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地质概况研究区隶属于三江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羌塘—三江陆块次级的南羌塘—左贡区。区域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的竹卡群、阿都拉组、甲丕拉组,下白垩统的景星组以及上白垩统的南新组,地层从奥陶系到白垩系断续出露。区域内构造发育,主要有2条近南北向断层。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其中花  相似文献   

2.
1地质背景研究区隶属于三江成矿带,位于北羌塘—昌都陆块、南羌塘—左贡陆块、班公湖—怒江陆块的交界处,赤布张错—澜沧江断裂带和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呈弧形贯穿该研究区。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古-中元古界、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等地层,受到断裂控制而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中部偏南,夹持于北部受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和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陈旭,2005)。区内构造线以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为辅,岩石地层区划属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主要出露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呈北西向带状延展,少数呈剥蚀窗形式出露。本文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以研究区202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着重对Ag、As、Au、Bi、Cu、Fe、Hg、Mn、Mo、Pb、Sb、Se、Sn、W、Zn、Cd、Cr、Co、Ni等19种元素进行成矿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川西地区锡矿资源集中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康滇地轴)中段及甘孜褶皱系内。区内地层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均有出露;是多期地质构造体系迭加—交错发育的地带;具多阶段岩浆活动特性,可分为晋宁—澄江、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五个旋回,以晋宁—澄江、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为强烈,与锡矿成矿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界牌岭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白垩系零星分布。石磴子组不纯灰岩化学性质活泼,同时地层中W,Sn,Be,Pb,Zn成矿元素含量高。界牌岭背斜控制了区内的总体构造格架,断裂构造很发育,其中近南北向断层是区内的控岩导矿构造,它所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锡铅锌矿体。区内仅出露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云母化、黄玉化、云英岩化、萤石化。锡铅锌矿体隐伏在80m标高以下,浅部及地表有厚大的萤石矿体。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经历了从高温-中温-低温的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工作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洪古勒楞-阿尔曼太早古生代沟弧带,区内发育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断裂,调查发现南北向断裂截切东西向的,均属逆冲断裂,局部发育小的正断层。1区域地质特征1.1地层区域内主要出露地层为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第四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中—南祁连弧盆系中祁连岩浆弧区。区内以沉积地层分布最为广泛,地层时代跨度大,其中青白口系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组成的建造、奥陶系中基性火山喷出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及二叠系碎屑岩系与成矿关系密切。区内断裂纵横交错,褶皱发育,总体构造线以NW、NWW向为主,近EW向、NNE、NNW向次之。区域岩浆活动主要表现在加里东期,岩浆从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区内主要成矿类型有岩浆热液型钨钼矿、砂岩型铜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及铅锌矿。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入手,研究了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特征,应用MORPAS软件将研究区划分为3 km×3 km的单元格,提取变量,构置证据图层,计算单元找矿信息量,对研究区进行了铜及多金属矿的成矿预测,圈定并评价了6处找矿靶区,其中Ⅰ类靶区3处,Ⅱ类靶区3处。为该区今后部署铜、钨钼、铅锌等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出了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龙陵勐兴铅锌矿床的沉积成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陵勐兴铅锌矿床,品位较富,规模可望大型,伴有多种有益组分,具沉积成矿与卤水成矿的地质特征。一、地质概况矿床濒于怒江断裂西侧。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图1)隶属三江褶皱系保山褶皱带南段,即古板块“保山——镇康弧后盆地”②与高黎贡山隆起变质带的接壤带上,该接壤带呈南北向延伸长达百余公里。沿带奧陶纪沉积层控铅锌矿床多处出现。区内古生代地层齐全。下古生代地层岩性  相似文献   

