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村金矿位于江南隆起北缘。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近东西向展布,总体北倾;主要为石英细(网)脉、硅化岩型金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等,属于构造岩浆热液型矿床;找矿标志有构造、岩性、蚀变、地球化学异常等。  相似文献   

2.
赵玉社  张彬 《西北地质》2014,(2):156-163
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北东缘之喀拉通克岛弧带,莫勒迪尔巴斯陶复向斜北东翼的北西端萨尔布拉克-阿克塔斯断裂带中;矿体受次级断裂萨尔布拉克韧性剪切带控制,具明显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特征;矿石类型属于蚀变岩型金矿,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金矿属于早期变质热液形成矿胚,随后有多期地热事件发生,地下热水(液)发生多期蚀变叠加形成金矿床;总结了地层岩性、构造、褐铁矿"铁帽"、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异常4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李如满  刘峰  柳凤娟 《矿产与地质》2009,23(3):258-260,267
康尼玛拉金矿床的形成与太古宙绿岩带、前寒武系变质岩关系密切,矿体、矿化蚀变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构造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如满  刘峰  柳凤娟 《矿产与地质》2010,24(3):210-212,240
康尼玛拉金矿床的形成与太古宙绿岩带、前寒武系变质岩关系密切,矿体、矿化蚀变体主要受NNW向断裂构造控制,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陈晓聪 《云南地质》2021,(2):226-230
缅甸曼德勒省水莫岩金矿矿体总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赋存于北北西-南南东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含矿岩石为石炭系(C)的构造蚀变碎屑岩和脉石英为主,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6.
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时新 《矿产与地质》2001,15(2):98-101
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强烈,并受构造脉动的控制,蚀变具不规则环形分带;蚀变作用划分为硅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硅化-黄铁矿化等四阶段,金矿化发生在黄铁矿化阶段。根据围岩蚀变特征,在已知矿体的下部,可以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7.
张兵强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45-1157
架底金矿是贵州省乃至全国在玄武岩地层中发现的最大原生金矿床,是近年来贵州西部寻找金矿的一个重要突破。为了加强对该类金矿床的研究,通过对矿区赋矿层位及围岩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对比分析,总结出空间上,矿区金矿体可划分为上下两层,两层金矿体分别赋存在上下两个含矿体中。上含矿体为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二段中部的一套以火山角砾岩(约占95%)为主,岩石具有一定破碎和蚀变的特殊岩层;下含矿体是中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的不整合界面附近,在区域构造和热液蚀变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套构造蚀变体。两层金矿体容矿岩石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占总量的90%以上,其次为少量的玄武质火山砾岩、浅灰色玄武岩及灰岩角砾。矿区各类围岩蚀变发育,与金矿成矿关系最密切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硫化物为金的主要载体,金为偏光显微镜下难以分辨的显微金、次显微金及晶格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等方面对内华达和贵州卡林型金矿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对比,结果表明两地金矿有很多相似,也有很多差异。主要的相似性包括:两地构造背景演化均经历了早期拉张裂陷、沉积一套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沉积地层、之后造山挤压和晚期拉张;矿体主要受富铁地层和构造控制;与金矿化相关的蚀变作用均有硫化、去碳酸盐岩化、硅化和泥化;金主要以不可见金赋存于含砷黄铁矿中;晚期雄黄、雌黄、辉锑矿、方解石等矿物以脉状充填在开放空间。重要差别体现在:矿床区域分布控制因素;绝大部分贵州金矿矿床范围内未见岩浆岩;贵州金矿特有的白云石化以及相对较弱的去碳酸盐化、硅化(似碧玉岩)和泥化;载金黄铁矿的形貌和微量元素含量;部分贵州金矿含成矿期-成矿晚期毒砂;贵州有大量晚期石英-(方解石)脉;贵州成矿流体更富集CO_2,且具有更高的温度、压力和pH值。相似性和差异性的鉴定对于卡林型金矿(尤其是贵州卡林型金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斜坡相地层是卡林型金矿最好的赋矿层位,卡林型金矿勘查中需要多关注斜坡相地层,尤其是富铁斜坡相地层。近期在贵州玄武岩分布区的区域不整合面(又称"构造蚀变体",即SBT)中,金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玄武岩富含铁,是一种潜在的卡林型金矿赋矿岩性。在贵州地区,识别茅口组和龙潭组(或峨眉山玄武岩)之间的SBT及SBT上部的构造高点对于台地相区的区域金矿勘查至关重要。识别切割泥盆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区域同沉积断裂,对于调查矿床的区域分布(尤其是盆地相中金矿的区域分布)非常关键。大量似碧玉岩露头或者石英-方解石脉表明该区发生了大量的水-岩反应,预示周围可能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辉锑矿、雄黄、雌黄等成矿晚期矿物多以脉状充填在矿体周围的开放空间,比矿体的分布范围更广,对矿体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坝金矿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侧之白龙江复式背斜北翼,迭部—舟曲—武都砷汞锑金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当多组硅质灰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自然金和黄铁矿为主,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赤)铁矿化为特征。矿石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黄铁矿化蚀变岩型。成矿主要受构造、岩浆岩因素控制,金矿成矿对地层和岩性的选择性不强,金矿化主要产在印支期岩浆岩岩体的接触带上,在断裂构造的走向转弯处、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金矿化较强,一般形成富矿体。金矿化和岩浆岩可能是统一的受深部构造制约的印支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体系的系列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10.
