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人类对海洋,始终是热爱又敬畏的。20世纪下半叶,随着深海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深入地探索着海洋底部无穷无尽的矿产资源。石油、可燃冰、锰结核、热液硫化物……探索在进一步深入,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占有丰富海洋矿产资源的渴望与热情,使世界各国兴起了一轮"蓝色圈地运动"。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人类足迹已经踏上月球,"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已经接近太阳系边缘,哈勃太空望远镜看到了离地球140亿光年之遥的宇宙边缘,深海潜水器已抵达深约11千米的海底。然而,现阶段人类对于地球的认知却还相当匮乏。地球的秘密地球既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家园,又是角逐搏杀的战场。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从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到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从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测量了地球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绵延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是漫长旷远、瑰丽多变、物产丰饶的海岸带。海洋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海陆作用的历史;沧海桑田,海岸带是地球历史演化百科全书。探索海岸带地质过程、认知海岸带地质作用,是人类认知自然、享受自然的重要历程,同时也是人类审视自身行为、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4.
郝洋 《国土资源》2012,(7):16-17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得到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这一中国科研明星项目,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取得了哪些科学发现以及中国深潜器研发的历程、在世界范围内所处的地位等都成为热议的焦点。"蛟龙"号在6月27日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全程历时695分钟,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这是中国"蛟龙"进行的第49次下潜试验,这7062米——中国深潜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自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创业、发展、创新提高阶段,在海岛、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查、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探查、滨海砂矿与海底矿产勘查评价、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地球物理系列编图、深海大洋和极地地质科学考察等诸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占地球表面积5亿900万方公里73%的水表面积,只供应了人类1%的食物,而地球上可耕土地不过36亿英亩,却养活了三四十亿的人民,由这个比率来看,海淡水中的生产量,远远不如陆地提供了人类99%的食物。目前全世界的水产品的总产量约7000万吨,其中除淡水一千万吨之外,在6,000万吨海产品中,80%为海洋捕捞所得,捕捞的面积也不大,仅为海洋总面积7.6%,也就是在大陆架的上面,而且多位于北半球(约70%),各国从事于海洋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 《国土资源》2016,(10):20-21
正"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近日强调,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上述重要论断为指南,我国"十三五"期间将整合地质、海洋、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科技力量,以深地、深海、深空为三大主攻方向,"决战深部"。打造地上地下两个国土"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4000米,而我国大多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的深空探测,也就是太阳系的探测,可以说是21世纪科学发展竞争的焦点,也是航天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深空探测的目标,仍然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永恒主题。人类之上下求索我们生存的地球自形成以来已有46亿年,大约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生命长期在海洋里演化,然后逐渐走上陆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种。虽  相似文献   

9.
<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那么一支地质队员,怀揣着海一样博大的情怀,承载着海一样宏大的理想,为了祖国的地质事业扬帆起航……68位中国远洋科考队员,告别亲人,肩负着祖国的期望和历史的重任,搭乘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一流科考船——"海洋六号",向万里之外的太平洋深海勘查、探寻宝藏、完成使命……是什么让科考队面临新工区、新设备、新队员、新考验时,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是什么让他们面临  相似文献   

10.
正按照自然资源部"三定"规定,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负责监督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和发展海洋经济。立足新的职能定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履行好职责,下一步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近日,记者专访了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立足新职能定位,从陆海统筹的新视角谋划工作"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海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保障,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张占海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是自然资源部负责实施海洋强国建设战略规划和发  相似文献   

11.
荷兰围海拦海工程考察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战略",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无疑给海洋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应是尽快完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管理体制,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驾护航.借鉴荷兰围海拦海工程管理经验,笔者浅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强调湿地对人类和地球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公众采取行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 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河南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从点到面、从数量到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这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供应、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问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运用了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对地球深部的探索与了解.关注、了解我们地球家园的深部,正在成为人类保护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4.
正初识"黑烟囱"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7年3月,《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称:至少在37.7亿年前,远古时代的深海热液喷口及其周围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证据,极有可能代表着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这一发现为生命的"高温起源说"增加了新的证据。这项研究中提到的深海热液喷口是什么?其实可以和陆地的天然温泉类比,只不过它是位于海底的热泉。其形成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海水沿海底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加热,再集中向上涌动并喷发,  相似文献   

15.
<正>2015-09-23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1.0及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正式对外发布。这款"探索地球系统"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短期气候预测、灰霾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新发布的地球系统模式1.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地球系统模式,包含完整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分量,集成大气、海洋、海冰、陆面水文、大气化学和气溶胶、动力学植被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子系统模式,通过耦合  相似文献   

16.
9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采杞海山区南侧,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航次最后一次下潜作业,首次取得藤壶样品。"蛟龙"号共下潜21次,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视像、样品资料,也为世界认识海洋、研究海洋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人类历史之于沧海桑田,不过须臾之间,然而,今天的我们通过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不仅能探寻大海今生的浩瀚,还能够追溯她前世的神秘。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陆地文明情结,重陆轻海的文化传统长期影响着我们。但21世纪是海洋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解读《关于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记者:《实施意见》将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怎样的助推作用?张占海:多年来,海洋经济快速增长,总量已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是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极。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必须看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引导  相似文献   

19.
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动力。他指出,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