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 《山西地质》2010,(1):18-1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其中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最为重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是提供有效的耕地保护激励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合理划分其补偿区与受偿区更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构建和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粮食安全法和耕地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测算模型对该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区域的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9个地市可划分为2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支付区(漳州市和厦门市、3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泉州市、三明市和南平市)和4个平衡区(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和龙岩市)。结果有助于为科学划定耕地保护补偿区域提供理论依据,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实践参考,从而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耦合度研究对促进耕地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湖南省宁远县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空间特征及耦合关系,采用加权求和法、逐级修正法、产量换算法计算其2019年耕地质量与耕地产能分数;利用GIS技术、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者的空间特征、耦合协调程度。研究表明:宁远县各乡镇(街道)耕地质量等级为4~6等,耕地理论产能大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耕地实际产能由中心地区向四周逐渐降低;耕地理论产能与国家利用等耦合度及耦合协调程度较高,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耕地理论产能的测算;耕地质量与耕地实际产能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鲤溪镇、清水桥镇等产能滞后型乡镇(街道)的耕地未得到充分利用,应当挖掘耕地潜力以提高耕地产能;协调发展型乡镇(街道)的耕地产能仍有提升空间;产能提升型乡镇(街道)的耕地产能水平相对较高。应通过加强农业生产示范点建设,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资源紧缺是威胁世界食物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类似于国内已经开展的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概念及相关研究, 首次提出"虚拟土"和"虚拟土战略"新概念, 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不同管理阶段及其相关问题. 结合当前国家耕地总量平衡、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从土地资源的社会属性出发, 实证分析了土地生产能力与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关系, 提出了基于虚拟土概念及虚拟土战略下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框架. 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解决区域粮食安全的一些新思路. 建议: 在保证国家粮食基本自足基础上, 实行区域耕地总量弹性平衡政策; 成立专业性土地银行, 加快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强化土地使用权拍卖机制, 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透明度; 实施虚拟土战略举措, 构建新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模式, 加强开展虚拟土战略相关理论及其对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土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单纯对粮食产量进行分析评价难以反映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是耕地安全,耕地安全要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最终达到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但在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以往的管理侧重于数量平衡,造成新补充耕地质量降低。即使实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折算,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宣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既是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保障建设用地需求与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的矛盾十分尖锐,这种矛盾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均耕地资源不足,中低山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更为突出。高速城镇化进程致使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耕地数量安全作为耕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构成,具有可量化与可调控等特点,更具研究价值和实际操作性。以中低山区为研究区,对区域耕地资源数量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证方法对耕地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中低山区丰富的耕地后备资源合理补充耕地、有序推进"山地整理"满足城镇化需求、实施中低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等方法,以保障中低山区耕地资源数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山东省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的历史特征及耕地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在对人口峰值状态下的耕地需求与耕地数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2020年全省耕地资源的安全需求量为735万hm^2。因此必须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并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质》2009,(2):1-2
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不可替代、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农民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社会具有稳定作用。为此,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始终把严格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当作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曾是科尔沁大草原,现在是农牧交错区,该区的土地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该区域“坨甸相间”地貌特点造成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通过卫星影像数据解译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与土壤图进行叠加,获得了显性沙地和隐性沙地数量与分布信息。首先保留耕地以外的其他地类,再利用卫星影像数据反映不同降水年型耕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偏欠水年NDVI低于平均值的耕地退耕还草,消除这些耕地的冬春沙化风险,以进行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这种直接利用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耕地的NDVI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的方法,十分简单实用。本文还根据地貌和沙地降水入渗快的特点,提出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不同但与区域地理环境相吻合的农田整治模式,即利用自然沙丘作为区域风沙防护工程,土地开发不做大平整,不修建灌溉系统,发展雨养农业。以上根据区域地理环境条件进行土地利用布局和确定农田开发建设模式,可将农业生产与荒漠化防治和谐结合在一起,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吉林西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证耕地数量及质量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吉林西部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为同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城镇化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必要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笔者借助ArcGIS平台、SPSS软件和Fragstats软件,采用逻辑回归、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1995—2015年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表明:1995—2000年、2005—2015年以退耕还草(20. 1%和7. 4%)、还林(4. 25%和9. 25%)为主,景观破碎化加剧,交通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 2000—2005年以开垦草地(20. 32%)、林地(7. 29%)为耕地以及开发未利用地为主,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1995—2015年间的耕地转建设用地均与城镇化水平和交通条件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本农田承担着我国粮食生产任务,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20多年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新任务,基本农田保护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现就当前基本农田划定方法过于强调数量、审批过于集中及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积极不高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有粮则稳,无粮则乱。对于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仍的中国来说,保证粮食安全就是保障了国家的生命线。耕地是粮食之母,保有充足耕地是保证粮食安全的第一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农用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的利用状况和安全保障程度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及人类生存发展.本文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硫、磷、钾农用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全球硫、磷、钾资源供给格局和国外资源可获得性分析,从供给、需求和国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保障我国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安全、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耕地质量和数量的逐年降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着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对耕地保护主体进行补偿,以缓解耕地质量和数量下降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分区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必要前提。本文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3及2017年三个研究时点,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湖北省13个市(州)进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在数量变动上基本保持稳定,耕地盈余区主要分布在鄂中和鄂西南地区,耕地平衡区和赤字区分布在鄂东地区。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根本保障。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要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又要支撑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水安全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研究国家水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家安全需求及水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框架下设立"国家水安全学"二级学科(或分支学科)的思路, 界定国家水安全学的概念和学科定位; 提出国家水安全学的学科体系框架, 包括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方法论及应用实践; 最后, 考虑学科发展需求, 对国家水安全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可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国家水安全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河南地质》2008,(10):7-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战略资源。土地保护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我省土地管理工作成效明显,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达到500亿公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土地调控作用不断增强,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得到保障,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所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受人多地少省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全省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在管理和开发利用方式上,低效使用和浪费土地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乱占滥用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还时有发生;在指导思想上,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为了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科学发展、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土地之精华,农业生产之根基。耕地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也是稳定经济社会秩序、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耕地资源不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联,也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并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有力抓手,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本手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开源"之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既保护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又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生态安全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等24个指标,采用均方差客观赋权,从各指标的统计特征值及全国的平均值出发,确定本省的生态安全评价阈值S,计算各地市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值,试图对本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