9.
西藏西部班公湖铁铜多金属矿带的成矿特征与远景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班公湖铁铜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构造-岩浆-成矿带西段,带内广泛出露的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是对成矿极为有利的地层,沿带侵入于二叠纪至三叠纪地层中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则是成矿有利的岩浆岩。横贯区内的班-怒结合带(北西西向)及与之伴生的次级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断裂,以及接触带构造、层间破碎带构造为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容储空间。航磁异常显示为一级找矿远景区,成矿条件有利,铁铜矿资源潜力较大。在分析1∶25万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区调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地质勘查新成果,初步分析了班公湖地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并在班公湖矿带内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汪洋  胡云中等 《矿物岩石》2001,21(3):200-204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30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Ca元素,亏损碱金属元素K,Na,LIL元素Ba,Th以及相容元素Co,Cr,Mn,Ni,V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在成矿元素方面,研究区三叠系地层富集Pb,Sb,且Cu,Au,Zn的丰度值明显高于华北地台表壳(出露地壳)。根据微量元素比值推断,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的物源区在地球化学成分方面较典型岛弧造山带上地壳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1.
依据甘肃北山拾金坡—南金滩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研究了区内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共圈出11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特征,划分为4类11处成矿远景区。第一类综合异常处于中酸性侵入岩区,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以Au为主成矿元素,是寻找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二类综合异常处于蓟县系平头山组地层区,是寻找喷流沉积型铅锌矿、铁矿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第三类综合异常处于敦煌群地层出露区,是寻找变质热液型金矿的有利地区;第四类综合异常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是寻找铜镍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汪洋  胡云中  邓晋福 《矿物岩石》2001,21(3):200-204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 30 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 ,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 Ca元素 ,亏损碱金属元素 K,Na,L IL元素 Ba,Th以及相容元素 Co,Cr,Mn,Ni,V ,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在成矿元素方面 ,研究区三叠系地层富集 Pb,Sb,且Cu,Au,Zn的丰度值明显高于华北地台表壳 (出露地壳 )。根据微量元素比值推断 ,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的物源区在地球化学成分方面较典型岛弧造山带上地壳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3.
大田武陵—漳平彭炉位于福建龙岩马坑—大田汤泉铁矿整装勘查区内,区内铁矿成矿类型为沉积-改造型和矽卡岩型,与铁矿有关的地层有经畲组、船山-栖霞组、溪口组等。综合2种类型的成矿特征,分析了该区地层、复式背斜构造、侵入岩与铁矿成矿的关系,结合地层、构造、侵入岩分布情况及磁异常特征,圈定了5个具有找矿潜力的靶区,分析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成矿背景出发,在分析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取该区控矿条件和找矿标志,进行矿体预测和工程布置.研究表明该区内矿化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东西向断裂(带)与南北向断裂交汇部位的火山机构控制着岩体的空间展布,火山机构成为矿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圈出Ⅰ级和Ⅱ级靶区各3处,并进行了工程验证,在Ⅰ级靶区内发现矿体1条、Ⅱ级靶区内矿化体2处.  相似文献   

15.
湘南—粤北区域和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概况湘南—粤北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处于湘桂粤海西—印支凹陷带,属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范畴。区域构造线方向主要有古老基底和岩浆岩组成的东西向和南北向隆起带,另外还有北东、北西、南北向的深大断裂带。区内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均有出露。下古生界(加里东构造层)主要为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板岩、页岩夹炭质硅质页岩,奥陶系局部有大理岩和火山岩夹层。上古生界(海西—印支构造层)在区内出  相似文献   

16.
查区内广泛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和奥陶系地层,岩性以灰岩、泥岩为主;第四系分布在区内低洼地带,由亚黏土、黏土夹铁锰结核构成。区内含矿地层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对于开展电法工作较为有利。在查区开展了激电中梯扫面、联合剖面、激电测深等多种综合电法方法,结合查区地质特点,圈定一个成矿靶区,推测异常体埋深,提出验证孔一个。经钻孔验证见矿情况较好,证明了综合电法在该区找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1成矿地质背景达来敖包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属古亚洲成矿域、二连-东乌旗铜钼铁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域出露的古生代地层以石炭—二叠系宝力高庙组最为发育;中新生界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矿区出露地层为宝力高庙组一段细粉砂岩,分布在花岗岩侵入体形成的港湾内,与侵入体接触面较陡,深部见隐伏的晚侏罗世—早白垩  相似文献   

18.
<正>大石棚钒钛磁铁矿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会理县,是近年来利用地面磁法发现的一个全隐伏中型钒钛磁铁矿床。本文通过数据处理和解译特征,分析隐伏钒钛磁铁体的磁异常特征。大石棚矿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康滇地轴铁铜成矿带中段。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灯影组和观音崖组、侏罗系及第四系。按断裂构造的展布方向可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四组。据其相互切割关系看,东西向形成较早,南北向稍后,北东向、东西向为前二者的配套构造。研究区未见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成矿省巴尔鲁克山—三塘湖晚古生代、中生代Cu、A u成矿带东段,构造上属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碎屑岩组合,泥盆系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及石炭系正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研究区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华力西晚期,表现为从基性到酸性演化的特征。区内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为成矿提供了空间。笔者主要是通过对巴里坤县八墙子一带A u、Cu等元素在各个地层单元、侵入岩及构造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区内已发现的金、铜矿床、矿(化)点及异常的分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金、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认为区内金、铜矿产的形成与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构造以及岩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地质背景概述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少部分为古生界及中新生界,分布最广的为中上元古界的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及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构造复杂,各种构造体系均有形迹。以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纬向构造和北西向的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为基本构造格架。后者是河南省的主要基岩和岩浆岩出露区,也是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区。各种构造体系的复合,对地层、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