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总结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地质特征,对该矿床的主要成矿因素--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地层岩性等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水银洞金矿床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背景,这对于进一步推动黔西南及其邻区类似金矿床的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银洞金矿床是黔西南地区著名的特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对矿石品位统计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水银洞金矿床为多次成矿作用叠加的产物.通过矿石品位进行混合总体筛分获得两个单一总体,分别对应两次成矿作用,即沉积成岩期的金预富集和构造-热液期的叠加成矿,其中后者成矿强度大但不均匀,前者成矿强度小但较均匀.对矿体自相关特征的变异函数模拟结果表明,对该矿床进行勘探时可采用沿矿体走向和倾向方向布置的矩形勘探网,提出今后矿山和外围的勘探可以使用比目前网矩更宽的网距,即75 m×190 m网距来控制矿体,这将大大降低勘探成本.矿石品位的趋势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标高的降低,即往深部方向矿石品位的平均值和变化系数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往深部矿化强度减小,而矿化变得较均匀.结合矿区目前的勘探情况和趋势面分析结果,认为灰家堡背斜的北翼是矿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银洞金矿床是黔西南典型的特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来源尚有争议。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脉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包裹体H和O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96.7~220℃)、低盐度(NaCl)0.635%~9.861%,平均值为4.282%±2.260%、中等密度(0.725~0.977 g/cm3,平均值为0.910±0.061 g/cm3);脉石英阶段流体水化学类型属Cl--Na+型或SO42--Cl-Na+型,方解石阶段属SO42--Cl--Ca2+型。成矿流体压力可能为高-超高压(160±40 MPa);成矿流体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下热水,可能有部分岩浆热液的掺入。  相似文献   

4.
1 矿床地质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特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特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0℃±.出现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Au-As-Hg-Tl元素组合.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较高压力和富挥发份的特点,均一温度在220℃±,盐度在6%±(NaCl,wt),压力为160±40 MPa,在VcH4+N2+CO2包裹体中CH4含量高达63%mole、N2为18%mole、CO2为19%mole.高压和富挥发分促使成矿流体从深部迁移至控矿背斜核部,并由于断层的作用导致挥发分的快速逃逸,压力骤降,促使流体快速卸载,形成金的快速沉淀,形成微细浸染状原生金矿石.  相似文献   

6.
夏勇  张瑜  苏文超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 《地质学报》2009,83(10):1473-1482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去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 Au-As-Hg-Tl 元素组合。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和较高压力和富挥发份的特点,均一温度在 220 ℃±,盐度在6±Wt% NaCl,压力为1.6±0.4Kbars。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高压和富挥发份促使成矿流体从深部迁移至控矿背斜核部,并由于构造作用挥发份的快速逃逸,压力骤降,促使流体快速卸载,金快速沉淀,形成水银洞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根据找矿标志及成矿和找矿模型,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使水银洞金矿新增储量数十吨,并且预示该类型金矿找矿远景巨大,已经成为黔西南第一个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台上金矿床蚀变带短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绢云母是胶东西北部金矿的主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测量可以提供云母类A10H波长、结晶度、云母(蚀变)强度、云母层间水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用来研究蚀变特征、预测金矿化.为确定招平断裂带内已知金矿化的蚀变矿物特征,为在区域上寻找类似特征地段提供类比依据,在台上特大型金矿上下盘围岩1 km之内采集岩石样品,利用便携式红外矿物分析仪(PIMA)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上盘含更多的白云母、具有更高的云母水强度,多硅白云母发育在下盘.高结晶度的云母和更多的多硅白云母是金矿化的指示.  相似文献   

8.
水银洞金矿床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得出水银洞金矿具中-低温超高压热液成矿的特点,金赋存于砷黄铁矿环带中,金含量与中等砷含量3%~6%相对应,这可能说明金在砷黄铁矿环带中以亚微米-纳米级的颗粒状不均匀浸染状分布,而不太可能是以晶格金(即以Au~(3 )-As成对置换黄铁矿晶格中的Fe~(2 )-S)的状态存在。矿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成矿年龄70Ma。  相似文献   

9.
水银洞是滇黔桂地区最大的、隐伏的、层控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以水银洞金矿床为例,采集矿体裂隙、无矿围岩、断层破碎带、中上二叠统之间构造蚀变体和远离水银洞金矿床无矿区域地表裂隙等5种空间部位中的方解石,分析其稀土(REE)和As、Sb、Tl、Y等微量元素组成,以期能揭示成矿流体地球化学信息,并挖掘方解石用于滇黔桂地区隐伏矿找矿的地球化学指标。矿体裂隙中充填的与成矿作用相关的方解石具有中稀土(MREE)富集的配分模式和正Eu异常(δEu=1.01~1.51)的显著特征,显示了成矿流体是一种MREE相对富集,超常富Eu的还原性流体。其它空间部位方解石的REE配分模式和Eu异常特征(δEu=0.60~1.58)复杂多样,显示了这些方解石的多来源性、多期性和复杂性。不同空间部位方解石的As、Sb、Tl含量没有明显的区别,无法根据成矿相关元素(如As、Sb、Tl等)含量的高低,识别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在?MREE-δEu和Y/Ho-La/Ho图解中,矿体裂隙中的方解石可与其它空间部位的方解石区分,可大致判断方解石与成矿作用的相关性。成矿流体在经历Au沉淀成矿作用后,可能沿着各种断裂和微裂隙继续运移,...  相似文献   

