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色河铺铜矿床位于陕西省山阳县西南部,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隐爆角砾岩的外带震裂岩中(张西社等,2012)属于震裂岩型矿床(张西社,2012)。该地区发现的仅是隐爆角砾岩型铜矿,相比池沟、冷水沟矿床,其深部存在斑岩体和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较大(张西社等,2012)。  相似文献   

2.
<正>塔拉特铅锌矿床是产于新疆南阿尔泰晚古生代克兰火山沉积盆地众多矿床中的一个,目前已达中型规模。对该矿的成因认识仍存在争议,有强调火山沉积特征的火山喷流沉积型(康吉昌等,2009;袁建江等,2011)和注重岩浆热液蚀变特征的矽卡岩型(李登峰等,2013)等不同观点。本文综合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并结合同位素特征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是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构造带上扎西康-柯月矿集区发现的大型铅锌锑银矿床,其以构造背景特殊、矿物组合复杂、成矿元素多、资源储量大等特征备受众多地质学者的青睐(郑有业等,2012;王艺云等,2012)。虽然众多地质学者对其详细的S、Pb、H、O同位素、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一 概述 1980年以来,我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湘南粤北铅锌矿(包括多金属矿,下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评价标志,並结合其成矿作用及物质来源等因素将铅锌矿床划分为岩控型、层控型和复控型(或称过渡型,下同)(表1)。 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均有其自己的特征,特别是层控型和岩控型铅锌矿床在时空分布、围岩蚀变、矿石组分与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而复控型矿床特征则比较复杂,有的相似于层控型矿床,而另一些又十分接近于岩控型矿床,显示出过渡类型特征。本文就三大类型矿床所表现  相似文献   

5.
福安赤路—周宁咸格地区位于宁德寿山火山盆地东北边缘,区内金属矿产丰富,已发现有钼、钨、铁、铜、铅锌矿等矿床(点),通过总结分析这些矿床(点)的地质特征,认为区内存在斑岩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4种成因类型矿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控矿因素不同。综合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点)地质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并提出具体找矿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项目为依托,对贵州硅质原料类矿产的种类、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重点认为:贵州硅质原料类矿产的种类主要有石英砂岩,其次有粉石英和脉石英。主要矿床类型包括机械沉积型矿床(石英砂岩,细分为河湖沉积矿床和滨海沉积矿床两个亚类)、风化型矿床(粉石英)、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脉石英),它们的成矿作用及含矿地质体、分布区域、矿床地质特征等各不相同。从而,先后从矿种、含矿地层及沉积相、工业用途、地理—交通—环保等角度进行了找矿方向概略分析,可供该类矿产的区域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肃白银厂-石青硐火山岩带是北祁连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带的主要地段,在其中已发现6个工业矿床。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已发现的矿床划分为火山喷口Cu(Zn)型(折腰山型)、火山喷口斜坡Zn—Pb-Cu型(小铁山型)和火山沉积洼地Pb-Zn-Cu型(石青硐型)三(亚)类,并通过对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等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建立了折腰山型、石青硐型两类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应用该模型在黑石山地区进行成矿预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最具代表性的铜金多金属矿田。本文选择狮子山矿田中的几个典型矿床进行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矿床的控矿构造和赋矿岩石、矿体和矿石、蚀变和矿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深入研究了侵入体与矿床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主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氢-氧、碳-氧、硫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流体、成矿金属元素(铅)及其化合元素(碳和硫)的来源;结合成岩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联系,建立了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模式,为狮子山矿田边部和深部及铜陵矿集区及其邻区的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据此建议在铜陵矿集区以往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要找矿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寻找由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和浅成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东部镇远-凯里一带于新元古代下江群浅变质岩中分布有一套断裂构造控制的铅锌(铜)矿床,以金堡铅锌(铜)矿床最为典型,其构造位置位于江南造山带的西北缘,隶属鄂湘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这一类型铅锌矿床与该区广泛分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床在产出形态、赋矿围岩、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合上均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对此种类型的铅锌(铜)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地质特征上(刘灵等,2008),仅有少量对成矿流体性质的讨论(杨宗文等,2015)。本文对以该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一些文献未能较好解释包裹体研究结果的科学涵义,甚至出现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表1),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VMS型和SEDEX型.指出了各类矿床成矿构造模型(图1)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铁矿床(点)成因类型可划分为镁铁-超镁铁岩浆成矿系列的结晶分异型矿床;壳幔型中酸性岩浆成矿系列的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叠加改造成矿系列的层控改造型、改造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矿床;沉积喷流成矿系列的层控型矿床;沉积成矿系列的陆、海相沉积型矿床.通过对这些成矿系列的典型铁矿矿床特征的研究,从其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分析,许多铁多金属矿床(点)均具有形成大型以上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且多伴生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矿产.研究认为,在今后的找矿勘查过程中,应利用成矿系列的规律,并注重对共(伴)生组分的综合评价,这对扩大全省的找矿远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铁矿床技术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七宝山金铜多金属矿区的钓鱼台硫铁矿床、金线头金铜矿床以及七宝山铅锌矿床,其矿化类型分别为似层状浸染型、隐爆角砾岩型、裂控热液脉型,黄铁矿是三类矿化中最发育的金属硫化物矿物。通过对3个矿床黄铁矿产状,晶体形态,主、微量元素的nS与nFe实际原子个数比图解(nS/nFe=1.985~2.066)、δFe与δS特征图解(δFe/δS=±5%)、δFe/δS-As图解、(Fe+S)-As图解、Co/Ni特征图解(Co/Ni=1.2~11;Co/Ni=2~27;0.7~18)、Co-Ni-As特征图解以及微量元素相关性[Se-Sb(0.528)、Se-Zn(0.371)、Zn-Sb(0.642)、Pb-Te(0.463)]等研究,得知3个矿床黄铁矿均受岩浆热液的影响,其成矿物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表明3类矿化黄铁矿均为与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有关的中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盐矿床之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石盐矿产资源丰富 ,不同矿床产出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时空分布特征、物质组成等不尽相同。按其物相特征划分为固相矿床和液相 (卤水 )矿床两大类。前者根据产出时代及岩相特征划分为第四纪盐湖型、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型和前中生代 (含三叠纪 )海相碳酸盐型等矿床类型 ,根据不同的矿石建造还可作进一步划分。后者又可分为不同时代的地表及地下卤水矿床类型。成岩盆地受构造控制明显。有计划地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盐类矿产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新疆地矿部门在阿尔泰、西天山和西昆仑等地的铁矿勘查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矿床类型主要是海相火山岩型和沉积变质型(董连慧等,2011)。其中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周缘及昆仑山的前寒武纪地块区。在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原布伦阔勒群下部和上部先后发现了一系列沉积变质型(富)磁铁矿床,如赞坎、莫喀尔、吉尔铁克沟、老并、叶里克和喀来子等大中型铁矿,形成规模巨大的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带(冯昌荣等,2012)。  相似文献   

