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研究区位于雅布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喜马拉雅地块北缘,以札达一拉孜一邛多江断裂为界,北部为浪卡子—曲松构造亚带(亦称北构造亚带),南部为康马—隆子构造亚带(亦称南构造亚带),地处喜马拉雅地块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洛扎断裂东南端。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早侏罗世日当组、早-中侏罗世陆热组、中侏罗世遮拉组、晚侏罗世维美组以及早白垩世拉康组。第四纪地层出露较  相似文献   

2.
甘肃西部及邻区铀矿化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光国 《铀矿地质》2006,22(6):328-335
区内铀矿床分为6种类型:伟晶状白岗岩型、钠交代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本区铀矿主成矿期为海西期,其次为燕山期和中条期。矿床、矿点主要集中分布于冷龙岭、龙首山、潮水等6条成矿带。铀成矿主要受裂谷带及与之相邻的拱断带、夹持于花岗岩带之间的中新生代盆地、富碱的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断裂构造、沉积相、氧化还原分带等因素的控制。潮水盆地、雅布赖盆地、巴丹吉林盆地等是找矿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雅布赖地区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雅布赖—诺日公—红谷尔玉林构造带西端,对该地区辉长岩产出年代、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273.2±1.0)Ma,显示其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Eu异常不明显(δEu为0.93~1.15);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向南俯冲环境,并在成岩过程中受到了明显的陆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4.
1 地质背景 诺木洪矿区位于中国大陆中央造山带西段(姜春发,1994;殷鸿福和张克信,1998)东昆仑造山带的东昆中构造带,即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成矿带(图1-a、图1-b).该构造带包括"东昆中断裂"和东昆北地体,记录了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期构造岩浆事件(李王晔,2008);物质记录包括沿东昆中断裂分布的镁铁-超镁铁质杂岩和东昆北地体内发育的火山岩、花岗岩及相关变质岩系(Yang et al.,1996;王国灿等,2004;袁万明等,2000;朱云海等,2005;李荣社等,2007;莫宣学等,2007;潘裕生等,1996;陈能松等,2007).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地区第四纪断裂发育,但与其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薄弱。本文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第四纪沉积等厚图,结合前人已有资料,对长沙—湘潭一带第四纪断裂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厘定了第四纪断裂活动期次,探讨了断裂活动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区内第四纪规模断裂以NE向为主,次为NNE向和NW向,个别EW向~NWW向;不同走向断裂均可为正断裂或逆断裂;部分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的活动断裂。湘潭九华奔驰路开挖剖面上产状陡倾的小断裂发育,并可分为NW向左行走滑断裂、NE向右行走滑断裂、EW向左行走滑断裂以及NNE向正断裂等4组。根据奔驰路小断裂的活动期次,结合规模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区域构造背景,初步总结提出长沙—湘潭地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可分为4期:第一期为NE向、NNE向、NW向、EW向的规模正断裂和小型正断裂,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第二期为NE向~NNE向规模逆断裂,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区域NW向挤压应力;第三期为奔驰路NW向左行走滑与NE向右行走滑小断裂,形成于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区域EW向挤压应力;第四期为NW向逆断裂及奔驰路EW向左行走滑小断裂,形成于晚更新世—全新世区域NE向挤压。上述第一期断裂可能与地幔上隆背景下深部物质迁出导致洞庭盆地及周缘产生伸展断陷有关;后3期断裂可能分别与菲律滨板块、青藏块体、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挤压有关。本文研究反映出区域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构造体制及动力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正>1地质背景酒东盆地大地构造地处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与阿拉善地块之间走廊过渡带上,是中新生代断(坳)陷盆地。工作区位于酒东盆地东北斜坡构造单元之上(王崇孝等,2005;李奋其等,2006)。盆地北部基底由前震旦系龙首山群结晶变质岩系和海西期花岗岩类组成。构造相对稳定,以断裂构造为主,发育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盆地盖层为三叠系、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及新近系。下白垩统新民堡群  相似文献   

7.