大姚县秀水河金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均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目前发现的金矿为氧化矿,铜矿为硫化矿,两者的含矿岩石为褐铁矿化、硅化之构造角砾岩。属断裂构造控制的蚀变热液型金铜矿,特殊的构造破碎带部位及褐铁矿化、硅化带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广南县老寨湾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重要成矿区带上,金矿体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或层间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均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硅化石英砂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断层构造、硅化等矿化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马鹿塘金矿目前发现的金矿(化)体均呈脉状、似层状,主要沿北西向断裂带及其旁侧的次级构造裂隙中分布,矿体的直接围岩为下泥盆统灰岩、白云质灰岩,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该金矿属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双峰岭金矿床处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北邻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南为塔里木中央地块;金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韧性剪切带、脉岩三重控制.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复合型;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绢云母化、碳化和碳酸盐化、硅化等.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变质热液,由于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4.
坑头金矿位于贵州黔东南金矿带,前人对该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深部可能有蚀变岩型金矿存在,但都未证实。近期经综合研究,在坑头金矿施工钻孔发现坑头金矿的深部存在蚀变岩型矿体,含金量最高达6. 65 g/t。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硅化蚀变及断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位于硅化蚀变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目前,黔东南金矿的开采目标多为300 m以浅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因此该发现对黔东南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洛宁县三官庙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树 《西北地质》2011,44(2):110-116
三官庙金矿位于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附近的似斑状花岗岩体南侧,矿床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拆离断裂带和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发育,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构造岩石为含矿主岩。矿体形态以较稳定的似层状为主,金矿物为银金矿等;金的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石英和方铅矿。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矿化类型属蚀变岩型金矿。在多期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Au元素得以沿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明珠金矿矿体呈细脉状、网脉状赋存于两条大规模断裂(F_1、F_2)夹持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上侏罗统妥甸组(J_3t)杂色砂泥岩,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该金矿属构造控制的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湖北崇阳方山背斜南东翼为鄂南片区的金矿聚集区,金矿床多分布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层间破碎带中。小水金矿是该地发现的一处小型金矿,含矿岩性以硅化碎裂页岩夹白云岩、硅化白云岩夹页岩为主。总结该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震旦系陡山沱组构成了该区金矿床的初始矿源层,矿体受层间破碎带及其次级构造裂隙控制明显,陡山沱组第二岩性段含泥质白云岩、页岩特有的岩性组合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通过与我国典型卡林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小水金矿应属卡林型金矿,对方山地区金矿的成因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香子坪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构造亚带北缘,北西向断裂带控制着含金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的分布,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为找矿标志,蚀变矿物愈多、组合愈复杂,金、银的品位往往越高。金矿成因类型为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论述牙扎曲金矿床的地质背景,总结其地质特征,认为该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清水河组泥质板岩、砂岩为含矿岩性,北西西向断裂对矿体的形成有控制作用。从探槽工程揭露情况看,矿区局部所形成的明显的黄褐色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蚀变对金矿的形成十分有利,牙扎曲—折赛那久一带地层为泥、砂质碎屑岩夹少量细砾岩和碳酸盐岩,为一套前陆盆地中形成的浊流相复理石建造,发育不完整“鲍马序列”,其中以含泥屑及含碳岩层含Au丰度高,具备成矿的地层、构造条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20.
陈元廉 《福建地质》2012,31(2):129-133
德化淳湖金矿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四段酸性火山碎屑岩中,主要受祭坑—淳湖北西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4条金矿体。矿体呈长透镜状产出,矿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绢云母化黄铁(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岩型。初步研究表明该金矿为与晚侏罗世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