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的地质梦     
少年时,大山就是梦开始的地方,桃花源、阿里巴巴的宝藏……大山里的一切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诱人.到大山里去探险,做个新时代的徐霞客,成为了我的梦想.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我上了地质院校,毕业后进了地质系统,成了一名地质系统的新兵,那时的心情真是高兴得难以形容,想着自己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深部找矿新突破,是摆在地质系统各单位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我局以往的地质勘查找矿经验和成果,把开辟地下500米以深的“第二找矿空间”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和实现我局深部找矿重大突破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深部找矿新突破,是摆在地质系统各单位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局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我局以往  相似文献   

4.
30年前的1983年3月,原地质矿产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提出要在全国地质系统开展"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教育活动。从此,"三光荣"精神传遍神州大地,它召唤、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为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繁荣,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地质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确把握时代特征,进一步理清思路,迎接新挑战,为实现“十五”规划打好基础,开创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五”期间,冶金东北地勘局在严峻的地勘体制改革形势面前,以改革为动力,以效益为中心,不断开拓市场,加强管理,艰苦创业,负重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灾害地质方面成为辽宁省和冶金地质系统唯一的勘查甲级资质单位。地质延伸产业稳步发展,超额完成经济目标。但是,我局的经济运行质量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能适应地质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  相似文献   

6.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956年筹建河南省地质局,如今已60年了。回顾河南省地质工作60年的发展,有一位老人令人敬仰、令人怀念,他就是新中国河南省地质事业奠基人、原河南省地质局副局长兼第一任总工程师、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影山同志。我一定要回到河南韩影山同志原籍河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的学生,毕业后来到河南省从事地质工作到1995年病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河南地质事业。他初到河南(省会在开封),在民国政府地质调查所任技佐。  相似文献   

7.
正5月5日,地质出版社组织的《温家宝地质笔记》赠书仪式在厅三楼会议室举行。厅领导班子成员、各事业局领导班子成员、省地调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及厅相关处室及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参加。《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收入温家宝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工作、学习笔记160余篇,手迹影印件632幅。这是作者从现存45本、400多万字的笔记中摘选的。本书还收入作者撰写的回忆文章24篇,照片50余幅。全书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  相似文献   

8.
<正>11月21~23日,由河南省总工会委托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地质工会举办的第17届河南省地质职工技能(实验测试)竞赛决赛在郑州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地质系统21个单位的63名选手参加了决赛。经过3天激烈的技能比拼和充分的切磋交流,来自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的袁润蕾、范文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同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3个班的学生(46名)合并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  相似文献   

10.
范长智     
范长智,男,1939年10月出生,汉族,河南省长葛市人.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即服从分配到广西工作.38年间,除1986~1988年调北京中国有色地质资料馆任馆长外,其余的30多年均在广西从事地质勘查工作及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了15个矿区的地质勘查 ,4个大型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制,主持完成了3个大型地质报告和5个大型科研报告的编写,发表论文及著作10余篇,从野外地质普查组组长、分队技术负责到大队技术负责、勘探公司副经理,到黄金局地矿处处长,经历了从找矿勘探到技术管理的全过程.范长智1985年获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1995年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广西矿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地质资料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也是开展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地质成果资料进行集成与应用,有助于发挥地质成果资料的最大效能。通过全面系统收集山东省所有地质资料成果数据、成果图件、相关科研报告和地质论文,进行纸质资料扫描建库,利用ETL工具完成多源异构地质资料数据整合,完成山东省地质资料成果集成工作;研发"地质资料数据服务系统",实现地质资料共享应用,系统结合云平台的设计思路,采用SOA架构,基于Hadoop和Spark进行搭建,支持数据库、文件等多源数据导入,提供地质资料空间数据查询检索、资料数据统计、空间分析、数据发布等功能,为不同专题的地质系统产品提供基础服务。地质资料数据服务系统为建立山东省"地质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辽宁是全国重要的矿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矿业城镇多,资源开发能力强,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因而,创新矿产资源管理服务,以节约、高效、环保的资源综合利用方式,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的质量效益,以加强矿山环境土地的综合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以实现找矿战略突破统领超前地质工作,促进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成为当前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邓善德 《国土资源》2005,(10):34-37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它贯穿于野外地质工作和矿业开发的始终,从而不断地完善矿政管理工作.地质工作的目标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即找大矿、找好矿.因此,野外地质工作从设计开始,到野外施工,再到室内综合整理,直至矿山开采的始终,无不与矿产资源储量密切相关.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对矿产资源资产实施全程监督管理.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工作,又是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省地矿局2月20日召开2012年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找矿、找水、找热、基础地质和走出去“五大战略”,打造地质勘查、矿业开发、水工环地质、经营创收“四大板块”,构建公益性、商业性“两大阵营”,实现二年有重大进展、三年有重大突破、五年塑造地矿工作新格局“235目标”的战略布局,实现全局经济工作总量增长13%,经济效益增长12%以上的预期目标,努力推动地矿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刘国昌教授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地质学家,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室主任,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名誉主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前主任、西安地质学院前副院长。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2004,(1):15-16
提到农业地质,人们不应当忘记这个名字:爱尔。1916年这位年轻的英国剑桥大学地质系教授对土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产生的废物会污染土壤。当他将一些土壤放到实验室研究时果然印证了他的设想。作为地质学家,他认为消除土壤侵蚀的关键应是首先采用地质方法进行调查,根据  相似文献   

17.
刘国昌教授,男,191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早年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解放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转入地质教育事业,在我国最先创建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曾先后长期担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主任和西安地质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西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8.
正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找矿机制将有变化,今后或将有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找矿,分享收益。6月15日,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该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意见,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地质找矿工作,收益部分由投资方与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成。地质找矿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工作。在我省,找矿投入历来以财政承担为主,风险和收益也由财政负担和享有。近年来,由于国际矿业形势低迷,我省对地质找  相似文献   

19.
朝阳金矿床位于滇、黔、桂"金三角"微细粒金成矿区内,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灰岩古溶蚀面之上的下三叠统碎屑岩中.文章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指出该矿床属次生氧化富集金矿床,认为朝阳地区有进一步找金资源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11月11日,河南省地质局参与完成的“河南省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成果,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专家终审,成果质量和进度在全国沿黄九省(区)名列前茅。“河南省地质局充分发挥地质系统队伍规模大、技术力量强、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优势,统筹地质系统相关单位技术力量,斗严寒、冒酷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现场调查、布点采样和分析测试等工作。”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志辉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