雅布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雅布赖含油气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河西走廊地区北部,处于华北克拉通阿尔善地块中南部过渡带,属北祁连构造带,中生代为走滑拉分盆地,新生代为挤压冲断坳陷盆地。燕山早期,形成东西向雅布赖拉张断陷,主控断裂为北大山正断层,沉积中心位于盆地南部;燕山中期,碰撞造山作用致使盆地北部急剧抬升,北部中-下侏罗统地层遭受强烈剥蚀;燕山晚期,阿拉善地块及其北部地区处于伸展构造环境,雅布赖山前产生东西向正断层,急剧活动,快速沉降,形成了北东向展布的新的拉张断陷盆地。喜马拉雅期,在挤压走滑作用下,雅布赖盆地南部形成北西向南倾逆冲的推覆构造,致使北大山正断层发生错断瓦解,最终形成"东隆西坳,南断北超"的挤压坳陷构造格局。雅布赖盆地主体沉积凹陷具有较强分割性,沉降凹陷分布于南部,最大沉积岩厚度为5 400 m;凹陷内侏罗系最为发育,中侏罗统新河组、青土井组暗色泥岩、煤岩为烃源岩,砂岩为储集层,新河组泥岩互层作盖层,构成盆地内最主要的含油气组合。由于雅布赖盆地特定的早期深埋,晚期抬升破坏构造格局,造就侏罗系砂岩储层早期强烈压实致密,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成熟较晚,构造发育期与烃源岩排烃期不匹配,生成油气主要表现为近源成藏与层内滞留,形成源内自生自储,致密油应是主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8.
断裂体系发育特征是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运用研究区丰富的二维地震资料,在详细刻画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基础上,厘定了断裂体系各时期的活动规律,明确了断裂体系演化的时空差异性:古新世-早渐新世断裂体系以NNE向和NEE向主干断裂为主,早期整体断裂活动速率低且NNE向断裂占主导,后期NNE和NEE向断裂活动均大幅增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裂体系表现为NNE和NEE向主干断裂继承性活动、NW向主干断裂和NEE-近EW向次级断裂形成;中中新世以来断裂体系活动微弱、消亡。响应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澳板块交汇碰撞、古南海消亡以及新南海扩张的区域地质背景,礼乐盆地的新生代演化过程可分为陆缘裂陷(包括陆缘初始裂陷和陆缘强烈裂陷)、漂移裂陷及前陆拗陷三个阶段;古新世至早中新世拉张应力场由NWWSEE到SN向的顺时针转变和中中新世以来拗陷背景下来自东、南侧的挤压控制了礼乐盆地断裂体系的发育与演化。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震后大成都地区断裂带活动性氡气测量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活动断裂剖面上的土壤氡气浓度测量,对大成都地区断裂的位置、范围和活动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大成都地区断裂带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北川断裂虹口剖面、彭灌断裂小渔洞剖面、彭灌断裂中坝剖面、彭灌断裂白鹿剖面以及新津-蒲江断裂剖面进行监测,从测量结果分析可知:断裂剖面土壤氡浓度背景高于无断裂带地区,且受地震影响较大,距汶川地震震中越近,断裂剖面土壤氡浓度值越高;断裂剖面氡浓度异常阈值与背景值之比均不大于3,最大值与背景值之比均小于5。结合测量地点的地形、表层土壤结构等地质条件,对大成都地区震后活动断裂的相对活动性的强弱进行科学评价,认为目前大成都地区并无活动性极强的断裂,且北川断裂与新津-蒲江断裂的活动性高于彭灌断裂。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及其构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述了松辽盆地含油气地层的基本特征 ,研究了松辽盆地地层、断裂及其与油气的联系 ;分析了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构造背景与松辽盆地的形成、演化关系 ;概述了松辽盆地六个二级构造单元的和两个断裂群的基本构造特征 ;讨论了断裂对油气储集运移的制约。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的烃源岩和含油气组合的形成和富集与西太平洋板块构造背景和拉张作用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1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边缘与江南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由于全球性的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华南形成了新元古代被动陆缘裂谷盆地(殷鸿福等,1999;王剑,2001),并由于断裂、拉张作用形成多个拉张盆地(周琦等,2007)。而含锰层位大塘坡组便沉积于这些盆地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阐述了本区位于内蒙古地轴哈达特山台凸西南缘,巴拉嘎斯太庙大断裂与石崩大断裂相连的断裂带上;矿体产于古生界白云鄂博群尖山组片岩及含磁铁斜长角闪岩等地层中;区内断裂发育、矿化明显,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远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西部走滑相关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特征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属于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阿尔金山前前陆冲断带就形成于盆山结合部,阿尔金山前冲断活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活动,其次根据走滑断裂规模和走滑断裂对整个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将柴西地区的各种复杂走滑断裂分为盆地级(一级)、区带级(二级)、圈闭级(三级)、显微级走滑断裂;柴西地区各种复杂多样的走滑断裂与之伴生的构造组合都与其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有关;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西各走滑断裂的形成期与改造期,最后研究了走滑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地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冲 《地质与勘探》2017,53(1):87-96
义敦岛弧中段夏塞地区发育多个由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大、中型岩浆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具有极其相似的地质背景,形成于相同的断裂构造体系。本文选取夏塞银铅锌矿床进行控矿断裂特征调查、断裂构造序次和成矿应力场分析及矿体定位机制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热液矿床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断裂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1)矿区NNW向控矿断裂具有多期活动且成矿阶段断裂性质为左行正断层;(2)矿体定位于德格-乡城断裂和德莱-定曲断裂(Ⅰ)的次级断裂(Ⅱ)所派生的NNW向更次级的结构面(Ⅲ)中;(3)矿区NNW向断裂控制着矿化局部富集空间、矿脉展布型式及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5.
