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冈底斯成矿带位于西藏中部,带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样,造就了良好的成矿条件,其中铜、金、铅锌、银等优势资源潜力巨大。通过开展化探异常查证,在西藏冈底斯带中东部发现了数十个大型、超大型矿床,而化探异常信息的提取,是进一步勘查工作部署与找矿突破的关键。诺仓地区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冈底斯岩浆弧,地球化学景观分区属于高寒湖沼区。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永珠组(C1y):主要分布在区内北部、北西部,为一套浅海相碎  相似文献   

2.
<正>西藏冈底斯是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缝合带之间一条近于东西走向的巨型构造-岩浆岩带,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构造—岩浆岩带,全长约2000 km,南北宽约100 km。有关冈底斯岩浆岩特别是花岗岩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对这一地区地质演化的认识(莫宣学等,2005;吴旭铃和陈振华,2005)。但前人研究更多的集中于冈底斯中段,西段花岗岩类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借助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区位于冈底斯构造带西段诺仓地区,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南侧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次级大地构造单元在测区属冈底斯岩浆弧,地层区属划分上属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岀露地层主要有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古近纪和第四纪,查明元素在地质各大构造带间含量的差异及在各区域间和区域内各类地质体中含量的变化特征,探寻各地区成矿元素集中于分散的规律,便于进行异常圈定  相似文献   

4.
<正>诺仓地区位于冈底斯岩浆岩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中部偏南,夹持于北部受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和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该区经历了强烈而复杂的拉张、俯冲、碰撞、走滑等地质演化历程(陈旭等,2005)。频繁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岩浆热液活动,为元素富集成矿创造了物源和热源条件,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动力,为矿物质的富集、沉淀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与场所,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理想(胡新伟等,2007)。研究区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始新世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古新统典中组,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区的岩浆岩、变质岩分布很广,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班公湖—东巧—怒江缝合带(BDNS)以南,出露有三条规模巨大的花岗岩类岩浆弧:念青唐古拉弧、冈底斯弧和喜马拉雅弧。  相似文献   

6.
<正>西藏米拉山地区位于世界三大斑岩铜矿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其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是东特提斯构造域中晚古生代以来具有独特演化历程的一个多岛弧碰撞造山带(潘桂棠,1997)。不同演化阶段所形成的"火山弧"、"弧内盆地"、"岩浆弧"等成矿构造在空间上叠置,构成了"重叠式"火山-岩浆弧(姚鹏,2002)。笔者从西藏米拉山地区铜钼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出发,结合区域地球理化特征等分析西藏米拉山地区铜钼矿矿化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地质学者关注,期间取得了丰硕成果。到目前为止找矿取得的成果多数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种丰富,但西段找矿工作进展缓慢,仅发现少量铁矿床,未发现铅锌矿及其他矿床。本文研究区位于西藏措勤县诺仓地区,隶属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海拔平均在5000米以上,到目前为止基础地质及找矿勘察工作仍  相似文献   

8.
西藏冈底斯尼木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属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东延部分,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东段,为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确认的最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尼木西北部地区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确认为冈底斯成矿带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尼木地区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
西藏谢通门县德新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新铅锌矿位于西藏自治区谢通门县,地处西藏冈底斯Cu、Mo、Pb、Zn、Au、Fe成矿带中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岩浆岩与第三系火山岩的接触带,地层、岩浆岩控制了矿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空间位置。早期东西向构造对成矿起了导矿作用,晚期近南北向、北西、北东向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储矿构造。属标准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矿床成因可能属火山隐爆角砾岩型。本文提出了区内8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属雅鲁藏布江成矿区的一个次级成矿单元,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受洋壳俯冲形成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火山-花岗岩的分布面积约占整个青藏高原岩浆岩分布总面积的83%~([1]).  相似文献   

11.
<正>西藏曲水县南木乡达布村一带显角囊地区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冈底斯岩浆岩带中段的南部,南距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约30 km。大地构造位于冈底斯大陆北缘前陆的一部分,即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南部边缘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的东段,南邻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矿区所处的构造单元位于晚白垩世—中新世结蒲林—夏拉火山岩浆弧中。研究表明,大多数斑岩型铜  相似文献   

12.
岗讲铜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典型的斑岩型矿床。选用EH4连续成像技术,获得的低阻异常与钻孔控制矿(化)体空间位置吻合性良好,并依据物性差异尝试区分岩浆岩的活动期次及断面形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定位深部矿(化)体空间位置,是冈底斯成矿带探测深部斑岩型铜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达布铜钼矿区位于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达布村一带,拉萨市约25 km,矿区交通条件较好。矿区成矿区带划属Ⅲ级(Ⅲ-43)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Cu、Au、Mo、Fe、Pb、Zn、Sb成矿带,Ⅳ级(Ⅳ-23)南冈底斯Cu、Mo、Pb、Zn、Au、Ag、Fe、W成矿亚带。矿区构造岩浆岩带位置属Ⅲ级(Ⅲ-2-5)南冈底斯亚带,Ⅳ级(Ⅲ-2-5-2)冈底斯主脉段(带)(陈毓川等,2006a)。本文拟从流体包裹体特征方  相似文献   