15.
<正>广东大宝山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沙溪镇,是一个大型的钼钨多金属矿床。矿区内的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及斑岩型钨钼矿床、层状及脉状铜铅锌硫化物矿床以及风化淋滤型的褐铁矿矿床(刘莎,王春龙等,2012)。该矿床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铜、铅、锌、硫产地,也是国内著名的钼钨矿床(刘孝善,周顺之等,1985),前人对于大宝山钨钼多金属矿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是在其成矿的区域地质条件、成矿机理以及成矿模式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刘孝善,周顺之等,1985;刘姤群等,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带南侧,东西向大东山-贵东花岗岩体与北北东向四会-吴川深大断裂交汇的部位。矿区内发育的斑岩型Mo-W矿床及矽卡岩型Mo-W矿床为岩浆热液矿床,而发育于泥盆系东岗岭组下亚组中的似层状Cu-Pb-Zn多金属矿床还存在着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黄书俊等,1987;徐文炘等,2008;王磊等,2012)和海西期海底-火山喷流成因(葛  相似文献   

17.
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的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具有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荣那铜(金)矿床矿石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典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组合(明矾石、硫砷铜矿等)和矿化蚀变特征。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观察,本文将荣那铜(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石英脉(均为主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80~440℃和4.63%~11.95%NaCl eqv;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20~440℃和5.55%~10.74%NaCl eqv;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00~400℃和29.4%~32.56%NaCl eqv;富液相与富气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除少量N2外,气体成分均为H2O。综合分析认为,荣那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可见,荣那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但主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荣那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的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化,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边国家银(含银)矿床主要分布于原苏联、蒙古、日本、朝鲜、菲律宾、缅甸、印尼等国家。有5种类型银(含银)矿床可与中国相应地区银(含银)矿床进行类比,即①陆边缘带陆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含银黄铁矿型铜或多金属矿床;③斑岩型银或含银金-铜(铅-锌-锡)矿床;④变质热液交代型金-银矿床(穆龙套型)或银-铅-锌矿床;⑤矽卡岩型含银磁铁矿或多金属矿床。并提出我国相应地区银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秋树湾铜(钼)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伏雄 《矿产与地质》2003,17(3):233-236
通过对秋树湾铜(钼)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着重对其成因进行相关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秋树湾铜钼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在矿化蚀变分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等方面具有成因联系,并符合斑岩型铜矿床的一系列特征。认为该矿床是复合斑岩型铜(钼)矿床,指出矿床及其外围具有大型规模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主要由一系列锌、铅"氧化物"组成。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可以分为表生和深成2种类型。表生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主要与表生的氧化作用有关,主要含有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等;根据成矿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交代型、围岩交代型、残余-岩溶充填型。深成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热液流体的有关,主要含有硅锌矿、菱锌矿、白铅矿等;根据形成的不同方式被分为构造控制型矿床与层状矿床。深成矿床显示与表生矿床不同的C-O同位素特点。笔者主要讨论非硫化物型铅锌矿床的特征及成因机制,并介绍中国火烧云锌-铅矿床的研究进展。火烧云铅锌矿已探明锌-铅金属资源量大于1 700万t,已成为中国新的最大铅锌矿。矿床成矿矿物以菱锌矿、白铅矿、方铅矿与闪锌矿为主,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主要经历2期成矿作用:早期的铅锌碳酸盐阶段(主要)与晚期的铅锌硫化物阶段。其矿床地质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特征显示火烧云铅锌矿床为深成层状(喷流)的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