE向招平断裂带和NWW向大尹格庄断裂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其中招平断裂带沿胶东群与玲珑花岗岩接触带发育,控制了大尹格金矿床的产出。招平断裂带下盘为玲珑黑云母花岗岩,是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普遍发育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招平断裂带上盘为太古宇胶东群混合岩化黑云斜长变粒岩、碳酸盐片岩和斜长角闪岩及古元古代荆山群禄格庄组石榴矽线黑云片岩和黑云片岩,发育强烈的碳酸盐化。金矿化与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硅化关系密切,金矿体赋存在招平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且黄铁矿常与方铅矿和闪锌矿共生。以大尹格庄断裂为界,其南、北两侧分别为Ⅰ号和Ⅱ号矿体,它们是占大尹格庄金矿床探明储量的85%。相对于Ⅱ号矿体,Ⅰ号矿体具有更多的方铅矿和闪锌矿及更高的银含量。I号矿体9件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2638~17.3585、15.4663~15.6116和37.858~38.3328;II号矿体6件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7.2157~17.3286、15.4595~15.5084和37.8900~38.0004,为放射性成因的异常铅,经历了三阶段演化史。其中,3.4Ga左右壳幔分离,铅在地壳下部和上地幔得到充分混合,形成均一的正常铅;0.8Ga左右铅脱离第二阶段储库并与铀钍体系发生分离;其后,这种铅与不同数量的放射性成因铅发生混合,并于约130Ma金成矿时被保留在硫化物等含金矿物中。该金矿床成矿物质很可能主要来自于胶东群变质岩的再活化,成矿过程中,I号矿体中成矿流体与围岩的交换反应作用更强,有更多的上地壳物质进入成矿流体;而II号矿体则保留了更多的深部初始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安徽南部地区金矿控矿条件及其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金矿床(点)主要集中于其南部地区,金多以共生或伴生形式产在铜、铁、硫矿床中,中大型金矿床少,独立的岩金矿更少。前人对安徽南部地区开展了大量针对铜、铁、硫等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因上的研究,而对独立的岩金矿床则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该区独立岩金矿床金成矿地质背景介绍,对区内铜陵朝山、铜陵杨冲里、南陵吕山、池州抛刀岭、休宁天井山等代表性金矿床特征总结归类,对与金成矿相关的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控矿条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同时对区域金矿床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特征进行了探讨归纳,从而将安徽南部地区独立金矿床大致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并指出该区金成矿主体发生在燕山早期,受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和俯冲后拉张双重作用影响,同时金成矿主要与早期俯冲阶段有关,晚期则叠加了少量金及多金属矿种,是燕山期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与成矿大爆发事件具体体现和响应。含金流体主要富集在由晋宁期基底基础上演化而来断裂构造中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大致具有北东向、北东东向集中展布的特征。通过上述工作,以期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与金矿床相关的野外地质工作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进而为该地区金矿取得找矿突破提供指导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疆托里金矿床为一新类型的金矿床。自然金是主要的含金矿物,常与黄铁矿伴生。自然金的晶胞参数a.=4.064(?);含有Ag、Cu、Fe等微量元素,成色为884~998。石英脉型矿石中,含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蚀变交代岩型矿石中,含金矿物以黄铁矿为主。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金矿床类型多样,有6类16型,其中主要工业类型为次火山斑岩型伴生金矿、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和冲积型砂金矿。这四种工业类型中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均有较好的勘查前景,尤以后者找矿潜力巨大。在叙述赣东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金矿类型划分、金矿主要工业类型和典型金矿床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金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今后勘查的主攻矿床类型,找矿远景区,预测并指明了主要金矿类型的未来找矿潜力。为赣东北地区金矿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岩金矿品位-储量分布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甘肃省已发现599处金矿床(点、矿化点)资料的统计、研究,建立了甘肃省岩金矿品位模型、品位-储量联合模型及储量分布模型.分别总结了甘肃省岩金矿床品位、储量的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6.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张复新  张正兵 《矿床地质》1998,17(Z2):361-364
南秦岭热水沉积铅锌矿与浸染状金矿的共生关系是独特的。金主要以伴生金、共生金及独立金矿床产出。并对三种形式的金矿化与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成因联系、地球化学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矿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类型杂、中小型矿床居多数。文中概述和列举了我国金矿几个主要类型的成矿特征及其在工业利用上的经济意义。这些类型是: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火山岩型、碳酸盐型、砂金型和伴生金。从工业利用上看,全国黄金年产量的75%采自岩金,砂金占10%,伴生金占15%。就我国今后找金矿的前景和地质工作部署问题,作者提出:要从现实出发,续继侧重扩大最有潜在远景的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大脉(复脉、脉带群)型金矿床。从长远考虑,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科研工作,制定规划,有目标地探索世界型的金矿床在我国突破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最近召开的江西省贵金属矿床学术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江西金矿勘查有较大的突破.其标志是,突破了原来以伴生金矿为主要金矿类型的局面,发现了一批独立金矿,其中个别矿床已达大型规模;伴生-共生金矿也有较大突破.现在江西已成为金矿类型齐全,找矿前景颇具希望的我国又一个黄金重要产地. 作为我国主要金矿类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即大型剪切带型金矿),在江西省也有广泛分布,已成为该省重要的金矿类型.该类金矿首先在赣东北的金山金矿区突破.勘探资料表明,金山金矿赋矿岩石为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金矿化  相似文献   

20.
木龙沟—黄龙铺地区已探明小型—大型钼—铼—稀土矿床20多处。矿床成因类型有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化爆破角砾岩型和碳酸岩脉型四种。钼潜在资源量298万吨,已探明约76.24万吨;伴生铼潜在资源量644 t,已知约367.37 t;稀土潜在资源量为872万吨,已探明约95.31万吨。有钼就有铼。矽卡岩型和碳酸岩脉型钼矿较斑岩型钼矿富铼。2H1+3R型辉钼矿较2H1辉钼矿富铼。稀土主要产于碳酸岩脉型钼矿中,或为独立脉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