14.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带是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它囊括西藏境内花岗岩出露面积的80%.呈大致东西向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冈底斯花岗岩大致分为北带、中带和南带3个亚带,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代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前和碰撞过程中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和地壳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板片中南部,是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典型的大型斑岩钼(铜)矿床,共生铅、锌,是继沙让斑岩型钼矿床(秦克章等,2008;唐菊兴等,2009;高一鸣等,2010)之后,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钼(铜)矿床,与南边驱龙、甲玛构成了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16.
<正>滇西腾冲地块位于班公湖-怒江-龙陵-瑞丽板块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密支那板块缝合带之间,是青藏高原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南)延部分,为东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形成演化的重要窗口。该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历来受到中外地质学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驱龙铜矿Re—Os年龄及成矿学意义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驱龙铜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部冈底斯花岗岩基内,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选择辉钼矿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进行成矿年龄精确测定,6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范围为15.99~16.74 Ma,变化较小,不超过1 Ma。6个样品拟和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6.41±0.48 Ma(2σ误差,MSWD=1.5),与模式年龄一致。驱龙铜矿的成矿年龄与冈底斯带区域上已有的斑岩铜矿成矿年龄(14 Ma±)相吻合。目前的年龄数据结果显示冈底斯带斑岩铜矿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16~14 Ma之间,成矿时限不到2 Ma,具有爆发成矿特征。斑岩成矿发生在区域上钾质熔岩喷发和东西向伸展活动时期。含矿斑岩特点及其与钾质熔岩和南北向张性构造系统的时空依附关系,说明冈底斯带斑岩成矿受西藏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深部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冈底斯斑岩型矿床的爆发成矿具有深层次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锆石U-Pb SHRI MP定年技术,测定了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段邦铺斑岩钼铜矿床中二长花岗斑岩的年龄,获得该含矿岩体真实侵位年龄为13.9±0.3 Ma(MSWD=3.05),属于喜马拉雅晚期。邦铺二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介于冈底斯成矿带后碰撞期伸展构造环境的斑岩体的形成时代(12~18 Ma),该年龄的厘定进一步丰富了冈底斯带岩浆活动,并为整个冈底斯成矿带岩浆岩演化历史提供年代学数据和新的启示:可以认为其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背景,同属于大规模的快速爆发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西藏斑岩铜矿对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西藏已有 3个构造岩浆带发现斑岩铜矿 :玉龙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错成矿带。其中班公错成矿带还少有研究和找矿评价 ,目前仅报导在改则西北发现多不杂斑岩铜金矿 ,但该带的邻国已发现大型斑岩铜矿 ,例如巴基斯坦的赛恩达克 (Saindak)和伊朗的萨尔切什梅 (SaiCheshmeh)等。据青藏高原 70Ma以来的古气候研究 ,在新特提斯洋闭合之后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陆陆碰撞 ,曾有过 3次加速 :第一次为 4 0~ 35Ma ,与玉龙矿带的成岩成矿年龄相吻合 ;第二次为 1 8~ 1 2Ma ,与冈底斯矿带的成岩成矿年龄相吻合 ;第三次为 3.6Ma以来 ,与羊八井等热泉和铯金锑成矿年龄相吻合。故西藏斑岩铜矿为印度洋扩张和陆陆碰撞“A”型 (Ampferersubduction)俯冲的产物。第一次加速在青藏高原的东缘三江地区产生一系列喜马拉雅期走滑拉分盆地 ,导致幔源斑岩岩浆上侵 ,形成玉龙等一系列斑岩型夕卡岩型铜铜钼铜金矿 ;第二次加速使冈底斯深部挤压而浅部拉张 ,导致幔源斑岩浆岩侵位 ,形成冈底斯一系列斑岩型夕卡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钼铜金多金属矿 ;第三次加速使青藏高原整体深部挤压而浅部拉张 ,在藏南、冈底斯和藏北等产生一系列热泉型铯金锑矿  相似文献   

20.
藏南冈底斯带广泛发育中新世中酸性高Sr/Y比岩浆岩,对该类型岩石的成因研究可为藏南后碰撞岩浆活动提供良好的记录和约束。通过对冈底斯带东段中酸性岩浆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中酸性岩浆岩形成于16~18Ma,为中新世时期;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岩浆岩具有高SiO_2含量( 64%),高钾富钠,高Sr、低Y和高Sr/Y比,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且较平坦的特征,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与冈底斯带中段~14Ma埃达克质闪长玢岩脉相比,冈底斯带东段的中新世岩浆岩具有更高的K含量;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中新世中酸性岩浆岩具有正的且变化较大的εHf(t)值(+1. 2~+14. 4);全岩(La/Yb)N值对中新世地壳厚度的估算结果为77~84km,处于壳幔边界处。综合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冈底斯带东段中新世中酸性高Sr/Y岩浆岩的成因为拉萨地块加厚下地壳(占主体的新生下地壳+少量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在源区残留了石榴子石和角闪石,造成熔融的热量来源可能为拉萨地体岩石圈根部拆沉导致的热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