10.
肖坂金矿床是产于中元古界麻源群变质岩中 ,受发育于麻源群中的低角度正断层(剥离断层 )的控制 ,形成于燕山早期 ,属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矿化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为主 ,部分石英脉型。麻源群卓地组 (An Zz)和葛坑组 (An Zg)含金性可达 5.8× 1 0 -9~ 1 1 .9× 1 0 -9;不同类型矿石与变质岩 ,加里东期—印支期变形中酸性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轻重稀土比值 ,La/Sm、Sm/Nd比值均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 ;矿石的硫同位素δ3 4 S介于 - 2 .7‰~ - 5.1‰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投影点位于造山带偏向地幔一侧 ,反映出本区铅来源具造山带特色 ;初始锶比值(87Sr/86Sr) io为 0 .71 4 6~ 0 .71 51 ;本区存在为金矿成矿提供主要矿源的细碧角斑岩的可能性很小 ,区域上金矿床 (点 )的分布主要局限于麻源群变质岩隆起区及其周边地区或麻源群之上侏罗纪火山岩比较薄的地区。上述特征反映出肖坂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 (成矿元素 ) ,主要来源于麻源群变质岩 ,但受到燕山早期重熔型岩浆岩的影响。因此 ,在区域上金矿找矿的战略方向应该是在麻源群变质岩分布地区及其周围 ,特别是有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的附近 ;在侏罗纪火山岩分布地区 ,则应该在火山岩比较薄的部位寻找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金的迁移和沉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银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开展了研究和热力学计算,解析了该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研究表明:金的主成矿温度为215℃~267℃,压力28.5MPa~37.2MPa;成矿流体具弱酸性(pH=4.312)、还原性(fO2﹤10-35.315×105 Pa)。金在成矿溶液中主要以AuHS0等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HS-活度和氧逸度降低以及pH值升高是促使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金矿床的形成或多或少都与热液活动有关。成矿过程中伴随流体的运移和演化,流体与围岩会不断发生水-岩反应并导致金物质在适合的构造空间堆积成矿,同时在流体途经区留下蚀变产物。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蚀变矿物特征和矿物组合能够指示成矿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找矿的重要信息。这一能够标识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特征统称为矿物标型特征。基于与金矿矿化关系密切的常见矿物蚀变现象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并以矿物标型特征参数(如载金矿物黄铁矿热电性特征、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和蚀变岩磁化率特征等)为基础,通过蚀变矿物分带和矿物学填图,可以建立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进而指导找矿勘查。本文通过对多个矿床实例的总结分析,认为以矿物标型特征为主要参数的矿物学填图是有效缩小找矿靶区或进行深部预测的找矿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1矿区地质概况黔西南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带属滇黔桂金三角的一部分,紫木凼金矿便是此金矿带中大型矿床之一,位于黔西南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背斜金、汞矿带的西端。矿区内出露及钻遇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长兴组(P3c)、龙潭组(P3l),三叠系下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裹体可进一步划分为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加热时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_2O相;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_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时期捕获的CO_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它们形成时的热力学条件是:形成温度236℃,形成压力324 bar(1bar=10~5Pa);共存两相流体密度:低盐水相0.900 g/cm~3,CO_2相0.314 g/cm~3;共存两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低盐水相0.0376,CO_2相0.7337;水溶液含盐度w(NaCl)约为1.3%。  相似文献   