<正>1地质背景阿钦楚鲁二长花岗岩体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中段,其东南侧就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缝合带——二连浩特-贺跟山深大断裂带(聂凤军等,2007;张万益等,2009)。区域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中奥陶统、上志留统、泥盆系、下二叠统、侏罗系和白垩系火山-沉积岩以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区内主干断裂为北东向二连浩特-贺跟山深大断裂和查干敖包-东乌珠穆沁旗深大断裂。褶皱构造发育,褶皱轴向与区  相似文献   

16.
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中段,经历了早期钨矿、晚期锑矿等两期成矿作用。目前该矿床锑矿的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的形成背景也缺乏研究。鉴此,本文对渣滓溪矿床及外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表露头和井下巷道的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和区域构造特征,厘定了构造变形序列、钨矿和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含矿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形成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1)志留纪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及顺层剪切断裂;(2)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破劈理, NWW-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 SN向左行剪切破裂, NNW向张节理等;(3)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E向左行走滑兼逆冲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小断裂、SN向张节理等;(4)中侏罗世受到NWW向–近EW向挤压,形成NNE向褶皱、NEE-E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WW-NW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5)早白垩世受到区域NW-SE向伸展,形成NE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17.
笔者等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构造特征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背景,认为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属于巨型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阿尔金山前前陆冲断带就形成于盆山结合部,阿尔金山前冲断活动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期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活动,其次根据走滑断裂规模和走滑断裂对整个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将柴西地区的各种复杂走滑断裂分为盆地级(一级)、区带级(二级)、圈闭级(三级)、显微级走滑断裂;柴西地区各种复杂多样的走滑断裂与之伴生的构造组合都与其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有关;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西各走滑断裂的形成期与改造期,最后研究了走滑断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重要地作用,控制了油气聚集和分布,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云南南涧县太平村(割救母村)附近,构造位置属于红河断裂及其派生巍山断裂右旋走滑作用下所形成的巍山盆地南端。区域构造主要受南部公郎推覆构造带、东部金沙江一哀牢山断裂带及巍山盆地中轴断裂的控制(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李兴振等,1999)。区内的岩浆岩属于喜马拉雅期大佛山岩群。其主要沿莲花山—大佛山背斜核部断裂贯入,岩性以正长斑岩和二长斑岩类为主。区内岩体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石  相似文献   

19.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沅麻盆地是叠加在雪峰造山带中段的一个中生代大规模陆相盆地,盆地中新生代断裂、褶皱发育特征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构造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沅麻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架、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特征、变形序列、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NNE-NE向正断裂、逆断裂和平缓褶皱(主要为向斜)组成沅麻盆地的主体构造格架,同时发育其他多组不同方向、性质的褶皱和断裂。盆地西部和中部大部以正断裂为主,形成复杂的堑-垒构造格局,褶皱变形强度低;盆地东缘因区域怀化—沅陵断裂带控制而变形强烈,以多为东倾、少量西倾的逆断裂为主,常伴有倒转紧闭褶皱。(2)中三叠世以来沅麻盆地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事件:1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受区域NW—NWW向挤压而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受区域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和膝折;3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受区域NWW—近EW向挤压,形成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卷入的SN向和NNE向褶皱和逆断裂;4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NE—NNE向正断裂;5晚白垩世在区域SN向伸展体制下形成EW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受区域NE向挤压,形成卷入白垩系及先期地层的NW向褶皱、NW向逆断裂、NEE—NE向左行走滑(或兼逆冲)断裂、NNE向右行走滑断裂、NEE向与NNE向共轭剪节理等;7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在区域NW向挤压下,形成最新卷入地层为白垩系的NE向褶皱、NE-NNE向逆断裂、SN向逆断裂。上述多期变形中以早白垩世NW-SE伸展形成的正断裂和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最为重要,其次为中侏罗世晚期NWW—近EW向挤压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3)前人提出的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发育的王炳坡、黄金坳、潭湾、麻阳等"飞来峰"构造并不存在,所谓"飞来峰"实为向下"生根"的断夹块,组成"飞来峰"的板溪群座立于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中与逆冲断裂或正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