15.
三角顶金矿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唯一发现的产出于中酸性岩体中“似玲珑式”金矿,矿床具有重要的区域找矿意义。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岩矿石原生晕特征、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区域成矿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矿床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糜棱岩反映了三角顶矿区多期次、多流体参与的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其中含金石英脉呈现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的特征,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含金硅化糜棱岩型矿石与动力变质作用关系更为密切;三角顶金矿成矿深度由西向东增大,西矿区石英脉型矿体代表了该期成矿的顶部,形成了石英脉型的穹顶式金矿化层。在矿区西侧的石英脉型穹顶式金矿化层和矿区东侧的含金糜棱岩化带中,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水银洞金矿作为黔西南层控卡林型金矿重要组成部分,矿体赋存于倾角较缓的不纯碳酸盐岩中,主要矿体以层状、似层状受控于主体褶皱灰家堡宽缓背斜两侧500 m附近。笔者在水银洞金矿343线已知矿体上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试验研究,重点对深部电性结构、背斜褶皱形态及不整合界面型金矿异常进行研究,结合物性特征,对实测的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得出由浅到深总体表现为"高阻-低阻-高阻"的分层电性特征,矿体、蚀变体的视电阻率值也集中表现为相对低值异常。在此基础上,对灰家堡背斜东部优选靶区(400勘探线)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深工作,获得了该区浅地表至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电性结构特征,推测灰家堡背斜轴面向东倾没至"纳马寨"一带;最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存在一稳定的横向中低阻条带状起伏界面异常,体现了背斜核部的强硅化砾状粘土岩型矿体和围岩之间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7.
水银洞金矿是黔西南地区目前发现最大的隐伏超大型卡林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显示了黔西南地区巨大的深部隐伏矿找矿潜力,同时也对隐伏矿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探索黔西南隐伏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法,沿水银洞金矿床代表性剖面采集了岩石和方解石脉,并沿主要断裂带采集地表土壤.岩石分析了Au、As、Sb、Hg、Tl和U含量,土壤分析了As、Sb、Tl和U含量,方解石分析了C-O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剖面岩石中Au等成矿元素主要沿着背斜轴、中—上二叠统之间的构造蚀变体和逆断层富集.岩石中U元素同样沿构造蚀变体和逆断层富集,但却没有沿着背斜轴富集,可能代表了另一期富U的热液活动.低 δ13C(2.3‰)、高 δ18O(>22.1‰)和中稀土富集(?MREE>1.89)的方解石主要沿背斜轴和逆断层分布.地表裂隙土壤成矿元素构造地球化学异常与深部隐伏矿体具有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背斜轴及相关的逆断层可能是深部成矿信息到达地表的通道.地表裂隙充填物和裂隙附近的细粒级土壤,能够有效提取深部成矿作用信息,达到直接探寻深部盲矿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等人对原苏联东西伯利亚三种典型的金矿床中碳酸盐中同位素成分(δ~(13)C,δ~(18)O)作了分析,认为根据其中同位素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找出矿床形成条件和矿床成因、预测找矿方向。第一种矿床是含金石英—硫化物建造类型:矿床产在麻粒片麻岩与绿岩带的衔接处,矿化集中在太古代变质的麻粒岩相的结晶片岩中,含矿体产于多期的成矿作用中,产在矿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黔西南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是一种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矿床总体上受不同级别褶皱与断裂构造的控制。但是, 呈透镜状、似层状展布的矿体形态与大多数热液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差别较大, 导致该区域金矿床的成因长期存疑。本文以水银洞金矿为例, 通过高精度的电子探针(EPMA)与环扫电子显微镜(ESEM)等原位微区分析测试方法, 查明矿石中的黄铁矿至少存在三种类型且空间上均与有机质密切伴生: (1)粗粒黄铁矿: 呈稠密浸染状或条带状分布于龙潭组1段的钙质砂岩内, 其内部和周围的孔洞中常见凝析油和磷灰石、金红石、方解石等热液矿物充填。其中具环带结构的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矿物, 微细的不可见金主要赋存在外部2~3层富As的黄铁矿环带中, 测定的Au含量平均为0.06%, 最高可达0.24%, 揭示黄铁矿的内核和环带形成于不同的热液期次。(2)细粒黄铁矿: 呈星散状或稀疏浸染状分布于龙潭组2段富含生物碎屑的钙质凝灰岩内并构成工业富矿体, 富Au、As且多与毒砂等矿物共生, Au最高可达0.14%。围岩的微裂隙中可见被有机质环状包裹的5~10μm大小的自然金颗粒。(3)草莓状黄铁矿: 呈微粒集合体填充于生物格架(Ty1)或者围岩微裂隙(Ty2)中, 两者在龙潭组1段和2段均有分布。Ty1交代生物碎屑且自身具有有机质包壳, Ty2则充填在富含有机质的微裂隙中并部分交代粗粒和细粒黄铁矿, 表明其形成略晚于主成矿阶段。水银洞矿床黄铁矿的结构、成分及空间产状研究揭示,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具有多期次热液叠加复合成矿的特点。成矿热液持续作用于龙潭组及其下伏的地层, 可交代围岩中的生物碎屑并将其分解为有机质和C、P、N、Ca、Na、K等元素。一方面成矿流体携带有机质向上迁移, 另一方面致密的龙潭组2段及其上部岩层作为"隔挡层"为富Au的热流体成矿提供岩相圈闭。这一成矿作用过程中, 流体交代生物碎屑形成的有机质可能有助于降低Au的溶解度促进其沉淀富集, 使矿体兼具裂控及层控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0.
内蒙金厂沟梁金矿床脉石英红外光谱找矿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60余件含金石英脉及不含金石英脉的红外光谱测试结果,研究金帮沟梁金矿田脉石英红外光谱标型特征,建立了该矿田脉石英红外光谱找矿模型,定量评价了金厂沟梁金矿田中石英脉的含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